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yī)宗己任編書名:醫(yī)宗己任編作者:高鼓峰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王序屬性:昔范文正公作諸生時。輒以天下為己任。嘗曰。異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蓋以醫(yī)與相。跡雖殊而濟人利物之心則一也。四明高鼓峰先生。由儒而精于醫(yī)。其察脈辨癥。處方用藥。理解超豁。迥出凡流。一時負盛名幾如秦越人之聽聲寫形。隨俗為變。嗚乎神矣。晚年輯生平所治驗案若干卷。并繪五行五臟天人一理等圖。名其書曰己任。其即文正之心歟。李氏瀕湖著本草綱目。征引古今書籍。最稱繁富。
2、而極精核。茲編已嘗采入。余幼年曾于是書熟讀而玩索之。頗得其要。兵燹以來。藏書灰燼。是編亦蕩然無存。遍覓坊板。竟不可得。嘆曰。先生畢生心血。胥在是書。豈終泯滅無傳耶。余不復睹此書忽忽三十年。往往臨危殆之癥。群醫(yī)望而卻走者。輒宗先生法藥之。得生者十居八九。然則余之服膺先生。而先生之有以詔我者。豈偶然哉。一日。兩門人偶于舊書肆中購得此本。歸亟告余。翻閱之下。喜逾獲寶。惜字跡漫漶。語句間有殘缺。爰不辭谫陋。繹其上下文義。妄為補苴。其眉批旁注。則
3、時極閘人講論。以暢其奧竅。非敢僭也。同鄉(xiāng)李君象春謂曰。此書誠醫(yī)林不可少之書。盍付梓人。以公同好。余因思昔賢著述。顯晦有時。先生以息脈血之精。著六門二法之目。不朽自在天壤。獨怪余與是書。忽離忽合。積有歲年。隱然假我復起先生繼文正以天下為己任之心。而使后世業(yè)醫(yī)者。皆同此心。卒之劍不掩于豐城。珠仍還于合浦。豈非有數(shù)存乎其間耶。書凡八卷。原附東莊醫(yī)案西塘感癥。皆法奇而正。旨簡而賅。發(fā)前人所未發(fā)。足堪嘉惠來茲。??瘸?。志其緣起如此。序云何哉。x
4、光緒十七年秋七月既望旌德鏡堂王汝謙x卷一四明心法(上)診法屬性:治病之要。在臨癥時。先察內外臟腑經絡新久虛實食痰氣血。才以脈合之。(脈經一書。拳拳以診法示人。而開卷便云觀色察形。彼此參伍。以決死生??梢娡剢柷小T\家不可忽一。難經以切位四診之末。則知望聞問之間。其于病情之大段已得。不過再診其脈??床c不應耳。乃近來迎醫(yī)服藥者。不惟不先言其所苦。甚至再三詢叩。終于默默而隱疾以困醫(yī)者。詎知醫(yī)而果可為人所困者。則其病亦未有不為醫(yī)所困者也。不
5、亦愚昧之甚耶。)如癥與脈合?;蛘位驈闹慰梢?。有癥與脈不合者。則當審其輕重。辨其真假。舍癥從脈。或舍脈從癥以治之。(輕者從癥。十唯一二。重者從脈。十當八九。景岳從舍辨。言之最詳。)復有癥與時不合者。舍癥從時。或舍時從癥以治之。(此則從癥者多于從時。)脈癥時三者。須時時互相參考。(診家大要。)(謙按。內經難經。皆有色診之文。孫真人亦有未診先問。最不誤事之訓。誠哉斯言。四診不可缺一。)何謂內。言七情也。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也。七情之病起于臟。七
