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而不爭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為而不爭</b></p><p>  編者按: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追問生命的價值和逼視靈魂的皈依。欣逢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之際,趙智勇的《做個積極向上的人》適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國公開發(fā)行了。 </p><p>  《做個積極向上的人》立足中國的特殊歷史時期,著力

2、闡發(fā)中國式勵志主題,探尋中國式安身立世之方,探究立世價值取向、個體基礎人格、安身智慧之門、人生幸福之源,力求幫助人們對“積極向上”求得全新領悟和追求。本刊分期依次刊登該書的積極向上、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為而不爭、大愛無疆的相關內容,以供編輯思考和實踐。本期摘登的是該書第四章“為而不爭”的相關內容。 </p><p>  [摘要]“為而不爭”是所有大律、規(guī)律中最能讓人實現(xiàn)安泰的具有基礎意義的一律。作為一個既含積極主

3、動之“為”,又含示弱示下之“不爭”的對立統(tǒng)一體,“為而不爭”的行為特點和本質主要表現(xiàn)在不為大、不為先、光而不耀、功成不居、善者不辯這五個方面。而要達到“為而不爭”的高尚境界,就必須做到致虛守靜、知止守退、處下守弱、知足守成,同時還需要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p><p>  [關鍵詞]為而不爭 人生安泰 行為準則 </p><p>  [中圖分類號]G23[文獻標識碼]A &

4、lt;/p><p>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看似無序──林林總總、千姿百態(tài)、萬象不一,一切似乎都在隨機、隨緣、隨事、隨物,都在隨波而逐流,隨遇而尋安。但在這個似乎無序的世界里,為什么有人順,萬事順?有人坷,凡事坷?本質上講,凡人凡事循律則順,逆律則折。那么,什么是律?什么是大律?什么是規(guī)律呢?筆者始終認為,“為而不爭”是所有大律、規(guī)律中最能讓人實現(xiàn)安泰的具有基礎意義的一律。 </p><p> 

5、 “為而不爭”究竟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呢? </p><p>  “為而不爭”的入世之為,首先體現(xiàn)的是入世的“為人”修養(yǎng)和氣度,其中最直接的表現(xiàn)是“謙行”,即“謙卑虛下的德行”,也就是始終應當有靜如止水的心境、虛己待物的器量、融然遠寄的情懷、與世無爭的平和、謙誠藹如的粹美?!盀槎粻帯北憩F(xiàn)于處世則集中于“和”,以和善之心,和氣待人,生和平之境?!盀槎粻帯北憩F(xiàn)于理政集中于寬柔,“尚柔倡寬”方能為政、為

6、善政、為自然之政。這種為人于謙、處世于和、理政于寬柔,于古于今、于中于外、于己于人、于事于理都有極其深刻的指導意義。因此,無論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團體或者一個個人,“為而不爭”都有十分現(xiàn)實的行為準則意義,都是實現(xiàn)行為安泰的重要法則。 </p><p>  作為一個既含積極主動之“為”,又含示弱示下之“不爭”的對立統(tǒng)一體,“為而不爭”的行為特點和本質主要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 </p><p>

7、;  一是不為大?!安粸榇蟆笔抢献印盀槎粻帯彼枷塍w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主張,主要是指入世而為,切勿貪大,切勿自大,切勿求大,切勿充大。誠然,人生在世,只有做大,才更有可能展示自己的知識才華,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理想,這種想法本來無可厚非,事實也的確如此。但是,為什么老子又說“圣人終不為大”呢?這是因為,如若貪大,必然遺忘細物。正是從這個意義出發(fā),老子告誡人們,入世而為,終不為大。另外,為大必驕、為大必傲、為大必霸。因此,為大必折。在入世而為的

8、行為準則體系中,老子力倡“不為大”,的確值得我們深思而自覺為之。 </p><p>  二是不為先。老子說:“吾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人的社會行為中,為先易亂、易失、易亡。“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誹之?!睆摹盀橄取毙袨樽陨砜矗纫嘤兄?、育其害的因子。在為先者心里,既要先,必予爭。既然爭,就一定會有區(qū)

9、別、有取舍、有權衡。而區(qū)別、取舍、權衡,必然導致心志亂、異念起。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說,不為先才最終能夠使器成其長,才能實現(xiàn)最終意義上的“至先”“大先”“終先”。 </p><p>  三是光而不耀。既入世,必有為。如同太陽一般,既要有利于萬物生長,必然需要陽光普照萬物。但是,光芒普照作為一種行為,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準繩和底線──無過,過猶不及。你可以有而且必須有光、有芒、有普照,但同時你必須有度,必須“不耀”。耀,自

