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分析多肌炎(polymyositis,PM)的基本臨床特征及其電生理特點。
資料和方法
1.統(tǒng)計描述2006年1月1日-2010年4月1日在我院住院的符合PM臨床診斷的93例患者的臨床概況。
2.統(tǒng)計描述93例PM患者的電生理特點,采用卡方檢驗及t檢驗對比分析不同肌肉肌電圖特點及相關指標出現(xiàn)的陽性率。并分析病程對肌電圖結果的影響。
3.總結分析PM伴發(fā)間質性肺病患者臨床資料、
2、肌電圖結果,采用卡方檢驗及t檢驗分析其與不伴發(fā)間質性肺病的PM患者間差異性。
4.采用卡方檢驗及t檢驗,分析疊加結締組織病的PM患者與單純型PM患者間,及接受過激素治療的PM患者與未接受過激素治療的PM患者的肌酶譜、肌電圖結果差異性。
5.描述性分析電生理檢查結果為非單純肌源性損害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及電生理結果特點。
結果
1.一般資料93例PM患者,男性24例(25.81%),女
3、性69例(74.19%),男:女=1:2.9,平均年齡43.19±15.64歲,總體病程0.3~228月(19.16±33.12月)。伴發(fā)間質性肺病患者18例(19.35%),疊加結締組織病17例(18.28%),其中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最多5例(29.4l%)比例最高。伴發(fā)腫瘤患者1例(1.08%),為非何杰金淋巴瘤。36例患者(38.71%)在肌電圖檢查前接受過激素治療。肌酸激酶升高者83.87%,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者88.06%,天冬
4、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者85.07%,乳酸脫氫酶升高者97.33%,血沉增快者65%。93例患者共40例(40.01%)行肌肉活檢,其中32例(80%)為典型多肌炎表現(xiàn),7例(17.5%)肌活檢結果為非特異性肌纖維壞變,1例(2.5%)肌活檢結果正常。
2.本組PM患者常規(guī)肌電圖檢查,包括上、下肢遠、近端四塊肌肉(肱二頭肌、拇短展肌、股四頭肌、脛前?。翰迦腚娢划惓3霈F(xiàn)率為15.88%;自發(fā)電位中纖顫電位出現(xiàn)率68.80%;正
5、銳波出現(xiàn)率66.85%;CRDs出現(xiàn)率為6.45%;MUP平均時限縮短超過20%出現(xiàn)率為79.94%;多相波超過20%出現(xiàn)率為14.48%;肌病干擾相出現(xiàn)率為9.74%;MUP平均時限縮短出現(xiàn)異常率在PM患者中相對較高(P=0.000)。MUP平均波幅:肱二頭肌:400.39±76.12 um;拇短展肌452.1±88.4 um;股四頭?。?47.39±77.1 um;脛前?。?68.03±214.09 um。應用person卡方分析上
6、、下肢近端肌,上、下肢遠端肌,上肢遠、近端肌,下肢遠、近端肌肌電圖結果出現(xiàn)異常率的差異性:肱二頭肌與股四頭肌、股四頭肌與脛前肌各肌電圖結果出現(xiàn)異常率,在統(tǒng)計學上無顯著差異(P>0.05)。脛前?。ú迦腚娢谎娱L、纖顫正相電位、MUP平均時限縮短、多相波增多、肌病干擾相)出現(xiàn)異常率較拇短展肌明顯高(P=0.04、0.001、0.000、0.045、0.018)。肱二頭?。ú迦腚娢谎娱L、纖顫正相電位、MUP平均時限縮短、肌病干擾相)出現(xiàn)異常率
7、較拇短展肌明顯增高(P=0.003、0.008、0.000、0.002)。
3.根據(jù)病程將患者分為兩組:A組:病程小于等于3月,B組:病程大于3月,B組患者.ALT值相對A組明顯增高(P=0.03)。2組肌電圖結果B組肱二頭肌MUP平均波幅(399.73±81.71)較A組(403.80±36,59)顯著低(P=0.025),余結果出現(xiàn)異常率在統(tǒng)計學上無顯著差異性(P>0.05)。
4.根據(jù)是否伴發(fā)間質性肺病
8、將患者分為兩組:不伴間質性肺病患者為A組:74例,平均病程21.77±4.21月,平均年齡49.16±15.10歲;伴間質性肺病患者為B組:19例,平均病程9.02±2.85月,平均年齡41.67±15.51歲。A組病程較B組長(P=0.026);兩組年齡分布無顯著差異(P=0.495);A組CK及LDH值明顯高于B組,A組肱二頭肌及股四頭肌測定結果異常率(異常自發(fā)電位、MUP平均時限縮短、肌病干擾相)均明顯高于B組(P=0.05、0.
