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物的防雷,《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7-2010,,,,1.雷電現(xiàn)象及危害,1)雷電過電壓:它是大氣中帶電云塊之間或帶電云層與地面之間所發(fā)生的一種強烈的自然放電現(xiàn)象。2)雷云放電過程,,雷電過電壓的基本形式,直擊雷閃電感應閃電電涌侵入,,雷電過電壓的基本形式,直擊雷:閃擊直接擊于建筑物、其他物體、大地或外部防雷裝置上, 產(chǎn)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者。閃電感應(感應雷):閃電放電時, 在附近導體上產(chǎn)生的雷電靜電感應和雷電
2、電磁感應, 它可能使金屬部件之間產(chǎn)生火花放電。閃電電涌侵入(高電位侵入):由于雷電對架空線路、電纜線路或金屬管道的作用, 雷電波,即閃電電涌, 可能沿著這些管線侵入屋內(nèi), 危及人身安全或損壞設備。,直擊雷:,閃擊直接擊于建筑物、其他物體、大地或外部防雷裝置上, 產(chǎn)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者。,,閃電感應(感應雷),閃電放電時, 在附近導體上產(chǎn)生的雷電靜電感應和雷電電磁感應, 它可能使金屬部件之間產(chǎn)生火花放電。,,閃電電涌侵入(高電位侵
3、入),由于雷電對架空線路、電纜線路或金屬管道的作用, 雷電波,即閃電電涌, 可能沿著這些管線侵入屋內(nèi), 危及人身安全或損壞設備。,,雷電的危害,(1)機械性破壞(2)熱力性破壞(3)絕緣擊穿性破壞,,,建筑物遭受雷擊的相關因素,建筑群中的高聳建筑物及尖頂建筑物、構(gòu)筑物,如水塔、寶塔、煙囪及發(fā)射臺天線等??諘绲貐^(qū)孤立物,如野外孤立建筑、輸電線桿、塔及高大樹木等。建筑物的突出部位,如屋脊、屋角、女兒墻、屋頂蓄水箱煙囪及天線等。屋頂
4、為金屬結(jié)構(gòu)的建筑物,地下埋設的金屬管道,內(nèi)部有大量金屬設備的廠房或排放帶電塵埃的工廠等。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和地下水位較高的的地方。金屬礦藏地區(qū),由于地下金屬礦的存在,容易引起雷電感應,從而造成雷擊。,建筑物的防雷分類,《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7-20103.0.1建筑物應根據(jù)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質(zhì)、發(fā)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為三類。,建筑物的防雷分類,《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7-20103.0.2在
5、可能發(fā)生對地閃擊的地區(qū),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貯存火炸藥及其制品的危險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轟,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2、具有0區(qū)或20區(qū)爆炸危險場所的建筑物。3、具有1區(qū)或21區(qū)爆炸危險場所的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0 區(qū):連續(xù)出現(xiàn)或長期出現(xiàn)或頻繁出現(xiàn)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1 區(qū): 在正常運行時可能偶然出現(xiàn)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2 區(qū):
6、 在正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xiàn)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 或即使出現(xiàn)也僅是短時存在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20 區(qū):以空氣中可燃性粉塵云持續(xù)地或長期地或頻繁地短時存在于爆炸性環(huán)境中的場所。21 區(qū):正常運行時,很可能偶然地以空氣中可燃性粉塵云形式存在于爆炸性環(huán)境中的場所。22 區(qū):正常運行時,不太可能以空氣中可燃性粉塵云形式存在于爆炸性環(huán)境中的場所, 如果存在僅是短暫的。,建筑物的防雷分類,3 . 0 . 3 在可能發(fā)生對地閃擊的地區(qū),
7、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1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2 國家級的會堂、辦公建筑物、大型展覽和博覽建筑物、大型火車站和飛機場、國賓館, 國家級檔案館、大型城市的重要給水水泵房等特別重要的建筑物。注: 飛機場不含停放飛機的露天場所和跑道。3 國家級計算中心、國際通訊樞紐等對國民經(jīng)濟有重要意義的建筑物。4 國家特級和甲級大型體育館。,建筑物的防雷分類,3 . 0 . 3 在可能發(fā)生對地閃擊的地區(qū),遇下列情況之一
8、時,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5 制造、使用或貯存火炸藥及其制品的危險建筑物, 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6 具有1 區(qū)或21 區(qū)爆炸危險場所的建筑物,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7 具有2 區(qū)或22 區(qū)爆炸危險場所的建筑物。8 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質(zhì)封閉氣罐。,建筑物的防雷分類,3 . 0 . 3 在可能發(fā)生對地閃擊的地區(qū),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9 預計雷擊次
9、數(shù)大于0 . 0 5 次/ a 的部、省級辦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災危險場所。1 0 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0 . 2 5 次/ a 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業(yè)建筑物。注: 預計雷擊次數(shù)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A 計算。,建筑物的防雷分類,3 . 0 . 4 在可能發(fā)生對地閃擊的地區(qū),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三類防雷建筑物:1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及省級檔案館。2 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或等于0 . 0
