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 第一章 礦井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 1 -</p><p> §1—1 礦井概述- 1 -</p><p> §1—2 井田地質特征- 3 -</p><p> §1—3 煤層特征- 10 -</p>
2、<p> 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儲量- 21 -</p><p> §2—1 井田境界- 21 -</p><p> §2—2 礦井工業(yè)儲量和可采量- 22 -</p><p> 第三章礦井工作制度、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27 -</p><p> §3—1礦井工作制度- 27
3、 -</p><p> §3—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27 -</p><p> 第四章 礦井開拓- 28 -</p><p> §4—1礦井開拓的基本問題- 28 -</p><p> §4—2礦井基本巷道- 35 -</p><p> 第五章 采區(qū)設計-
4、40 -</p><p> §5—1煤層的地質特征- 40 -</p><p> §5—2采區(qū)巷道布置及生產系統(tǒng)- 41 -</p><p> 第六章 采煤方法- 54 -</p><p> §6—1采煤工藝方式- 54 -</p><p> §6—2回采巷
5、道布置- 71 -</p><p> 第七章 礦井運輸與提升- 72 -</p><p> §7—1 礦井運輸- 72 -</p><p> §7—2 礦井提升- 87 -</p><p> 第八章 礦井通風與安全- 99 -</p><p> §8—1 礦
6、井通風系統(tǒng)選擇- 99 -</p><p> §8—2采區(qū)及全礦所需風量- 99 -</p><p> §8—3防止特殊災害的安全措施- 104 -</p><p> 第九章 礦井基本技術經濟指標- 112 -</p><p><b> 前 言</b></p><
7、p> 此次設計的題目為清河一礦90萬噸礦井設計。清河一礦是本人所在單位,是一個技改礦井,清河一礦是由6個小煤窯整合而成,整合前各礦井開采井田范圍內2#、4#煤,采用的采煤工藝為炮采。整合前小煤窯采煤工藝落后、產量小、管理混亂、安全隱患嚴重,面臨著被煤炭行業(yè)淘汰出局的境況。整合后的清河一礦采煤方法改為綜采,年產量為90萬噸。由于采用先進的采煤工藝,技改后的清河一礦不僅產量大大增加,生產安全性也大大提高。</p>&l
8、t;p> 此次設計的內容包括礦井開拓、采區(qū)劃分、大巷布置、工作面布置的介紹說明;礦井及采區(qū)的地質概況、采煤工藝的介紹、巷道支護形式、設備選型的介紹說明;以及采區(qū)運輸系統(tǒng)、通風系統(tǒng)、排水系統(tǒng)、灑水系統(tǒng)、供電系統(tǒng)、避災路線的介紹說明。</p><p> 本人作為這個技改礦井的技術管理人員通過本次對所在礦井采區(qū)的設計,更深刻的了解了我礦的基本情況,明確了技改工程的重點,同時作為一名煤礦工程人員通過本次畢業(yè)設計
9、,系統(tǒng)的梳理和提高了自己的專業(yè)知識。</p><p><b> 摘 要</b></p><p> 清河一礦位于古交市西北約15km處加樂泉村村東,礦井井田面積2.1062km2,批準開采煤層2#、3#、4#、8#和9#煤層,由于2#、3#和4#煤層在整合前已大面積采空,故只考慮8#、9#煤層的開采。8#煤層平均厚度2.96m,9#煤層平均厚度2.25m,井田內8
10、#、9#煤層地質儲量為1056.9萬噸,可采儲量為566.34萬噸。2006年4月批復礦井規(guī)模30萬噸/年,礦井服務年限13.5年,礦井于2006年12月9日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6月批復礦井擴建90萬噸/年,礦井服務年限4.8年。</p><p> 第一章 礦井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p><p><b> §1—1 礦井概述</b></p>
11、;<p><b> 一、交通位置</b></p><p> 清河一煤礦位于古交市區(qū)西北15km處嘉樂泉村村東,行政區(qū)劃屬嘉樂泉鄉(xiāng)管轄。太(原)~寧(武)公路和太(原)~嵐(縣)鐵路均由井田西南側通過,鎮(zhèn)城底站相距井田約6km,其間有嘉樂泉礦的鐵路專用線連通,由井田到太原公路里程66km,鐵路里程56km,交通運輸極為便利。</p><p> 二、地
12、形、地勢及河流水系</p><p> 井田位于呂梁山脈東側,屬中低山侵蝕地貌。地表經長期風化剝蝕,溝谷縱橫,梁峁綿延,地形十分復雜。井田內較大的溝谷為牛溝,呈南北向穿越井田南部。井田地表大部為第三、第四系土層覆蓋,僅南端邊界附近有少量基巖出露。井田總的地勢為北高南低。地形最高點位于北部山梁,標高+1355m,地形最低點為井田南部邊界處牛溝溝谷,標高+1185m,最大相對高差170m。</p>&l
13、t;p> 井田范圍地表河流不發(fā)育,各大小溝谷平時基本均屬干溝,只有雨季時才匯集洪水沿溝流泄,輾轉匯入西南側的獅子河,最后于鎮(zhèn)城底流入汾河,屬汾河水系。</p><p><b> 三、氣象與地震</b></p><p> 井田地處黃土高原,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春冬多風,夏季多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據古交市氣象統(tǒng)計資料,該區(qū)主要氣象特征如下:</p&g
14、t;<p> 年平均氣溫9.6°,一般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為17.2℃,1月份氣溫最低,平均為-3.7℃。</p><p> 年平均降雨量426.1mm,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平均蒸發(fā)量為2093.8mm,為年平均降水量的近5倍。</p><p> 結霜期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全年無霜期120~180d,冰凍期為10月下旬
