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相互作用的微生物選育及相關機理初探.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生物修復重金屬污染是一種廉價、高效、環(huán)境友好的修復方法,近年來成為研究的熱點。為了獲得微生物對去除Co(Ⅱ)和氧化Co單質(zhì)的效率和相關機理,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微生物培養(yǎng)體系中Co(Ⅱ)的測定方法,通過平板初篩和搖床復篩獲得具有一定Co(Ⅱ)耐受性的微生物,進一步考察了這些微生物對Co(Ⅱ)的去除能力、對Co單質(zhì)的氧化效率和γ輻照耐受性能,采用傅里葉變化紅外光譜(FTIR)探究細胞參與吸附作用的主要基團,借助掃描電鏡(SEM)探索細胞與C

2、o(Ⅱ)在細胞水平上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
  (1)微生物培養(yǎng)體系中Co分析方法的構(gòu)建。研究發(fā)現(xiàn)微生物培養(yǎng)體系的pH和培養(yǎng)組分會嚴重干擾Co的分光光度法測定,因此本研究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考察。a)Co(Ⅱ)的分析方法構(gòu)建:當培養(yǎng)基的pH為7.0~9.0時,LB、NA和TGY培養(yǎng)基對Co(Ⅱ)測定的影響率超過了50%;培養(yǎng)基pH控制到5.0~6.0時,LB、NA和TGY培養(yǎng)基對Co(Ⅱ)測定的影響率都控制在了5%以內(nèi)。b)

3、Co單質(zhì)的分析方法構(gòu)建:考察了真菌培養(yǎng)基組分NH4NO3,NaNO3,MgSO4,蔗糖和葡萄糖對Co單質(zhì)的氧化能力,結(jié)果表明NH4NO3對鈷單質(zhì)的氧化作用較強,在72h時對100mg/L鈷單質(zhì)的氧化率高達64.32%,而硝酸鈉的氧化率只有9.66%。因此,探討Co(Ⅱ)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時,培養(yǎng)體系的pH需控制到5.0~6.0;研究Co單質(zhì)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時,選用由NaNO3替代NH4NO3的改良培養(yǎng)體系。
  (2)去除Co(

4、Ⅱ)的微生物篩選。通過平板初篩和搖床復篩,獲得了8株能耐受Co(Ⅱ)的細菌,分別是蠟樣芽胞桿菌1(Bacillus cereus1),蠟樣芽孢桿菌2(Bacillus cereus2),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假蕈狀芽孢桿菌(Bacillus pseudomycoides),弗雷尼棒狀桿菌(Frenny Corynebacterium),沃氏葡萄

5、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和耐輻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Co(Ⅱ)的耐受濃度分別為:150mg/L,50mg/L,30mg/L,20mg/L,20mg/L,10mg/L,10mg/L和10mg/L。研究中采用活體微生物法和死體微生物法來探討這些微生物對Co(Ⅱ)的去除能力。死體微生物法:即Co(Ⅱ)水溶液的微生物吸附,統(tǒng)一吸附過程中的菌濃度、初始Co(Ⅱ)濃度和吸附時間,結(jié)果

6、沃氏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和弗雷尼棒狀桿菌吸附率分別為94.08%,82.86%和63.43%。活體微生物法:即搖床培養(yǎng)同步的微生物去除,選用蠟樣芽孢桿菌2和沃氏葡萄球菌,其對Co(Ⅱ)的去除率隨著pH升高而逐漸升高,在72h達到最大,分別為77.10%和98.26%。
  (3)氧化Co單質(zhì)的微生物篩選:通過透明圈初篩和搖床復篩,獲得了2株產(chǎn)酸能力比較高的真菌即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青霉(Aspergil

7、lus),考察了黑曲霉和青霉對100mg/L的鈷單質(zhì)氧化作用,其分別在60h和72h時對鈷單質(zhì)的氧化率達到最大,為98.01%和93.96%。
  (4)微生物的60Coγ輻照耐受性:采用200Gy,500Cy和1000Gy的γ射線對5株細菌和2株真菌進行處理,表明沃氏葡萄球菌的耐輻照性能最強,1000Gy的60Co輻照對沃氏葡萄球菌的生長基本沒有影響。真菌則較敏感,200Gy的劑量對真菌致死率均超過了90%。
  (5)微

8、生物去除Co(Ⅱ)的機理初探: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研究了細菌細胞在接觸Co(Ⅱ)前后吸收峰的變化,探究細胞表面參與Co(Ⅱ)固定的基團;在細胞水平上,通過掃描電鏡探索細菌應對Co(Ⅱ)脅迫的策略。結(jié)果表明細胞中主要是酰胺基和氨基參與了Co(Ⅱ)的吸附;在面對Co(Ⅱ)的脅迫時,細菌可通過皺縮,彎曲或縮短的方式減少與Co(Ⅱ)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小Co(Ⅱ)對細胞的傷害。
  綜上所述,在pH為5.0~6.0培養(yǎng)條件下,沃氏葡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