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8/b913713e-6709-4b9c-84a0-8be486fc6193/b913713e-6709-4b9c-84a0-8be486fc6193pic.jpg)
![陸地棉黃萎病抗性的遺傳分析與QTLs定位.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8/b913713e-6709-4b9c-84a0-8be486fc6193/b913713e-6709-4b9c-84a0-8be486fc6193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在我國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棉花黃萎病是分布于世界各主要產(chǎn)棉國家的主要病害,嚴重威脅和阻礙著棉花的生產(chǎn)與發(fā)展。近年來,棉花黃萎病在我國各大棉區(qū)連續(xù)流行危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對棉花生產(chǎn)造成了極大危害。實踐證明,培育抗病品種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棉花黃萎病一直是我國抗病遺傳育種的研究重點,但到目前為止,在生產(chǎn)上還沒有一個真正抗病的品種。幾十年來國內(nèi)外在棉花抗黃萎病育種工作中沒有取得明顯的突破,原因主要
2、有三個:沒有突出的抗源材料,棉花黃萎病抗性遺傳規(guī)律不清,病原菌的分布、致病力及小種分化不清。因此深入開展棉花抗黃萎病的遺傳研究,尋找與抗病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了解黃萎病菌侵染棉株的動態(tài)過程,研究大麗輪枝菌在各抗,感材料組織中的分布進而明確各材料對黃萎病的抗感機理,培育穩(wěn)定高抗的抗黃萎病棉花新品種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和六個世代聯(lián)合分析的方法對陸地棉栽培品種的抗黃萎病性進行遺傳分析,應用復合區(qū)間
3、作圖方法檢測定位抗黃萎病QTLs,闡明陸地棉抗黃萎病性的遺傳規(guī)律、主效抗病基因及在染色體上分布特點;通過構建GFP基因在真菌中的表達載體,轉化黃萎病菌,實現(xiàn)GFP基因在黃萎病菌中表達,為進一步闡明黃萎病菌侵染棉株的動態(tài)過程提供檢測標記。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陸地棉黃萎病抗性遺傳分析 利用抗黃萎病陸地棉品系5026和60182與感病品種軍棉1號作為親本,配制了P1、P2、F1、B1、B2和F26個世代。分別接種非落葉型黃
4、萎病菌株BP2,落葉型黃萎病菌株VD8和T9,以及它們的等濃度混合病菌,調(diào)查了6世代的病葉比例性狀的表型分布。運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和6個世代聯(lián)合分析的方法,對抗病性進行遺傳分析。結果表明,陸地棉5026對非落葉型黃萎病菌株的抗性受2對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對落葉型黃萎病菌株和落葉型、非落葉型混合病菌的抗性受1對主基因+多基因控制;陸地棉60182在接種BP2、VD8、T9和其混合菌系時,抗病性都符合兩對主基因+多基因遺傳模式
5、。5026和60182品系抗黃萎病性狀在各個分離世代均以主基因遺傳為主。 二、陸地棉品種間分子標記遺傳連鎖圖構建 本研究用陸地棉抗病品系60182與陸地棉感病品種軍棉1號為親本材料,獲得了229個F2單株為作圖群體,進行抗黃萎病性狀的分子標記篩選。用6771對SSR引物 篩選親本間的多態(tài)。用Joinmap3.0軟件對符合要求的191個位點進行連鎖關系分析。得到一張含139個位點、31個連鎖群、全長1165.1cM
6、,覆蓋棉花基因組25.88%,標記間平均距離為8.38cM的陸地棉品種間分子標記遺傳連鎖圖,根據(jù)本實驗室已經(jīng)構建的一張海陸種間遺傳圖譜,可以把其中22個連鎖群初步定位到相應的染色體上。這一連鎖圖為檢測黃萎病抗性基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陸地棉抗黃萎病分子標記定位 對F2:3家系材料分別在六月,七月調(diào)查葉片病級,十二月調(diào)查維管束病級,獲得不同生育時期的田間抗病數(shù)據(jù)。將F2:3家系材料的田間抗病數(shù)據(jù)結合分子標記連鎖圖譜標記