15、至次年3月下旬,最大凍土深度0.80m。</p><p> 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年平均風速2.5m/s,全年7級以上大風平均天數為25天。</p><p> 據山西省地震局頒發(fā)的山西省地震烈度區(qū)劃表,古交市屬7度區(qū)。</p><p> 井田無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現(xiàn)象,僅在部分陡坎地段有小面積黃土崩塌現(xiàn)象。</p><p>
16、7;1—2 井田地質特征</p><p><b> 一、地質勘探程度</b></p><p> 1、初步查明了井田地層、構造形態(tài),主要含煤地層及含煤性,煤層對比基本可靠;</p><p> 2、初步查明了2、4、8、9號可采煤層的賦存層位、煤層厚度、煤層結構及頂底板巖性;</p><p> 3、基本查明了2、4、
17、8、9號可采煤層的煤質、煤類,并對其工業(yè)用途作出了評價。</p><p><b> 二、井田水文地質</b></p><p><b> ?。ㄒ唬┲饕畬?lt;/b></p><p> 1、中奧陶統(tǒng)灰?guī)r巖溶含水層</p><p> 為一套淺海相碳酸鹽巖沉積,自下而上劃分為下馬家溝組(O2x),上馬
18、家溝組(O2s)下、中、上三段,峰峰組(O2f)下、上二段。本含水層為井田主要含水層。</p><p> 2、太原組灰?guī)r巖溶含水層組</p><p> 本組由L1、K2、L4三層灰?guī)r及其間的中~粗粒砂巖組成,含灰?guī)r段19~42m,平均30m, K2質較純,井田范圍大部面積缺失,厚度0~3.16m。L4層位穩(wěn)定,厚0.85~4.17m。</p><p> 3、山
19、西組砂巖裂隙含水層組</p><p> 本組較穩(wěn)定的砂巖是3號煤上下的中砂巖,其次為K3砂巖。K3砂巖厚度變化大。水質屬重碳酸硫酸鈣鎂型,礦化度734mg/L,硬度29.35度,為極硬的淡水。</p><p><b> ?。ǘ┲饕羲畬?lt;/b></p><p> 1、據礦區(qū)資料,上馬家溝組下段(O2s1)厚19.61~41.96m,一般2
20、0m,巖性多為角礫狀泥灰?guī)r;或夾薄層石灰?guī)r,為一隔水層段。</p><p> 2、峰峰組下段(O2f1)厚10.02~59.09m,一般25m,巖性為角礫狀泥灰?guī)r夾石膏層,為一隔水層段。</p><p> 3、石炭系中統(tǒng)本溪組全厚20.72~44.22m,平均31.12m。平行不整合于奧陶系之上。中、上部為灰黑色泥巖、深灰色粉砂巖、灰色砂巖及淺灰色粘土巖組成,構成奧灰?guī)r上部的主要隔水層
21、。</p><p> 4、太原組灰?guī)r巖溶含水層組下部L1為泥灰?guī)r,層位穩(wěn)定,厚度1.28~3.43m,是另一段隔水層。</p><p> ?。ㄈ?斷層的水文地質</p><p> 井田內斷層與礦區(qū)的大多數斷層一樣,多具壓性結構面的特征;斷層帶不寬,并受擠壓而緊閉,斷層角礫被斷層泥膠結,據勘探資料鉆孔穿過斷層帶時,水文動態(tài)未發(fā)現(xiàn)異常,但其兩側的裂隙發(fā)育帶,應是相
22、對富水性強的地段。</p><p> (四)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p><p> 奧灰水的補給條件最好,除有大面積露頭可接受降水補給外,并有汾河切過露頭,而直接接受地表水的補給,因而富水性強。主徑流帶沿露頭附近的淺部巖溶發(fā)育帶向東至太原西山邊緣,再以蘭村泉、晉祠泉的形式排出。</p><p> 太原組含水層在井田內出露不多,其補給來源主要是露頭區(qū)和淺
23、部受大氣降水補給和上覆的新生界含水層水補給,由于出露范圍有限,再加上裂隙巖溶發(fā)育不均一性,因而補給條件差,富水性弱。</p><p> 山西組和下石盒子組埋藏淺,易于接受降水補給,但受裂隙發(fā)育程度的制約,在淺部富水性較強,深部則明顯減弱。本井田主要為逕流區(qū)。礦井開采山西組煤層時,一般底板不涌水,大多有頂板淋水現(xiàn)象。</p><p> (五)礦床充水因素分析</p><
24、;p> 井田內主要含水層有奧陶系灰?guī)r含水層、太原組灰?guī)r含水層,二疊系砂巖含水性一般較弱。其中奧灰水的補給條件最好,除有大面積露頭可接受降水補給外,并有汾河切過露頭而直接受地表水補給,因而富水性強。主徑流帶沿露頭附近的淺部巖溶發(fā)育帶向東至太原西山邊緣,西以蘭村泉,晉祠泉的形式排出。本井田是主要徑流區(qū),流向西南。關于深部奧灰水,其水位標高+880~890m,低于下組8、9號煤層底板140m以上,奧灰水不會對井田煤層開采構成威脅。&l
25、t;/p><p><b> ?。┑V井涌水量</b></p><p> 本井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在2號煤的開采過程中,底板未發(fā)現(xiàn)有涌水現(xiàn)象,礦井以頂板進水為主,煤層不含水,巷道掘進過程中,多為頂板淋水或小斷層短暫涌水,涌水量不大。</p><p> 礦井涌水量受降雨的影響較大,在每年的7、8、9三個月及延后的半月內,隨著降水的增加,礦井涌水量
26、明顯增大,到旱季則涌水量又逐漸減小。</p><p> 由于本井田處于煤田邊緣,煤層底板標高較高各含水層處于補給區(qū),又經鄰礦嘉樂泉煤礦多年開采疏干,井田內含水層的靜儲量已被耗盡。因此達到600kt/a時設計年產量時:根據預測的礦井涌水量:正常為20m3/h,最大為30m3/h。</p><p> ?。ㄆ撸┚锼牡刭|類型</p><p> 如前所述,太原組煤礦床
27、直接充水含水層以巖溶含水層為主,山西組以裂隙含水層為主。這些含水層的補給條件都差,富水性弱,單位涌水量均小于0.1L/s.m。關于深部奧灰水,其水位在井田內低于最底部煤層140m以上,不會對井田煤層開采構成威脅。</p><p> 由此綜合分析,井田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型。</p><p><b> 三、主要地質構造</b></p><p>
28、 本井田處于呂梁山隆起東翼,西山煤田平緩不對稱向斜的北部。本井田主要受獅子河向斜控制。獅子河向斜在井田附近呈東西向軸向,由井田北中部穿過。其北翼地層傾角較緩,一般在7°~9°之間。南翼近軸部地層稍陡,可達18°左右,遠離向斜軸部,地層漸變寬緩,地層傾角多在4°~6°左右。該向斜向西轉為南西軸向,延伸達數公里。此外,井田南緣發(fā)育有嘉樂泉背斜,軸向基本與獅子河向斜平行。另據地表及井下巷道揭
