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畢 業(yè) 論 文</p><p> 題 目: 甘肅省8.7舟曲特大泥石流</p><p> 危險性評價及其防治措施 </p><p> 學 院: 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p><p> 專 業(yè): 地理科學 </p><p
2、> 畢業(yè)年限: 2012年6月 </p><p> 學生姓名: </p><p> 學 號: </p><p> 指導教師: </p><p&
3、gt;<b> 目錄</b></p><p> 摘要................................................................................. ............ ...................3</p><p> 1研究區(qū)概況.........................
4、...........................................................................3</p><p> 1.1研究意義........... ............ .........................................................................3</p><
5、;p> 1.2研究現(xiàn)狀................................................................ ..................................4</p><p> 1.3研究內(nèi)容................... ........................................ ..............
6、..........................5</p><p> 2舟曲特大泥石流特征....................................... ................................................6</p><p> 2.1泥石流破壞性大......................................
7、................. ...................................6</p><p> 2.2泥石流具群發(fā)性......................................................... ..................................6</p><p> 2.3泥石流的沖淤特征......
8、..................................................................................6</p><p> 3 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成因分析........................................ ...................................7</p><p>
9、3. 1地形地貌條件分析.......................................................................................7</p><p> 3.2 水動力條件........................................................................................
10、...........7</p><p> 3.3 固體松散物質補充條件............................................. ................................8</p><p> 4基于模糊綜合評判法對舟曲泥石流危險性進行評價..................................... 8</p&
11、gt;<p> 4.1模糊綜合判別法....................................... ....................... ..........................8</p><p> 4.2評判因子的選取....................................... ....................... ......
12、...................9</p><p> 4.3利用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確定權重................... ..........................................9</p><p> 4.4基本評價方法.................................................................
13、.............................10</p><p> 4.5 結果及影響因素分析................................ .................................................12</p><p> 5舟曲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4、.....................................................12</p><p> 5.1 工程措施........................................................................................................12</p><p> 5.2生物
15、措施..........................................................................................................13</p><p> 5.3 增強人們防災減災意識.........................................................................
