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研究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圖分型除外B型者)與正常對照組的中耳共振頻率和靜態(tài)鼓室圖,及共振頻率和靜態(tài)鼓室圖的相關性。探討能否通過共振頻率的改變來推測是否有分泌性中耳炎的發(fā)生;論證共振頻率是否比靜態(tài)鼓室圖測試敏感性更高;探討能否將中耳共振頻率作為一種較靜態(tài)鼓室圖更為準確、客觀的臨床測試方法,用于診斷是否存在分泌性中耳炎。 方法:在華西醫(yī)院耳鼻咽喉科聽力中心納入聽力正常者(耳鏡檢查:外耳道無畸形及膿性分泌物,鼓膜外觀
2、正常;純音測聽氣導聽閾250Hz-8KHz≤15dBHL,氣骨導差≤10dBHL)80耳作為正常對照組。在華西口腔醫(yī)院納入擬作腭裂修復術,術前進行聽力評估并行鼓膜穿刺術并符合下述條件者:①外耳道無畸形、既往無耳部手術史;②腭裂修復術前,鼓膜穿刺證實有積液;③多頻鼓室聲導納測試能得出共振頻率,且鼓室圖分型不為B型者;共70耳作為實驗組。在測試前所有受試者均行耳內窺鏡檢查,以保證外耳道通暢、干凈,無分泌物及耵聹。每次測試前對純音聽力計和中耳
3、分析儀按ANSI標準進行校準。兩組受試者接受純音測試及聲阻抗綜合測試(中耳共振頻率和靜態(tài)鼓室圖)。分別計算兩組共振頻率、靜態(tài)聲導納及鼓室壓的均數及標準差,用Levene's t檢驗判斷兩組之間有無統(tǒng)計學差異。用ROC工作曲線(receiver operatorcharacterististic curve),判斷中耳共振頻率對分泌性中耳炎的檢驗效能,尋找共振頻率區(qū)分分泌性中耳炎正常值和異常值的最佳診斷點。并分析共振頻率與靜態(tài)鼓室圖的相關
4、性。 結果: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組和聽力正常組中耳共振頻率的均數及標準差分別是541Hz±244Hz和1054Hz±304Hz,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靜態(tài)聲導納及鼓室壓的均數和標準差分別是0.32mmho±0.31 mmho和0.4 3 mmho±0.24mmho,-97.16daPa±87.03 daPa和-19.50 daPa±54.21 daPa。相關性分析結果為:共振頻率與靜態(tài)聲導納呈正相關,共振頻率與鼓室壓之間
5、無相關關系。共振頻率=765 Hz、靜態(tài)聲導納=0.25 mmho是區(qū)分分泌性中耳炎正常值和異常值的最佳診斷點。當共振頻率為765Hz時,診斷效能最好,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4.3%和88.7%。共振頻率與靜態(tài)聲導納聯(lián)合診斷的敏感性可達85.3%。共振頻率≤765Hz時,診斷效能高,共振頻率越小,特異性越好,但敏感性變差;共振頻率≥765Hz時,診斷效能低,共振頻率越大,特異性越差。共振頻率減小結合靜態(tài)聲導納值減小,可提高診斷分泌性中耳
6、炎的敏感度。 結論: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共振頻率明顯小于正常人。當共振頻率小于765Hz時,結合靜態(tài)鼓室圖測試可以診斷分泌性中耳炎。共振頻率越低,診斷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異性越好但敏感性差;共振頻率越高診斷的特異性越差。對于共振頻率小于765Hz者,尤其是純音測聽無法配合的兒童或者是腭裂病人,結合低靜態(tài)聲導納可作為診斷分泌性中耳炎的可靠手段之一。當共振頻率大于765Hz時,仍不能排除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此時需結合其他測試方法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