29、露,井田內共發(fā)育有落差5m以上的斷層5條,分述如下:</p><p> 1、安莊正斷層(F84)由井田北部穿過,走向北70°東,傾向南東,傾角70°,安莊村北見K4與K6接觸,落差70m,向西17號孔下盤見C3t上部與其南出露之上盤P2s接觸,推斷落差100m,向西至象耳角村西消失,安莊以東均被新生界地層覆蓋,延伸長5000余米。</p><p> 2、F73正斷層
30、:位于井田南部邊緣,走向北70°東,傾向南東,傾角70°,落差8m,延伸長度600m,延入井田200m消失。</p><p> 3、F74正斷層:后巖煤礦井下巷道中發(fā)現(xiàn)。位于西北邊界附近,屬正斷層。斷層走向北65°東,傾向南東,傾角65°,斷層落差8m,走向延伸長度300m左右。</p><p> 4、F75正斷層:亦為后巖煤礦巷道中發(fā)現(xiàn)。位于F
31、J4斷層南側,屬正斷層。斷層走向北70°東,傾向南北,傾角52°,斷層落差15m,走向延伸長度約350m。</p><p> 5、F76正斷層:由嘉樂泉礦井下巷道中發(fā)現(xiàn),斷層位于371號鉆孔南側,屬正斷層。斷層走向北70°東,傾向南東,傾角56°,斷層落差6.5m,走向延伸長度350m,本井田內延伸150m左右消失。</p><p> 除上述褶風
32、和斷層外,井田落圍未發(fā)現(xiàn)陷落柱及火成巖等其它構造現(xiàn)象。</p><p> 附圖:井田綜合地質柱狀圖</p><p><b> §1—3 煤層特征</b></p><p><b> 一、煤層賦存狀況</b></p><p><b> ?。ㄒ唬┖旱貙?lt;/b><
33、;/p><p> 井田位于西山煤田古交礦區(qū)的西北部,井田內主要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C3t)及二迭系下統(tǒng)山西組(P1s),共含煤12層。</p><p> 1、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C3t)</p><p> 全厚95.26~123.77m,平均113.13m,含煤7層。按巖性、巖相和沉積旋回的不同,可分為上、中、下三段。</p><p>
34、; ?。?)下段:自K1砂巖至8號煤頂。K1以灰色中細砂巖為主,泥質膠結,含鐵質,橫向變化較大,有時相變?yōu)樯百|泥巖,井田一帶不甚不育,其上為一組黑灰色、灰色過渡相及陸相沉積,巖性以砂質泥巖、粉砂巖為主,夾粘土巖及不穩(wěn)定砂巖,含12、10、9、8下、8號等煤層。其中8、9號穩(wěn)定可采,含植物化石。</p><p> ?。?)中段:自L1于L4灰?guī)r頂。本段以碎屑巖為主,有三層灰?guī)r。其中L4灰?guī)r全區(qū)穩(wěn)定。</p&g
35、t;<p> K2灰?guī)r有時由三角洲相碎屑沉積(稱馬蘭砂巖)所替代。</p><p> 據分析L1~L4的間距,隨馬蘭砂體的發(fā)育程度而變化,即砂體厚則間距大,而且K2灰?guī)r亦相應相變缺失,這一規(guī)律還是較明顯的。本段夾不穩(wěn)定之7號薄煤線。</p><p> (3)上段:自L4灰?guī)r頂至K3砂巖底,以過渡相為主。中、下部由各粒級砂巖組成;上部以泥質巖為主,夾6號薄煤(不可采)及菱
36、鐵礦層(相當L5灰?guī)r層位)。本段不含或很少含化石。</p><p> 2、二迭系下統(tǒng)山西組(P1s)</p><p> 全厚20.89~47.96m,平均41.50m,共含煤5層。</p><p> 基底K3砂巖在井田一帶不發(fā)育,多系河漫、河床相沉積,K3砂巖沉積之后,井田一帶隨著整個西山煤田一起進入另一個重要聚煤期一旱二疊紀“山西期”。由于良好的古地理、古氣
37、候等條件,沉積了區(qū)內最主要的2、3、4號穩(wěn)定可采煤層。</p><p><b> (二)可采煤層</b></p><p><b> 1、含煤性</b></p><p> 井田主要含煤地層為太原組、山西組,共含煤12層,自上而下為02、03、1、2、4、6、7、8、8下、9、10、12號,其中2、4、8、9號等4層可采
38、。含煤地層平均總厚152.33m,煤層平均總厚10.42m,含煤系數6.8%;可采煤層平均總厚9.62m,可采含煤系數6.3%。</p><p> 上述含煤地層中,山西組平均地層厚度41.50m,含煤平均總厚4.66m,含煤系數11.2%。太原組平均地層厚度113.13m,含煤平均</p><p> 總厚5.76m,含煤系數5.1%。</p><p> (1)
39、、2號煤:位于山西組下部,下距K3砂巖一般10m左右。該煤層為2、3號合并煤層,2、3號煤層厚度一般2.40~2.97m,平均2.59m,</p><p> 煤層結構簡單,有時含一層夾矸。井田范圍穩(wěn)定可采,為井田主要</p><p> 主要煤層埋藏特征如下表</p><p><b> 煤層埋藏特征表</b></p><
40、p> 采煤層之一,原關閉小煤礦大都開采此煤層。煤層頂板為泥質巖或砂巖,底板多為砂巖,局部為炭質泥巖。</p><p> ?。?)、4號煤:位于山西組下部,上距2號煤層5.19~5.44m,平均5.32m。屬井田穩(wěn)定可采煤層。厚度1.70~2.00m,平均1.82m,有時含一層夾矸,結構簡單。井田范圍大部已被開采。煤層直接頂底板均為泥質巖。</p><p> (3)、8號煤:位于太
41、原組下部,上距4號煤一般57m左右。煤厚2.23~3.45m,平均2.96m。結構局部較復雜,有夾石1~3層。為井田主要穩(wěn)定可采煤層之一。頂板為L1泥灰?guī)r,局部有炭質泥巖偽頂,底板多為泥質巖。</p><p> ?。?)、9號煤:位于8號煤下15.63~29.15m,平均21.71m,其間距變化受馬蘭砂體發(fā)育與否所控制。煤厚2.02~2.70m,平均2.25m。屬井田穩(wěn)定可采煤層。煤層含夾石0~2層,大多為1層,
42、此煤層在12號孔處因受斷層影響,厚度僅為0.62m,屬不正常厚度。頂板為泥質巖或粉砂巖;底板為粉砂巖或泥質巖。</p><p><b> 二、煤層圍巖性質</b></p><p> 1、煤層頂底板巖性特征</p><p><b> ?。?)、2號煤層</b></p><p> 本煤層為2、3號
43、煤層合并層,頂板巖性為中細砂巖、砂質泥巖。據鉆孔和煤礦開采資料,371號孔附近為中砂巖頂板,頂板厚度5.28m,井田北部為砂質泥巖,厚度2.50m左右。煤層底板為細砂巖,局部有0.20m左右炭質泥巖偽頂。</p><p><b> ?。?)、4號煤層</b></p><p> 直接頂板為石灰?guī)r,厚1.28~3.43m,局部有0.20m左右炭質泥巖偽頂。老頂為細砂巖,