16、........13 </p><p> 參考文獻...............................................................................................................15</p><p> 甘肅省8.7舟曲特大泥石流危險性評價及其防治措施</p><p>
17、 摘要:泥石流是發(fā)生在山區(qū)的常見自然災害,它是由土、石等固體物質與水相混合在重力作用下沿陡峻溝坡運動的飽和流體,其爆發(fā)突然、歷時短,但造成的災害十分嚴重,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2010年8月7日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所造成毀滅性災難,傷亡人數(shù)之多,財產(chǎn)損失之大成為我國歷史上有記錄以來的泥石流災害之最。本文作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及現(xiàn)有對舟曲泥石流研究成果,分析了舟曲三眼峪溝所處的環(huán)境及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特征,同時分析造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的
18、成因,知舟曲縣城位于溝口沖洪積扇上,是8.7舟曲特大泥石流損失慘重的原因之一,另基于模糊綜合評判法對舟曲泥石流危險性進行分析評價,在此基礎上結合舟曲泥石流災害的實際,提出了適宜的泥石流災害防治對策。</p><p> 關鍵詞: 舟曲 特大泥石流 成因分析 模糊綜合評判法 防治措施 </p><p> Debris flow is a common natural disasters
19、 taking place in a mountainous area, it is composed of soil, rock and other solid material and water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along the steep slope movement of fluid saturated, the sudden, shorter duration, but the di
20、saster is very serious, sometimes even devastating. In August 7, 2010 Gansu Zhouqu especially big flush flood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 caused by catastrophic, casualties number, property loss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
21、y have since record</p><p> Key word: Zhouqu Large debris flow Cause analysis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p><p> 舟曲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的白龍江中上游地帶,其范圍是東經(jīng)103
22、°51′~104°45′,北緯33°13′~34°1′。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秦嶺呈北西-東南走向貫穿全境,境內(nèi)山高谷深,水土流失嚴重,常有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發(fā)生[6]。舟曲縣城多年平均降雨量434mm,最大年降雨量579.1mm,最小年降水量253mm。降水具有強度大、暴雨多且集中的特點,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7]。降水年際、年內(nèi)分配不均勻,河流徑流量變幅大。</p&
23、gt;<p> 2010年8月7日,甘肅南部的舟曲及其周邊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次局地性強降水天氣過程,短時強降水引發(fā)了罕見的特大泥石流災害,造成1456人死亡、309人失蹤,直接經(jīng)濟損失逾億元,來自三眼峪的泥石流直接沖進白龍江,堵塞白龍江,形成了堰塞湖。此次三眼峪溝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給舟曲縣城造成了毀滅性災難,傷亡人數(shù)之多,財產(chǎn)損失之大成為我國歷史上有記錄以來的泥石流災害之最[7]。本文在廣泛收集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舟
24、曲泥石流的成因進行了分析,探討適合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的防治對策。</p><p><b> 1研究區(qū)概況</b></p><p><b> 1.1研究意義</b></p><p> 泥石流是在山區(qū)或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qū),在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的誘發(fā)下,攜有大量石塊及泥沙的特殊洪流,它具有突發(fā)性、流速快、流量
