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外文文獻及翻譯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外文資料翻譯譯文</b></p><p>  彎鋼框架結點在變化軸向 荷載和側向位移的作用下的周期性行為</p><p>  摘要:這篇論文討論的是在變化的軸向荷載和側向位移的作用下,接受測試的四種受彎鋼結點的周期性行為。梁的試樣由變截面梁,翼緣以及縱向的加勁肋組成。受測試

2、樣加載軸向荷載和側向位移用以模擬側向荷載對組合梁抗彎系統(tǒng)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試樣在旋轉角度超過0.03弧度后經(jīng)歷了從塑性到延性的變化??v向加勁肋的存在幫助傳遞軸向荷載以及延緩腹板的局部彎曲。1、 引言 為了評價變截面梁(RBS)結點在軸向荷載和側向位移下的結構性能,對四個全尺寸的樣品進行了測試。這些測試打算評價為舊金山展覽中心擴建設計的受彎結點在滿足設計基本地震等級(DBE)和最大可能地震等級(MCE)下的性能?;谏鲜?/p>

3、而做的對RBS受彎結點的研究指出RBS形式的結點能夠獲得超過0.03弧度的旋轉角度。然而,有人對于這些結點在軸向和側向荷載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質量提出了懷疑。 舊金山展覽中心擴建工程是一個3層構造,并以鋼受彎框架作為基本的側向力抵抗系統(tǒng)。Fig.1是一幅三維透視圖。建筑的總標高為展覽廳屋頂?shù)淖罡唿c,大致是35.36m(116ft)。展覽廳天花板的高度是8.23m(27ft),層高為11.43m(37.5ft)。建筑物</p>

4、;<p>  Fig.4定性的給出了側向荷載下的CGMRF中的彎矩,切應力和正應力的分布。其中切應力和正應力對梁的影響要小于彎矩的作用,盡管他們必須在設計中加以考慮。內力分布圖解見Fig.5,可見,彈性范圍和非彈性范圍的內力行為基本相同。內力的比值將隨框架的屈服和內力的重分布的變化而變化?;緝攘D見Fig.5,然而,仍然是一樣的。 非靜力推進器模型的運行通過柱子頂部的側向位移的單調增加來實現(xiàn),如Fig.5所示。在四

5、個RBS同時屈服后,發(fā)生在腹板與翼緣端部的豎向的統(tǒng)一屈服將開始形成。這是框架的屈服中心,在柱子被固定后將在柱底部形成塑性鉸。Fig.7給出了基本切應力偏移角。圖中還給出了框架中非彈性活動的次序。對于一個彈性組成,推進器將有一個特有的很長的過渡(同時形成塑性鉸)和一個很短的屈服平穩(wěn)階段。 塑性旋轉能力, 被定義為:結點強度從開始遞減到低于80%的總的塑性旋轉角。這個定義不同于第9段(附錄)AISC地震條款的描述。使用Eq源于R

6、BS塑性旋轉能力被定在0.037弧度。被 替代, 用來計算理論屈服強度與實際屈服強度的區(qū)別(標號是50鋼)。</p><p>  3.實踐規(guī)劃如圖6所示,實驗布置是為了研究基于典型的CGMRF結構下的結點在動力學中的能量耗散。用圖中所給的塑性位移,塑性轉角,塑性偏移角,由幾何結構,有如下:這里的δ和γ包括了彈性組合。上述近似值用于大型的非彈性梁的變形破壞。圖6a表明用圖6b所示的位移控制下的替代組合能夠表示CG

7、MRF結構中的典型梁的非彈性行為。圖8所示,建立這個實驗裝置來發(fā)展圖6a和圖6b所示的機構學。軸心裝置附以3個2438mm×1219mm×1219mm(8ft×4ft×4ft)RC塊。并用24個32mm徑的桿與實驗室的地板固定。這種裝置允許在每次測驗后換實驗樣品。根據(jù)實驗布置的動力學要求,隨著側面的元件放置,軸向的元件,元件1和元件2,將釘?shù)紹和C中去, 如圖8所示。因此,軸向元件提供的軸向力

8、P可以被分解為相互正交的力的組合, 和 ,由于軸向力的傾斜角度不超過 ,因此 近似等于P。然而,側向力分量, ,引起了一個在梁柱交接處的附加彎矩。如果軸向元件壓試樣的話,那么將會加到側向力中,若軸向是拉力,對于側向元件來說則是個反向力。當軸向元件有個側向位移 ,他們將在梁柱交接處引起一個附加彎矩,因此,梁柱交接處</p><p>  其中V是剪力,K是彈性在范圍內 的比。在測試期間的測量和觀察表明,試樣1和4的所

