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121期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OCIOLOGYOFETHNICITY主辦單位:中國社會學會民族社會學專業(yè)委員會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第121期中國社會與發(fā)展研究中心2012年10月15日※※※※※※※※※※※※※※※※※※※※※※※※※※※※※※※※※※※※※※※※※※※※※※※※※※※※※※※※※※※※※目錄【論文】民族學與社會學之戰(zhàn)及其終結?民族學與社會學之戰(zhàn)及其終結?——一個人類學家的札記與評論王銘銘【譯文】大清如何變成中國大清如何變成中國周錫瑞(Jos

2、ephEsherick)著,賈建飛譯☆☆☆☆☆☆☆☆☆☆☆☆☆☆☆☆☆☆☆☆☆☆☆☆☆☆☆☆☆☆☆☆☆☆☆☆☆☆☆☆☆☆☆☆☆☆☆☆☆☆☆☆☆☆☆☆☆☆AssociationofSociologyofEthnicity,SociologySocietyofChinaInstituteofSociologyAnthropology,PekingUniversity2派克于1932年9月至12月(1932年離他從芝大退休的1936年并不久)

3、作為訪問教授在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學講學,費孝通與他的同門,都是當時派克班上的學生。燕京大學建于1919年,是由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教會合辦的一所“私立大學”。在1920年代,它創(chuàng)建了中國最早的一個社會學系。邀請派克的人是吳文藻(1901~1985),他小派克27歲。吳文藻1901年生于江蘇省江陰縣。自1905年清朝廢除科舉考試,如同吳文藻一輩的青年學生不得不在中國新式西方教育體系中尋求高等教育。1917年,他獲許進入北平清華學堂。192

4、3年,吳文藻完成了大學預備課程,去美國留學。留美期間,他在達特默思學院(DartmeInstitute)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社會學。在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之后,吳文藻受聘為燕京大學教授。1派克年輕時候曾是一名新聞記者,后來他在德國和美國學習了好幾門學科,包括心理學、哲學和社會學。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成為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的一位領軍人物。在燕京大學,派克教兩門課——“集合行為”與“社會學方法”。如同費孝通在21世紀初所回憶的那樣——他

5、曾是派克班上的一名學生——派克在燕京教課非常認真,“他正式開課,給學分,按時上堂講課。課后還通過個別談話和偕同出去參觀指導學生學習。”2在這兩門課中,派克傾注了大量精力來介紹他的城市社會學,當時他的一個學生楊慶堃編寫了有關這方面的一個完整筆記。31920年代,派克和恩斯特步濟時(ErnestW.Burgess,18861966)已經(jīng)提出一種城市區(qū)位學的精致理論。派克認為城市即猶如生態(tài)系統(tǒng)般的環(huán)境,其中充滿為稀缺資源的競爭,尤其是土地,導

6、致了城市空間的分隔。這種分隔是基于對獨特的生態(tài)群落或“自然區(qū)域”(naturalareas)的理解來分析的。在城市中,“自然區(qū)域”也是人們共享相似的社會特性的地方。作為一個“自然區(qū)域”的復合體,城市可以說是一個人類的生態(tài)母體,在其中不同人群得以共存。4吳文藻曾通讀派克的論著,并不憚其煩地坐在他自己的學生當中聽派克講課。但是吳文藻的謙遜并不意味著全盤接受;在他關于派克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與派克城市社會學的不同。吳文藻認為關于城市的社會

7、學是一項龐大的工作,而他更迫切的是試圖從中學到如何研究中國鄉(xiāng)村生活。對他而言,美國城市社會學之所以重要僅是因為它提供了中國——一種植根于鄉(xiāng)土的社區(qū)集合——的一個對比。吳文藻并不懷疑派克的模型,相反,他將之拓展到所有的人類社區(qū),包括那些處于分別民族學和社會學視野下的共同體。通過他的解讀,派克的城市區(qū)位學既是民族志,也是一種方法論,適用于分析一切界線清晰的“小地方”或“社區(qū)”。吳文藻設想社區(qū)研究是好理論和好方法,“是以研究文化不同的各種社會

8、,如部落社會、鄉(xiāng)村社會以及都市社會,都需要地理或區(qū)位的觀點與方法”。5在向派克致敬的同時,吳文藻提及三個不同學科——民族志、微觀社會學或社會人類學,以及社會學。在他看來,這三門學科的差別在于調查的目標群體不同,不過如果用一種方法論即“社區(qū)研究”來看它們,它們又是相同的。他強調用派克的人文區(qū)位學來研究中國鄉(xiāng)村社區(qū)。如果吳文藻所言非虛,那么派克也極大地鼓舞了他。他說派克“以為都市是西方社會學的實驗室,鄉(xiāng)村是東方社會學的實驗室”。6然而他同時

9、也承認所謂派克對西方都市與1冰心:“代序:我的老伴吳文藻”,見《吳文藻社會學人類學文集》,第4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2費孝通:“補課札記——重溫派克社會學”,見其《師承補課治學》,第212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3楊慶堃:“派克論都市社會及其研究方法”,見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編:《社區(qū)與功能——派克、布朗社會學文集及學記》,第179~223頁。4RobertParkErnestW.BurgessRod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