25、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泥石流是常見的山地災害,會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同時會破壞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加劇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進程等[1]。據(jù)調查分析,日本國土面積2/3的山區(qū)均為泥石流頻發(fā)區(qū),共有泥石流溝62272條,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損失平均為2900萬美元;美國約有一半國土是山區(qū),大多有泥石流活動,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損失達3.6億美元[2]。因而泥石流災害成為被國際上廣泛關注的問題,被列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10年活動主要的
26、突發(fā)性自然災害的災害之一[3]。我國山區(qū)、半山區(qū)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2/3,這些地區(qū)地質地貌條件復雜,其中有些地區(qū)地震頻繁,新構造運動活躍,第四紀沉積物深厚,且山高坡陡、地表破碎,加上暴雨集中,植被覆蓋率低,為泥石流發(fā)育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4]。甘肅省泥石流分布區(qū)很廣,涉及40多個縣,經(jīng)常埋沒村莊,沖毀農(nóng)田,危害城鎮(zhèn),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其中蘭州、武都、宕昌、舟曲、文縣、禮縣等10余座城市遭受泥石流的直接威脅和危害。</p&g
27、t;<p> 圖1 研究區(qū)域和泥石流溝分布圖</p><p><b> 1.2研究現(xiàn)狀</b></p><p> 國內(nèi)外對泥石流的研究歷史已經(jīng)很久遠,對其研究極為重視,多年以前就泥石流的研究已開展。1977年,日本足立勝治等進行了泥石流發(fā)生危險度的判定研究,從地貌條件、泥石流形態(tài)和降雨等三方面判定泥石流發(fā)生率。1981年,美國地質工程師Kovac
28、s以及Hollingsworth運用打分法,研究出了泥石流危險度評價框架。我國對泥石流的有關研究最早是由1986年譚炳炎的泥石流嚴重程度的綜合評判發(fā)展起來的。這一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目的:一是怎樣判別一條自然溝是洪水溝還是泥石流溝;二是如果是泥石流溝,其活動的嚴重程度根據(jù)哪些條件來評判,即試圖解決泥石流調查勘測中的錯判、漏判和輕判問題[8]。此論題在后來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譚炳炎的“泥石流溝的判別方法和數(shù)量化綜合評判”的科研成果已在鐵路部門
29、得到了推廣和應用。此后,國內(nèi)外的眾多專家學者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泥石流進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多數(shù)是繼承地理學的評價方法,主要是主導因素法、多因素的單因子逐項疊置法、地理相關分析法、理論推倒分析法等。</p><p> 在泥石流災害防治方面人類同泥石流災害斗爭由來已久,如意大利在300多年前就開始了泥石流的防治工作,俄羅斯、日本等國也有200多年的防治歷史,前蘇聯(lián)是泥石流防治工程開展較早的,早在
30、1859-895年間就發(fā)表了論述格魯吉亞軍用公路泥石流防治的文章,并設計了許多的防護工程,主要以修建高攔擋壩為主[5]。關于泥石流的防治,主要有歐洲型、亞洲型和美洲型三類措施。歐洲型措施主要以植樹造林和防護工程相結合為特點;亞洲型措施(日本)以恢復森林植被和防沖、攔蓄工程相結合為特點;美洲型措施(美國)主要以采取工程措施為特點[5]。我國對泥石流防治工程的系統(tǒng)研究主要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興建公路、鐵路和礦山建設遇到了不少泥石流
31、、滑坡問題,不同專業(yè)的土木工程師、水利工程師和水土保持工程師根據(jù)泥石流的一些特點,實施了一些保護路基、礦山、橋梁、廠房等對象的泥石流防治措施[5]。1963年甘肅省交通科學研究所為了解決甘川公路泥石流防治工作,設立了泥石流研究組,并在武都的柳灣溝組織了定位觀測站,同時進行了工程治理的試驗工作,連續(xù)18年來做了大量的試驗工程。綜上所述,泥石流災害防治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大型泥石</p><p><b>
32、; 1.3研究內(nèi)容</b></p><p>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礎上,分析舟曲泥石流的沖淤特征,對舟曲泥石流的成因進行分析,并給出防治對策。查閱相關文獻,收集舟曲的區(qū)域地質資料,分析8.7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特征,參考國內(nèi)劉希林、宮雪、陳偉等的相關文獻共選擇了于泥石流產(chǎn)生的必備條件及相關因素組成有關的泥石流溝谷縱比降、流域相對高差、松散固體物質儲量、山坡坡度、流域面積、泥沙沿程長度補給比、沖淤變幅、植被
33、覆蓋率等8個因素作為泥石流危險性評判因子對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成因進行分析。研究泥石流的防治對策,提出泥</p><p><b> 石流災害防治建議。</b></p><p> 2 舟曲特大泥石流特征</p><p> 2.1泥石流破壞性強</p><p> 此次泥石流從三眼峪溝口到大眼峪共7座和小眼峪溝口的1座攔擋
34、壩被毀,其中①③⑤號壩基本全部被毀,⑦⑧號壩處于彎道外側的部分被毀成倒梯形缺口,⑥號壩處于彎道外側部分被毀成倒三角形缺口,②④號壩殘留長度僅為原長的1/5,大多都是人工砌石壩,少數(shù)壩內(nèi)可見少量的混凝土[9],毀壞原排洪溝被夷平。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災害遇難1436人, 401人失蹤,沖毀平房和樓房220余棟,其中三眼峪沖毀200棟,羅家峪20棟;泥石流毀路近2km,掩埋、沖毀耕地13.33 hm2,毀壞公路橋、人行橋共8座
