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雙蝸桿,二級蝸桿減速器設計說明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的一級</p><p><b>  蝸桿蝸輪減速器設計</b></p><p>  學生姓名: </p><p>  學生學號: </p><p>  院(系): </p>&

2、lt;p>  年級專業(yè):指導教師: 助理指導教師: </p><p><b>  目 錄</b></p><p>  1、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 -------------------------------(3)</p><p>  2、電動機的選擇---------------

3、---------------------------------(5)</p><p>  3、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的計算 -------------(7)</p><p>  4、傳動零件設計計算------------------------------------------(8)</p><p>  5、軸的設計計算及校核-----------

4、-----------------------------(13)</p><p>  6、軸承的校核 -------------------------------------------------(19)</p><p>  7、鍵的選擇和校核 -------------------------------------- (22)</p><p>  8

5、、箱體的設計 ------------------------- (22)</p><p>  9、鍵等相關標準的選擇------------------------------------- (24)</p><p>  10、減速器結構與潤滑、密封方式的概要說明-------------(25)</p><p><b> 

6、 1.設計題目</b></p><p>  帶式運輸機用蝸桿減速器設計。</p><p><b>  工作原理及已知條件</b></p><p>  工作原理:帶式輸送機工作裝置如下圖所示</p><p><b>  己知條件:</b></p><p>  1.工

7、作條件:兩班制,運輸機連續(xù)工作,單向動轉(zhuǎn),載荷平穩(wěn),空載起動。</p><p>  2.使用壽命:使用期限8年(每年300工作日);</p><p>  3.運輸帶速度允許誤差;±5%;</p><p><b>  三、原始數(shù)據(jù)</b></p><p>  1.電動機 2.聯(lián)軸器 3.蝸桿減速器 4.帶式

8、運輸機</p><p>  2.1.1.4確定電動機型號</p><p>  查表16-1,可得:</p><p>  將所計算的結果列表:</p><p>  9.鍵等相關標準的選擇</p><p>  本部分含鍵的選擇,聯(lián)軸器的選擇,螺栓、螺母、螺釘?shù)倪x擇,墊圈、墊片的選擇,具體內(nèi)容如下:</p>&

9、lt;p>  10.減速器結構與潤滑、密封方式的概要說明</p><p>  參考文獻1,《機械設計》第八版 濮良貴 紀名剛 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p>  2,《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宋寶玉 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p>  3,《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殷玉楓 主編

10、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p><p>  4,《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孫 巖 陳曉羅 主編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p><p>  5.《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王昆,何小柏,汪信遠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p><p>  6.《機械設計(第七版)》濮良貴,紀名剛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7.《簡明機械設計手冊

11、》洪鐘德 主編 --- 同濟大學出版社 8.《減速器選用手冊》周明衡 主編 ---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9.《工程機械構造圖冊》周明衡 劉希平主編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0.《機械制圖(第四版)》劉朝儒 高治一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11.《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第四版)》李碩根 楊興駿編 ---中國計量出

12、版社</p><p>  7,《機械原理》 孫 恒 陳作模 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p>  8,《機械零件課程設計》 趙 祥 主編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p><p>  9,《理論力學》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 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p>

13、;<p>  10,《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 2版 吳宗澤 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p><b>  課程設計小結</b></p><p>  通過這次設計讓我了解到機械設計是從使用要求等出發(fā),對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形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以及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等問題進行構思、分析和決策的工作過程,這種過程的結果要表

14、達成設計圖紙、說明書及各種技術文件。</p><p>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機械設計課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以讓我們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設計把機械設計及其他有關先修課程(如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材料等)中所獲得的理論知識在設計實踐中加以綜合運用,使理論知識和生產(chǎn)實踐密切的結合起來。而且,本次設計是我們學生首次進行完整綜合的機械設計,它讓我樹立了正確的設計思想,培養(yǎng)了我對機械工程設計

15、的獨立工作能力;讓我具有了初步的機構選型與組合和確定傳動方案的能力;為我今后的設計工作打了良好的基礎。</p><p>  由于實踐經(jīng)驗和資料的缺乏,加之時間緊迫,在設計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大部分問題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下得以解決。但也有很多地方設計的不近人意,例如所繪制的圖紙有些地方表達的不是很清楚,希望各位老師給予諒解。</p><p><b>  附錄</b

16、></p><p>  反力及彎局矩、扭矩圖</p><p>  軸的受力分析圖 </p><p><b>  X-Y平面受力分析</b></p><p><b>  X-Z平面受力圖:</b></p><p>  水平面彎矩

17、 99.3</p><p>  垂直面彎矩 </p><p><b>  408.3</b></p><p><b>  -72.8</b></p><p><b>  合成彎矩</b><

18、/p><p><b>  155.2</b></p><p><b>  750.8</b></p><p><b>  轉(zhuǎn)矩T</b></p><p><b>  T=106.4Nm</b></p><p><b>  7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