6、情過極。必生拂郁之病。此拂郁從內起。拂郁之脈。大抵多弦澀凝滯。其來也必不能緩。其去也必不肯遲。先有一種似數(shù)非數(shù)躁動之象。細體認之。是無焰之火也。是無韻之音也。是往來不圓滑也。此為郁脈。法當疏之發(fā)之。(郁火脈極難看。緣火不透發(fā)。則經脈俱為所遏。故多沉伏不出耳。)如火在下而以濕草蓋之。則悶而不舒。必至燒干而自盡。故疏之發(fā)之。使火氣透。則及此可以自存。(所以忌用寒涼。必先升散之故。得此一喻。倍見省豁。)何也。郁是氣抑。抑則氣不透。不透則熱。熱
7、則為火也。古方疏發(fā)以越鞠丸為主。嚴用和以逍遙散代之。如單得郁脈。上二方是也。(東莊云。越鞠之芎。即逍遙之歸芍也越鞠之蒼術。即逍遙之白術也。越鞠之神曲。即逍遙之陳皮也。越鞠之香附。即逍遙之柴胡也。越鞠之梔子。即逍遙之加味也。然越鞠峻而逍遙則和矣。越鞠燥而逍遙則潤矣。)如郁而血為火迫。變成燥癥。(如熱甚而痛。及手足頭面似覺腫起。或兩頜擁腫。臂膊磊塊。煩躁作渴。四肢痙搐。兩目直視。之本水也。原于腎。痰之動濕也。主于脾。二語深透痰癥之根。四明諸
8、法。皆治痰之本。不治痰之標。獨扼其要。稍似水泛水沸兩條中。遺卻火不配水。格陽上焰兩癥耳。今僭補入庶無剩義)。何謂血。凡六淫七情之病。皆有因死血薄積于臟腑而成者。其癥見于外?;蛩仆飧小;蛩苾葌?。醫(yī)家以見癥治之。鮮不謬矣。大凡死血在內。其脈必澀滯。其出于皮膚也必不滿。其入于筋骨也必不完。其形大抵如線涂生漆。不能充潤之狀。(線涂生漆。形容澀滯之脈。猶文章之化境也。非天資穎悟。精于脈理者。不能道此。)凡醫(yī)者遇病。多于痰食求之。死血多不之察。故備
9、言之(四明于癥之最難審者。審得獨精。脈之最難認者。認得倍細。而于郁火郁血兩癥。其形容脈象處。尤為精盡。診家主此。則無難審之癥難認之脈。而病亦無可遁之情矣。)何謂癥與脈合。與脈不合。有外感之癥脈。有內傷之癥脈。外感者。蒸蒸發(fā)熱。其脈必洪大浮數(shù)。是癥與脈合也。如發(fā)熱而脈不洪大浮數(shù)。是癥與脈不合也。傳曰。陽癥得陰脈者死。此句是論傷寒。若別癥不可便斷為死。此必是火遏也。或胃陰不能充拓也。或腎水不能化其榮血也。則舍癥從脈可也。火遏者。逍遙散加生地
10、薄荷以發(fā)之?;蚣拥てど綏d。屈曲下行以通之可也。胃陰不能充拓者。四物湯(亦須去川芎加甘草。方合陽明。)重加熟地枸杞人參麥冬五味以滋之可也。(左歸飲去茯苓加歸芍合生脈甚驗。)腎水不能化其榮血者。六味左歸以補之可也。如內傷而外不發(fā)熱。其脈當靜。而反浮躁洪大而數(shù)。是癥與脈不合也。傳曰。陰癥得陽脈者生。此句亦論傷寒。若別癥又不可便許為生。此必是陰亡也。或陽明有食與火也?;蚰I虛不能納氣也?;蜻^服烏附而下焦津液枯竭也。又有一種重按有力。卻不弦。從肌肉
11、滲開。脈與肉無界限。此近于浮洪豁大也??偸顷幹笠病j幫鲆?。(此陰字當作精字血字津液字看。治宜溫養(yǎng)濡潤填補。一用苦寒沉降之陰藥。敗陽滅火。禍不旋踵矣。)如陰亡。分先后天以救其陰。(先天者。腎中之陰也。后天者。胃中之陰也。緣救陰之法。則上文已詳。茲故不另立耳。)有食與火者。健運兼清涼也。(宜從養(yǎng)陰治。使陰氣外溢則得汗而火自清。陰血下潤。則便通而食自下。不可妄用芩連以清火。枳樸以消食也。)腎虛不能納氣者。六味都氣。(都氣尤捷)過服烏附者。六