35、,白龍江上1座大型公路橋被埋。[10]</p><p> 2.2泥石流具群發(fā)性</p><p> 舟曲縣城東北部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形且大小溝谷縱橫交錯,在短歷時強降雨的作用下極易形成群發(fā)泥石流,且都是溝與溝交匯發(fā)生。此次泥石流就是四溝并發(fā),害范圍極大。</p><p> 2.3泥石流的沖淤特征</p><p> 舟曲“8.7”特大泥石
36、流過程約20分鐘,具有流速快、粘性大、破壞力強的特點,大眼峪溝泥石流流速為10.8m/s。[11]根據(jù)三眼峪溝流域各溝的溝谷形態(tài)、固體松散物質的分布規(guī)律,可將泥石流溝劃分為清水匯集區(qū)、形成區(qū)(固體松散物質補給區(qū))、流通區(qū)和堆積區(qū)四部分。流域清水匯集區(qū)為高程2800-3000m以上的區(qū)域,溝床比降35%,溝坡坡度500以上。植被發(fā)育,覆蓋率50%以上,溝坡重力侵蝕及面狀侵蝕作用很弱,固體松散物質少,坡形、溝形極利于水流匯集。流域中、上游為
37、泥石流形成區(qū),溝床平均縱比降30%,溝坡坡度大于45。,該段植被覆蓋率較低,巖體破碎,滑坡、崩塌、滑塌、坍塌成群分布,固體松散物質儲量占總儲量的64.5%。峪門口溝段為泥石流流通區(qū),長550m,溝道平均比降18%,較形成區(qū)溝床比降明顯減緩。溝谷地形呈窄“U”型,寬20-36m,溝道順直。流通區(qū)以過流為主,間有侵蝕搬運與堆積,其固體松散物質儲量占總儲量的8.6%。堆積區(qū)呈扇狀展布,長2050m,中前部寬437m,平均縱坡降9.8%。為長期
38、泥石流堆積形成,現(xiàn)已基本上被人為開發(fā)利用。</p><p> 溝道上游沖刷強烈,沖刷、切蝕深度在2-5m,可見泥位2.5-6m,溝床上可見到10m以上的下切深度,溝道拐彎處存在大于10m超高現(xiàn)象,大眼峪溝和小眼峪溝內(nèi)都有一90多米高的天然堰塞壩。本次泥石流堆積厚度1.5-4.5m,三眼峪溝出山口處堆積物呈規(guī)律分布,中間50m以塊石為主,一般直徑20-40cm,最大8x7x6.5m,幾乎不含泥土;兩側以3-10c
39、m碎石為主,含大量塊石,溝口外500m范圍內(nèi)堆積扇上有眾多的巨石分布,離溝口更遠處也有零星的巨石,含泥土。</p><p> 3 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成因分析</p><p> 3.1地形地貌條件分析</p><p> 舟曲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地溝谷縱橫,谷峰高差多在1000 m以上,個別地區(qū)高差大于3000m,如青山梁的海拔為4514m,而其河谷高程僅為13
40、00m[12]。該區(qū)地貌受地表水的侵蝕、切割十分嚴重,形成以自西向東延展的白龍江為主干、兩側支溝密集發(fā)育的河谷、溝谷地貌。白龍江河谷時寬時窄,以板巖為主,多處地段呈“U”字型,這種開闊地段一般發(fā)育有一、二級沖洪積階地,兩側階地不對稱,且相鄰階地面高差大。舟曲境內(nèi)白龍江河谷中一級階地距河床約2~5m,階面較窄,沿河床比較連續(xù);二級階地距河床高約30~50m,基巖表面為沖洪積層和黃土,分布不連續(xù)。山體的隆升造成河流的大量下切,使位于階地上的
41、早期大量沖洪積物失穩(wěn),容易順基巖壁崩塌、滑落。白龍江支流河谷上游窄,下游寬,縱比降大,尤其是灰?guī)r發(fā)育區(qū)切割強烈,呈“V”字型。在支流與干流交匯處一般發(fā)育有扇形、錐形泥石流堆積體。舟曲地形整體溝坡坡度較大,有利于降雨的迅速匯集流通,為滑坡、泥石流的發(fā)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條件。</p><p><b> 3.2 水動力條件</b></p><p> 8月7日22~24時
42、降雨達96.3 mm,主要降水集中在7日23~24時,1 h雨量達77.3 mm,使縣城北面的羅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沖向縣城,造成沿河房屋被沖毀,泥石流阻斷白龍江,形成堰塞湖。[13] 三眼峪溝泥石流屬典型的降雨型泥石流,降雨是該溝流域泥石流形成的唯一水源和激發(fā)因素。下表所示資料表明,三眼峪溝泥石流的形成、發(fā)生與大雨、暴雨密切相關, 8月7日晚11時,三眼峪、羅家峪流域突降暴雨,12時兩溝同時爆發(fā)泥石流。本次形成災害的小時降
43、水量達96.77mm,半小時瞬時降水量達77.3mm。[10]</p><p> 表1 三眼峪溝近年來泥石流發(fā)生時間及當時降雨特征</p><p> 3.3 固體松散物質補充條件</p><p> 固體松散物質是泥石流的主要組成部分,固體松散物質的補給條件及其儲量大小直接控制著泥石流的性質和規(guī)模。舟曲屬地震強烈活動區(qū),地震烈度為訓度,古地震使溝內(nèi)形成了4座8
44、0-283m高的巨型堆石壩,為泥石流的發(fā)生提供了充分的物源,其中三眼峪溝的物源量共計5163萬m3,可直接補給泥石流的固體物質達2510萬m3。三眼峪溝內(nèi)并無最新的崩塌滑坡體,大量的松散物質主要是巨型的古堰塞體和溝道內(nèi)兩側長期風化作用下形成的崩積錐和坡積物,因此,此次特大泥石流的發(fā)生從物源的角度看與5.12漢川地震的關系不大。溝道兩側分布有小型的崩塌堆積體,提供了一定的物源,但相對于天然堆石壩和溝道堆積物提供的物源量甚少。兩條溝歷史上就
45、是泥石流溝,因此溝道內(nèi)堆積了大量的松散堆積物。</p><p> 4基于模糊綜合評判法對舟曲泥石流危險性進行評價</p><p> 4.1模糊綜合判別法</p><p> 由于泥石流所處的地質環(huán)境和條件的多樣性、變異性、復雜性,泥石流溝谷從形成、發(fā)展至消亡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它們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一個復雜的“模糊”巨系統(tǒng),從而使得對其進行危險性評價的因素也存在
