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文研究了復合型混凝劑PDADMAC在水處理領域中的應用。首選采用統(tǒng)計學田口方法設計出PDADMAC的制備路線,以期獲得優(yōu)化的合成條件。通過方差分析分析(ANOVA),研究了合成條件對濁度去除率的影響。其次采用混凝試驗,以余濁和化學需氧量(COD)的去除率為指標,對PDADMAC的混凝性能進行了評價。研究結果表明:PDADMAC的優(yōu)化合成條件是溫度50℃,引發(fā)劑用量0.20g,去離子水用量10 mL和合成時間8h。方差分析結果顯示,PD
2、ADMAC除濁能力最顯著的影響因素是合成溫度,其次是引發(fā)劑用量,合成時間和去離子水用量。采用田口方法研究了合成溫度,引發(fā)劑用量,去離子水用量和合成時間對產品粘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當合成溫度,引發(fā)劑用量,去離子水用量和合成時間分別是60℃,0.15g,10mL and 5 h時,產品粘度達到最佳。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合成溫度是產品粘度最顯著的影響因素,其次是引發(fā)劑用量,合成時間和去離子水用量。
混凝的優(yōu)化條件為:投加量為12mg/
3、L,生活污水pH值為9,快速攪拌速度為300rpm以及沉淀時間120min。在優(yōu)化的混凝劑投加量條件下,濁度和COD去除率分別達到86.56和57.64%。其中污水的濁度從70.9NTU下降到9.53NTU,而COD從288mg/L下降到122mg/L。但是在優(yōu)化的廢水初始pH條件下,濁度和COD去除率分別為91.06%和57.47%。在優(yōu)化的混凝劑投加量條件下,COD值為從初始的174mg/L下降到74mg/L,而濁度從106NTU下
4、降到9.45NTU,且濁度和COD的去除效率分別為90.71%和76.54%。此時,濁度下降到9.15NTU而COD下降到42mg/L,膠體的zeta電位值小于零(-4.97mV),因此電中和機理在混凝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是PDADMAC唯一的混凝機理。
論文研究了PFS與新型復合絮凝劑PFPD1,PFPD2和PFPD3。通過響應曲面(RSM)法研究了不同混凝劑投加量和污水初始pH值對污水濁度和COD去除的影響,從
5、而獲得能夠達到最佳COD去除效果的混凝劑投加量和廢水初始pH值。結果表明觀測值與預測值相吻合。
通過模型對各種混凝劑進行除濁效果的預測。研究結果表明:當PFS投加量為390mg/L與pH為7.7時,濁度去除率達到98.2%;當PFPD1投加量為430mg/L,pH值為7.96,濁度去除率預測值為98.1%。PFPD2的最佳混凝條件為投加量320 mg/L和pH為7.24,濁度去除率預測值為96.75%;采用PFPD3,模型預測
6、的濁度去除率為90.5%,此時混凝劑投加量為390mg/L與pH值為7.28。
通過模型研究了混凝劑對廢水COD的去除率效果。研究結果表明:PFS投加量為390mg/L,廢水初始pH為7.32時,COD去除率能夠達到66.9%;PFPD1投加量為384 mg/L和廢水初始pH值為8.13時,66.2%的COD將會被除去;當投加量為450mg/L且廢水初始pH值為8.14,PFPD2對COD去除有69.4%的預測效果;模型預測表
7、明:當PFPD3投加量為390mg/L與廢水初始pH值為7.49時,廢水COD的去除率達到67.6%.
