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釜課程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  反應釜設計的有關內(nèi)容………………………………………………………………3第一章 反應釜釜體的設計</p><p>  1.1 釜體DN 、PN的確定…………………………………………………………4</p><p>  1.2 釜體筒體壁厚的設計…… ………… …………………………

2、………………4</p><p>  1.3 釜體封頭的設計 ………………… …………………………………………4 </p><p>  1.4筒體長度H的設計………………………………………………………………5</p><p>  1.5外壓筒體壁厚的設計……………………………………………………………6</p><p>  1.

3、6外壓封頭壁厚的設計……………………………………………………………7</p><p>  第二章 反應釜夾套的設計</p><p>  2.1夾套DN的確定、PN的確定……………………………………………………9</p><p>  2.2夾套筒體壁厚的設計……………………………………………………………9</p><p>  2.3夾套封頭的設

4、計…………………………………………………………………9</p><p>  2.4傳熱面積的校核………………………………………… ……………………11</p><p>  第三章 反應釜釜體及夾套的壓力試驗</p><p>  3.1釜體的水壓試驗……………………………………………… ………………12</p><p>  3.2釜體的氣壓試驗

5、………………………………………………… ……………12</p><p>  3.3夾套的液壓試驗………………………………… ……………………………13</p><p>  第四章 反應釜附件的選型及尺寸設計</p><p>  4.1釜體法蘭聯(lián)接結構的設計…………………………… ………………………15</p><p>  4.2工藝接管的設計

6、…………………………………… …………………………16</p><p>  4.3管法蘭尺寸的設計………………………………… …………………………17</p><p>  4.4墊片尺寸及材質(zhì)………………………… ……………………………………18</p><p>  4.5固體物料進口的設計………………………… ………………………………19</p>&

7、lt;p>  4.6 視鏡的選型……………………………………………………………………20</p><p>  4.7 支座的選型及設計……………………………………………………………21</p><p>  第五章 攪拌裝置的選型與尺寸設計</p><p>  5.1 攪拌軸直徑的初步計算………………………………………………………23</p>&l

8、t;p>  5.2 攪拌軸臨界轉速校核計算……………………………………………………23</p><p>  5.3聯(lián)軸器的型式及尺寸的設計…………………………………………………23</p><p>  5.4攪拌槳尺寸的設計……………………………………………………………25</p><p>  5.5攪拌軸的結構及尺寸的設計………………………………………………

9、…25</p><p>  第六章 傳動裝置的選型與設計</p><p>  6.1電動機的選型…………………………………………………………………27</p><p>  6.2減速機的選型…………………………………………………………………27</p><p>  6.3機架的設計……………………………………………………………………28<

10、;/p><p>  6.4底座的設計……………………………………………………………………28</p><p>  6.5反應釜的軸封裝置設計………………………………………………………28</p><p>  第七章 焊縫結構的設計</p><p>  7.1釜體上的主要焊縫結構………………………………………………………30</p>

11、<p>  7.2夾套上的焊縫結構的設計……………………………………………………31</p><p>  第八章 固體物料進口的開孔及補強計算</p><p>  8.1封頭開人孔后被削弱的金屬面積A的計算…………………………………32</p><p>  8.2有效補強區(qū)內(nèi)起補強作用金屬面積的計算………………………………32</p>&l

12、t;p>  8.3 接管起補強作用金屬面積的計算…………………………………………33</p><p>  8.4 焊縫起補強作用金屬面積的計算…………………………………………33</p><p>  8.5判斷是否需要補強的依據(jù)………………………………………………… …33</p><p>  第九章 反應釜的裝配圖及部件圖</p><p&

13、gt;  9.1 反應釜的裝配圖………………………………………………………………33</p><p>  9.1 攪拌軸的部件圖………………………………………………………………33</p><p>  鳴謝 …………………………………………………………………………………34</p><p>  參考文獻 ……………………………………………………………………………35

14、</p><p><b>  附圖1</b></p><p><b>  附圖2</b></p><p>  反應釜設計的有關內(nèi)容</p><p>  一、設計條件及設計內(nèi)容分析</p><p>  由設計條件單可知,設計的反應釜體積為1.2、操作體積為0.96;攪拌裝置配制

15、的電機功率為2.2、攪拌軸的轉速為85、攪拌槳的形式為槳式;加熱的方式為用夾套內(nèi)的水進行電加熱;裝置上設有7個工藝接管、2個視鏡、4個耳式支座、8個電加熱器套管、1個固體物料進口、2個測控接管。反應釜設計的內(nèi)容主要有:</p><p>  (1)釜體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計算和結構設計;</p><p>  (2)夾套的的強度、剛度計算和結構設計;</p><p> 

16、?。?)設計釜體的法蘭聯(lián)接結構、選擇接管、管法蘭;</p><p> ?。?)人孔的選型及補強計算;</p><p> ?。?)支座選型及驗算;</p><p><b>  (6)視鏡的選型;</b></p><p> ?。?)焊縫的結構與尺寸設計;</p><p>  (8)電機、減速器的選型;