12、味兼黃柏知母是也。(知柏兩味。性味苦寒。大戕脾胃。非有中焦實火下焦?jié)窕鸩灰送?。今因烏附過劑。以致下焦津液枯竭。則黃柏之燥。尤非所宜。且六味純陰潤下。但壯水之主。自足以制陽光矣。何必更加知柏哉。)脈與肉無界限者。六味加歸身枸杞子棗仁白芍合生脈也。凡癥皆有合不合。舉此可以引伸觸類矣。何謂癥與時不合。譬如夏月惡熱而燥。不當用辛熱矣。然卻是無根之火。狂越于外。(須知此火不可水滅。不可濕伏。折以寒涼。無不立斃。故當舍時從癥耳。)非人參桂附八味。
13、無以返飛越之孤陽。(須浸冷服。乃合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之義。否則恐其拒格耳。)傳曰桂附清蒸熱是也。此舍時從癥之謂也。又如冬月畏寒怕冷。必當辛熱矣。然卻是火郁于中?;馃嵘L。沖突元氣。氣從火散。故凜凜畏寒。(即瘧疾之戰(zhàn)。亦非真寒也。此等若認作真寒。而以熱藥治之。則誤矣。)或辛甘以發(fā)之。(逍遙散加生地薄荷。或加山梔丹皮。)或芩連承氣以通之。則火透而寒除矣。傳曰硝黃解寒戰(zhàn)是也。此亦舍時從癥之謂也。(夏月用涼藥。冬月用熱藥?;?/p>
14、看。)卷一四明心法(上)脈義屬性:(凡脈必隨其部。以察其癥。則部位不可不明也。然部位須從內經分發(fā)。始無差謬。故錄脈要精微論一條。景岳部位解一則。列于四明脈義之首。以補其所未備云。)脈要精微論曰。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中事也。(嘗考內經及東洋醫(yī)學叢書
15、素問識注解。寸關尺內外。非指兩傍也。乃以寸關尺前為外。后為內也。未知孰是。姑揭出以俟精于脈理者。)景岳部位解曰。按本經曰。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中事。所以脈之形見上者侯上。下者候下。此自然之理也。自王叔和云。心與小腸。合于左寸。肺與大腸。合于右寸。以致后人遂有左心小腸。右肺大腸之說。其謬甚矣。夫小腸大腸。皆下部之腑。自當應于兩尺。然脈之兩尺。左為水位。乃真陰之舍也。右為火位。乃元陽之本也。小腸屬火。而火居火位。故當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yī)資料)醫(yī)宗已任編
- (中醫(yī)資料)冷廬醫(yī)話 冷廬醫(yī)話補編
- (中醫(yī)資料)628-醫(yī)醫(yī)小草
- (中醫(yī)資料)中醫(yī)歷代醫(yī)論選
- (中醫(yī)資料)蠢子醫(yī)
- (中醫(yī)資料)章太炎醫(yī)論
- (中醫(yī)資料)先哲醫(yī)話
- (中醫(yī)資料)醫(yī)倫疑案
- (中醫(yī)資料)醫(yī)海丹心
- (中醫(yī)資料)醫(yī)林典故
- (中醫(yī)資料)醫(yī)林繩墨
- (中醫(yī)資料)長江醫(yī)話
- (中醫(yī)資料)醫(yī)林錐指
- (中醫(yī)資料)醫(yī)林漫步
- (中醫(yī)資料)醫(yī)海珠玉
- (中醫(yī)資料)長寧醫(yī)萃
- (中醫(yī)資料)北方醫(yī)話
- (中醫(yī)資料)南方醫(yī)話
- (中醫(yī)資料)醫(yī)林漫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