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文關鍵詞:大眾文化法蘭克福學派伯明翰學派論文摘要:大眾文化批判是法蘭克福學派的中心話語,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進行了全面的批判,其批判有不少合理之處,但是也存在不少局限,它片面強調大眾文化與社會的對立,忽視大眾文化本身特性,從而帶來了理論上的偏差。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在當代中國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大眾文化或文化工業(yè)批判是法蘭克福學派社會批判理論的一個核心話題,在一定的層面上,要研究和了解大眾文化的批判,必先對法蘭克福
2、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有所了解。可以說,法蘭克福學派一直就是把大眾文化批判當作其批判理論的中心,從1936年霍克海默的《利己主義和自由運動》提出的“肯定文化”概念到1942年他與盧旺塔爾在通信中所提出的“大眾文化”概念,再到1944年他與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所使用的“文化工業(yè)”一詞,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及其危害作了細致的分析和論述。這些分析和論述對后來的文化研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現(xiàn)實文化評論中我們也可見一斑。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
3、文化批判理論根據(jù)于深厚的近現(xiàn)代歐洲大陸哲學文化傳統(tǒng)之中,其理論深受歐陸哲學文化的影響。其思想既受盧梭、歌德、席勒等人的宗教化色彩的救贖思想影響,又受人文主義者伏爾泰、柏格森、叔本華、尼采、海德格爾等人的啟迪。而且,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盧卡奇、柯爾施、葛蘭西對馬克思思想的誤解也成為他們對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口實—把馬克思描繪成一個活脫脫的人本主義者,更有甚者,他們把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以實用主義態(tài)度對待—強調其“否定”性,而拋棄其“同一”性。
4、這樣,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法蘭克福學派在進行對大眾文化抨擊的同時,必然顯示出片面性、局限性。正視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同時結合當代中國實際,我們會找到正確面對大眾文化的鑰匙。一、大眾文化以及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在法蘭克福學派那里,“大眾文化”與“肯定文化”和“工業(yè)文化”有共同的含義。何謂大眾文化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大眾文化最顯著的特征是它使文化、藝術產品商品化,他們認為,當代資本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文化、藝術的各個主要部分的商品化
5、創(chuàng)造了條件,即科學技術進步、經(jīng)濟和行政管理的集中化使這種商品化成為可能。他們達成如下共識:當代資本主義所遇到的再生產越困難,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來維持現(xiàn)狀的一般趨勢就越強大現(xiàn)有的權力和財產分配的主導者使用經(jīng)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手段來維持現(xiàn)狀。結果大部分文化生活領域被吸收并轉變控制個人意識的方面同時,文化變成一種工業(yè),利潤動機轉變成文化形式,越來越多的藝術產品變成商品,它們與工業(yè)產品一樣可以銷售和交換。即然藝術家靠出賣自己勞動為生,那么
6、藝術家也就擁有這種文化形式的各個方面。阿多諾認為,大眾文化是一種標準化、陳腐老套、保守主義、虛偽、滿足浮化幻想的受操縱的文化工業(yè)產品為標志的文化,它致力于勞動階級的非政治化,維護社會的統(tǒng)治權威,制造大眾的虛假需求,是欺騙群眾的統(tǒng)治工具。現(xiàn)在“文化產品是徹頭徹尾的商品”(阿多諾)。廣告確立了新的美學標準,即使在那些文化工業(yè)不直接地為利潤而生產的地方,它的產品也是由這種新美學所決定的。快速與高比率的投資回收的經(jīng)濟必然性,要求有吸引力的包裝物
7、的生產,—或者為直接的銷售設計,或者為創(chuàng)造一種銷售氣氛。文化工業(yè)必須出賣特殊的新產品或轉變成公共關系。法蘭克福學派將大眾文化或工業(yè)文化作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總體性的一個方面或維度,斷言“在壟斷下大眾文化是一致的,它們的結構都是由工廠生產出來的框架結構”,“文化工業(yè)的每個產品都是經(jīng)濟上的巨大機器上的一個標本”。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批判大眾文化的欺騙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認為:“文化工業(yè)通過娛樂活動進行公開
8、的欺騙。這些文娛活動,就資本主義或發(fā)達工業(yè)社會與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不同的文化模式指出了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文化日益商品化的趨勢,以及這種趨勢所帶來的對文化事業(yè)的危害。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當代資本主義文化的局限性,揭露壟斷資產階級把文化變成為現(xiàn)實和統(tǒng)治辯護的意識形態(tài)工具,指出了由此產生的種種消極異化現(xiàn)象。的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當代資本主義的大眾傳媒迅速發(fā)展,使文化工業(yè)迅速成長為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的生產部門,文化藝術的商品化趨勢不斷加強。在