17、</p><p> ?。?)攪拌軸及框式攪拌槳的尺寸設計;</p><p> ?。?0)選擇聯(lián)軸器;</p><p>  (11)設計機架結構及尺寸;</p><p> ?。?2)設計底蓋結構及尺寸;</p><p> ?。?3)選擇軸封形式;</p><p>  (14)繪總裝配圖及攪拌軸零件

18、圖等。</p><p>  第一章 反應釜釜體的設計</p><p>  1.1 釜體 、的確定</p><p>  1.1.1 釜體的確定</p><p>  將釜體視為筒體,取L/D=1.1</p><p>  由V=(π/4),L=1.1</p><p><b>  則<

19、/b></p><p><b>  ,,圓整</b></p><p>  由314頁表16-1查得釜體的</p><p>  1.1.2釜體PN的確定</p><p>  因操作壓力=0.5,故:=0.6</p><p>  1.2 釜體筒體壁厚的設計</p><p>

20、;  1.2.1設計參數(shù)的確定</p><p>  設計壓力:=(1.05~1.1),?。?.1=1.1×0.5=0.55MPa;</p><p><b>  液體靜壓:≈;</b></p><p>  =<5%,可以忽略;</p><p>  計算壓力: = = 0.55;</p><p

21、>  設計溫度: 55℃ ;</p><p>  焊縫系數(shù): =1.0(雙面對接焊,100%無損探傷);</p><p>  許用應力:根據(jù)材料0Cr18Ni10Ti、設計溫度55℃,由文獻[1]286頁表14- 4知=137;</p><p>  鋼板負偏差:=0.25(GB6654-96)</p><p>  腐蝕裕量:=1.0(

22、雙面腐蝕)。</p><p>  1.2.2 筒體壁厚的設計</p><p><b>  由公式 得:</b></p><p>  考慮,則=+=3.66,圓整</p><p><b>  剛度校核:不銹鋼的</b></p><p>  考慮筒體的加工壁厚不小于5mm,故筒體

23、的壁厚取</p><p>  1.3 釜體封頭的設計</p><p>  1.3.1 封頭的選型</p><p>  由文獻316頁表16-3選釜體的封頭選標準橢球型,代號EHA、標準JB/T4746—2002。</p><p>  1.3.2 設計參數(shù)的確定</p><p> ?。?.1=0.55; = = 1

24、.1×0.5;</p><p>  =1.0(整板沖壓);</p><p> ?。?.25(GB6654-96); =1.0。</p><p>  1.3.3 封頭的壁厚的設計 </p><p><b>  由公式 得:</b></p><p><b>  考慮

25、,圓整得</b></p><p>  根據(jù)規(guī)定,取封頭壁厚與筒體壁厚一致</p><p>  1.3.4封頭的直邊尺寸、體積及重量的確定</p><p>  根據(jù),由文獻[1]318頁表16- 5知:</p><p>  直邊高度: 25 體積: 0.2545</p><p>  深度: 3

26、25 內(nèi)表面積A: 1.6552</p><p>  質(zhì) 量m: 63.5kg</p><p><b>  筒體長度的設計</b></p><p>  1.4.1筒體長度H的設計</p><p><b>  ,,</b></p><p><b>

27、;  ==0. 836</b></p><p>  圓整得: H =840 </p><p>  1.4.2釜體長徑比的復核</p><p>  = ;在1.0~1.3之間,滿足要求。</p><p>  1.5 外壓筒體壁厚的設計</p><p>  1.5.1設計外壓的確定</p>&

28、lt;p>  由設計條件單可知,夾套內(nèi)介質(zhì)的壓力為常壓,取設計外壓=0.1。</p><p>  1.5.2試差法設計筒體的壁厚</p><p>  設筒體的壁厚=5,則:==5-1.25 = 3.75,</p><p><b>  =1210, </b></p><p>  由得:=1.17×121

29、0= 25430.11</p><p>  筒體的計算長度 ′=+</p><p>  =840+(325-25)/3+25 = 965()</p><p>  ∵ ′=965<=25430.11 ,∴該筒體為短圓筒。</p><p><b>  圓筒的臨界壓力為:</b></p><p><

30、;b>  = 0.33()</b></p><p>  由、=3得:0.33/3 =0.11()</p><p>  因為=0. 1 < = 0.11, 所以假設=5滿足穩(wěn)定性要求。</p><p><b>  故筒體的壁厚=5。</b></p><p>  1.5.3 圖算法設計筒體的壁厚<

31、;/p><p>  設筒體的壁厚=5,則:==5-1.25 = 3.75,</p><p><b>  =1210,。</b></p><p>  筒體的計算長度: ′ = +</p><p>  =840+300/3+25 = 965()</p><p><b>  =0.7975<

32、/b></p><p>  在文獻[2]中圖5- 5的坐標上找到0.7975的值,由該點做水平線與對應的線相交,沿此點再做豎直線與橫坐標相交,交點的對應值為:≈0.00013。</p><p>  由文獻[2]中選取圖5-12,在水平坐標中找到=1.3×10-4點,由該點做豎直線與對應的材料溫度線相交,沿此點再做水平線與右方的縱坐標相交,得到系數(shù)的值為:≈37、=1.93&