采用濁度與COD作為模型的響應值擬合模型,研究結果表明PFS投加量為388mg/L與廢水初始pH值為7.6時,濁度和COD的去除率預測值分別為98.1%和66.8%;采用PFPD1,當投加量為384mg/L和廢水初始pH值為7.75時,濁度和COD的預測效率分別為97.8%和65.8%;采用PFPD2,混凝劑投加量為444m
8、g/L和廢水初始pH值8.05時,濁度和COD的預測效率分別為93.65%和69.05%;在PFPD3投加量390mg/L與廢水初始pH值7.48條件下,濁度和COD的預測效率分別為90.5%與67.6%。模擬結果表明,混凝劑除濁性能大小比較為:PFS>PFPD1>PFPD2>PFPD3;而COD去除率的性能大小比較則為PFPD2>PFPD3>PFS>PFPD1。
在優(yōu)化的預測條件下,實驗結果表明:采用PFS,濁度從67.3N
9、TU降低至2.66NTU,而COD值從200mg/L降低到65mg/L;采用PFPD1,濁度從74.0NTU降低至2.70NTU,而COD值從194mg/L降低到65.2mg/L;但是,采用PFPD2,廢水的濁度從70.4降低到5.25NTU,而COD從192mg/L降低至60.9mg/L;最后,采用PFPD3進行混凝試驗,濁度從初始的63.1NTU降低到6.10NTU,而廢水COD含量從199mg/L降低至63.8mg/L。實驗結果證
10、明了RSM方法適合于優(yōu)化混凝過程。
論文還研究了復合混凝劑PFPD1與PFPD2的制備以及用于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同時與PFS進行了比較。采用響應曲面法設計和觀察在不同混凝劑投加量與污染水初始pH條件下,濁度和TOC的去除效果。此外,預測了達到最低余濁和TOC值時所需的混凝劑投加量和廢水初始pH值。實驗結果表明模型預測值和觀察值基本一致。
通過模型對余濁進行預測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當PFS投加量為200mg/L與污染水
11、初始pH為8.13時,濁度從初始8.01NTU降低至0.924NTU;采用PFPD1,當投加量為140mg/L與污染水初始pH為7.52時,濁度從初始的8.01NTU降低至0.907NTU;而采用PFPD2,在投加量為100mg/L與污染水初始pH為7.34時,濁度從初始14.4NTU去除至1.08NTU。
通過模型對TOC進行預測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當PFS投加量為200mg/L與污染水初始pH為7.98時,TOC預測值從初始
12、3.17mg/L降低至2.03mg/L;采用PFPD1,當投加量為180mg/L與污染水初始pH為7.97時,濁度從初始3.17mg/L去除至1.83mg/L;而采用PFPD2,在投加量為140mg/L與污染水初始pH為7.94時,濁度從初始2.53mg/L去除至1.51mg/L。
通過余濁模擬,結果表明各種混凝劑混凝性能大小比較為:PFS>PFPD1>PFPD2;而通過TOC模擬,結果表明各種混凝劑混凝性能大小比較:PFP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的合成及在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pdf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的制備及其應用基礎研究.pdf
- 基于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的聚合物合成及其應用研究.pdf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丙烯酰銨)的反相乳液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pdf
-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的合成研究-固色劑F的工藝優(yōu)化和水處理劑的探索.pdf
-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丙烯酰胺(PDA)膠乳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十二烷基二甲基環(huán)氧丙基氯化銨的合成及應用研究.pdf
- 固體(氯亞甲基)二甲基氯化銨的合成研究.pdf
-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丙烯酰胺共聚物的雙水相合成及應用.pdf
- 1萬噸a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初步設計說明書
-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與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進展
-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共聚物的研究.pdf
- 長鏈烷基二甲基聚甘油基氯化銨的合成與性能.pdf
- 殼聚糖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接枝共聚物的制備與應用研究.pdf
- 超聲波在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反相微乳液共聚中的作用研究.pdf
- 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聚合物的研究.pdf
- 陽離子型絮凝劑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共聚物的合成研究.pdf
-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和微乳液共聚合研究.pdf
- 鐵基-二甲基二烯丙基均聚物混凝劑的性能研究.pdf
- 聚乙烯醇-聚二甲基二乙烯氯化銨陰離子交換膜的制備與表征.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