7、信息,通過復合區(qū)間作圖的方法檢測抗黃萎病QTLs。結果如下: 接種非落葉型黃萎病菌BP2共檢測到8個QTLs。在D7染色體上定位到4個QTLs,其中在苗期六月檢測到1個,解釋24.1%的表型變異;在苗期七月定位到2個,分別解釋5.8%和13.6%的表型變異;在成熟期檢測到1個QTLs,解釋32.0%的表型變異。在D9染色體上定位到4個QTLs,其中在苗期六月和苗期七月檢測到1個共同的QTLs,分別解釋表型變異24.5%和19.8
8、%;在苗期六月和成熟期也檢測到1個共同的QTLs,分別解釋表型變異5.9%和10.5%;另外,在苗期七月定位到1個QTLs,解釋7.8%的表型變異,成熟期檢測到1個QTLs,解釋25.3%的表型變異。接種落葉型黃萎病菌VD8共檢測到14個QTLs。在D7染色體上定位到5個QTLs,其中在苗期六月和苗期七月檢測到1個共同的QTLs,分別解釋表型變異30.8%和12.1%;在苗期七月定位另一個QTLs,解釋7.5%的表型變異;在成熟期檢測到
9、2個QTLs,分別解釋31.5%和27.7%的表型變異。在D9染色體上定位到9個QTLs,其中在苗期六月、七月和成熟期檢測到1個共同的QTLs,分別解釋16.5%、16.8%和11.6%的表型變異;在苗期六月和苗期七月也檢測到1個共同的QTLs,分別解釋表型變異11.9%和32.1%;在苗期六月檢測到1個QTLs,解釋11.8%的表型變異;在苗期七月定位到1個QTLs,解釋15.7%的表型變異;成熟期檢測到2個QTLs,分別解釋13.1
10、%和18.6%的表型變異。 接種落葉型黃萎病菌T9共檢測到9個QTLs.在D7染色體上定位到4個QTLs,其中在苗期六月和苗期七月檢測到1個共同的QTLs,分別解釋表型變異19.1%和10.2%;在苗期七月定位另一個QTLs,解釋16.5%的表型變異;在成熟期檢測到1個QTLs,解釋24.0%的表型變異。在D9染色體上定位到5個QTLs,其中在苗期六月和苗期七月檢測到1個共同的QTLs,分別解釋表型變異13.0%和18.8%;另
11、外苗期六月還檢測到1個QTLs,解釋20.2%的表型變異;成熟期檢測到2個QTLs,分別解釋19.3%和11.8%的表型變異。 接種混合病菌共檢測到10個QTLs。在D7染色體上定位到3個QTLs,其中在苗期六月檢測到1個QTLs,解釋表型變異24.6%;在苗期七月定位到1個QTLs,解釋33.4%的表型變異;在成熟期檢測到1個QTLs,分別解釋23.4%的表型變異。在D9染色體上定位到7個QTLs,其中在苗期六月和成熟期檢測到
12、2個共同的QTLs,一個解釋表型變異23.1%和9.0%;另一個解釋12.7%和33.2%的表型變異;另外苗期七月檢測到2個QTLs,解釋9.7%和20.6%的表型變異;成熟期檢測到1個QTLs,解釋8.9%的表型變異。 在檢測到的所有QTLs中,發(fā)現(xiàn)3個廣譜抗性QTLs兼抗BP2、VD8、T9和三者的混合菌;1個BP2特異抗性的QTLs;1個VD8特異抗性的QTLs;1個落葉型黃萎病菌抗性QTLs和2個混合型黃萎病菌抗性QTL
13、s.綜合分析這些QTLs在染色體上的的分布特點發(fā)現(xiàn):60182抗不同黃萎病菌的QTLs非常一致地集中在染色體D7和D9上,但不同致病力的病菌接種后檢測到的QTLs位于染色體的不同區(qū)間。陸地棉抗黃萎病品種60182的D7和D9染色體上成簇分布抗不同致病力的抗性QTLs充分表明60182兼具對落葉型,非落葉型黃萎病菌株的廣譜抗性。 四、綠色熒光蛋白轉化黃萎病菌 構建了GFP基因在真菌中的表達載體,并轉化黃萎病菌系VD8。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陸地棉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QTLs定位分析.pdf
- 陸地棉抗黃萎病QTL的定位.pdf
- 陸地棉黃萎病抗性:生理生化反應與抗病性QTL定位.pdf
- 陸地棉早熟性的遺傳與QTL定位.pdf
- 我國陸地棉抗枯黃萎病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陸地棉種子品質(zhì)性狀的遺傳分析.pdf
- 陸地棉遺傳圖譜構建與產(chǎn)量性狀QTL定位.pdf
- 陸地棉野生種系抗黃萎病篩選及抗性機制初步研究.pdf
- 陸地棉半野生種系與栽培陸地棉遺傳多樣性及親緣關系研究.pdf
- 陸地棉遺傳圖譜構建與纖維品質(zhì)性狀QTL定位.pdf
- 陸地棉種子品質(zhì)性狀遺傳及其QTL定位研究.pdf
- 陸地棉遺傳圖譜構建及無腺體基因定位.pdf
- 陸地棉遺傳圖譜標記加密與衣分、光合性狀QTL定位.pdf
- 陸地棉遺傳圖譜標記加密與纖維品質(zhì)性狀QTL定位.pdf
- 陸地棉GhCyP、GhDAHPS、GhCCoAOMT基因抗黃萎病機制初探.pdf
- 陸地棉重要農(nóng)藝性狀的QTL定位.pdf
- 陸地棉種內(nèi)遺傳圖譜構建及衣分QTL定位.pdf
- 中國陸地棉品種演化的遺傳學分析.pdf
- 陸地棉(gossypiumhirsutuml.)優(yōu)異纖維遺傳組分的分子標記定位
- 陸地棉5個突變基因的標記與定位.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