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6世紀歐洲再洗禮運動在歐洲宗教改革的大潮中誕生,以效法使徒時代的原始教會,建立由接受成人洗禮的信徒組成、與世俗社會相分離的教會為宗旨,在多彩紛呈的宗教改革中獨樹一幟,成為歐洲宗教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洗禮派面對天主教會和主流改革派建立的新教教會的迫害,頑強生存、傳播教義,在歐洲各處建立起許多再洗禮教會。17世紀迫害結束后,再洗禮派又發(fā)展到美洲和其他地區(qū),一直持續(xù)存在到現在。再洗禮運動的歷史和神學在基督教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一直受到研
2、究者的關注,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16世紀歐洲再洗禮運動是宗教改革的產兒。一方面,宗教改革破除了天主教會的權威,使長期受到壓制的思想有了破繭而出的可能;另一方面,宗教改革提出了“唯靠《圣經》”的原則,使被解放的思想找到了新的進路。同時,宗教改革倡行的《圣經》民族化,又使得普通民眾有條件直接閱讀《圣經》,從而可以離開教士,自己到《圣經》中去尋求教義真理。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代表普通民眾愿望和要求的再洗禮運動應運而生,表達了獨
3、有的改革訴求,在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洗禮運動興起于瑞士。在瑞士宗教改革中,一部分激進派反對依靠市政當局進行改革,要求以《圣經》為依據,將宗教改革的精神徹底予以實行。這部分人最終從改革陣營中分裂出去,創(chuàng)建了瑞士兄弟會。作為再洗禮派的創(chuàng)始人,瑞士兄弟會提出了再洗禮派的基本教義:反對嬰兒洗禮,主張信徒洗禮,建立與世俗權力相分離的真正的屬基督的教會。這一教義主張意味著對國家教會的否定,意味著對宗教強制的反抗,
4、這在當時條件下,無疑是具有顛覆性的改革,必然動搖要求政教合一的天主教會和主流改革派的統治基礎,動搖既存的政治、社會秩序。
瑞士兄弟會建立之后,再洗禮運動迅速在歐洲傳播。在傳播過程中,由于各地有著不同的政治、宗教環(huán)境,加之各地再洗禮領導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信仰背景,使得歐洲再洗禮運動表現出組織上的多源性和教義上的多樣化。不同地區(qū)的再洗禮派在各具特點的神學思想指導下,進行了重心不同的改革實踐,整個歐洲的再洗禮運動呈現出多彩而復雜的歷
5、史面貌。
在德國南部,再洗禮神學家胡伯邁爾提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洗禮神學,成為運動初期與主流改革派進行教義斗爭的有力武器。同時,由于他所建立的教會得到地方貴族的寬容和保護,胡伯邁爾在教會與世俗政府關系的問題上有著與瑞士兄弟會十分不同的主張。他認為,教會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一種互相補充、互相合作的關系,國家使用刀劍保護教會,確保其安全,教會則支持國家履行上帝分派給它的工作。頓克受中世紀德國神秘主義影響,其再洗禮思想更多地強調圣
6、靈作用,注重屬靈的內在生命,貶抑外在的規(guī)定、禮儀;而經歷過德國農民戰(zhàn)爭洗禮的胡特,則更多地宣傳末世論教義,以末世到來、基督復臨號召信徒加入再洗禮運動。馬派克則針對頓克的教義,論述了教會、禮儀等外在事物與屬靈的內在生命之間的關系,捍衛(wèi)了建立一個有著教士職位、使用洗禮、圣餐等禮儀、實行禁令的制度化教會的必要性。
摩拉維亞再洗禮運動的主要成果是胡特爾兄弟會,而胡特爾兄弟會的主要特色是其財產共有的教義、實踐和集體化的生產、生活方式。胡
7、特爾兄弟會取消了私有財產,所有財產歸教會成員共同所有。同時,它還取消了商業(yè),所有消費品由教會按需要進行分配。另一方面,胡特爾兄弟會實行集體勞動、集體生活、集體撫養(yǎng)教育兒童的制度,以個人和家庭在某種程度上的犧牲為代價,保障了集體的核心地位,增強了胡特爾兄弟會的力量。如果說,財產共有取消了私有財產,使教會成員得以擺脫物質欲望,從而在所有制這一根本制度方面,為胡特爾兄弟會的存在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那么,集體化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把所有成員組織在一個