44、厚度2.00~3.00m。底板大多為泥巖,局部為砂質泥巖。</p><p><b> (3)、8號煤層</b></p><p> 頂板為泥灰?guī)r或石灰?guī)r,厚1.28~3.43m,局部有0.20m左右炭質泥巖偽頂。灰?guī)r裂隙發(fā)育,受地下水影響,常風化成黃色,小溶發(fā)育。底板為砂質泥巖、泥巖,厚1~2m,有時有炭質泥巖偽頂。泥巖多呈塊狀,無層理,含植物根化石。</p&
45、gt;<p><b> (4)、9號煤層</b></p><p> 頂板多為泥質巖或粉砂巖,厚2~3m,底板以砂質泥巖和粉砂巖為主,厚1~2m。</p><p><b> 2、巖石力學性質</b></p><p> 根據山西礦業(yè)學院1989年在嘉樂泉礦六采區(qū)進行煤層頂底板觀測并采取巖石力學試驗樣進行有
46、關項目測試,結果如下:</p><p> 2號煤層頂板細砂巖,抗壓強度33.12~39.59MPa,抗拉強度0.78~1.18MPa,抗剪強度1.86~3.23MPa,孔隙率2.24~2.28%。頂板中砂巖抗壓強度48.71MPa,抗拉強度1.27MPa,抗剪強度5.10MPa,孔隙率2.58%。4號煤層底板泥巖抗壓強度10.98MPa,抗剪強度2.65MPa,孔隙率1.54%。粉砂巖抗壓強度10.31MPa,
47、抗拉強度0.29MPa,孔隙率5.04%。</p><p> 從試驗結果看,中砂巖強度最大,粉砂巖最小。</p><p> 三、瓦斯、煤塵、煤的自燃性及地溫地壓</p><p><b> 1、瓦斯</b></p><p> 根據2008年度礦井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鑒定匯總表,該礦相鄰煤礦——太原煤氣化股份有限
48、公司嘉樂泉煤礦2008年度煤層瓦斯絕對涌出量為0.63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0.28m3/t。本井田位于嘉樂泉礦東北邊緣。瓦斯情況類似。鑒定為低瓦斯礦井。</p><p><b> 2、煤塵</b></p><p> 對井下8號煤層采樣報告,其結果為火焰長度40cm,最低巖粉用量20%,煤塵有爆炸危險性。</p><p> 3、對
49、井下8號煤層采樣報告,其結果為吸氧量0.37cm3/g,該礦的8號煤層自燃等級為III級,屬不易自燃煤層, </p><p><b> 4、地溫地壓</b></p><p> 未搜集到井田附近的地溫、地壓測試資料,據嘉樂泉礦開采情況,井下未發(fā)現(xiàn)有地溫、地壓異常情況,應屬地溫、地壓正常區(qū)。</p><p> 四、煤的工業(yè)分析及用途</
50、p><p> 1、井田可采煤層屬中變質階段的肥煤和焦煤類。物理性質和煤巖特征:</p><p> 井田內可采煤層為8、9號煤層,宏觀煤巖類型以半光亮型和半暗型、暗淡型煤為主,光亮型煤和混合類型次之,具層狀構造,玻璃光澤,參差狀斷口,節(jié)理不發(fā)育,現(xiàn)將其顯微煤巖類型及組分含量分述如下:</p><p> 8號煤層:以亮煤型為主,鏡質組和半鏡質組含量80~85%,在絲炭
51、化、半絲炭化物質上,可以見到少量植物組織的原始結構,如胞腔、細胞壁等,礦物含量較小,除粘土外,尚含有結核狀的黃鐵礦,但其橫向變化大,個別鉆孔竟達7~8%。</p><p> 9號煤號:其特點是各種顯微煤巖類型都占一定的,過渡組分多,有機組分之間的充填、膠結和混雜現(xiàn)象十分明顯,礦物較多,以粘土為主,并有一部分黃鐵礦、粘土呈散狀,充填于有機組分之間或黃鐵礦混雜在一起。而黃鐵礦多呈小晶粒狀與粘土混雜,對煤的洗選有一定
52、影響,鏡質組和半鏡質組含量達70~85%,絲質組個別含量較高,一般<10%,屬暗亮煤型。</p><p> 煤層鏡質組最大反射率(R°max)如下:8號煤1.250~1.358%,其中肥煤1.255%,焦煤1.333%;9號煤1.350~1.388%,平均1.367%。垂向變化,自上而下逐漸增高,變質程度加深的規(guī)律明顯。</p><p> 綜觀原煤的無機組分,各煤層均在20%
53、~25%。洗煤無機組分含量最高者為9號煤的焦煤9.3%,最低亦是9號煤的肥煤1.2%。洗選后礦物含量顯著降低,煤中的礦物含量經過洗選可以除掉。</p><p> 顯微有機組分中:絲質組加角質組之和小于20%,若再加上無機組分之和,則小于40%,均以亮煤和暗亮煤為主。</p><p> 綜上所述:由宏觀和顯微煤巖類型以及鏡質組反射率(R°max)表明,井田可采煤層屬中變質階段的
54、肥煤和焦煤類。</p><p> 2、煤的化學性質及煤類</p><p><b> ①、2號煤層</b></p><p> 原煤灰分(Ad)22.25~32.26%,平均29.6%,浮煤灰分(Ad)8.14~10.18%,平均9.16%;浮煤揮發(fā)分(Vdaf)26.04~27.76%,平均26.90%;原煤全硫(St.d)0.38~0.6
55、1%,平均0.50%;發(fā)熱量(Qb.daf)33.67MJ/kg;膠質層指數Y值25~31mm,屬特低~低硫,中~中高灰、特高熱質之焦煤。</p><p><b> ②、4號煤層</b></p><p> 原煤灰分(Ad)28.49~33.33%,平均30.91%,浮煤灰分(Ad)9.17~10.51%,平均9.84%;浮煤揮發(fā)分(Vdaf)26.86~27.05
56、%,平均26.96%;原煤全硫(St.d)0.36~0.86%,平均0.61%;發(fā)熱量(Qb.daf)34.21MJ/kg;膠質層指數Y值23.5~28.5mm,屬特低~低硫,中~中高灰、特高熱質之焦煤。</p><p><b> ?、邸?號煤層</b></p><p> 原煤灰分(Ad)18.39~23.41%,平均20.76%,浮煤灰分(Ad)7.65~9.72
57、%,平均8.66%;浮煤揮發(fā)分(Vdaf)23.55~24.53%,平均23.92%;原煤全硫(St.d)1.63~3.18%,平均2.22%;發(fā)熱量(Qb.daf)35.18~35.32MJ/kg,平均35.25MJ/kg;膠質層指數Y值17~24.5mm,屬低中~中灰,中高硫、特高熱質之焦煤。高硫煤分布在371號孔附近。</p><p><b> ?、堋?號煤層</b></p>
58、;<p> 原煤灰分19.22~27.63%,平均23.52%,浮煤灰分(Ad)6.87~8.99%,平均7.88%;浮煤揮發(fā)分(Vdaf)22.38~27.46%,平均24.69%;原煤全硫(St.d)1.16~4.08%,平均2.05%;發(fā)熱量(Qb.daf)35.18MJ/kg;膠質層指數Y值19.5~26mm,屬低中~中灰,低中~中高硫、特高熱質之焦煤。高硫煤分布在371號孔附近。</p><