33、#215;105。</p><p>  根據(jù)=得: ==0.12().</p><p>  因為=0.1 < =0.12,所以假設=5合理,取封頭的壁厚=5。</p><p>  1.6 外壓封頭壁厚的設計</p><p>  1.6.1 設計外壓的確定</p><p>  封頭的設計外壓與筒體相同,即設計外

34、壓=0.1。</p><p>  1.6.2 封頭壁厚的計算</p><p>  設封頭的壁厚=5,則: =–= 5-1.25 = 3.75(),對于標準橢球形封頭=0.9,=0.9×1200=1080(), =1080/3.75 = 288</p><p><b>  計算系數(shù):=</b></p><p> 

35、 = 4.340×10-4</p><p>  由文獻[1]中圖15- 7中選取,在水平坐標中找到=4.340×10-4點,由該點做豎直線與對應的材料溫度線相交,沿此點再做水平線與右方的縱坐標相交,得到系數(shù)的值為值為:≈53、=1.900×105</p><p>  根據(jù)=得: ==0.198().</p><p>  因為=0.1

36、< =0.198,所以假設=5偏大,考慮到與筒體的焊接,取封頭的壁厚與筒體一致,故取=5。</p><p>  由在文獻[1]318中表16-5 釜體封頭的結構如圖1-1,封頭質(zhì)量:63.5()</p><p>  第二章 反應釜夾套的設計</p><p>  2.1 夾套的、的確定</p><p>  2.1.1夾套的確定</p

37、><p>  由夾套的筒體內(nèi)徑與釜體筒體內(nèi)徑之間的關系可知:</p><p> ?。?200+100=1300()</p><p>  考慮到1300一般不在取值范圍,故取=1400mm</p><p>  2.1.2 夾套的確定</p><p>  由設備設計條件單知,夾套內(nèi)介質(zhì)的工作壓力為常壓,取=0.25</p

38、><p>  2.2 夾套筒體的設計</p><p>  2.2.1 夾套筒體壁厚的設計</p><p>  因為為常壓<0.3,所以需要根據(jù)剛度條件設計筒體的最小壁厚。</p><p>  ∵ =1400<3800,取min=2 /1000且不小于3 另加,</p><p>  ∴min=3+1=4(),圓整=5。&

39、lt;/p><p>  對于碳鋼制造的筒體壁厚?。?。</p><p>  2.2.2 夾套筒體長度的初步設計</p><p>  ==0.45841m=458.41mm</p><p>  圓整后 =460mm</p><p>  2.3 夾套封頭的設計</p><p>  2.3.1 封頭的選型

40、</p><p>  夾套的下封頭選標準橢球型,內(nèi)徑與筒體相同(=1400)。代號EHA,標準JB/T4746—2002。夾套的上封頭選帶折邊錐形封頭,且半錐角。</p><p>  2.3.2 橢球形封頭壁厚的設計</p><p>  因為為常壓<0.3,所以需要根據(jù)剛度條件設計封頭的最小壁厚。</p><p>  ∵ =1400<3800

41、,取min=2/1000且不小于3 另加,</p><p>  ∴min=3+1=4()</p><p>  對于碳鋼制造的封頭壁厚取=6。</p><p>  2.3.3橢球形封頭結構尺寸的確定</p><p>  由文獻[1]318頁表16-5。見表2-1</p><p><b>  表2-1 封頭尺寸

42、</b></p><p>  封頭的下部結構如圖2-1。由設備設計條件單知:下料口的=80,封頭下部結構的主要結構尺寸=100。</p><p>  2.3.4帶折邊錐形封頭壁厚的設計</p><p>  考慮到封頭的大端與夾套筒體對焊,小端與釜體筒體角焊,因此取封頭的壁厚與夾套筒體的壁厚一致,即=6。結構及尺寸如圖2-2。</p><

43、;p>  圖 2-1 下封頭的結構 圖 2-2 上封頭的結構</p><p>  2.3.5 封頭結構的設計</p><p>  2.3.6 帶折邊錐形封頭壁厚的設計</p><p>  由于封頭過渡部分與錐體部分受力情況不同,分兩部分計算</p><p>  過渡部分: K=0.68 f=0.554 ,

44、選型為CHA。</p><p><b>  錐體部分:</b></p><p><b>  故:mm 圓整</b></p><p>  2.4 傳熱面積的校核</p><p>  =1200mm釜體下封頭的內(nèi)表面積 = 1.6552</p><p>  =1200mm筒體

45、(1高)的內(nèi)表面積= 4.772</p><p>  夾套包圍筒體的表面積=× = 4.77×0.836=3.9878(2)</p><p>  +=1.6552 + 3.9878=5.6429 </p><p>  由于釜內(nèi)進行的反應是放熱反應,產(chǎn)生的熱量不僅能夠維持反應的不斷進行,且會引起釜內(nèi)溫度升高。為防止釜內(nèi)溫度過高,在釜體的上方設置了冷

