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16米鋼筋混凝土t 梁設計計算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課程設計計算書</b></p><p> ?。ǖ罉?441 編號A-A-B)16米鋼筋混凝土T 梁設計計算書</p><p><b>  指導老師:</b></p><p><b>  班級:道橋0441</b></p><p><b>

2、  學生: </b></p><p><b>  學號:02</b></p><p>  2007年6月20日</p><p><b>  一、設計資料</b></p><p>  1、設計荷載:公路-Ⅱ級 </p><p><b>  人群荷載3KN/

3、㎡</b></p><p>  2、橋面凈空:凈—7+2×1m人行道;</p><p>  3、主梁跨徑和全長:</p><p>  標準跨徑LB=16m</p><p>  計算跨徑LP=15.5m</p><p>  主梁全長L全=15.96m</p><p><

4、b>  4、材料</b></p><p><b>  混凝土:C30</b></p><p>  鋼筋:主鋼筋,彎起鋼筋和架立鋼筋用Ⅱ級,其它用I級。</p><p>  橋面鋪裝:瀝青混凝土6cm,C40防水混凝土10cm;</p><p>  二、設計依據(jù)與參考書</p><p&

5、gt;  《公路橋涵設計規(guī)范(合訂本)》(JTJ021-85)人民交通出版社</p><p>  《結構設計原理》葉見曙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p><p>  《橋梁計算示例集》(梁橋)易建國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p><p>  《橋梁工程》(2004)邵旭東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p><p>  三、橋梁縱橫斷面及主梁構造</

6、p><p>  橫斷面共5片主梁,間距1.6m。縱斷面共5道橫梁,間距3.875m。尺寸擬定見圖,T梁的尺寸見下表:</p><p>  T形梁尺寸表(單位:m)</p><p><b>  橋梁橫斷面圖</b></p><p><b>  橋梁縱斷面圖</b></p><p>

7、  主梁斷面圖 橫梁斷面圖</p><p><b>  四、主梁計算</b></p><p> ?。ㄒ唬┲髁汉奢d橫向分布系數(shù)</p><p>  1、跨中荷載彎矩橫向分布系數(shù)((按G-M法))</p><p> ?。?)主梁抗彎及抗扭慣矩和</p><

8、;p><b>  求主梁的重心位置</b></p><p>  平均板厚=1/2(8+14)=11cm</p><p><b>  =</b></p><p>  =1/12×142×113+142×11×(41.2-11/2)2+1/12×18×1303+

9、18×130×(130/2-41.2)2=6627500cm4=6.6275×10-2m4</p><p>  T形截面抗彎及抗扭慣矩近似等于各個矩形截面的抗扭慣矩之和,即:</p><p>  式中: —矩形截面抗扭慣矩剛度系數(shù)</p><p>  —相應各矩形的寬度與厚度 </p><p><b>

10、  查表知:</b></p><p>  t1/b1=0.11/1.60=0.069 c1=1/3</p><p>  t2/b2=0.18/(1.3-0.11)=0.151 c2=0.301</p><p>  =1/3×1.60×113+0.301×1.19×0.183=0.0028

11、m4</p><p>  單位抗彎及抗扭慣性矩:</p><p>  = /b=0.066275/160=4.142×10-4 (m4/cm)</p><p>  =/b=0.0028/160=1.75×10-5(m4/cm)</p><p>  (2)求內橫梁截面和等剛度橋面板的抗彎慣矩</p><

12、p>  翼板有效寬度λ計算橫梁長度取為兩邊梁的軸線間距 即:</p><p>  L=4×1.6=6.4 m</p><p>  C=(3.875-0.15)=1.863m</p><p>  ㎝ =15㎝ C/L=1.863/6.4=0.291</p><p>  根據(jù)C/L比值 查表求得λ/C=0.649 <

13、;/p><p>  λ=0.649C=0.649×1.863=1.21m</p><p>  求橫梁截面重心位置: </p><p><b>  =</b></p><p><b>  =0.215m</b></p><p>  橫梁的抗彎和抗扭慣矩 &

14、lt;/p><p><b>  =</b></p><p>  =3.18×10-2 (m4)</p><p>  查表但由于連續(xù)橋面的單寬抗扭慣矩只有獨立板寬扁板者的翼板可取 </p><p><b>  查表得</b></p><p><b>  

15、故 </b></p><p>  單位抗彎及抗扭慣矩 (m4/㎝)</p><p><b>  (m4/㎝)</b></p><p> ?。?)計算抗彎參數(shù)和扭彎參數(shù):</p><p> ?。?)求各主梁的跨中荷載橫向分布影響線</p><p>  以知 查G-M表 得下面數(shù)值