59、p> 附:表煤的工業(yè)分析表</p><p> 綜觀主要指標的變化趨勢,縱向由上而下浮煤Vdaf和Y值遞減,原煤灰分是遞增的趨向。硫的含量上組煤低、下組煤高;上煤組多肥煤,下組多焦煤,符合區(qū)域煤層變質規(guī)律。</p><p> 附圖:煤層柱狀圖 </p><p><b> 煤層柱狀圖</b></p><p>
60、; 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儲量</p><p><b> §2—1 井田境界</b></p><p> 清河一煤礦有限公司隸屬于太原煤氣化(集團),清河一煤礦位于古交市區(qū)西北15km處嘉樂泉村村東,行政區(qū)劃屬嘉樂泉鄉(xiāng)管轄。</p><p> 其地理坐標為北緯37°59′59″~38°01′15″,東徑112
61、176;06′15″~112°07′30″。該礦由五個已關閉的原嘉樂泉礦礦辦小井即牛溝南、牛溝北、冶元、后巖溝、后巖和地方盤道聯(lián)辦煤礦</p><p> 整合而成,整合后的新井田呈北東向帶狀展布,井田范圍下列22個坐標點依次連線圈定(6度帶坐標): </p><p> 1、X=4210450 Y=19596830</p><p> 2
62、、X=4210470 Y=19597600</p><p> 3、X=4210355 Y=19597600</p><p> 4、X=4210355 Y=19597655</p><p> 5、X=4210220 Y=19597655</p><p> 6、X=42103
63、20 Y=19598285</p><p> 7、X=4210370 Y=19598464</p><p> 8、X=4210230 Y=19598575</p><p> 9、X=4209705 Y=19598820</p><p> 10、X=4209045
64、 Y=19598445</p><p> 11、X=4208500 Y=19597825</p><p> 12、X=4207850 Y=19597810</p><p> 13、X=4207690 Y=19597300</p><p> 14、X=4208205 Y=19
65、596794</p><p> 15、X=4208328 Y=19597235</p><p> 16、X=4208465 Y=19597153</p><p> 17、X=4209445 Y=19598185</p><p> 18、X=4209710 Y=19598320&l
66、t;/p><p> 19、X=4210080 Y=19598060</p><p> 20、X=4209970 Y=19597600</p><p> 21、X=4210105 Y=19597600</p><p> 22、X=4209810 Y=19596850</p>
67、<p> 井田呈狹長帶形,面積2.1062km2,規(guī)劃開采整合井田范圍的山西組2、4號煤層和太原組8、9號煤層。開采標高為+1300~+960m。</p><p> §2—2 礦井工業(yè)儲量和可采量</p><p> 一、資源/儲量估算結果</p><p> 經本次估算,共獲得井田范圍8、9號煤層:探明的經濟的基礎儲量(111b)105
68、69kt。</p><p> 詳見資源/儲量估算匯總表</p><p> 資源/儲量估算匯總表</p><p>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GB50215-2005),可采資源儲量計算過程中,探明的經濟基礎資源量(111b)按100%計入采用資源儲量。</p><p> 目前礦區(qū)內8、9號煤層的地質資源儲量1
69、0569kt,經計算工業(yè)儲量也為10569kt。</p><p> 二、設計可采儲量的計算</p><p> ?。?)設計儲量的計算</p><p> 礦井設計儲量=礦井工業(yè)儲量—永久煤柱損失</p><p> 礦井永久煤柱損失考慮了井田境界、村莊、斷層等留設的保安煤柱。井田境界煤柱按20m寬留設;村莊等保安煤柱是在其邊線外留出保護等級
70、圍護帶寬度,然后按照各巖層的移動角計算出各巖層的水平移動長度,所有巖層水平移動長度之和即為圍護帶外煤柱的寬度;斷層煤柱根據其規(guī)模大小和導水性留設安全煤柱,本井田內斷層煤柱寬度為30m。</p><p> 經計算,礦井設計儲量為8979.1(kt),詳見下表。</p><p> 礦井設計儲量計算表 單位:kt</p><p> (2)礦井設
71、計可采儲量計算</p><p> 礦井留設的開采保護煤柱有:礦井工業(yè)場地、井筒、開拓大巷保護煤柱,主要巷道間煤柱及巷道兩側煤柱均按20m寬留設。礦井工業(yè)場地及井筒保護煤柱是在其邊線外留出保護等級圍護帶寬度,然后按照各巖層的移動角計算出各巖層的水平移動長度,所有巖層水平移動長度之和即為圍護帶外煤柱的寬度。</p><p> 礦井設計可采儲量按下式計算:</p><p&
72、gt; ZK=(Zs-P)·C</p><p><b> 式中:</b></p><p> ZK——礦井設計可采儲量,kt;</p><p> Zs——礦井設計儲量,kt;</p><p> P——開采煤柱損失,kt;</p><p> C——采區(qū)回采率,8、9號煤層均為中厚
73、煤層,采區(qū)回采率取80%。</p><p> 經計算,礦井設計可采儲量為5663.4(kt),詳見下表</p><p> 礦井設計可采儲量計算表 單位:kt</p><p> 附圖:井田境界關系圖</p><p> 礦井工作制度、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p><p> §3
74、—1礦井工作制度</p><p> 礦井設計年工作日為330d,每日四班作業(yè),三班生產,一班檢修準備,日凈提升時間16h。</p><p> §3—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p><p> 一、礦井設計生產能力</p><p> 根據業(yè)主委托要求和山西省煤炭工業(yè)局以“晉煤行發(fā)(2009)504號”文,《關于太原煤氣化(
75、集團)清河三礦30萬噸/年能力調整到清河一礦建設的批復》將清河三礦30萬噸/年生產能力調整給清河一礦,清河一礦按90萬噸/年生產規(guī)模進行建設的指示精神,結合井田儲量及煤層埋藏深度、煤層賦存條件、裝備水平、煤炭外運條件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綜合確定礦井設計年生產能力由300kt/a擴建到900kt/a。</p><p><b> 二、礦井的服務年限</b></p><p>