46、凝器進行換熱,因此不需要進行傳熱面積的校核。如果釜內(nèi)進行的反應是吸熱反應,則需進行傳熱面積的校核,即:將+ = 5.6429 2與工藝需要的傳熱面積進行比較。若+≥,則不需要在釜內(nèi)另設置蛇管;反之則需要蛇管。</p><p>  第三章 反應釜釜體及夾套的壓力試驗</p><p>  3.1釜體的水壓試驗</p><p>  3.1.1水壓試驗壓力的確定</p

47、><p>  水壓試驗的壓力:且不小于(+0.1) ,查.0</p><p>  ,(+0.1)= 0.65 , 取=0.688</p><p>  3.1.2液壓試驗的強度校核</p><p><b>  由 得:</b></p><p><b> ?。?</b></p&

48、gt;<p>  0.9 =0.9×203×1.0=182.7()</p><p>  由=110.4 < 0.9 =182.7</p><p><b>  故液壓強度足夠</b></p><p>  3.1.3壓力表的量程、水溫及水中濃度的要求</p><p>  壓力表的最

49、大量程: =2=2×0.688=1.38</p><p>  或1.5PT 4PT 即1.03MPa 2.75</p><p><b>  水溫≥15℃ </b></p><p><b>  水中濃度≤25</b></p><p>  3.1.4水壓試驗的操作過程</p>&

50、lt;p>  操作過程:在保持釜體表面干燥的條件下,首先用水將釜體內(nèi)的空氣排空,再將水的壓力緩慢升至0.688,保壓不低于30,然后將壓力緩慢降至0.55,保壓足夠長時間,檢查所有焊縫和連接部位有無泄露和明顯的殘留變形。若質(zhì)量合格,緩慢降壓將釜體內(nèi)的水排凈,用壓縮空氣吹干釜體。若質(zhì)量不合格,修補后重新試壓直至合格為止。水壓試驗合格后再做氣壓試驗。</p><p>  3.2釜體的氣壓試驗</p>

51、<p>  3.2.1氣壓試驗壓力的確定</p><p>  氣壓試驗的壓力:  </p><p>  =1.15×1.1×0.5×1.0=0.6325()</p><p><b>  取=0.63</b></p><p>  3.2.2氣壓試

52、驗的強度校核</p><p><b>  由得:</b></p><p> ?。?= 101.12()</p><p>  ∵ =101.12<0.8 =0.8×235×1.0=159.8()</p><p><b>  ∴ 氣壓強度足夠</b></p><

53、p>  3.2.3氣壓試驗的操作過程</p><p>  做氣壓試驗時,將壓縮空氣的壓力緩慢將升至0.06,保持5min并進行初檢。合格后繼續(xù)升壓至0.315,其后按每級的0.063級差,逐級升至試驗壓力0.63,保持10,然后再降至0.548,保壓足夠長時間同時進行檢查,如有泄露,修補后再按上述規(guī)定重新進行試驗。釜體試壓合格后,再焊上夾套進行壓力試驗。</p><p>  3.3夾

54、套的液壓試驗</p><p>  3.3.1液壓試驗壓力的確定</p><p>  液壓試驗的壓力:且不小于(+0.1) ,查=1.0</p><p>  =1.25×1.1×0.1×1.0=0.1375,(+0.1)= 0.21</p><p> ?。?+0.1), 取=0.21</p><

55、p>  3.3.2液壓試驗的強度校核</p><p><b>  由 得:</b></p><p> ?。?= 26.63()</p><p>  ∵ =26.63 <0.9 =0.9×235×1.0=211.5()</p><p><b>  ∴ 液壓強度足夠</b>

56、;</p><p>  3.3.3壓力表的量程、水溫的要求</p><p>  壓力表的量程: = 2=2×0.21=0.42</p><p>  或1.5PT 4PT 即 0.315MPa 0.84MPa</p><p><b>  水溫≥5℃。</b></p><p>  3.3.4

57、液壓試驗的操作過程 </p><p>  在保持夾套表面干燥的條件下,首先用水將夾套內(nèi)的空氣排空,再將水的壓力緩慢升至0.21,保壓不低于30min,然后將壓力緩慢降至0.168,保壓足夠長時間,檢查所有焊縫和連接部位有無泄露和明顯的殘留變形。若質(zhì)量合格,緩慢降壓將夾套內(nèi)的水排凈,用壓縮空氣吹干。若質(zhì)量不合格,修補后重新試壓直至合格為止。</p><p>  第四章 反應釜附件的選型

58、及尺寸設計</p><p>  4.1釜體法蘭聯(lián)接結構的設計</p><p>  設計內(nèi)容包括:法蘭的設計、密封面形式的選型、墊片設計、螺栓和螺母的設計。</p><p>  4.1.1法蘭的設計</p><p>  (1)根據(jù)=1200mm、=0.6,由文獻[1]327頁表16-9確定法蘭的類型為甲型平焊法蘭。</p><