46、大量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既具有隨機性又具有模糊性,因而不少學者將模糊數(shù)學理論引入泥石流危險度的評價研究中,模糊數(shù)學為研究和處理這類具有不確定性的事物提供了新的思路。模糊綜合判別法是一種以模糊推理為主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精確與非精確相統(tǒng)一的分析評判方法,它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現(xiàn)象或事物進行總的評價,即根據(jù)所給的條件,對評判對象的全體、每個因素都賦于一個評判指標,然后擇優(yōu)選擇,最后運用模糊變換原理的最大隸屬原則確定災害的危險度等級,從而能
47、夠得到更切合實際的結果,在各個學科領域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p><p> 4.2評判因子的選取[14]</p><p> 泥石流危險性評價是通過對泥石流活動歷史及其暴發(fā)頻率、規(guī)模的紀錄及泥石流暴發(fā)區(qū)賦存環(huán)境條件的分析,依據(jù)一定的危險性評價單元,采用一定的評價模型,計算出劃分單元泥石流危害等級,并評估對人類和財產(chǎn)可能造成的災害嚴重程度的技術方法。在進行危險性指標選擇時,主要遵循
48、泥石流的發(fā)生學原則,指標綜合性原則和主導性原則,強調評價方法的可操作性。根據(jù)舟曲泥石流的成因及發(fā)育特征,在野外廣泛調查和室內(nèi)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參考國內(nèi)劉希林、宮雪、陳偉等的相關文獻共選擇了于泥石流產(chǎn)生的必備條件及相關因素組成有關的泥石流溝谷縱比降u1、流域相對高差u2、松散固體物質儲量u3、山坡坡度u4、流域面積u5、泥沙沿程長度補給比u6、沖淤變幅u7、植被覆蓋率u8等8個因素作為泥石流危險性評判因子。其中泥石流危險性評價研究縱比降為
49、主導因子,是泥石流暴發(fā)的主要因素之一,決定著泥石流形成和發(fā)生過程的快慢,溝床縱比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形成后越不易消亡。泥石流功能越大,其破壞性也越大。</p><p> 4.3利用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確定權重[15]</p><p> 灰色系統(tǒng)理論是由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前期提出的用于控制和預測的新理論,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農(nóng)業(yè)和社會經(jīng)濟等領域。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是
50、對于一個系統(tǒng)發(fā)展變化態(tài)勢的定量描述和比較,其目的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理清系統(tǒng)中各因子間的主要關系。這里可把泥石流災害看成是一個由許多不同性質因子相互制約的子系統(tǒng)構成的灰色系統(tǒng),根據(jù)主導因子于其它因子的關聯(lián)度大小來確定權重的大小,其具體原理如下:設有m個有序數(shù)列,其中,m個數(shù)列代表m種元素,各有序數(shù)列即各評價的單元中獲取的評價因子的性狀數(shù)據(jù),另外,再給定有序參考數(shù)列:</p><p> 最后將所計算出來的灰色關聯(lián)度
51、經(jīng)歸一化處理,使其權重值在[0,1]區(qū)間之內(nèi)。本文選取大峪溝、小峪溝、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作為樣本在DPS平臺上進行了計算,最后得出具體的各危險因子的權重值按順序分別為0.075、0.126、0.123、0.125。</p><p> 4.4基本評價方法[16]</p><p> 給定兩個有限論域泥石流危險性因子評判集U和泥石流危險性等級評語集V:</p><p>
52、; U={u1,u2,...,un}={泥石流溝谷縱比降,山坡坡度,...,植被覆蓋率};</p><p> V={v1,v1,...,vm}={高度危險Ⅰ,中度危險Ⅱ,輕度危險Ⅲ,無危險Ⅳ}。</p><p> 由于泥石流危險等級論域V和泥石流危險等級評價因子論域U之間存在一種模糊關系,設對第i個因子的單要素評判向量為V上的模糊集Ri={ri1,ri2,...,rim},單因子評判
53、矩陣R為R=(rij)n×m,故這種模糊關系可用n×m維模糊矩陣來表示:</p><p> 這里將泥石流危險度劃分為Ⅰ,Ⅱ,Ⅲ,Ⅳ四個評價等級,設對各危險因子權重分配為U上的模糊子集A,A={a1,...,ai...,an},其中ai為第i個因子所對應的權,且0≤ai≤1,=1</p><p> 以往的有關泥石流危險性評價研究,大多通過選取隸屬函數(shù)來確定模糊關系轉換
54、矩陣[54-55]。但是,由于對四值邏輯的函數(shù)選取往往較為困難,且不合理的選取反而會導致錯誤判斷,故本研究采用量化模糊判別的方法,即將各參評因子按危險等級作四級分割,取各區(qū)間中值作為不同危險程度的標準值,如下表所示。在已知模糊權重向量A=(0.075,0.126,0.123,0.125)和模糊矩陣R的條件下,通過模糊變換,則可以得到論域V上的一個模糊集B,即對岷縣洮河流域泥石流危險性進行的最后模糊綜合評判的結果:</p>
55、<p> B=A*R,式中“*”為某種合成運算,具體結果見表。</p><p> 表2 舟曲泥石流危險度分級及其賦值[17]</p><p> Standard of debris flow hazard degree and assignment in Zhou qu</p><p> 表3 舟曲泥石流各因子模糊賦值及綜合評判結果等級<
56、/p><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es and hazard degree of debris flows in Zhou qu</p><p> 數(shù)據(jù)資料來源:甘肅省天水市地質勘察院</p><p> 4.5 結果及影響因素分析</p><p> 通過以上模糊綜合評判結果統(tǒng)計分析,