76、; 礦井服務年限按下式計算:</p><p> T=ZK /(A·K)</p><p><b> 式中:</b></p><p> T——礦井設計服務年限,a;</p><p> ZK——礦井設計可采儲量,礦井8、9號煤設計可采儲量為:5663.4kt;</p><p> A
77、——礦井設計生產能力,900kt/a;</p><p> K——儲備備用系數,取1.3。</p><p> 則:T=5663.4/(900×1.3)=4.8a。</p><p> 經計算:清河一煤礦的服務年限為:4.8a。</p><p><b> 第四章 礦井開拓</b></p>&l
78、t;p> §4—1礦井開拓的基本問題</p><p><b> 一、概況</b></p><p> 本井田地質構造簡單,井田范圍以獅子河向斜為主要構造,井田內有好幾條斷層,但對開采沒有較大的影響。</p><p> 井田范圍也未發(fā)現(xiàn)陷落柱及火成巖等構造現(xiàn)象。煤層頂底板為較弱~半堅硬巖石,但巖石結構多為厚層狀,整體穩(wěn)定性好
79、,8、9號煤層底板高于奧灰水位140m,不會發(fā)生底板突水危險,水文地質條件為簡單類型。</p><p> 根據臨近礦井的資料確定該礦為低瓦斯礦井,煤層瓦斯含量低,但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煤層屬不易自燃煤層。</p><p><b> 二、開拓方案</b></p><p> 本礦井由五個已關閉的原嘉樂泉礦礦辦小井和一個地方煤礦整合而成,地質條
80、件簡單,但2、4號煤層大面積已經被破壞,無法正規(guī)開采,而且由于過去小煤礦管理較混亂,各小礦的原采掘平面圖多已丟失,加上有些巷道多年沒有維護,已坍塌無法進入,故無法提供2、4號煤層的實際采掘平面圖,僅有地質報告提供2、4號煤層的局部采掘平面圖。本次設計不考慮2、4號煤層的開采,只考慮開采下組8、9號煤層設計。由于清河一礦井田內有嘉樂泉煤礦二采區(qū)的回風井,兩礦簽訂有互保協(xié)議,除此井筒外,井田內未利用的其他井筒一律關閉。由于井田內盤道聯(lián)辦煤礦
81、的8號煤層已大部分開采,采空區(qū)已將原清河一礦與盤道聯(lián)辦煤礦邊界完全割斷,8號煤層的大巷僅能通到原清河一礦的邊界。故井田內盤道聯(lián)辦煤礦的8號煤層不宜布置采掘工作面;井田內盤道聯(lián)辦煤礦的9號煤層還未開采,在采掘方案中,在盤道聯(lián)辦煤礦的9號煤層布置開拓大巷。</p><p> 本著投資少、見效快,盡量利用已有井筒裝備的設計原則,提出兩個方案,并對其進行了經濟和技術比較。 </p><p>&l
82、t;b> 1、方案一:</b></p><p> 利用原后巖溝煤礦的工業(yè)場地和該礦的副斜井和回風斜井,以及牛溝南礦原有的主斜井,采用三個斜井開發(fā)全井田。礦井初期以+1140主水平開采8號煤層,后期以+1120輔助水平開采9號煤層。設計補充9號煤層開拓方案。</p><p> 主斜井直接落底于9號煤層,井筒斷面6.03m2,井筒內鋪設帶寬800mm的膠帶輸送機,擔負全
83、礦井的煤炭提升任務,并兼作進風井和安全出口,并在8號煤層設膠帶輸送機大巷。</p><p> 副斜井井筒斷面為7.43 m2,該井筒落底到8號煤層,井筒內鋪設單軌,采用單鉤串車提升,擔負全礦井的輔助提升任務,并兼作進風井和安全出口;</p><p> 將原后巖溝煤礦回風斜井刷大,擔負全礦井的回風任務,其斷面為6.55m2,該井筒落底到8號煤層,在8號煤層作軌道回風大巷,擔負全礦井的回風
84、任務并兼作安全出口。</p><p> 在副斜井在8號煤層落底后,做平車場,然后與8號煤層軌道回風大巷連接,并在8號煤層井底平車場附近做井下主變電所、主排水泵房、水倉等硐室。</p><p> 在回風斜井在落到8號煤層后先做8號煤層的集中回風大巷,并與8號煤層的軌道回風大巷連接。8號煤層設膠帶運輸大巷和軌道回風大巷,其間距30m,膠帶運輸大巷沿8號煤層底板布置,軌道回風大巷沿8號煤層頂
85、板布置。在主斜井落底附近設井底煤倉,煤倉上口直接與8號煤層集中膠帶運輸巷相連,并與主斜井膠帶形成井下煤炭運輸系統(tǒng);軌道回風順槽與軌道回風大巷相連形成井下通風系統(tǒng)。</p><p> 由于副斜井在8號煤層落底后先做平車場,故無法直接延伸到9號煤層,后期設計在8號煤層運輸進風大巷到井田西北部邊界拐彎處的端部設9號煤層暗斜巷上部車場,并掘暗斜巷到9號煤層在9號煤層設軌道和膠帶兩條大巷,其間距也為30m,均為進風巷;9
86、號煤層膠帶大巷通過暗斜巷與8號煤層的集中膠帶巷聯(lián)通,形成9號煤層煤炭運輸系統(tǒng),9號煤層上山回風巷直接與8號煤層回風巷聯(lián)通形成9號煤層的通風系統(tǒng)。 </p><p> 井下主運輸采用刮板輸送機或膠帶運輸機,大巷輔助運輸采用調度絞車牽引1t固定式礦車運輸,順槽輔助運輸采用調度絞車牽引1t固定式礦車運輸。</p><p> 礦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tǒng),主斜井、副斜井進風,回風斜井回風。礦井
87、通風方式為機械抽出式。</p><p> 全井田共劃分為2個采區(qū),考慮本井田煤層傾角較大,不適合采用傾斜長壁開采,故改為走向長壁開采,首采區(qū)為主斜井附近的一采區(qū)。</p><p> 由于8、9號煤層間隔較小,層間距平均21.71m,故初期8號煤層以+1140m主水平開采。后期9號煤層以+1120m輔助水平開采。其中,以8號煤為主開采水平,9號煤為輔助開采水平。</p>&
88、lt;p><b> 2、方案二:</b></p><p> 仍利用后巖溝煤礦的工業(yè)場地及該礦原有的主斜井和回風斜井,將原有的主斜井改造成現(xiàn)在的混合提升斜井,鑒于其原有斷面不大,將其凈斷面由4.2m2刷大到12.0m2,井筒內鋪設膠帶輸送機、單軌和臺階,擔負礦井的煤炭和輔助提升任務,并兼作礦井的進風井和安全出口;繼續(xù)利用原有的回風斜井并刷大,斷面由原來的2.9m2刷大到6.55m2
89、,擔負礦井的回風任務兼作礦井的另一安全出口。</p><p> 混合提升斜井直接延深到8、9號煤層,在8號煤層作甩車場,混合提升斜井落底9號煤層后做9號煤層井底平車場,然后布置井下主變電所、主排水泵房、水倉等硐室。 </p><p> 開采8號煤層時,在8號煤層布置膠帶運輸大巷和軌道回風大巷。</p><p> 在井下8號煤層布置膠帶運輸大巷和軌道回風大巷,其