8、大家庭中,讓他們擺脫小家庭之累,能夠更大限度地為集體做出奉獻,在經濟上為胡特爾兄弟會的存在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把再洗禮運動引入荷蘭的是霍夫曼,他傳播的再洗禮教義有兩個重心:一是強調基督的神性,認為基督沒有沾染人類的罪。他宣傳人們應當過道德良善、遵從基督的圣潔生活。二是宣傳末世即將來臨,基督將再次降臨人間、重新復興原初的使徒教會,在人間建立“新耶路撒冷”并消除舊世界的苦難?;舴蚵哪┦勒摻塘x適應了許多要求變革的民眾的需要,也
9、滿足了遭受迫害的再洗禮派渴望上帝之國將臨的迫切心理,從而推動荷蘭再洗禮運動迅速發(fā)展,很快進入到高潮期。
和霍夫曼相比較,他的弟子馬提斯和伯凱爾斯的再洗禮思想更為激進。他們認為,上帝即將回來進行末日審判,只有接受信徒洗禮的人才能得到寬恕。真正的基督徒要揮舞上帝交給他的刀劍,主動加入到迎接上帝之國到來的戰(zhàn)爭中去。他們在明斯特的宗教改革中看到了舊秩序即將被新秩序所取代的希望,因而把明斯特視為末日到來之前的“應許之地”,是末世的“圣城
10、新耶路撒冷”。他們鼓動大量再洗禮信徒來到明斯特,并取得了改革的領導權,把明斯特的路德派改革引領到再洗禮改革的方向。他們先是驅逐了明斯特城內的非再洗禮派,然后實行了包括財產共有、多妻制在內的一系列激進改革,并改革明斯特城的政治制度,最終建立起一個集國家、社會和教會為一體的以宗教狂熱為基礎的基督教王國。在此同時,明斯特再洗禮派使用武力與反對宗教改革、鎮(zhèn)壓再洗禮運動的天主教會進行對抗和斗爭,與秉持非暴力不抵抗立場的其他再洗禮派形成鮮明對照。<
11、br> 明斯特王國覆滅后,荷蘭再洗禮運動經歷了重大的轉折。門諾領導著以他名字命名的門諾會,堅持唯靠《圣經》的原則,堅持非暴力不抵抗的立場,在迫害中堅忍生存,和平發(fā)展,使荷蘭再洗禮運動在明斯特大挫敗后重新振興。在這一過程中,門諾的神學思想也不斷成熟。他強調真正的信,真正的悔改和重生的新生命,悔改后的重生是他的救恩論的核心概念,以致門諾會被人稱為“重生的教會”。他的教會論是要依據《圣經》,仿效使徒時代的原始教會,建立一個由重生的信徒組成的
12、、“沒有玷污”、“無瑕疵”的圣潔教會。到16世紀后期,門諾會已經成為規(guī)模最大的再洗禮派,他們的影響力超過了其他所有再洗禮教會。
可以看出,在歐洲宗教改革中,再洗禮改革的目標、手段和時機都比較激進,因而被稱為宗教改革中的“激進改革”。和主流宗教改革相比較,再洗禮運動的激進性主要表現為三點:一、反對天主教會和改革派建立的新教教會有關嬰兒洗禮的教義和實踐,主張只有成人信徒才能受洗,而教會則應由基督的真正信徒組成;二、反對天主教會和改
13、革派建立的新教教會有關政教合一的教義,反對國家教會,主張教會與世俗政權相分離,反對依靠地方政權進行改革;三、對改革局限在宗教層面不滿,要求在宗教改革的同時進行社會改革,建立更符合基督教宗旨的、更為公平的理想社會。
再洗禮運動所代表的激進改革,由于提出了進行社會改革的要求,并進行了社會改革的實踐,從而超出了宗教改革的范圍,深刻地反映了它的階級代表性。再洗禮派所要建立的再洗禮教會和他們所憧憬并努力實現的理想社會,本質上都反映了下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6世紀歐洲再洗禮運動研究.pdf
- 世界史年表 (16世紀-19世紀)
- 自覺與規(guī)范——16-19世紀歐洲美術學院研究.pdf
- 16-18世紀中國文獻在歐洲的傳播.pdf
- 17世紀歐洲政治思想
- 76170.1315世紀歐洲大學的管理
- 12、13世紀歐洲意識探析
- 16-18世紀歐洲園林人與自然關系的再審視.pdf
- 19世紀歐洲城市擴展規(guī)劃實踐
- 16世紀韓國申師任堂草蟲畫的再研究.pdf
- 淺析16、17世紀西歐獵巫運動及其原因.pdf
- 淺談20世紀初歐洲油畫作品的運動感
- 16世紀的倫敦“精英階層”研究
- 19世紀歐洲大提琴演奏學派研究.pdf
- 18世紀歐洲音樂與“中國熱”.pdf
- 12、13世紀歐洲意識探析_20562.pdf
- 18世紀中國造園對歐洲的影響.pdf
- 20世紀早期歐洲的攝影蒙太奇.pdf
- 論11—15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起
-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城市美化運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