10、顯、自彰也。不耀之光為何物?一曰和光,二曰柔光,三曰韜光。光而不耀,作為一種入世以后為人、處世、理政的行為準則,要旨在于“謙”“卑”“弱”“下”“容”。只有做到“謙虛、卑和、弱示、下處、盡容”,才真正做到了“光而不耀”。 </p><p>  四是功成不居。對入世行為的啟導,老子講得較多的當數(shù)功成而不居。歷史上坐擁成功而終釀悲劇者不乏其人。為什么這一類悲劇反復重演?從殺戮者的角度看,出于對國基穩(wěn)固與否的憂慮,統(tǒng)治

11、者對內亂之源異常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勢必止風于青萍之末。從悲劇人物自身看,與悲劇的主角功成而不退有極大的關系。功成而退是“知止”,功成而退也是“知往”,是“知止”基礎上的“知往”。如何才能做到功成弗居?非我、非私也。因為只有非我、非私者才能“不居”,所謂“功不為私方不居,功不唯己方不居”。 </p><p>  五是善者不辯?!兜赖陆洝氛f的善者不辯,是指善良的人不辯駁,更不巧辯。于入世而言,其全部行為都是為了更自

12、然地生活,這必然要求入世之人不去追求非生存因素、非自然因素,比如名利權勢。只有那些熱衷于身外之物的人,才會對外希冀以美麗動聽的語言打動他人,而一有機會,則以“雄之辯、巧之語、華之言”與人說明自己、證明自己。殊不知,在伶牙俐齒的背后,常常有“指鹿為馬”的禍心;在賣弄口才的背后,常常有“嘩眾取寵”的心理。真理無需爭辯。既無爭,必不辯──此圣人之道,行為至理也。 </p><p>  透過為而不爭的五個特點,我們可以清

13、楚地看到,“不爭”的本質是順應自然、遵循規(guī)律,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法自然”?!盀槎粻帯笔谴笾腔?,也是一種大境界;“為而不爭”者常常脫穎而出。主動的“不爭”建筑在對“非常道”的認知之上,只有認識到非常之道的“循自然而為”“遵自然而往”,才能有著主動的“不爭”?!安粻帯庇质且环N自覺的行為,是對事物規(guī)律有了清醒的認識以后作出的自覺行為選擇?!安粻帯闭蔑@的是理性──理性智慧、理性決策、理性行為。為而不爭,不爭而爭,這才是行為決策中最核心的“不

14、爭”的智慧。“不爭”還是一種積極的行為。無論從出發(fā)點抑或落腳點來觀察,“不爭”都是為了實現(xiàn)“為”,因此,“不爭”的本質是積極的、向上的。   為而不爭既然表現(xiàn)為一種為人、處世、理政的高尚境界,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一境界? </p><p>  一要致虛守靜?!兜赖陆洝分蟹磸蛷娬{“致虛守靜”的行為之法。致虛,是對修心的要求,要“虛其心”,把心清空,使內心無物,從而無任何污染,達到“如嬰兒乎”的境界。一個人沒有經過

15、任何世俗浸染,沒有私欲雜念,心境清明澄澈,光明坦蕩,又很謙虛,沒有偏見,這就是致虛的境界。守靜,是講對心態(tài)的把握,要寧靜、安靜、清靜,不起妄念,能夠抗拒外界的一切誘惑。要使自己的行為符合老子所說的自然之“道”,讓自己胸襟寬廣,就必須達到心智的消解,消解到還原“赤子之心”,即沒有一點心機和成見的地步。無論處下,無論居高,每一個個體自我的人,每一個社會性的人,都應該習學虛靜、堅守虛靜,為而不爭。 </p><p> 

16、 二要知止守退?!兜赖陆洝氛f:“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痹诶献涌磥?,人的行為要順應客觀規(guī)律,主動將事物控制在自身能力能夠控制的范圍內,可行則行,可止則止,順情勢,適萬物,適可而止?!翱伞睂嶋H上就是“中”,即在度的把握時的適中。老子對“知止”的提出,無疑是一劑有的放矢的良藥,它教人行事不要過分,適可而止,方能實現(xiàn)初衷。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而言,要達到知止的境界,一定要心明見事。只有“心明”才能“見事”,“見事”才能“知止”。心明源于不

17、貪奢。老子提出的知止,絕不是一種消極的識見,因為它表面上看似“尋安”,而深層上卻是一種“興舉”。這是一種以主動選擇和自我控制為特征的圣人之慧。 </p><p>  三要處下守弱?!兜赖陆洝氛f:“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崩献铀浴疤幭隆?,即是借助“水”之“往低處流”的特性,強調人也要像水一樣“甘居下流,不爭上游”,含有謙虛容物之意。為什么要“處下”呢?這是因為,下為上基,高為害,下為利。