90、間距30m,膠帶大巷沿8號煤層底板布置。煤倉上口直接與膠帶運輸順槽相連,形成井下煤炭運輸系統(tǒng);軌道回風順槽與回風大巷相連形成井下通風系統(tǒng)。</p><p> 在9號煤層同樣設軌道和膠帶兩條大巷,其間距也為30m,均為進風巷;9號煤層膠帶大巷通過暗斜巷與8號煤層的膠帶巷聯(lián)通,形成9號煤層煤炭運輸系統(tǒng),9號煤層軌道大巷與9號煤層井底平車場連接形成9號煤層軌道運輸系統(tǒng);9號煤層上山回風巷直接與8號煤層回風巷聯(lián)通形成9
91、號煤層的通風系統(tǒng)。 </p><p> 井下主運輸采用膠帶運輸,輔助運輸采用調度絞車牽引1t固定式礦車運輸,順槽輔助運輸同樣采用調度絞車牽引1t固定式礦車運輸。</p><p> 礦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tǒng),混合提升斜井進風,回風斜井回風。礦井通風方式為機械抽出式。</p><p> 全井田為兩個采區(qū),采用傾斜長壁開采,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井底車場附近的一采區(qū),軌
92、道運輸大巷的北側。</p><p><b> 3、方案比較</b></p><p><b> 方案一:</b></p><p><b> 優(yōu)點:</b></p><p> ?。?)生產系統(tǒng)合理分明,有利于礦井管理,生產環(huán)節(jié)安全簡單。</p><p>
93、; (2)工業(yè)場地集中,占地面積少,便于場地的合理規(guī)劃布置。</p><p> (3)采區(qū)工作面布置合理,可大大的減少采區(qū)巷道工程量。</p><p> ?。?)主、副斜井井筒利用原有井筒,工程量相對混合提升斜井刷大工程量少,施工速度快,相對基建費用低。 </p><p><b> 缺點:</b></p><p>
94、 (1)風井場地距副斜井較近,風機噪音有可能影響工業(yè)場地正常工作。</p><p> ?。?)大巷為下山開拓方式,需多建一套采區(qū)排水設施。</p><p><b> 方案二:</b></p><p><b> 優(yōu)點:</b></p><p> ?。?)采用混合提升斜井,生產系統(tǒng)集中,有利于礦井
95、生產集中管理。</p><p> (2)二個井筒相對位置較近,基建施工管理方便,基建設施可以集中使用,減少部分基建數量。</p><p> ?。?)回風斜井距混合提升斜井遠,風機噪音對場地生產影響相對較小。</p><p><b> 缺點:</b></p><p> (1)采用混合提升斜井,主運輸和輔助提升易相互影
96、響,造成提升運輸的中斷,生產環(huán)節(jié)安全性差。</p><p> (2)采區(qū)布置不合理,部分工作面有效回采長度小,無效順槽巷道工程量大。</p><p><b> 3、經濟比較</b></p><p> 從上表看出,方案一相對基建及地面工程費用比方案二少約246.7萬元。</p><p> 從技術和經濟兩方面比較后,
97、方案一基建費用少,且技術合理,故設計推薦方案一。</p><p> §4—2礦井基本巷道</p><p><b> 一、井筒</b></p><p> 1、井筒的數目及用途</p><p> 清河一煤礦共布置三個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斜井。</p><p><b>
98、 ?。?)主斜井</b></p><p> 主斜井位于礦井的工業(yè)場地之內,主斜井為原有井筒,井筒凈寬2.6m,凈斷面6.03m2,井口坐標X= 4208378.610,Y=19597399.380,井口標高為+1213.25m,傾角20°,方位角210°53'40",斜長530.45m,井筒內鋪設帶寬800mm的膠帶輸送機,擔負礦井的煤炭提升任務,并兼作礦井的進風井和安
99、全出口。</p><p><b> ?。?)、副斜井</b></p><p> 副斜井位于主斜井西南側約234.0m處,坐標為:X= 4208203.990,Y= 19597236.540,井口標高為+ 1195.620m,副斜井落底8號煤層標高為:+1140.0m,傾角為21°0'53",方位角240°38'44",斜長16
100、8.0m。</p><p> 副斜井為原有井筒,井筒凈寬3.0m,凈斷面為7.43m2(副井斷面詳見斷面圖冊),副斜井采用單鉤串車提升,擔負礦井的輔助運輸,并鋪設臺階,兼做礦井的進風井和安全出口。</p><p><b> ?。?)、回風井</b></p><p> 回風斜井位于主斜井西南側約368.0m處,井口坐標為:X= 4208118
101、. 160,Y=19597135.380,井口標高為:+ 1195.870m ,井底8號煤層落底標高為:+1146.098m,井筒斜長為:152.0m,傾角為20°9'35",方位角為:272°13',凈寬為2.6m,凈斷面為6.55m2。</p><p> 回風斜井擔負全礦井的回風任務,兼做礦井一安全出口。</p><p><b> 二、井底車
102、場</b></p><p><b> 1、井底車場形式</b></p><p> 副斜井進入8號煤層后做8號煤層平車場,在平車場附近設井下主變電所、主水泵房和水倉等主要硐室。井底車場平面圖詳見圖2-5-1。由于9號煤層距離8號煤層較近,僅有15~20m,而且9號煤層的開拓大巷在一采區(qū)通過暗斜巷與8號煤層的開拓大巷連接,初期以+1140主水平開采8號煤層
103、,后期以+1120輔助水平開采9號煤層。故在9號煤層輔助水平不設井底車場和有關硐室,僅在9號煤層的一采區(qū)上山巷道附近設采區(qū)變電所、水泵房及主副水倉,車場及其它硐室與8號煤層共用。</p><p> 副斜井采用單鉤串車提升方式,每鉤提2輛1.0t固定箱式礦車。+1140m水平井底車場材料空、重車線長度的確定,以能滿足提升要求為基準來考慮。高低道線路長度按2.5鉤串車長度設計,高道坡度取11‰,低道取坡度9‰,則+
104、1140m水平井底平車場高低道線路長度分別為21m和20m。</p><p> 2、井下主要硐室的設定</p><p> 井下主要硐室包括:主變電所、主排水泵房、管子道、水倉、消防材料庫、信號硐室、急救硐室、等候硐室等,均采用砌碹支護。</p><p> 根據預測的礦井涌水量:正常為20m3/h,最大為30 m3/h,設計礦井的主副水倉容積,主副水倉能容納礦井
