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主要內容】,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陰陽五行,第一節(jié) 陰陽學說,(一)陰陽的概念:,陰陽是對宇宙中相互關聯(lián)的事物和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一、陰陽的概念及屬性,事物陰陽屬性的兩類特定的相反趨向,明亮、溫熱、活動、興奮、向上、向外、擴散、開放等,晦暗、沉靜、抑制、向下、寒涼、向內、凝聚、閉合等,,《素問.陰陽離合論》:“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shù),然其要一也。
2、”,(二)陰陽的屬性,(三)陰陽屬性的相對性,1. 陰陽的對待性:2.陰陽的轉化性3. 陰陽的無限可分性,1.陰陽的對待性:,即陰陽雙方必須通過與自己的對立面相比較而確定其屬性,單一事物無法定陰陽。,2.陰陽的轉化性,即陰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屬陰的事務可以轉化屬陽,屬陽的事物也可以轉化屬陰。,3.陰陽的無限可分性,表現(xiàn)為陰陽的每一方還可以再分陰陽。,二、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對立制約 互根互用 陰陽
3、消長 陰陽轉化,(一)陰陽的對立制約:,對立制約 對立——即統(tǒng)一體中陰陽兩個方面 的屬性相反。 制約——陰陽雙方在一定限度內相互牽制互為勝負。 最終對立與制約達到動態(tài)平衡,(二)陰陽的互根互用:,互根互用互根——陰陽相互依存、互為根本。雙方各以對方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在陰陽相互依存的基礎上,部分范疇的陰陽雙方體現(xiàn)出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的特點。,(三)陰陽的消長平衡,消長含義: 陰陽雙方數(shù)量的對比變化。
4、 消,減少;長,增加。,此長彼消,,熱盛傷陰,寒盛傷陽,此消彼長,陰虛火旺,陽虛陰盛,此長彼長,此消彼消,補氣生血,補血養(yǎng)氣,氣虛引起血虛,血虛引起氣虛,,,,(四)陰陽的互相轉化:,相互轉化 含義:事物的總體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轉化。,“重陽必陰,重陰必陽”、“寒極生熱,熱極生寒”,三、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概括人體的生理功能 闡釋人體的病理變化 用于疾病的診
5、斷用于疾病的防治,(一)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二)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物質與功能的矛盾運動 陽氣(陽)——促進物質的新陳代謝 陰精(陰)——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 升、出(陽) 降、入(陰),,升降相因,相反相成,正常的生命活動——陰陽平衡;病態(tài)——陰陽失衡,(三)說明疾病的病理變化,分析病因的陰陽屬性,風邪、暑邪、火(熱)邪為陽 六淫 (陽)
6、 寒邪、濕邪為陰 飲食居處,情志失調(陰),,,分析病理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陰陽失調,陰盛,陰陽偏盛,實寒證(陰勝則寒),傷陽,兼陽虛(陰勝則陽?。?陽盛,實熱證(陽勝則熱),傷陰,兼陰虛(陽勝則陰病),,,,,,,,,,,,,陰虛,陰陽偏衰,虛熱證(陰虛則熱),不能生陽,陽虛(陰損及陽),陽虛,虛寒證(陽虛則寒),不能生陰,陰虛(陽損及陰),,,,,,,,,,,,,陰不制陽,陽不制陰,,,,,,,,,陽偏勝,陰偏勝,陽偏衰,陰
7、偏衰,,,(四)用于疾病的診斷,(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導養(yǎng)生 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2.疾病的治療(1)確定治療的原則 調整陰陽,補其不足,損其有余,恢復陰陽的協(xié)調平衡,促使陰平陽秘。,調整陰陽,陰盛,陰陽偏盛實證,實寒證 寒者熱之(熱性方藥),傷陽,兼陽虛(酌加溫陽藥),陽盛,實熱證 熱者寒之(寒性方藥),傷陰,兼陰虛(酌加養(yǎng)陰藥),,,,,,,,,,,,,陰虛,陰陽偏衰虛證,虛熱證
8、 補陰(陽病治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陽虛,虛寒證 補陽(陰病治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瀉其有余,補其不足,,(2)分析和歸納藥物性能的陰陽屬性,歸納藥物性能 以藥物之性糾正機體陰陽之偏 四氣 溫、熱——陽 寒、涼——陰,,五味 辛、甘、淡——陽 酸、苦、咸——陰,作用方向 升、浮——陽 沉、降——陰,第三節(jié) 五行學說,,五行的概念 五行學說
9、的基本內容 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及其運動變化.,二、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木曰曲直——引申為凡具有生長、升發(fā)、條達、舒暢 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木.,火曰炎上——引申為凡具有溫熱、向上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土爰稼穡——引申為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 性質或作用
10、的事物,均歸屬于土;,金曰從革——引申為凡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 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水曰潤下——引申為凡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水。,(二)事物五行屬性的歸類,依據(jù):五行屬性 方法:取象比類法、推演絡繹法 意義:把自然界千變萬化的事物歸結為五行系統(tǒng);將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歸結為以五臟為中心的 五個生理病理系統(tǒng);說明人體與自然界的統(tǒng)一性。,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表,(三
11、)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1.五行相生:相生為相互資生、助長和促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難經(jīng)》: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木,金,土,火,,,,,,水,生,生,生,生,生,2.五行相克:相克為相互克制、制約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內經(jīng)》: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木,水,金,土,火,,,,,,克,克,克,克,克,3.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間相互生化,相互制約,以維持平衡協(xié)調的關系。,木,火,土