57、本文所研究舟曲4條泥石流溝皆為高危險度泥石流,主要威脅鄉(xiāng)鎮(zhèn)駐地、村莊、公路和農(nóng)田,在甘肅8.7特大泥石流發(fā)生后,所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分析結果與當?shù)貙嶋H野外調查情況基本相符。</p><p> 5舟曲泥石流的防治措施</p><p><b> 5.1 工程措施</b></p><p> 依據(jù)泥石流災害形成及發(fā)育特征,泥石流治理工程應采取自
58、上游向下游逐步展開,對治理工程進行合理的分期安排。針對舟曲泥石流規(guī)模巨大的特點,調整和優(yōu)化泥石流治理工程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1)在形成區(qū),采用錨桿支護和灌漿等措施減少松散固體物質來源。(2)8.7舟曲泥石流使災區(qū)多條溝的谷坊壩和攔擋壩徹底被摧毀,建議在物源豐富的泥石流溝,應盡可能采用鋼筋混凝土攔擋壩,攔擋壩的基礎要盡可能深入基巖。根據(jù)野外調查可知,殘留攔擋壩處于彎道內(nèi)側且攔截了部分泥石流體,可見彎道內(nèi)側部分以淤積為主,彎道外側以
59、沖刷為主,遵循此自然規(guī)律,將攔擋壩靠近彎道內(nèi)側部分設置成格柵壩,彎道外側設置成實體壩。為防止深切侵蝕,在溝床內(nèi)應適當回填,壩前應作副壩和護毯,采用分級消能的方法。(3)在三眼峪溝內(nèi)可見大量巨石堆積,充分利用天然資源,用水泥砂漿等固定于溝床里,適當時候可以將巨石與基床錨固在一起。(4)在堆積區(qū),因正面沖刷產(chǎn)生的力很大,所以從側面疏導泥石流,出溝口往兩側開挖排導溝,野外考察發(fā)現(xiàn)溝口大塊石向主道兩側呈對稱分布,根據(jù)泥石流出溝口向兩側堆積的規(guī)律
60、,設置多道排導溝,且排導溝的方向與大塊石長軸的方向垂直。</p><p> 在溝谷兩側修建固坡壩;溝口前沿修筑較高的透水性攔砂壩[7],攔截大量固體物質;溝口兩側順延修筑護岸壩,防治溝岸坍塌;在溝口偏下游盡量順應泥石流運動特點修建排導槽,將泥石流順暢導入儲淤場。泥石流儲淤工程 儲淤工程包括兩部分,分別為儲淤場和攔碴壩。在排導槽前端開闊地帶修建一個泥石流儲淤場,以便泥石流發(fā)生后暫時停淤;在儲淤場出口修建攔碴壩,它
61、的主要作用是攔碴排水,在壩頂設置溢流口,便于及時排出水流。</p><p><b> 5.2生物措施</b></p><p> 生物工程是改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水土、減少山洪泥石流規(guī)模和防治泥石流災害的重要手段。采取生物治理措施,封山育林,造林種草,陡坡地退耕還林,改順坡種植為橫坡種植,做好坡面耕地的退耕還林還草工作,提高流域的植被覆蓋率,可以固持土壤,涵養(yǎng)水源,增加
62、地表抗沖刷的能力,控制溝床下切,使岸坡穩(wěn)定性增強,能有效地抑制泥石流災害的發(fā)生。減少固體物質進入溝道的機會,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是防治泥石流的主要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旨在恢復植被和合理耕牧,調整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通常采用喬、灌、草等植物進行科學搭配,充分發(fā)揮其滯留降水、保持水土、調節(jié)徑流等功能,從而達到防治或減小泥石流規(guī)模,減輕其危害程度的目的[18]。</p><p> 5.3 增強人們防災減災意識</p&g
63、t;<p> 泥石流隱蔽性與突發(fā)性兼具,來勢兇猛,要降低災害損失,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廣播、電視等手段進行宣傳,廣泛開展泥石流災害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增強群眾的防災和自覺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禁止亂倒垃圾、亂建房屋、亂挖亂采和濫伐等造成的區(qū)內(nèi)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脆弱和泥石流災害的暴發(fā)。加強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防治知識的普及,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及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其次要健全機制,落實責任,每年汛前聯(lián)合氣象、水利部門修訂、完善工作預案,制
64、訂出切實可行的防范和預警措施,并使方案落到實處;再次,加強泥石流災害預警系統(tǒng)的建設,是減災的前提。以政府為依托,廣泛發(fā)動群眾,人人參與,建立縣、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山地災害群測群防網(wǎng)絡。對處于泥石流災害易發(fā)區(qū)內(nèi),風險度高、危害重、隱患大的災點進行重點調查和勘察,有針對性的分輕重緩急,分期分批的逐步治理。對處于地質災害危險區(qū),近期可能直接遭受較大直接危害,但又不具備立項勘察治理條件的村鎮(zhèn),應盡快組織村民搬遷避讓。</p><
65、;p><b> 參考文獻:</b></p><p> [1]于炎鑫.滾馬嶺泥石流危險度評價與防治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0 </p><p> [2]潘憊,李鐵峰.災害地質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p><p> [3]譚萬沛,王成華,姚令侃等.暴雨泥石流滑坡的區(qū)域預測與預報[M]成都:四川科
