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銳鈦礦型二氧化鈦(TiO2)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半導體光催化劑,由于具有催化活性高、穩(wěn)定性好、對人體無毒、成本低等優(yōu)點被廣泛用于環(huán)境保護和能源再生等領域。然而它的禁帶寬度較大(3.2eV),只有波長小于387nm的紫外光才能使TiO2產(chǎn)生光催化作用。而占太陽光能約43%的可見光得不到充分利用。為了有效的利用太陽能,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幾種離子摻雜在改進TiO2可見光響應方面的作用。
首先,研究了N-B共摻雜T
2、iO2的幾何結構、電子結構和光學特性。選取了三種不同的摻雜結構,即NsBi(N替位O,B填隙)、NsBs(N、B雙替位O)和NiBi(N、B雙填隙)共摻結構。采用GGA方法對幾何結構進行優(yōu)化,然后采用GGA+U的方法對N-B共摻的TiO2的電子結構和光學特性進行了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三種共摻結構都能產(chǎn)生帶隙態(tài),但是只有NsBi共摻結構能產(chǎn)生可見光吸收,而且可見光吸收與摻雜原子之間的距離有關系,當N和B原子之間的距離較近時,可見光吸收強度很弱,
3、隨著距離的增大,吸收強度明顯增強。結合電子態(tài)密度與介電函數(shù)虛部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出此可見光學躍遷歸因于N的2p態(tài)到Ti的3d態(tài)之間的躍遷。
其次,采用同樣的方法研究了C-N共摻TiO2的電子結構和光學特性。采用GGA和GGA+U方法分別計算了純TiO2的能帶結構,結果表明GGA+U能有效的改進TiO2的帶隙。與純的TiO2相比,C、N單摻雜和C-N共摻后的帶隙均減小,而且共摻所導致的帶隙減小程度要大于單摻雜的情況。從光學特性看
4、,三種摻雜體系的帶邊均發(fā)生了紅移,并且在450-800nm范圍內(nèi)出現(xiàn)了吸收,C-N共摻TiO2的吸收強度要優(yōu)于C和N單摻雜的情況,也就是說C和N共摻雜的時候出現(xiàn)了協(xié)同效應。根據(jù)計算結果,我們可以得出C-N共摻TiO2的可見光學躍遷歸因于N和C雜化的2p態(tài)到Ti的3d態(tài)之間的躍遷。
最后,我們采用GGA的方法計算了Cu、Ag和Au摻雜TiO2的電子結構和光學特性。Cu,Ag和Au摻雜后會在TiO2禁帶中不同位置處產(chǎn)生帶隙態(tài),三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氧化鋅和二氧化鈦摻雜的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pdf
- 共摻銳鈦礦相二氧化鈦的電子結構及光學性質(zhì)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金紅石二氧化鈦磁性和光學性質(zhì)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摻雜改性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稀磁半導體銳鈦礦二氧化鈦摻雜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稀土元素摻雜二氧化鈦光學材料的結構和光學特性研究.pdf
- 銳鈦礦型二氧化鈦納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缺陷二氧化鈦阻變及催化機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鈣和二氧化鈦負載石墨烯儲氫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鈾和二氧化鈾光學性質(zhì)第一性原理計算.pdf
- 多晶二氧化鈦薄膜的制備、結構和光學性質(zhì).pdf
- 非金屬摻雜二氧化鈰的結構和力學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小分子在二氧化鈦和石墨烯表面吸附與反應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堿土金屬和稀土Sm摻雜二氧化鈰電子結構和氧離子遷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摻雜改性二氧化鈦薄膜的制備及其光學性能研究.pdf
- 二氧化鈦納米管吸附Ag、Pt團簇體系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鈮摻雜二氧化鈦的熱電性能研究.pdf
- 貴金屬在二氧化鈰表面吸附的電子結構與催化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二氧化鈦光催化-氟摻雜和介孔結構.pdf
- 二氧化鈦光催化及硅烯電子結構特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