12、,生,,,,生,克,4.相生相克的反常,1)相乘相侮2)子母相及,相乘: 五行中的某一行對其所勝一行的過度克制。,木,水,金,土,火,,,,,,乘,1.相乘相侮:,相克與相乘的異同: 同:次序一致 異:相克——正常、生理 相乘——異常、病理,相侮: 五行中的某一行對其所不勝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稱“反侮”。,木,水,金,土,火,,,,,,侮,引起相侮的原因: 太過——被克者太
13、過 如:木旺侮金 不及——克者太弱 如:金虛木侮,2.子母相及,母病及子 含義: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異常,累及其子行,導致母子 兩行皆異常。,子病及母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異常,累及其母行,導致母子兩行皆異常。,三、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說明五臟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系 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指導疾病的診斷 指導疾病的治療,說明五臟的生理特點 說明五臟的相互關系,(一)說明五臟的生
14、理功能及其相互關系,1.說明五臟的生理特點,肝屬木:木曰曲直,枝葉條達,有升發(fā)之性 肝性條達,惡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屬火:火曰炎上,有溫熱之性 心居膈上,有溫煦之功,脾屬土:土性敦厚,生化萬物 脾居中焦,化生氣血 肺屬金:金性清肅,收斂肅殺 肺性清肅,以降為順 腎屬水:水性滋潤,下行閉藏 腎有藏精,主水之功,2.說明五臟的相互
15、關系,相生: 肝藏血以濟心——木生火 心之陽以溫脾——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 肺肅降以助腎——金生水 腎藏精以養(yǎng)肝——水生木 以五行相生說明五臟間相資的聯(lián)系。,相克:肝木條達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木克土 心之陽熱以制肺金之肅降太過——火克金 脾土運化以制約腎水之泛濫——土克水 肺氣肅降以克制肝陽之上亢——金克木
16、 腎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水克火以五行相克說明五臟間相制的聯(lián)系。,(二)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1.子母相及傳變: 母病及子——疾病的傳變從母臟傳及子臟, 如:腎病及肝。 子病及母——疾病的傳變從子臟傳及母臟, 如:心病及肝。,2.相克關系傳變: 相乘——相克太過而為病。如“木旺乘土”和“土虛木乘”。 相侮——反向克制而為病。如“木火刑金”和“土虛水侮”。,(三)指導疾病的診斷,面見青色,喜食酸味,為肝病 面見赤色,
17、口味苦,脈洪,為心病 脾虛病人,而面見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臟病人,而面見黑色,是腎水凌心,主色勝客色,其病為逆 五色 客色勝主色,其病為順 得相生之脈為順 色脈合參 得相克之脈為逆,,,,推斷病情的 輕重順逆,確定五臟的 病變部位,,(四)指導疾病的治療,1.控制疾病的傳變 掌握疾病發(fā)展傳變的生克乘侮規(guī)律,及早控 制傳變,防患于未然。,2.確定治則和治法
18、 以相生規(guī)律確定 治則: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補土 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以相克規(guī)律確定 治則:抑強,扶弱 治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瀉南補北,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腎陰以養(yǎng)肝陰,益火補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溫腎陽以補脾陽,健脾氣以補肺氣,養(yǎng)肺陰以滋腎陰,,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
19、水法,佐金平木法,瀉南補北法,,,,補脾利水,瀉肝清肺,瀉心火滋腎陰,,確定治則和治法,,相生的治法如:滋水以涵木,指導針灸取穴:根據(jù)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 規(guī)律進行選穴治療。指導情志疾病的治療:臨床上運用不同情志變 化的相互抑制關系來達 到治療的目的。,第四節(jié) 中醫(yī)學
20、思維方法的特點,中醫(yī)學的思維方法 中醫(yī)學思維方法的特點,一、中醫(yī)學的思維方法,精氣學說作為一種自然觀,奠定 了中醫(yī)學理論體系方法論基石。 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對立 統(tǒng)一理論。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系統(tǒng) 論。,思 維 方 法,,二、中醫(yī)學思維方法的特點,注重宏觀觀察 注重整體研究 擅長哲學思維 強調功能聯(lián)系,中和思維:中和,又稱“中庸”、 “中行”、“中道”。其思想的
21、 核心是平衡與和諧。 類比思維:類比,是根據(jù)兩個 (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 面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 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 種邏輯方法,是一種由一事物 推到另一事物的推理方法。,,思 考?,1. 怎樣確定事物或現(xiàn)象的陰陽屬性?2. 如何理解陰陽的互根互用?3. 試用陰陽學說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4. 試述五行生克乘侮規(guī)律。5. 如何以五行生克關系來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
-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五行學說
- 中醫(yī)學的形成與哲學基礎
- 中醫(yī)基礎理論課件第—章中醫(yī)學哲學基礎
- 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精氣學說
- 中醫(yī)基礎理論 習題集 第一章 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
-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一章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習題集
- 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五行學說ppt課件
- 中醫(yī)學的哲學思想
- 養(yǎng)生學的哲學基礎
- 中醫(yī)基礎
- (39)--2.1.2中醫(yī)學理論的哲學基礎五行學說
- (1)--中醫(yī)基礎緒論中醫(yī)基礎理論
- 中醫(yī)基礎
- 中醫(yī)學的科學哲學反思.pdf
- 孟子仁政思想的哲學基礎
- 黃宗羲教化思想的哲學基礎
- 道德信仰的哲學基礎.pdf
-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養(yǎng)生基礎知識
- 中醫(yī)基礎入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