16、:</p><p> ?。?)繪制橫向分布影響線圖,求橫向分布系數(shù)</p><p>  按規(guī)定,汽車荷載距人行道邊緣距離不小于0.5m。人群荷載取3。人行道板以1.2KN集中豎向力作用在一塊板上。</p><p><b>  人群荷載:</b></p><p><b>  人行道板:</b><

17、/p><p>  2、支點荷載橫向分布系數(shù)計算</p><p>  采用杠桿法計算各梁支點荷載橫向分布系數(shù),荷載布置見圖,計算結果見表。</p><p><b>  人群荷載: </b></p><p><b>  (二)內力計算</b></p><p><b>  恒

18、載內力計算:</b></p><p><b>  上部結構自重計算表</b></p><p>  一側人行道部分每2.5m長時重13.97KN,1.0m長時重13.97/2.5=5.59KN/m,按板橫向分布系數(shù)分攤至各梁的板重為:</p><p>  1、5號梁:η1板=0.47 η1板q=0.47×5.59=2.63

19、 KN/m</p><p>  2、4號梁:η2板=0.528 η2板q=2.95 KN/m</p><p>  3號梁:η3板=0.31 η2板q=1.73 KN/m</p><p>  則各梁的恒載匯總如下:</p><p><b>  各梁的恒載匯總表</b></p><p>&l

20、t;b>  主梁恒載內力計算 </b></p><p>  設x為計算截面離支座的距離,并令a=x/L,則:主梁彎距和剪力的計算公式分別為:</p><p><b>  彎距及剪力影響線</b></p><p><b>  影響線面積計算見表</b></p><p>  恒載內力計

21、算結果見表</p><p><b>  2、活載內力計算:</b></p><p>  (1)汽車荷載沖擊系數(shù)</p><p>  簡支梁的自振頻率為:</p><p>  介于 和之間,《橋規(guī)》規(guī)定 沖擊系數(shù)按下式計算:</p><p>  (2)公路Ⅱ級均布荷載 集中荷載及其影響線面積&l

22、t;/p><p>  按照《橋規(guī)》規(guī)定。 公路Ⅱ級車道荷載按公路Ⅰ級車道荷載的0.75倍采用。即均布荷載=7.875 Kn/m =178.5kN</p><p>  公路Ⅱ級及影響面積表</p><p>  可變作用(人群荷載每延米)</p><p>  (3)可變作用效應(彎矩)計算</p><p><b>

23、;  公路Ⅱ級產生的彎矩</b></p><p><b>  人群荷載產生的彎矩</b></p><p>  基本荷載組合:按《橋規(guī)》規(guī)定 永久作用設計值效應與可變作用設計效應的分項系數(shù)為</p><p>  永久荷載作用分項系數(shù):汽車荷載作用分項系數(shù)人群荷載作用分項系數(shù)</p><p><b> 

24、 彎矩組合 </b></p><p>  (4)可變荷載剪力效應計算</p><p>  計算可變荷載剪力效應應計入橫向分布系數(shù)沿橋跨變化的影響,通常分兩步進行,先按跨中的由等代荷載計算跨中剪力效應;再用支點剪力何載橫向分布系數(shù)并考慮支點至L/4為直線變化來計算支點剪力效應。剪力計算時按《橋規(guī)》規(guī)定集中何載標準值 需乘以1.2的系數(shù)。</p><p>

25、  1.)跨中剪力的計算如下表</p><p>  人群何載產生的跨中剪力</p><p><b>  2)支點剪力的計算</b></p><p>  計算支點剪力效應的橫向分布系數(shù)的取值為:</p><p>  A 支點處按杠桿法計算</p><p>  B L/4—3L/4按跨中彎矩的橫向分布

26、系數(shù)</p><p>  C支點—L/4處在和之間按照直線變化</p><p>  支點剪力效應計算式為</p><p>  式中---相應于某均布活載作用的橫向分布縱坐標</p><p>  ---相應某均布活載作用的數(shù)值</p><p>  ---相應的某集中何載的數(shù)值</p><p>  

27、人群均布何載產生的指點剪力效應計算式為:</p><p>  式中--跨中橫向分布系數(shù)</p><p>  ---支點處橫向分布系數(shù)</p><p><b>  梁端剪力效應計算:</b></p><p>  汽車何載作用如圖示計算結果如下</p><p>  公路Ⅱ級產生的支點剪力效應計算表

28、 (單位:KN)</p><p>  人群何載作用如圖 計算結果如下表示</p><p>  剪力效應基本組合見下表</p><p>  由表知:剪力效應以3號梁(最大)控制設計</p><p>  可變作用產生的支點剪力計算表 (單位:KN)</p><p>  剪力效應組合表: (單位:K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