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論作為宗教的儒學在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及功能姓名:曾慶國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教師:孫熙國20030420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中西方的傳統(tǒng)觀念普遍認為,中國是缺乏宗教信仰的國度,中國人只重現(xiàn)世并不關注自己的彼岸世界。這種認識的產(chǎn)生,主要是由于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一儒教的個性所決定的,同時又與基督教語境下的宗教觀不無關系。這種錯誤的思維不僅為人們把握中華民族的民族
2、性格設置了障礙,而且也削弱了儒教在當今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文化交流中所承擔的功能。本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正本清源,在承認宗教性是人類社會的本性的基礎上,認為迄今為止的任何民族都沒有真正擺脫宗教的懷抱,中華民族也不例外。儒教既是一種倫理道德的學說,同時又不乏對超驗情感的體驗,是一種融倫理學說與宗教道德為一體的宗教,具有其他宗教無可比擬的特點和優(yōu)點,這種特質(zhì)使它能夠與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之間建立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是其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事業(yè)提供
3、服務的理論基礎。本文首先從宗教概念的界定入手,在交代了對于宗教這種復雜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研究分歧后,指出宗教應該包括三個基本特征:~是對命運的終極關懷;二是對超驗的神圣事物的信仰:三是對神秘宗教經(jīng)驗的感情體驗。這三點是密切結(jié)合在一起的,其中第一點是宗教概念的核心,它是宗教的目的和歸宿。而另外兩點分別是宗教道德行為的發(fā)生機制和宗教熱情的催化劑。正是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宗教是在神圣物的啟示下,信徒對個人生存狀態(tài)的終極關注。接下來我對儒學在中
4、國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xiàn)進行了梳理,為儒學宗教形態(tài)的定性打下了堅實的史實基礎。從而認為儒教具備宗教的基本內(nèi)核,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宗法制度的土壤中發(fā)育和成長起來的彌散型宗教,具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其次,宗教作為一種上層建筑,對社會的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起著一定的形塑作用。人類社會的實踐表明宗教在人類社會將長期存在,在我國現(xiàn)階段,做好宗教工作就是要充分認識宗教的國際性、民族性、長期性、復雜性和群眾性,認真貫徹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不斷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作為宗教的儒學在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及功能.pdf
- 論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文化自覺.pdf
- 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文化建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
- 論宗教教職人員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地位、功能與作用
- 論宗教教職人員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地位、功能與作用.pdf
- 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作用.pdf
-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論析.pdf
- 淺談思想道德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性
- 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文化建設之我見
- 教育和科技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pdf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文化建設研究.pdf
- 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文化建設研究.pdf
- 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 論圖書館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 加強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
- 論檔案在文化建設中的定位與作用
- 淺析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 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 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政治文化建設研究.pdf
- 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孝文化建設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