59、;p>  標記:法蘭FF1200-0.6 JB/T4701</p><p>  材料:0Cr18Ni10Ti</p><p> ?。?)法蘭的結構和主要尺寸如圖4—1 如表4—1</p><p>  圖4—1 甲型平焊法蘭</p><p>  表 4—1 法蘭結構尺寸</p><p>  4.1.2密封面形式的

60、選型</p><p>  根據(jù)=0.6<1.6、介質(zhì)溫度55℃和介質(zhì)的性質(zhì),由文獻[1]331頁表16-14 知密封面形式為光滑面。</p><p>  4.1.3墊片的設計</p><p>  由文獻【1】表331頁16-14得墊片選用耐油橡膠石棉墊片,材料為耐油橡膠石棉板(GB/T539),結構及尺寸見圖4—2 和。尺寸見表4-2 </p><

61、;p>  圖4-2 墊片的結構</p><p>  表4-2 墊片的尺寸</p><p>  4.1.4螺栓、螺母和墊圈的尺寸規(guī)格</p><p>  本設計選用六角頭螺栓(C級、GB/T5780-2000)、Ⅰ型六角螺母(C級、GB/T41-2000)</p><p>  平墊圈(100HV、GB/T95-2002)</p&

62、gt;<p><b>  螺栓長度的計算:</b></p><p>  螺栓的長度由法蘭的厚度()、墊片的厚度()、螺母的厚度()、墊圈厚度()、螺栓伸出長度確定。</p><p>  其中=60、=2、=30、=34、螺栓伸出長度取=0.3×27.7</p><p><b>  螺栓的長度為:</b&g

63、t;</p><p><b>  =169()</b></p><p><b>  ?。?70</b></p><p>  螺栓標記: GB/T5780-2000 </p><p>  螺母標記: GB/T41-2000 </p><p>  墊圈標記: G

64、B/T95-2002 24-100HV </p><p> ?。?)法蘭、墊片、螺栓、螺母、墊圈的材料</p><p>  根據(jù)甲型平焊法蘭、工作溫度=130℃的條件,由文獻[3]附錄8法蘭、墊片、螺栓、螺母材料匹配表進行選材,結果如表4—2所示。</p><p>  表4—3 法蘭、墊片、螺栓、螺母的材料</p><p>  4

65、.2工藝接管的設計</p><p>  由GB_T_17395-1998查無縫鋼管</p><p>  水進口、水出口及工藝物料進口接管</p><p>  采用42×1.0無縫鋼管,罐內(nèi)的接管與夾套內(nèi)表面磨平。配用突面板式平焊管法蘭:HG20592 法蘭 PL40-1.0 RF 20。</p><p>  N2(氣)、安

66、全閥進口</p><p>  采用27×1.0無縫鋼管,接管與封頭內(nèi)表面磨平。配用突面板式平焊管法蘭:HG20592 法蘭 PL25-1.0 RF 0Cr18Ni10Ti。</p><p><b> ?。?)溫度計接口</b></p><p>  采用21×0.5無縫鋼管,伸入釜體內(nèi)一定長度。配用突面板式平焊管法蘭

67、:HG20592 法蘭 PL20-0.5 RF 0Cr18Ni10Ti。</p><p><b> ?。?)放料口</b></p><p>  采用76×3.0無縫鋼管,接管與封頭內(nèi)表面磨平。配用突面板式平焊管法蘭:HG20592 法蘭 PL80-3.0 RF 0Cr18Ni10Ti。與其配套的是手動下展式鑄不銹鋼放料閥,標記:放料閥6-10

68、0 HG5-11-81-3.</p><p><b> ?。?)加熱器套管</b></p><p>  采用無縫鋼管,罐內(nèi)的接管與下封頭內(nèi)表面磨平磨平。配用突面板式平焊管法蘭:HG20592 法蘭 PL80-0.1 RF 20。</p><p>  (6) 固體物料 </p><p>  采用219

69、15;8.0無縫鋼管,罐內(nèi)的接管與下封頭內(nèi)表面磨平磨平。配用突面板式平焊管法蘭:HG20592 法蘭 PL200-8 RF 20。</p><p>  (7)視鏡、冷凝器接口</p><p>  采用無縫鋼管,接管與封頭內(nèi)表面磨平。配用突面板式平焊管法蘭:HG20592 法蘭 PL80-4 RF 0Cr18Ni10Ti。</p><p>  4.