18、處于高位、上位時,招來禍害的危險比處于低位時更大,也就是所謂的不虞之險、不虞之毀。與高為害相反,下為利。示弱、示下,可以避嫉、避妒;處下方能匯聚智慧、形成合力;處下易明事理?!疤幭隆睉诳臻g表現(xiàn)于心,在時間表現(xiàn)于常,在物理上表現(xiàn)為恒──心下、常下、恒下方為下。 </p><p>  四要知足守成。知足可以休養(yǎng)生息,能跳出身來,置身事外,以靜觀天下之勢,以靜度天下之變,整理力量,積蓄能量。知足可以分為五個層次:一是

19、知足不辱──知足方能不受屈辱;二是知足不殆──知足方能避免危險;三是知足為富──知足方能永遠感到富庶;四是知足久壽──知足方能長存;五是知足常樂──知足方能得到真正的快樂。達于知足之境,既需外在客觀基礎,更需內在心理支撐。一方面,識己而自勝。心智較量勝于心。老子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強行者有志”,知人、勝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勝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凡事不窮盡。事物發(fā)展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凡事求窮盡,必然

20、破壞平衡;一旦打破平衡,失度失衡,則萬難盡至??傊?,“事因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唯有知足,方能心靜、心安、心寧。 </p><p>  為而不爭,除“四守”相勵,還要有“四不”為伴。 </p><p>  第一,不自見?!兜赖陆洝氛f:“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見即現(xiàn),不自見即不自我表現(xiàn)。這是達到為而不爭的重要途徑。不自見以養(yǎng)心。心為身本,心不正而

21、身斜,心不虛則身滿。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自見之人無非心陷兩種迷局:自卑或自大。而無論自卑或自大,均最終導致自見。心性的修養(yǎng)旨在達到一種靜如止水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自見以致“和”。入世欲安,和氣為貴。雖然較之“不爭”之無,“和”建筑在已有的基礎上,但于入世者而言,“和以處”亦是老子實現(xiàn)入世為安的重要路途。而要達至“和以處”,不自見是十分重要的,不論對于個人的發(fā)展,還是整個社會持續(xù)性進步都意義非凡。 </p>&l

22、t;p>  第二,不自是。自是,就是自以為正確,自以為無錯,一意而孤行。人一旦自以為是,必然非人、貶人、惡人;必然偏執(zhí)、狂拗、狹隘;必然無曲、無枉、無洼、無敞、無少;必然葉障目、偏蓋全。“四必”至,災害起;自以是,禍無窮?!白允恰痹从谛哪?,源于自我心理扭曲。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崩献诱J為最高明和有效的處世方法就是“不爭”。不爭,不強出頭,既得人心,又經濟實惠。求全之道,莫過于“不爭”;“不爭”之道,莫過于“不自是

23、”。“不自是”至少要做到兩個方面:一要主動地、自覺地培養(yǎng)自己的自知之明;二要理性、積極,加強性格修煉,克服固執(zhí)偏狂,切忌剛愎自用,杜絕一意孤行。 </p><p>  第三,不自伐。“伐”本意“取”,此處引申為“夸”。“不自伐”就是不自我吹噓,不自我夸耀。不自伐,靜默如水,穩(wěn)沉如山;光而不耀,麗而不艷;功高而不居,位重且謙卑;于人寬厚,于己嚴謹。品高而德馨,乃成大事、建偉業(yè)之至寶。自伐易結怨,自伐易招辱。自伐既然

24、好虛夸、好掩過、好爭功,必然失友、失名、失聲。對自伐者,人們的反應一般是由容忍轉好笑,由好笑轉厭惡,由厭惡而離去。這種由容忍至離去的過程,也就是自伐者遭人拋棄的過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不自伐,故有功! </p><p>  第四,不自矜。《道德經》中說“不自矜故長”“果而勿矜”,其大意是告誡人們,即使達到了目的也不能驕傲自滿,自我驕傲是不能長久的。矜,即矜恃、矜夸、驕矜。自矜害無窮。自矜者,驕狂,自大,

25、張揚。如果說“自伐”多招辱,“自矜”則多招禍。不自矜,基本出發(fā)點在不耀功,不表功,不驕不傲不躁,虛心待人,避急于求成,終無人相爭。自信和謙遜可以使一個人從平凡走向輝煌,而自大和狂妄則往往使一個人從峰巔滑向深淵。因此,“果而不矜”“為而不爭”,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 </p><p>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是“不見、不是、不伐、不矜”,而是“不自”。因為既已入世,既要“為之”,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