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1。“非遺”可以是實踐、技藝、表演,也可以是民俗、文化或知識體系等等?!胺沁z”是人類在歷史條件變化中與自然界不斷適應并創(chuàng)新的產物,它展現出人類與時俱進的智慧光芒和物質財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使我們具

2、有一種文化認同和歷史責任感,從而促進文化多樣性和激發(fā)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近年來,我國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與重視,涌現出一批非遺類題材的電視專題片,為大眾普及知識、開闊見聞提供了條件。電視傳媒因攝制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而豐富其表現內容,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借助電視傳媒這一平臺也加強了宣傳推廣,進行有價值的保留。非遺類電視專題片使“非遺”與“電視”兩者相結合,可謂相輔相成、互利多贏。據筆者觀察,非遺類電視專題片雖然攝制實例較多,但共性規(guī)律總結較少

3、。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電視傳媒手段相結合中,編導思路、表現形式、制作手段、傳播效果、受眾反饋等方面,都鮮有專門性的學術研究,從而導致缺少理性思辨、缺乏對實踐指導的意義。因此,本文嘗試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一個重要題材一—“昆曲”為例,通過新聞傳播理論的視角,梳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內容;立足電視傳媒的特性,探討如何利用電視編導思路和電視技術手段,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工作創(chuàng)造傳播環(huán)境、延展傳播效果,進而總結在文化撞擊、社會發(fā)展、受眾構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