70、3管法蘭尺寸的設計</p><p>  工藝接管配用的突面板式平焊管法蘭的結構如圖。由文獻【3】表12-149得并根據(jù)、和接管的,由板式平焊管法蘭標準(HG20592)確定法蘭的尺寸。管法蘭的尺寸見表4-3。</p><p>  圖4—3 板式平焊管法蘭</p><p>  表4-4 板式平焊管法蘭的尺寸(HG20592)</p><p>

71、  4.4墊片尺寸及材質(zhì)</p><p>  工藝接管配用的突面板式平焊管法蘭的墊片尺寸、材質(zhì)文獻【3】1251頁表12-261查如表6-5所示。</p><p>  4.4.1 墊片的結構</p><p>  圖4-4 管道法蘭用軟墊片</p><p>  4.4.2 密封面形式及墊片尺寸</p><p>  表4-

72、5 密封面形式及墊片尺寸</p><p>  4.5固體物料進口的設計</p><p>  由于釜體的內(nèi)徑,因此不需要在釜體的封頭上設置人孔,本設計選用板式平焊法蘭物料孔。由文獻【3】1208頁表12-149和1212表12-151查文獻【4】附錄九 得其結構如圖4-5、尺寸見表4-6、材料見表4-7。</p><p>  圖4-6 帶蓋平焊法蘭進料口結構<

73、;/p><p>  1-接管;2-螺母;3-螺栓;4-法蘭;5-墊片;6-法蘭蓋;7-手柄;</p><p>  表4-6帶蓋平焊法蘭進料口的尺寸</p><p>  表4-7 物料進口0.6200的明細表</p><p><b>  4. 6視鏡的選型</b></p><p>  由于釜內(nèi)介質(zhì)壓力較

74、低(=0.5)且考慮,本設計選用兩個=80的帶頸視鏡。其結構見圖4-6。 </p><p>  由文獻【5】 4-159頁表4-5-7確定視鏡的規(guī)定標記、標準圖號、視鏡的尺寸及材料。</p><p>  標 記:視鏡Ⅱ0.6,80</p><p>  標準圖號:HG502-1986-8。</p><p>  圖4-6 視

75、鏡的結構型式</p><p>  表4-7 視鏡的尺寸</p><p>  表4-8 視鏡的材料</p><p>  4.7支座的選型及設計</p><p>  4.7.1支座的選型及尺寸的初步設計:</p><p>  由于設備外部設置有80的保溫層,文獻 342頁表16-23所以選耳式B型支座,支座數(shù)量為4個&

76、lt;/p><p>  反應釜總質(zhì)量的估算:+</p><p>  式中:—釜體的質(zhì)量();—夾套的質(zhì)量();—攪拌裝置的質(zhì)量()—附件的質(zhì)量();—保溫層的的質(zhì)量()</p><p><b>  物料總質(zhì)量的估算:</b></p><p>  式中:—釜體介質(zhì)的質(zhì)量();—夾套內(nèi)導熱油的質(zhì)量()</p>&l

77、t;p>  反應釜的總質(zhì)量估算為1800,物料的質(zhì)量為1200(以水裝滿釜體計算),夾套的質(zhì)量 和水1500</p><p>  裝置的總質(zhì)量:=4500()</p><p>  每個支座承受的重量約為:4500×9.81/2=22() </p><p>  根據(jù)由文獻[1]表16-23初選B型耳式支座,支座號為3。</p>&

78、lt;p>  標記: JB/T4725-92 耳座B3 材料:Q235-A·F</p><p>  系列參數(shù)尺寸如表6—16。</p><p>  表6—16 B型耳式支座的尺寸</p><p>  4.7.2支座載荷的校核計算</p><p>  耳式支座實際承受的載荷按下式近似計算:</p>&

79、lt;p>  式中D==1533.2,=9.81,</p><p>  ,=5300,,=4,=0,</p><p><b>  將已知值代入得</b></p><p>  因為<[Q]=30KN,所以選用的耳式支座滿足要求。</p><p>  第五章 攪拌裝置的選型與尺寸設計</p>&l

80、t;p>  5.1攪拌軸直徑的初步計算</p><p>  5.1.1攪拌軸直徑的設計</p><p>  電機的功率=2.2 ,攪拌軸的轉速=85,文獻[1]235表11-1取用材料為1Cr18Ni9Ti , []=40,剪切彈性模量=8.1×104,許用單位扭轉角[]=1°/m。</p><p><b>  由得:=()&l

81、t;/b></p><p>  利用截面法得:=()</p><p>  由 得:= </p><p>  攪拌軸為實心軸,則:=</p><p>  ≥31.38mm ?。?0mm</p>&l

82、t;p> ?。?)攪拌軸剛度的校核</p><p><b>  由得: </b></p><p><b>  =0.17()</b></p><p>  因為最大單位扭轉角max=0.17<[] =1</p><p>  所以圓軸的剛度足夠。考慮到攪拌軸與聯(lián)軸器配合,=40可能需要進一步調(diào)整。

83、</p><p>  5.2攪拌抽臨界轉速校核計算</p><p>  由于反應釜的攪拌軸轉速=85<200,故不作臨界轉速校核計算。</p><p>  5.3聯(lián)軸器的型式及尺寸的設計</p><p>  由于選用擺線針齒行星減速機,所以聯(lián)軸器的型式選用立式夾殼聯(lián)軸節(jié)(D型)。標記為:40 HG 21570—95,結構如圖5-1。由文獻【6

