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員吸煙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及干預效果的評價.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兒童被動吸煙暴露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據WHO報道全世界大約7億兒童暴露于煙草煙霧環(huán)境,約占世界兒童的一半,并且被動吸煙暴露豐要發(fā)生在家里。我國1996年進行的全國普查有53.6%非吸煙成人和兒童暴露于ETS,15—19歲青少年有80.28%的人在家中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在所有年齡段中最高。而2002年我國人群被動吸煙暴露并沒有大的改善,有51.9%的非吸煙者遭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兩次結果幾乎相等。 鑒

2、于煙草的流行以及造成眾多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近幾十年來為了控制煙草的流行,減少煙草的危害,國外采取了眾多控煙措施,從立法、家庭或交通工具里禁煙到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專業(yè)的藥物替代治療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雖然我國采取了一些措施,進行了一系列的控煙宣傳,并在2003年5月加入WHO通過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但是2002年調查的吸煙人數與1996年的基本持平,總體效果令人難以樂觀。即以往采取的控煙手段在績效上是不盡人意的。為了在防控兒童被動吸

3、煙上取得實在的效果,根據兒童被動吸煙主要來源于家長的特點。因而設想通過調查取得兒童健康受到被動吸煙危害的客觀證據,并告知吸煙家長,使吸煙家長意識到自身行為對其子女健康的危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改變自身吸煙行為從而達到控煙效果的嘗試。這一研究結果將為通過對吸煙家長進行控煙的干預,在取得保護被動吸煙者健康的同時,又起到控煙效果的控煙方式的推廣提供試驗依據。 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足以學校為基礎的,對被動吸煙兒童家長進行的控煙

4、干預試驗,選取9~12歲的兒童及其成庭成員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階段進行。 取證階段,通過白填式調查問卷和采集兒童發(fā)樣和血樣,調查兒童被動吸煙情況和健康受影響情況,檢測兒童頭發(fā)中尼古丁含量和血清免疫學指標,取得被動吸煙對兒童健康造成影響的結果。干預階段先用白填式調查問卷對兒童和家長進行基線調查,基線調查后結合取證階段的結果實施干預,干預包括散發(fā)知識手冊、利用班會或健康教育課對兒童及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在干預后一個月用相同的調

5、查表對吸煙家長進行干預后調查,觀察干預對吸煙家長吸煙相關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影響。 結果: 1、取證階段 被動吸煙兒童與非被動吸煙兒童在年齡、性別、父母文化程度、職業(yè)等一般情況上可比性較好。兒童被動吸煙率為35.6%,沒有性別差異。被動吸煙暴露主要來自于父親,占調查對象的87.1%。用尼古丁檢測得到的兒童ETS暴露率與問卷調查得到的暴露率間沒有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兩種檢測結果基本一致。 頭發(fā)中尼古丁含量暴露兒童為

6、2.668 ng/mg(0.475—19.224 ng/mg),非暴露兒童為0.357 ng/mg(未檢出.4.975 ng/mg),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暴露兒童頭發(fā)尼古丁含量有隨暴露劑量增加而上升的趨勢。被動吸煙組兒童血清IgE含量26.83(SD 22.20)IU/ml高于非被動吸煙的12.51(SD 10.41)IU/ml,而其IL-8含量233.34(SD 146.93)pg/ml則明顯低于非被動吸煙組的349.75(S

7、D222.57)pg/ml,兩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兒童呼吸道疾病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等ETS暴露組與ETS非暴露組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調查結果還沒有證據表明受到ETS暴露的兒童的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率比ETS非暴露的兒童要高。 2、干預階段 2、1兒童問卷結果 被動吸煙兒童和非被動吸煙兒童在家庭居住面積和有無獨立房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年齡、性別、家庭人數等都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兒童被動吸煙率為51.9%,被動吸煙暴

8、露辛要來自父親,為86.2%。被動吸煙暴露兒童因病請假率(45.0%)高于非被動吸煙兒童(33.3%),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主要的請假原因分別是發(fā)燒、咳嗽和鼻塞流涕,病因都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2家長問卷結果 不吸煙組的平均年齡(37.653±4.4612歲)低于吸煙組的(40.187±6.3698歲),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吸煙組大多數為男性。同時吸煙組和不吸煙組在性別、職業(yè)、與孩子的關系、家庭有無裝修以及裝修時間上存

9、在統(tǒng)計學差異。 不吸煙家長有關煙草及吸煙危害相關知識得分9.91(SD 3.716)分高于吸煙組的9.03(SD 3.601)分,且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不吸煙家長對煙草及吸煙危害知識的認知總體好于吸煙家長。不吸煙家長和吸煙家長在吸煙對現(xiàn)在和將來自身健康的影響上認識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不吸煙家長更傾向于吸煙會對現(xiàn)在和將來的健康造成危害。不吸煙家長吸煙相關態(tài)度得分16.92(SD 2.585)分高于吸煙組的14.53(SD 3.274)分,且

10、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不吸煙者對煙草危害有更清醒的認識。 2、3干預效果評價 共發(fā)放手冊700份;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對家長進行約10分鐘的簡單宣教,吸煙家長參與率75.6%,不吸煙家長參與率98.7%;利用班會或健康教育課對學生進行15~20分鐘的吸煙與健康知識教育,學生參與率99.6%。 失訪者的基本情況與完成調查者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干預后吸煙家長有關煙草及吸煙危害知識得分從9.03(SD 3.601)分增加到10.08(

11、SD 4.200)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使吸煙家長的知識得到了提高。干預后認為吸煙對現(xiàn)在和將來的身體健康有影響的吸煙家長比例有了小幅度提高,但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干預后吸煙家長吸煙相關態(tài)度得分從14.53(SD 3.274)分增加到15.09(SD 3.03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干預對家長態(tài)度也產生了影響(見表二)。 干預后吸煙家長的煙齡、平均吸煙數量、煙癮、是否在孩子面前吸煙和吸煙地點的變化有積極意義,但是沒有統(tǒng)計學

12、意義。干預后采取預防措施的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增加,上升最多的是減少在家吸煙的數量,接近20%。干預后愿意為小孩的健康而戒煙的吸煙家長小幅上升(約7%);干預后認為易于戒煙的減少,傾向困難的增加;干預后試圖戒煙的增多,且計劃在今后一年戒煙的略有上升,但這些變化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戒煙原因上增加幅度較大的是“健康原因”和“家庭反對”兩項,且“健康原因”在干預前后有統(tǒng)計學差異,另外“宣傳教育”也占據重要的位置。 結論: 1.被動吸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