105、8h的正常涌水量。</p><p> 設計:主、副水倉凈斷面為:5.6m2,長度為:116.0m,經計算,水倉容量為650.0m3,可滿足礦井的涌水要求。</p><p> 井底煤倉采用圓形直立式,直徑為4.0m,凈高16.0m,煤倉有效容積為200m3。</p><p> 由于該礦地面已建炸藥庫,且井下僅有一個普掘隊使用炸藥,每天使用量不大,故井下不設爆炸材
106、料發(fā)放硐室。</p><p> 附:井底車場平面布置圖 </p><p><b> 三、主要開拓巷道</b></p><p><b> 1、布置方式</b></p><p> 根據井田的開拓方式,大巷布置本著以煤巷為主、總的井巷工程量小和基建投資少的原則,同時考慮機械化裝備水平等因素,大
107、巷布置如下:</p><p> 礦井初期開采8號煤層,井下共布置兩條大巷,即軌道回風大巷和膠帶運輸大巷。</p><p> 2、巷道斷面和支護形式 </p><p> 井下主要大巷有8號煤層的膠帶運輸大巷和軌道回風大巷,兩條大巷斷面形狀均為梯形,其中膠帶大巷和軌道回風大巷凈斷面均為9.25m2,兩條大巷均采用礦工鋼棚式支護。</p><p&
108、gt;<b> 第五章 采區(qū)設計</b></p><p> §5—1煤層的地質特征</p><p> 一、頂板巖石性質及地質構造分布</p><p> 1、8#煤層頂板為泥灰?guī)r或石灰?guī)r,厚1.28~3.43m,局部有0.20m左右炭質泥巖偽頂?;?guī)r裂隙發(fā)育,受地下水影響,常風化成黃色,小溶發(fā)育。底板為砂質泥巖、泥巖,厚1~2m
109、,有時有炭質泥巖偽頂。泥巖多呈塊狀,無層理,含植物根化石。</p><p> 2、一采區(qū)地質構造簡單,采區(qū)范圍內存在若干小型正斷層,在采區(qū)靠近井田邊界處為風氧化帶,頂板多為泥巖局部為黃土。</p><p> 二采區(qū)地質構造較復雜,采區(qū)范圍內存在一個較大斷層:安莊斷層,斷層產狀為走向NE75°,傾角為80°,斷層差為15m,在采區(qū)靠進井田邊界處為風氧化帶,頂板多為酥軟
110、的泥巖局部為黃土。</p><p> 二、水文地質及瓦斯賦存情況</p><p> 一采區(qū)水文地質條件簡單,采區(qū)位于奧灰水之上所在地層不含水,上組煤層基本未開采不存在老空水,采區(qū)范圍內會出現(xiàn)若干淋水點,淋水多為上覆地層含水通過層間裂隙滲入,水量甚小。</p><p> 二采區(qū)水文地質條件相對較復雜,采區(qū)上組煤層局部被開采,采空區(qū)存在積水,采空區(qū)水量不明確,有待
111、進一步的探測,局部圍巖有淋水現(xiàn)象亦為上覆底層含水通過裂隙滲入。</p><p> 本井田位于整個煤田的邊角緊鄰風氧化帶,煤層賦存淺,所含煤層瓦斯含量較低,在各采區(qū)上部瓦斯含量相對較高。</p><p> §5—2采區(qū)巷道布置及生產系統(tǒng)</p><p><b> 一、采區(qū)位置及尺寸</b></p><p>
112、 一采區(qū)位于井田中部,走向長1180m,傾斜長280m,采區(qū)面積為330400㎡;二采區(qū)位于井田北部,走向長650m,傾斜長240m,采區(qū)面積為15600㎡。</p><p><b> 二、采區(qū)開采情況</b></p><p> 1、采區(qū)接替順序為先采一采區(qū)后采二采區(qū)</p><p> 2、一采區(qū)工作面接替順序為1801工作面→1803
113、工作面→1802工作面→1804工作面→1806工作面→1805工作面</p><p> 3、二采區(qū)接替順序為2801工作面→2802工作面</p><p><b> 三、采區(qū)巷道布置</b></p><p> 1801、1803工作面采用走向布置的方式,1802、1804、1805、1806工作面采用傾斜布置的方式。一采區(qū)上山巷道設在礦
114、井運輸大巷的東側,8號煤層褶曲中心。礦井軌道回風大巷和膠帶大巷相互平行,沿礦井邊界布置。兩條大巷間距30m,其中,軌道回風大巷沿8號煤層頂板布置,膠帶運輸大巷沿8號煤層底板布置,一采區(qū)上山巷道與礦井軌道回風大巷和膠帶大巷垂直,膠帶進風上山與膠帶運輸大巷相連,軌道回風上山與軌道回風大巷相通,膠帶進風順槽與膠帶運輸上山相連,軌道回風順槽與軌道回風上山相通,順槽巷道與礦井大巷平行,形成回采工作面完善的運輸、通風、排水、供電及井下消防灑水系統(tǒng)。
115、 </p><p><b> 四、采區(qū)生產系統(tǒng)</b></p><p><b> (一)、運輸系統(tǒng)</b></p><p><b> 1、運煤系統(tǒng)</b></p><p> 采煤工作面(可彎曲刮板輸送機)→膠帶運輸順槽(膠帶輸送機) →采區(qū)運輸上山(膠帶輸送機)→膠帶運
116、輸大巷(膠帶輸送機)→井底煤倉→主斜井(膠帶輸送機)→地面。</p><p> 2、材料設備、矸石等輔助運輸系統(tǒng)</p><p> 地面材料設備→副斜井(單鉤串車) →8號煤層平車場→軌道回風大巷(調度絞車)→采區(qū)軌道回風上山(調度絞車) →工作面軌道順槽(調度絞車)→回采工作面。</p><p> 掘進工作面矸石(調度絞車牽引礦車) →采區(qū)軌道回風上山(調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設計---礦井120萬噸初步設計
- 畢業(yè)設計--礦井煤礦45萬噸年新礦井設計
- 某煤礦90萬噸礦井初步設計
- 某煤礦90萬噸礦井初步設計
- 畢業(yè)設計--煤礦90萬噸新井設計(含cad圖紙)
- 畢業(yè)設計---120萬噸礦井型選煤廠設計
- 1.50萬噸畢業(yè)設計
- 采礦畢業(yè)設計古書院180萬噸礦井初步設計
- 畢業(yè)設計--煤礦90萬噸新井設計(含CAD圖紙).doc
- 1.5萬噸磷酸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年產90萬噸硅酸鹽水泥廠設計
- 礦井通風畢業(yè)論文--240萬噸年新礦井設計
- 年產10萬噸硫酸畢業(yè)設計
- 采礦工程畢業(yè)設計--150萬噸礦井初步設計
- 10萬噸硫酸工廠畢業(yè)設計
- 新新鐵礦年產90萬噸_露天開采方案設計-畢業(yè)設計
- 采礦工程畢業(yè)設計60萬噸_年礦井初步設計
- 煤層150萬噸年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_240萬噸新井通風安全設計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羊東礦90萬噸礦井通風與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