84、】656頁表4-2-7分別確定聯(lián)軸節(jié)的尺寸和零件及材料,尺寸如表5-1,零件及材料如表5-2。由于聯(lián)軸節(jié)軸孔直徑</p><p>  =40,因此攪拌軸的直徑調(diào)整至50。</p><p>  5-1 立式夾殼聯(lián)軸節(jié)</p><p>  1-夾殼;2-懸吊環(huán);3-墊圈;4-螺母;5-螺栓</p><p>  表5-1 夾殼聯(lián)軸節(jié)的尺寸<

85、/p><p>  表5-2 夾殼聯(lián)軸節(jié)的零件及材料</p><p>  5.4攪拌槳尺寸的設計</p><p>  圖5-2 平直型槳式攪拌槳結構</p><p><b>  攪拌槳主要參數(shù)</b></p><p>  5.5攪拌軸的結構及尺寸的設計</p><p>  5.5

86、.1攪拌軸長度的設計</p><p>  攪拌軸的長度近似由釜外長度、釜內(nèi)未浸入液體的長度、浸入液體的長度 三部分構成。即:=++</p><p>  其中=(—機架高;—減速機輸出軸長度)</p><p>  =500-79=421()</p><p>  =+(—釜體筒體的長度;—封頭深度;液體的裝填高度)</p><

87、p>  液體裝填高度的確定:</p><p><b>  釜體筒體的裝填高度</b></p><p>  式中—操作容積();—釜體封頭容積();—筒體的內(nèi)徑()</p><p><b>  =0.624</b></p><p>  液體的總裝填高度==624+25+300=949()<

88、/p><p>  =840+(25+300)-848.8=216()</p><p>  浸入液體攪拌軸的長度的確定:</p><p>  攪拌槳的攪拌效果和攪拌效率與其在釜體的位置和液柱高度有關。攪拌槳浸入液體內(nèi)的最佳深度為:(見文獻[4]215)</p><p>  當時為最佳裝填高度;當<時,需要設置兩層攪拌槳。</p>&l

89、t;p>  由于=949<=1400,本設計選用一個攪拌槳。</p><p>  攪拌槳浸入液體內(nèi)的最佳深度為:S=2Hi/3=2*948.8/3=632.67()</p><p>  故浸入液體的長度:=632.67()</p><p>  攪拌軸攪拌軸的長度為:=421+216+632.67=1269.7()</p><p><

90、;b>  取=1270()</b></p><p>  5.5.2攪拌軸的結構</p><p>  由于攪拌軸的長度較大,考慮加工的方便,將攪拌軸設計成兩部分。與減速機相聯(lián)的攪拌軸軸長為:=+</p><p>  式中—攪拌軸深入釜內(nèi)的長度,時取350</p><p>  =500-79+350=771()</p>

91、;<p><b>  取 =770</b></p><p>  攪拌軸下部分的軸長為:==1270-770=500()</p><p>  攪拌軸上、下兩部分的結構及尺寸見附圖2、3。</p><p>  第六章 傳動裝置的選型和尺寸計算</p><p><b>  6.1電動機的選型</

92、b></p><p>  由于反應釜里的物料具有易燃性和一定的腐蝕性,故選用隔爆型三相異步電機(防爆標志Ⅱ)。根據(jù)電機的功率=2.2、攪拌軸轉速=85,由文獻 16-52頁表16-1-28選用的電機型號為:Y90kw電動機。</p><p><b>  6.2減速器的選型</b></p><p>  6.2.1 減速器的選型</p&

93、gt;<p>  根據(jù)電機的功率=2.2、攪拌軸的轉速=85、傳動比為1500/ 85=17.65選用直聯(lián)擺線針輪減速機(JB/T2982-1994),標記ZWD4—4A—17。由文獻【6】1218頁表9-2-35確定其安裝尺寸,直聯(lián)擺線針輪減速機的外形見圖6-1、安裝尺寸如表6-1。</p><p>  6.2.2 減速機的外形安裝尺寸</p><p>  圖6-1 直連

94、擺線針輪減速機</p><p>  表6—1 減速機的外形安裝尺寸</p><p><b>  6.3機架的設計</b></p><p>  由于反應釜傳來的軸向力不大,減速機輸出軸使用了帶短節(jié)的夾殼聯(lián)軸節(jié),且反應釜使用不帶內(nèi)置軸承的機械密封,故選用WJ型單支點機架(HG21566—95)。由攪拌軸的直徑=50mm可知,機架的公稱直徑250。

95、結構如圖6—2所示。</p><p>  圖6—2 WJ型無支點機架</p><p><b>  6.4底座的設計</b></p><p>  對于不銹鋼設備,本設計如下底座的結構,其上部與機架的輸出端接口和軸封裝置采用可拆相聯(lián),下部伸入釜內(nèi),結構與尺寸如圖6-3所示。</p><p>  圖6-3 底座的結構<

