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豆莢炭疽病的病原鑒定及其防治.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省是全國鮮食大豆主要生產(chǎn)和冷藏基地。鮮食大豆品種“臺灣75”因其品質好,產(chǎn)量高,于1994年從臺灣引入我省栽培,是外商指定的唯一用來出口的品種,且目前還沒有可替代的品種。從2001年夏開始,浙江省鮮食大豆主栽品種“臺75”豆莢上嚴重發(fā)生類似機械損傷的黃褐色“銹斑”,一般田塊株發(fā)病率為50%左右,豆莢發(fā)病率為30%左右,重病田塊株發(fā)病率達90%以上,豆莢發(fā)病率達50%以上,嚴重影響了豆莢的商品性及其經(jīng)濟價值。 經(jīng)病原菌的分離、

2、鑒定與致病性試驗表明,引起黃褐色“銹斑”的病原菌為Colletotrichum Fruncatum(Schwein)Andrus&W.D.Moore.用分離到的菌株XSTol接種“臺75”豆莢,引起二種類型的癥狀,一種是條狀不規(guī)則形斑,即類似機械損傷斑;另一種是圓形炭疽病斑,從二種病斑上分離到形態(tài)、rDNA ITS序列與長度一致的病原菌。同樣的病原菌在不同的大豆品種上,引起的主要癥狀是不同的,條狀不規(guī)則形病斑主要發(fā)生在“臺75”豆莢上,

3、供試的其余6個品種圓形斑占多數(shù),有的品種如青酥2號、引豆9701,只是偶爾可見條狀不規(guī)則形病斑。本研究結果證明,誤認為是機械損傷的黃褐色“銹斑”,是由C.truncatum引起的,是大豆炭疽病的一種癥狀類型,據(jù)我們所知,對大豆炭疽病不規(guī)則形病斑的研究在國內是首次,也是首次對大豆炭疽病的癥狀與病原進行詳細研究。 研究明確了影響大豆豆莢炭疽病發(fā)病嚴重程度的相關因子主要為溫度和濕度以及降雨量,在大豆始花、結莢、鼓粒時期溫度偏高,將加重

4、發(fā)病的程度;鼓粒期的高濕天氣,整個生育期的多雨天氣,是該病重發(fā)的主要因子。 篩選出防治有效的殺菌劑,明確了防治適期,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防治技術,即適當調整播種期,使感病的生育期盡可能避開適溫高濕影響,在病害一般發(fā)生年份(大豆開花結莢期雨水偏少年份),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藥一次;在嚴重發(fā)病年份(大豆開花結莢期雨水偏多年份),宜在始花期、盛花期和鼓粒初期各施藥一次,相當于間隔7天連續(xù)防治3次;以70%甲基托布津WP為首選藥劑,與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