9、00、0.05,且脛前肌MUP平均時限縮短出現(xiàn)異常率高于B組(P=0.02)。A組脛前肌MUP平均波幅(440.8±96.59)較B組(573.79±426.13)顯著低(P=0.012)。
5.根據(jù)是否疊加結締組織病將患者分為兩組:兩組肌酶譜、血沉值及肌電圖檢查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根據(jù)肌電圖檢查前3月內是否接受過激素治療將患者分為兩組:兩組患者肌酶譜、血沉值及肌電圖檢查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
10、
6.本研究93例PM患者的電生理檢查結果中,86例患者為肌源性損害,EMG診斷陽性率為(92.47%);3例(3.23%)為肌源性損害伴神經性受損,其中1例為糖尿病患者,神經傳導檢查結果中2例上、下肢所檢神經MCV、SCV的傳導速度減慢、CMAP波幅及SNAP波幅降低;1例正中神經SCV傳導速度輕度減慢。因此,本組PM患者肌電圖呈肌源性損害的陽性率為95.7%(89/93)。4 例未見肯定肌源性損害患者中,2例(2.15
11、%)結果為部分所檢肌肉MUP平均時限稍縮短,1例(1.58%)左脛前肌可見異常自發(fā)電位,1例(1.58%)結果為正常。此4例患者中,1例肌活檢提示存在炎性肌病改變,余3例患者均為接受激素治療,臨床癥狀改善后行肌電圖檢查。
結論
1.EMG為診斷PM的重要方法,EMG參數(shù)中MUP平均時限的改變?yōu)樽钣幸饬x的指標,上肢肌肉肌源性損害陽性率肱二頭肌明顯高于拇短展肌、遠端肌肉肌源性損害陽性率脛前肌明顯高于拇短展肌,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健康人腭帆張肌的肌電生理研究.pdf
- 犬舌骨上、下肌群的肌電生理研究.pdf
- 肌皮神經肱肌肌支脊髓中樞定位的電生理研究.pdf
- 多肌炎和皮肌炎
- 皮肌炎與多肌炎的診療及進展
- 多焦電生理臨床應用
- 多系統(tǒng)萎縮的臨床和神經電生理研究.pdf
- 酒精(乙醇)對豚鼠心房肌電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應用膜片鉗技術觀察多非利特對豚鼠心室肌電生理特性的作用.pdf
- 小兒時期肌陣攣運動的電生理學研究.pdf
- 多焦視覺電生理信號檢測與處理的研究.pdf
- 多通道無線表面肌電采集的同步技術研究.pdf
- 多焦視覺電生理檢查系統(tǒng)的研制.pdf
- 環(huán)肺靜脈電隔離術對肺靜脈肌袖電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SD大鼠腰叢解剖及其對下肢肌群支配的電生理研究.pdf
- 大鼠內囊出血所致的小腸平滑肌運動節(jié)律的神經電生理研究.pdf
- 結合腦電信息的多自由度肌電假手研究.pdf
- 抑郁對大鼠心室肌電生理學特性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pdf
- 基于表面肌電多特征的下肢行走關鍵模態(tài)識別研究.pdf
- 智能肌電假手的多傳感器信息系統(tǒng)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