96、/p><p>  6.5反應釜的軸封裝置設計</p><p>  6.5.1 反應釜的軸封裝置的選型</p><p>  反應釜中應用的軸封結構主要有兩大類,填料箱密封和機械密封??紤]到釜內(nèi)的物料具有易燃性和一定的腐蝕性,因此選用</p><p>  機械密封。根據(jù)=0.5、=55℃、</p><p>  、。由文獻【6】

97、855頁表6-3-37選用d型(雙端面小彈簧UB型)釜用機械密封,其結構如圖6-4、主要尺寸如表6—2所示。</p><p>  6.5.2 軸封裝置的結構及尺寸</p><p>  圖6-4 釜用206型機械密封結構</p><p>  表6—2 釜用機械密封的主要尺寸()</p><p>  第七章 焊縫結構的設計</p>

98、<p>  7.1、釜體上的主要焊縫結構</p><p>  釜體上的主要焊縫結構及尺寸如圖</p><p>  (a)筒體的縱向焊縫 (b)筒體與下封頭的環(huán)向焊縫 </p><p> ?。╟)固體物料進口接管與封頭的焊縫 (d)進料管與封頭的焊縫</p><p> ?。╡)冷卻器接

99、管與封頭的焊縫 (f)溫度計接管與封頭的焊縫</p><p> ?。╤)出料口接管與封頭的焊縫</p><p>  7.2、夾套上的焊縫結構的設計</p><p>  夾套上的焊縫結構及尺寸如圖10-58。</p><p> ?。╝)筒體的縱向焊縫 (b)筒體與封頭的橫向焊縫</p&g

100、t;<p> ?。╟)導熱油進口接管與筒體的焊縫 (e)導熱油出口接管與筒體的焊縫</p><p>  (f)釜體與夾套的焊縫</p><p>  第八章 固體物料進口的開孔及補強計算</p><p>  8. 1封頭開人孔后被削弱的金屬面積的計算</p><p>  由于人孔的開孔直徑較大,因此需要進行補強計算,本設計采用

101、等面積補強的設計方法。</p><p>  釜體上封頭開人孔后被削弱的金屬面積為:</p><p>  式中:=273+16+2×1.25=254.5()</p><p><b>  ==2.41()</b></p><p><b>  =1</b></p><p>

102、;  =254.5×2.41=613.65()</p><p>  8. 2 有效補強區(qū)內(nèi)起補強作用的金屬面積的計算</p><p>  8.2.1封頭起補強作用金屬面積的計算</p><p>  式中: 取兩者中較大值,</p><p><b>  509</b></p><p&g

103、t;  =6-1.25=4.75)</p><p>  = 8 - 1.25=6.75()</p><p><b>  =1</b></p><p>  = 619.71()</p><p>  8.2.2接管起補強作用金屬面積的計算</p><p><b>  其中:=45.12&l

104、t;/b></p><p>  取其中的較小值45.12</p><p><b>  = </b></p><p><b>  =0.227()</b></p><p><b>  =0 </b></p><p><b>  =58

105、8.64()</b></p><p>  8.2.3焊縫起補強作用金屬面積的計算</p><p><b>  =18()</b></p><p>  8 .3判斷是否需要補強的依據(jù)</p><p>  = 619.71 + 588.64+ 18 =1226.35()</p><p>&

106、lt;b>  =613.65</b></p><p>  因為<,所以不需要補強。 </p><p>  第九章 反應釜的裝配圖及部件圖</p><p>  9.1反應釜裝備圖(見附圖1)</p><p>  9.2攪拌軸的部件圖(見附圖2)</p><p><b>  鳴謝</b&

107、gt;</p><p>  經(jīng)過兩周的努力,本次課程設計終于落下帷幕。本次設計能夠順利完成,和張茂潤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我的設計思路得以開拓,同學查閱資料互相交流使原本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老師耐心的教導,使我不再畏懼遇到的種種難題。在此,向為本次課程設計提供幫助的同學、老師表示感謝。</p><p>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加深了我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

108、拓寬了我的知識面,提高了計算機應用技術,了解了工程問題和理論計算之間的差別。本次課程設計為我們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chǎn)力提供了一次有效的鍛煉。 </p><p>  由于初次面對實際工程問題,限于個人知識有限、缺乏經(jīng)驗,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懇請希望老師批評指正!</p><p><b>  參考文獻</b></p><p>  [1]湯善甫、朱

109、思明編,《化工設備基礎(第二版)》</p><p>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4.</p><p>  [2]張展主編,《機械設計通用手冊》</p><p>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8.5</p><p>  [3]朱有庭、曲文海、于浦義主編,《化工設備設計手冊(上、下卷)》</p><p>  北京

110、: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4.8 </p><p>  [4]機械設計手冊編委會,《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管道與管道附件》</p><p>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7.3</p><p>  [5]成大先主編,《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減(變)速器電機與電器》</p><p>  北京:工業(yè)出版社 2004&l

111、t;/p><p>  [6]吳宗澤,《機械設計實用手冊》</p><p>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1999</p><p>  [7]余國琮主編.《化工機械工程手冊》(上、中、下卷).</p><p>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p><p>  [8]蔡紀寧主編.《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指導書》</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