9、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標準化、模式化、商業(yè)化、單面化,操縱性的強制性已成為當代資本主義文化的明顯特征,從而使之具有壓抑主體意識、個性、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和壓抑自由創(chuàng)新、自由選擇的消極功能,成為資產階級為維護統(tǒng)治辯護、壓抑或平息人民大眾反抗的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應該肯定,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或文化工業(yè)的批判,對它的涵義、特征和危害的分析是有獨創(chuàng)之處的,并包含有合理成份。很明顯,西歐北美在上世紀60年代末掀起的那場“反文化”運動,不能不說是受到
10、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的影響。但是,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或文化工業(yè)的批判具有片面性和缺陷的。第一,法蘭克福學派站在舊的文化貴族市場,以文化精英自居,強調人與社會,人性與科技,文化藝術與時代的對立,以先念的道德倫理價值觀來衡量文化藝術和文化生產,因而使理論嚴重落后于實際。馬克庫塞的一個基本命題是在發(fā)達工業(yè)國家,技術和科學不僅成為一種和平和令人滿意生產力,而且也已變成一種新的意識形態(tài)。他認為科技的發(fā)展必然造成人性的墮落。法蘭克福學派還強
11、調和夸大人與現(xiàn)實社會的對立,認為現(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導致了人的異化,人日益異己化,邊緣化,成為工業(yè)文化文明的奴隸。文化工業(yè)對人的精神的剝奪、控制,欺騙使得人失去了對現(xiàn)在社會的批判能力,而只能成為文化產品幸福的享樂者。法蘭克福學派在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挖出了一條壕溝,故意抬高精英文化而打擊和蔑視大眾文化。我們應該看出,大眾文化在沖擊精英文化的同時,也給精英文化展現(xiàn)出一片新的空間。為了應付現(xiàn)代工商業(yè)的需要,精英文化逐漸走出了世代棲息的藝術殿堂,
12、脫離了傳統(tǒng)社會空間的局限從貴族城堡走向了大眾社會,從精英舞臺走向了大眾傳媒,在大眾社會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間,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互滲已是不爭的事實,法蘭克福學派早已衰微,而大眾文化仍舊興盛并遍及全世界,這充分說明了大眾文化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事實上,60年代后,隨著西方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及整個社會結構和形態(tài)的變化,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yè)”,“大眾文化”理論影響力越來越小,倒是那些對大眾文化持積極態(tài)度的批判家日益受到
13、重視。例如興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國文化研究,特別是1964年成立的“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即伯明翰學派,他們不滿于法蘭克福學派那樣站在精英主義立場來研究文化方式,特別是他們所認為的本真大眾文化,即底層的工人階級文化,力圖從精英文化傳統(tǒng)中走了出來。早期他們以《新左派評論》為陣地,發(fā)展出一種“文化主義”理論,擴大了文化的內涵,反對高雅文化與低俗文化的劃分,取消文化產品中審美的首要地位??梢哉f,伯明翰學派是以嚴肅的方式對待大眾文化,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價值批判.pdf
- 當代中國語境下的大眾文化批判.pdf
- 批判與建構:當代中國大眾文化透析.pdf
- 當代大眾文化批判.pdf
-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反思.pdf
- 試論當代中國大眾文化.pdf
-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問題的研究——借鑒霍克海默德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pdf
-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從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談起.pdf
- 從美國大眾文化的擴張看當代中國大眾文化.pdf
-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簡論.pdf
-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問題研究.pdf
- 論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建設.pdf
-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批判理論與當代中國大眾文化.pdf
-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及其建設研究.pdf
- 試論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倫理底線.pdf
-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的回顧與反思.pdf
- 大眾文化批判的批判——對阿多諾大眾文化理論的反思.pdf
- 當代視域中的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研究
- 大眾文化的批判與重構-當代中國學校教育的重要使命.pdf
-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及其價值導向建設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