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宗族祠堂林立的現(xiàn)象,一直都被視作明清時期中國基層社會宗族組織發(fā)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隨著宗族研究的逐漸興起,宗族祠堂也成為備受關注的課題。已有的研究,對于宗族祠堂的結構與功能都進行了詳細的敘述,但尚缺少對于宗族祠堂演進軌跡的系統(tǒng)論述。本文認為,所謂的“宗族祠堂林立”現(xiàn)象,其實是經歷了自明中后期以來層累疊加歷史過程的結果,而本文的首要目的,即力圖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重構這一層累疊加的歷史過程。由于宗族祠堂的發(fā)展具有典型的
2、地域化特點,所以本文亦側重于將祠堂置放于地域社會的發(fā)展軌跡中,揭示祠堂與宗族的地域化發(fā)展,以及其中所反映的國家、社會與宗族之間的多維關系。本文選擇討論的地域個案是位于贛西的萬載縣,該地不僅明清以來宗族祠堂林立,而且留存族譜數(shù)量甚多。 本文首先依據(jù)現(xiàn)存的將近300部萬載族譜,采取共時性與歷時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重構了16世紀以來萬載宗族祠堂的發(fā)展圖景。萬載的宗族傳統(tǒng)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但直到明中后期,宗族組織才開始逐漸普及。這一時
3、期,在儒家教化思想的影響下,宗族組織完成了初步整合,宗族祠堂也初步建立。在經歷了明末清初的社會動亂后,清初一百年的時間里,伴隨著地域社會秩序的重整,宗族祠堂也完成了重建工作。在此基礎上,萬載宗族祠堂在嘉道時期迎來了興建的高潮,不僅宗祠擴修,而且房祠林立,清初遷入的閩粵移民也紛紛建立了各自的宗族祠堂,宗族祠堂發(fā)展日益多元化。清末民初以后,由于地方局勢的動蕩,宗族祠堂的發(fā)展一方面受到來自政權擴張的沖擊,同時也延續(xù)了嘉道以來的發(fā)展趨勢,日益體
4、現(xiàn)出自治性的特征。 在地域社會中,宗族與祠堂的發(fā)展從來就不是孤立的現(xiàn)象。本文第二部分,重點對嘉道時期,與萬載宗族祠堂多元化發(fā)展同步的書院、祠廟興建高潮,進行全景描述。族群、宗族、士紳等勢力集團,成為嘉道時期萬載書院修建的主導力量。而在地域社會祠廟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則體現(xiàn)出包括基于地緣、血緣、業(yè)緣等更為豐富的認同。通過將宗族祠堂置放于地域社會建筑格局中加以考察,我們既對宗族在地域社會中的作用有更為全面的了解,又豐富了對嘉慶道光這一
5、歷史時期地域化發(fā)展特點的認識。 本文第三部分討論了在萬載宗族祠堂發(fā)展過程中,來自國家層面的影響到底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整體而言,國家對于地方宗族的控制與影響貫穿始終,但明顯呈現(xiàn)出逐漸弱化的趨勢。一方面是地方官員對于地方宗族關注熱度的減退,包括譜序作者中官員比例的日益減少,以及制定宗族政策熱情的逐漸平息。另一方面,國家力量的弱化還體現(xiàn)為地方宗族力量的增強,民國族董會制度由國家政策轉化為地方性知識,成為地方宗族藉以重建與聯(lián)合的契機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十六世紀反抗暴君觀念的變遷.pdf
- 明朝朝貢體系與十六世紀西人入華策略
- 蕭大亨《北虜風俗》與十六世紀后期蒙古社會生活初探.pdf
- 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對十六世紀西班牙社會生活的影響.pdf
- 蕭大亨《北虜風俗》與十六世紀后期蒙古社會生活初探_20384.pdf
- 31135.眾力向洋:十六世紀以來九龍江下游兩岸海洋區(qū)域社會人群研究
- 女巫迫害時期民眾告發(fā)女巫原因分析——以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的德意志地區(qū)為例
- 十六世紀末葉到十七世紀中葉的英國治安官制度研究.pdf
- 《從入明記入手解讀十五、十六世紀的日明關系》翻譯實踐報告.pdf
-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山陽地區(qū)蒙古諸部游牧地變遷研究
- 停云??宏P于文徵明與十六世紀吳門風格規(guī)范的一種假設.pdf
- 十六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中葉澳門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異性.pdf
- 明清以來的豫北宗族與地方社會——以衛(wèi)輝府為中心.pdf
- 近鄰:1619世紀長江中游山區(qū)的鄉(xiāng)村故事——以江西省萬載縣高村為中心
- 萬載行政服務中心黨組
- 傳統(tǒng)產業(yè)與地域社會——以明清以來江南藥都樟樹為中心.pdf
- 近鄰:16-19世紀長江中游山區(qū)的鄉(xiāng)村故事——以江西省萬載縣高村為中心_12511.pdf
- 清代宜興荊溪地區(qū)的祠堂、宗族與地方社會
- 宗族文化下的祠堂建筑研究——以徽州宗祠為例
- 六世紀中葉到九世紀蒙古高原北亞族群研究——以通典北狄記述族群為中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