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信息存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用有機小分子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代替?zhèn)鹘y(tǒng)的無機半導體作為信息存儲介質成為各國研究的熱點。本論文將從有機分子材料入手,介紹有機分子薄膜的幾種開關特性機理研究。在此基礎上,確定對有機分子薄膜的電學特性進行研究。利用TZ2、DDME、MV115和MV73有機功能分子材料,分別制備基于裂隙的有機薄膜和摻有納米粒子的有機復合薄膜。用X射線衍射儀(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紫外-可見分光譜
2、(UV-vis)光譜、表面輪廓儀和電化學工作站等對所制備的薄膜進行了組分、形貌和性能的表征。
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SnO2薄膜和CuO摻雜的SnO2(CuO-SnO2)薄膜,研究了升溫速率和添加聚乙二醇PEG(1000)和丙三醇對SnO2納米復合薄膜的物相、微觀結構和電學特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SnO2薄膜呈四方相金紅石結構,CuO-SnO2薄膜升溫速率在3℃/min之間比較合適,隨著升溫速率的增加,SnO2薄膜結晶性逐漸變好
3、,晶粒長大,導電特性好,且摻雜PEG后的SnO2薄膜電阻均小于同等條件下未摻雜的SnO2薄膜。綜合考慮薄膜裂隙的微觀結構、電學特性等因素,我們確定添加PEG的氧化錫薄膜裂隙,研究基于氧化物裂隙的TZ2和DDME有機分子薄膜的電學特性。
制備了有機分子MV115和MV73薄膜以及和不同摻雜的ZnO納米粒子復合薄膜,系統(tǒng)的研究了添加不同質量的ZnO納米粒子和摻雜不同元素(Cu,Li,Ag,Cu-Li,Ag-Li)的ZnO納米粒子對
4、有機復合薄膜的物相、微觀結構和電學特性的影響。并測試了有機材料在二氯甲烷溶劑中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研究結果表明:有機材料MV115和MV73形成致密的薄膜,摻有納米粒子的薄膜則形成納米顆粒團聚現(xiàn)象,通過測試電學特性發(fā)現(xiàn)實驗中制備的薄膜均具有開關現(xiàn)象,控制合適的納米粒子含量可以實現(xiàn)較好的開關特性。摻有納米粒子后改善了薄膜的電學特性,
基于金屬氧化物裂隙的有機薄膜表現(xiàn)出明顯的電開關現(xiàn)象,但由于裂隙薄膜自身的導電性較好,易產(chǎn)生導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幾種有機分子包埋納米粒子薄膜的制備及電學特性研究.pdf
- 幾種有機分子薄膜器件的制備及電學特性研究.pdf
- 摻雜納米硅薄膜的制備及其光電學特性.pdf
- 有機-無機納米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質研究.pdf
- 溶膠-凝膠法制備二氧化錫納米復合薄膜及其電學特性研究.pdf
- 納米復合薄膜的設計、制備及光學特性.pdf
- 銀納米粒子有機-無機復合薄膜制備及其物理和生物特性.pdf
- 基于兩種有機材料的薄膜器件界面電學特性研究.pdf
- 石質文物用無機—有機疏水納米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pdf
- 納米ZnO摻雜及復合薄膜的制備與光學特性的研究.pdf
- 納米粉體的制備及其高分子-納米顆粒復合薄膜材料的研究.pdf
- 納米硅-聚合物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光電特性研究.pdf
- 共軛有機分子自組裝薄膜的制備及其I-V特性研究.pdf
- ZnS-超分子有機凝膠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傳感性能.pdf
- 納米ZnO復合薄膜制備與光學特性研究.pdf
- 淀粉納米晶粒-天然高分子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pdf
- 納米線的制備、電學特性測試及應用.pdf
- 明膠納米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復合納米薄膜制備及其摩擦學行為研究.pdf
- 不飽和有機分子隧道結的制備及其電學性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