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為降低水化熱而采用大量的粉煤灰替代水泥。因此,對高摻量粉煤灰水泥的水化硬化機理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50%粉煤灰-50%水泥復合膠凝材料體系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工作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以高分辨率的固體29Si NMR測試技術為主要研究手段,并附加運用XRD、FTIR等現代測試方法,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了水化產物C-S-H硅氧四面體聚合狀態(tài),隨養(yǎng)護制度、粉煤灰摻量、齡期變化的演變規(guī)律;探明
2、了侵蝕離子單獨、共同作用下和在硬化漿體未產生嚴重破壞的階段,C-S-H凝膠聚合狀態(tài)和水泥石物相種類的變化規(guī)律;根據對NMR圖譜分析的結果,進行了復合膠凝材料體系中,水泥和輔料各自水化程度的定量描述,歸納總結了與傳統(tǒng)水化程度表征方法的區(qū)別和聯系。
齡期至7d和28d的硬化漿體,相對于常溫養(yǎng)護,高溫(50℃、80℃)養(yǎng)護能夠顯著促進C-S-H凝膠硅氧四面體的聚合程度和增加C-S-H凝膠中鋁氧四面體的比例。在高溫養(yǎng)護條件下,50
3、℃養(yǎng)護的硬化漿體,其C-S-H凝膠的MCL、Al/Si值與80℃養(yǎng)護的硬化漿體差別不大。在養(yǎng)護齡期7d至28d的時間段,常溫養(yǎng)護更加有利于C-S-H凝膠硅氧四面體聚合程度的增加,也更有利于Al原子取代Si原子。高溫(50℃)養(yǎng)護28d的硬化漿體,冷卻至常溫養(yǎng)護至90d時,C-S-H凝膠平均分子鏈長增長幅度較小,鋁氧四面體所占比例下降25%。高溫養(yǎng)護(50℃、80℃)28d時,粉煤灰的水化程度為常溫養(yǎng)護的4倍;高溫(50℃)養(yǎng)護28d的硬
4、化漿體,冷卻至常溫養(yǎng)護至90d時,粉煤灰反應程度增長勢頭削弱明顯。相對于常溫養(yǎng)護,高溫養(yǎng)護加速了粉煤灰的反應。粉煤灰摻量對水化產物C-S-H凝膠聚合程度的影響規(guī)律:FA50的C-S-H凝膠硅氧四面體聚合程度最高,FA70次之,FA30最低;粉煤灰摻量對C-S-H凝膠鋁氧四面體含量的影響效果不明顯。根據NMR圖譜去卷積計算結果,能夠實現復合膠凝材料體系中水泥和粉煤灰各自水化程度的定量表征;計算結果與傳統(tǒng)方法(化學結合水法、酸選擇性溶解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摻量礦渣的水泥漿體水化產物C-S-H聚合度研究.pdf
- 混合水泥水化產物中C-S-H凝膠的半定量分析.pdf
- 高摻量粉煤灰路面混凝土研究.pdf
- 高摻量粉煤灰混凝土的試驗研究及應用.pdf
- 大摻量粉煤灰替代水泥及其活性激發(fā)研究.pdf
- 溫度和硫酸鹽侵蝕對粉煤灰水泥漿體C-S-H微結構的影響研究.pdf
- 京海煤矸石發(fā)電及高摻量粉煤灰水泥的綜合利用
- 粉煤灰—水泥復合漿體水化程度的多方法協(xié)同研究.pdf
- 高摻粉煤灰水泥土力學特性實驗研究.pdf
- 高摻量粉煤灰混凝土護岸構建技術研究.pdf
- 外文翻譯--高摻量粉煤灰免燒磚的研究.doc
- 外文翻譯--高摻量粉煤灰免燒磚的研究.doc
- 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試驗研究
- 粉煤灰的活性激發(fā)與大摻量粉煤灰砼的試驗研究.pdf
- 超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研究與應用.pdf
- 高摻量粉煤灰工程水泥基復合材料力學性能試驗研究.pdf
- 大摻量粉煤灰高強混凝土的試驗研究.pdf
- 粉煤灰和爐渣作水泥混合材及粉煤灰摻量對不同水膠比混凝土的強度影響研究.pdf
- 煤礦采空區(qū)高摻量粉煤灰注漿擴散機理及應用.pdf
- 再生頂板大摻量粉煤灰高水膠結材料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