10、 1 次/ a 且小于或等于0 . 0 5 次/a的部、省級辦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災危險場所。3 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或等于0 . 0 5 次/ a 且小于或等于0 . 2 5 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業(yè)建筑物。4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 5 d / a 的地區(qū),高度在1 5 m 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筑物; 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 5 d / a 的地區(qū), 高度在2 0 m
11、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筑物。,附錄A 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A.0 .1 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應按下式計算。式中: N — 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 次/ a ) ;k — 校正系數(shù), 在一般情況下取1 , 在下列情況下取相應數(shù)值:位于河邊、湖邊、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電阻率較小處、地下水露頭處、土山頂部、山谷風口等處的建筑物, 以及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取1 . 5; 金屬屋面沒有接地的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物取1 . 7; 位于山頂上
12、或曠野的孤立建筑物取2 ;Ng— 建筑物所處地區(qū)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次/ km2 / a ) ;A e— 與建筑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shù)的等效面積(km2 ) 。,N = k ×Ng × A e,Ng:建筑物所處地區(qū)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A.0 .2 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首先應按當?shù)貧庀笈_、站資料確定;若無此資料, 可按下式計算。 Ng = 0 . 1 × T d (次/km2 / a )
13、 ( A . 0 . 2 )式中: T d — 年平均雷暴日, 根據(jù)當?shù)貧庀笈_、站資料確定( d / a ) 。,,,,,,,2.建筑物防雷系統(tǒng),1)接閃器2)防雷引下線3)接地裝置,接閃器,由攔截閃擊的接閃桿、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wǎng)以及金屬屋面、金屬構(gòu)件等組成。注: 以前, 接閃桿稱為避雷針, 接閃帶稱為避雷帶, 接閃線稱為避雷線, 接閃網(wǎng)稱為避雷網(wǎng)。,,,,,引下線,用于將雷電流從接閃器傳導至接地裝置的導體。,,,,,接
14、地裝置,接地裝置:接地體和接地線的總合, 用于傳導雷電流并將其流散入大地。接地體: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礎中作散流用的導體。接地線:從引下線斷接卡或換線處至接地體的連接導體;或從接地端子、等電位連接帶至接地體的連接導體。,,,,,外部防雷裝置 :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組成。防雷裝置 :用于減少閃擊擊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質(zhì)性損害和人身傷 亡, 由外部防雷裝置和內(nèi)部防雷裝置組成,4 . 2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5、,應裝設獨立接閃桿或架空接閃線或網(wǎng),使被保護的建筑物及風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體均處于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nèi)。架空接閃網(wǎng)的網(wǎng)格尺寸不應大于5 m× 5 m 或6 m× 4 m。當建筑物高度超過3 0 m 時,首先應沿屋頂周邊敷設接閃帶,接閃帶應設在外墻外表面或屋檐邊垂直線上或其外。 接閃器之間應互相連接。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和內(nèi)庭院四周均勻或?qū)ΨQ布置, 其間距沿周長計算不宜大于1 2 m 。,4
16、. 3 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 宜采用裝設在建筑物上的接閃網(wǎng)、接閃帶或接閃桿, 或由其混合組成的接閃器。接閃網(wǎng)、接閃帶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擊的部位敷設, 并應在整個屋面組成不大于1 0 m× 1 0 m 或1 2 m× 8 m 的網(wǎng)格; 當建筑物高度超過4 5 m 時, 首先應沿屋頂周邊敷設接閃帶, 接閃帶應設在外墻外表面或屋檐邊垂直線上或其外。接閃器之間應互相連接
17、。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和內(nèi)庭院四周均勻或?qū)ΨQ布置, 其間距沿周長計算不宜大于1 8 m 。,,,4 . 4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三類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 宜采用裝設在建筑物上的接閃網(wǎng)、接閃帶或接閃桿, 或由其混合組成的接閃器。接閃網(wǎng)、接閃帶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擊的部位敷設, 并應在整個屋面組成不大于20 m× 20 m 或24 m× 16 m 的網(wǎng)格; 當建筑物高度超過6
18、0 m 時, 首先應沿屋頂周邊敷設接閃帶, 接閃帶應設在外墻外表面或屋檐邊垂直線上或其外。接閃器之間應互相連接。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和內(nèi)庭院四周均勻或?qū)ΨQ布置, 其間距沿周長計算不宜大于25 m 。,,,,5 . 2 . 11 專門敷設的接閃器應由下列的一種或多種組成:1 獨立接閃桿;2 架空接閃線或架空接閃網(wǎng);3 直接裝設在建筑物上的接閃桿、接閃帶或接閃網(wǎng)。,,,接閃桿(避雷針)的保護范圍及計算,,,,,,單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