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感染與免疫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細菌的感染,林旭璦 副教授浙江大學醫(yī)學院,一、基本概念,感染(infection) 微生物侵入宿主機體后,進行生長繁殖釋放毒性產物、與機體防御機制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的過程。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bacteria)機會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二、細菌感染三因素,感染,抗感染免疫,(一

2、).致病菌,細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pathogenicity):細菌能引起宿主感染致病的性能。是細菌的重要特性之一。各種病原菌致病性強弱程度不一,并可隨不同宿主而異。同一病原菌不同菌株的致病性也有差異。病原菌的致病作用與細菌的毒力強弱、侵入數(shù)量的多少以及侵入部位是否適當密切相關。,(二).宿主,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抗胞外菌感染抗胞內菌感染,,,(三).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 氣候、季節(jié)、溫度、濕

3、度、地理條件等社會環(huán)境 經(jīng)濟、戰(zhàn)爭、災荒、動亂等,三、細菌的致病作用,毒力(virulence): 病原菌致病性的強弱程度。毒力是量的概念,半數(shù)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半數(shù)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 ID50)構成細菌毒力的物質基礎:,1、細菌的毒力,侵襲力(invasiveness)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膚、粘膜等生理屏障,進入機體定植、生長繁

4、殖和擴散的能力。 在感染早期或初始階段起關鍵作用。,a. 粘附因子(adhesive factor)大多數(shù)細菌表面具有有粘附作用的特殊結構及相關物質,這些表層結構或組分稱為粘附因子或粘附素(adhesin)。 粘附是細菌與宿主細胞接觸、定植、引起感染的第一步,b. 侵襲機制粘附是細菌侵襲的第一步,病原菌的進一步入侵還有其他機制,其關鍵是抵抗、逃避機體免疫防御功能。,莢膜與微莢膜等抗吞噬結構:M蛋白、Vi抗原、K抗

5、原侵襲性酶類:如凝固酶、透明質酸酶、IgA酶微菌落與細菌生物膜:由細菌和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組成的、附著在有生命體或無生命體表面、呈膜狀的細菌群體。是毒力較弱的某些機會致病菌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整合素與細胞骨架:有的病原菌能利用宿主細胞的整合素與細胞骨架,利于它的入侵、生長繁殖和擴散。,圖為定植于靜脈導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掃描電鏡照片(×6000)。(From Lansing M. Prescott et al.

6、 Microbiology, 5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p920,毒素 (toxin),外毒素(exotoxin): 多數(shù)G+和少數(shù)G-在生長繁殖過程中釋放到菌體外的蛋白質。內毒素(endotoxin): G-細胞壁的脂多糖, 菌體死亡崩解時游離出來。,內毒素與外毒素的比較,外毒素,-- 分子結構:A-B模式 A:活性亞單位,毒性部分

7、B:結合亞單位,免疫原性強-- 分類 ---神經(jīng)毒素:破傷風痙攣毒素 肉毒毒素 ---細胞毒素:白喉毒素 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 葡萄球菌表皮剝脫毒素 A群鏈球菌致熱外毒素 ---腸毒素:霍亂腸毒素

8、 腸產毒型大腸埃希菌(ETEC)不耐熱腸毒素 產氣莢膜梭菌腸毒素 葡萄球菌腸毒素,內毒素的生物學作用:由脂類A決定,發(fā)熱反應 白細胞反應 內毒素血癥與內毒素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2、細菌侵入的數(shù)量,病原菌侵入機體造成感染,要有足夠的數(shù)量。所需細菌的多少與該菌的毒力有關,毒力強,所需細菌數(shù)量少;毒力弱,所需細菌數(shù)量較大。也與

9、機體免疫力有關,細菌必須通過合適的部位侵入機體,才能造成感染。適當?shù)那秩氩课皇菢嫵筛腥镜闹匾h(huán)節(jié)。 如破傷風梭菌的芽孢必須進入深部傷口才能感染。,3、細菌侵入的部位,四、感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來源,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來源于宿主體外傳染源病人:是傳染病的主要來源帶菌者:攜帶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人,傳染病恢復期仍排菌者(重要傳染源)病畜和帶菌動物:人畜共患病,內源性感染(en

10、dogenous infection) 正常菌群 潛伏細菌,傳播方式與途徑,傳播方式 (1)水平傳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2)垂直傳播(vertical transmission),(一)外源性感染,經(jīng)粘膜感染: 呼吸道(結核分枝桿菌、白喉棒狀桿菌等) 消化道—糞口途徑(沙門菌、志賀菌、霍亂弧菌)

11、 泌尿生殖道(大腸埃希菌、淋球菌、梅毒螺旋體等)經(jīng)皮膚感染:如破傷風梭菌、致病性葡萄球菌 性接觸:如淋病奈瑟菌,性傳播疾?。⊿TD)多途徑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炭疽桿菌,傳播途徑,(二)內源性感染 來源于宿主體內或體表,大多為正常菌群,少數(shù)為致病菌(如感染過潛伏下來的細菌引起的重新感染)。 內源性感染已成為臨床細菌感染中的常見病,是細菌感染的新動向,也是醫(yī)院內感染的常見現(xiàn)象之一。,病原菌侵入機體

12、與宿主免疫系統(tǒng)相互作用,兩者作用力量的對比及其變化,決定著感染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結局。臨床感染類型:帶菌狀態(tài)、隱性感染、顯性感染,四、感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類型,隱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侵入的病菌毒力較弱、數(shù)量不多,機體的抗感染免疫力較強,感染后對機體損害較輕,不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不明顯的臨床癥狀。 特點:機體獲得足夠的特異免疫力,是傳染源。 顯性感染(apparent

13、infection)--(傳染病) 宿主細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生理功能發(fā)生改變,并出現(xiàn)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帶菌狀態(tài)(carrier state): 在感染后,病原菌未被完全清除,而繼續(xù)在體內存留一段時間,并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帶菌狀態(tài)。處于帶菌狀態(tài)的人稱為帶菌者。,根據(jù)病情緩急可分為: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根據(jù)感染部位不

14、同分為: 1.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癰、傷口化膿 2.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菌血癥、毒血癥、內毒素血癥、敗血癥、膿毒血癥,,菌血癥(bacteremia):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長繁殖,只是短暫的一過性通過血循環(huán)到達體內適宜部位后再進行繁殖而致病。例如傷寒早期。,毒血癥(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體后,只在機體局部生長繁殖,病菌不進入血循環(huán),但

15、其產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經(jīng)血到達易感的組織和細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癥狀。 白喉、破傷風等。內毒素血癥(endotoxemia): 革蘭陰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釋放出大量內毒素;也可由病灶內大量革蘭陰性菌死亡、釋放的內毒素入血所致。,,敗血癥(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產生毒性產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癥狀。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桿菌等。膿毒血癥(pyemia):化膿性病菌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