66、學技術出版社,1994.</p><p> [4]康志成,李悼芬,馬藹乃,等.中國泥石流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p><p> [5]費祥俊,舒安平.泥石流運動機理與災害防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p><p> [6]王克儉.甘肅省舟曲縣抗震救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8.9(10):882-88
67、3.</p><p> [7]馬東濤,祁龍.三眼峪溝泥石流災害及其綜合治理[J].水土保持通報,1997.17(4):26-31.</p><p> [8]宮雪.南芬鐵礦2#排士場泥石流危險性評判與防治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07</p><p> [9]王群敏. 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沖擊作用及其防治對策[D].碩士學位論文.蘭州大學,2011&l
68、t;/p><p> [10]馬東濤:舟曲“8. 8”特大泥石流災害治理之我見[J].山地學報,2010,28(5):635-640</p><p> [11]余斌等:甘肅省舟曲8.7特大泥石流調查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10,18(4):438-444</p><p> [12]王根龍等.對三眼峪泥石流以往防治措施的反思因分析[J].西北地質,2011,44
69、(3):116-121</p><p> [13]王志錄等.舟甘肅省舟曲縣“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與氣象成因分析及其應對建議[J].地質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2011,22(1):10-15.</p><p> [14]王晰.泥石流溝危險度的模糊評判[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2002,19(1):22-25.</p><p> [15]陳偉等.泥石流危險度的模糊
70、綜合評判[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138-140.</p><p> [16]徐建華.現(xiàn)代地理學中的數(shù)學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p> [17] 譚炳炎.泥石流溝嚴重程度的數(shù)量化綜合評判,泥石流防治理論與實踐[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1,45-71.</p><p> [18]張桂香,王士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3屆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學生畢業(yè)論文(設計)
-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青海師范大學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2013屆地理科學專業(yè)學士畢業(yè)論文
-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4屆地理科學(師范)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河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2013屆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生畢業(yè)論文
-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2屆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南通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
- 地理科學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地理科學學院-西南大學
-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5屆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2屆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5屆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2015屆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畢節(jié)學院地理與生命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
-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
- 長春師范學院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2012屆地理科學(師范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
- 曲靖師范學院生物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2012屆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哈爾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1屆地質學專業(yè)學士學位論文
- 2019年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yè)目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