9、有塑性旋度均在梁的內部發(fā)展。板的連接區(qū)域和柱子保持彈性,如設計預期的一樣。表5列出了每個試樣在測試最后的塑性旋度。塑性旋度合格性能的目標級被定在±0.03rad,依AISC鋼結構建筑抗震條例而定。所有試樣均達到了合格的性能標準。所有試樣均有良好的塑性變形和能量耗散。當負載周期為±1△y時,底部首先屈服,然后隨著負載周期逐漸擴散增加。5.1 試樣1和2 試樣1和2的變化見圖13。在第7和第8個周期以及1△y,

10、最初屈服發(fā)生在底緣處。對于所有的受測試的試樣,最初的屈服均發(fā)生在這個部位,這是由試樣底部的彎矩引起的。隨著荷載作用的繼續(xù),屈服開始沿著RBS底緣傳遞。從3.5△y開始,發(fā)生腹板彎曲并且相鄰的底緣開始屈服。屈服開始沿RBS上邊緣傳遞,一些次要的屈服傳遞到中間的加勁肋。在5△y開始,軸向壓力增大到3115KN,一個劇烈的腹板的翹曲產生并伴隨著局部彎曲。腹板和翼緣的局部彎曲隨著荷載的累次 加載而逐漸明顯。這里要說明的是,在滯后回線中,腹板和翼

11、緣的局部彎曲并沒附有重要的損壞。當作用到5.75△y時,在R</p><p>  5.2.1 結點處的應變分布試樣3的外表面邊緣的應變分布見圖20和21。試樣1、2、4的應變記錄和分布狀態(tài)呈現(xiàn)了相似的趨勢。同樣的,這些試樣的屈服次序也同試樣3的相似。在負周期時,離柱子51mm的頂部外表面處的應變低于0.2%。位于頂部同一位置的翼緣,僅在受壓時屈服。圖22和圖23顯示了沿著底緣外表面中心線的縱向應變,其

12、中取22是正向周期下的,圖23是負向周期下的。從圖23我們可以看出,在周期在-1.5△y以后,RBS上的應變比附近的柱子上的應變要大好幾倍;這是由翼緣的局部彎曲造成的。底緣局部彎曲發(fā)生在整個板的平均應變達到形變硬化值時,板的變截面部分在縱向力下完全屈服,從而導致一個十分彎曲的波紋。5.2.2 累計能量的消散 試樣的累計能量消散見圖24。累計能量消散是以封入?yún)^(qū)域的橫向荷載的滯后回線之和表示的。能量消散在加載到12周以后在2.5△y

13、處開始增加。對于飄移電平,點平的很小變化會帶來很大的能量耗散。試樣2比試樣1消耗更多的能量,它是在RBS過度部分斷裂的。然而,對于2個試樣來說,在θ=0.04rad時,其周期是相似的??偟膩碚f,在試樣1和試樣2中,負的周期下的能量消散比</p><p><b>  外文原文</b></p><p>  Cyclic behavior of steel moment f

14、rameconnections under varying axial load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s</p><p>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yclic behavior of four steel moment connections tested under variable axial load and lateral d

15、isplacements. The beam specim- ens consisted of a reducedbeam section, wing plates and longitudinal stiffeners. The test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varying axial forces and lateral displace- ments to simulate the effect

16、s on beams in a Coupled-Girder Moment-Resisting Framing system under lateral loading.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m- ens responded in a duct</p><p>  Fig. 3. △y was calcu-  lated based on Eqs.

17、 (5.1) and (5.2) from [6], as follows:      P–M hinge load–deformation model points C, D and E are based on Table 5.4 from [6] for △y was taken as 0.01 rad per Note 3 in [6], Table 5.8. Shear h

18、inge load- load–deformation model points C, D and E are based on Table 5.8 [6], Link Beam, Item a. A strain hardening slope between points B and C of 3% of the elastic slope was assumed for both models. The followi

19、ng relationship was used to account for mom</p><p>  3. Experimental programThe experimental set-up for studying the behavior of a connection was based on Fig. 6(a). Using the plastic displacement dp, plast

20、ic rotation gp, and plastic story drift angle qp shown in the figure, from geometry, it follows that:And: in which d and g include the elastic components. Approximations as above are used  for large inelastic beam d

21、eformations. The diagram in Fig. 6(a) suggest that a sub  assemblage with displacements controlled in the manner shown in Fig. 6(b)</p><p>  The longitudinal strains along the centerline of the bottom–f

22、lange outer face are shown in Figs. 22 and 23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cycles, respectively. From Fig.23,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ain on the RBS becomes several times larg- er than that near the column after cycles at –

23、1.5_y; thi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lange local buckling. Bottom flange local buckling occurred when the average strain in the plate reached the strain-hardening value (esh _ 0.018) and the reduced-beam por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