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應用15N示蹤技術研究不同施氮量對氮肥吸收利用、土壤殘留、氮肥損失、土壤氮素平衡和玉米、小麥產量的影響,揭示氮肥去向規(guī)律以及確定合理施肥量,并通過研究新型腐植酸氮肥對玉米、小麥產量,氮肥吸收利用及氮肥在土壤中分布以及氮肥損失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響,為促進新型肥料的應用,減少環(huán)境污染,提高作物產量提供理論依據。
本研究主要內容包括:⑴施用氮肥可顯著提高玉米、小麥產量,單季施氮量為N112.5 kg/hm2-N337.5 kg/
2、hm2時玉米的產量增加10.5%-30.1%,小麥的產量增加31.2%-89.6%,施氮量為N225kg/hm2時玉米、小麥產量最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為16.7%-32.3%,小麥氮肥利用率為20.8%-30%。2.玉米吸收的氮素18.7%-25.5%來自肥料,小麥吸收的氮素29.1%-46.4%來自肥料。施氮量為N112.5 kg/hm2-N337.5 kg/hm2時玉米吸收的肥料氮素與土壤氮素比值為0.23-0.34,小麥吸收的肥料氮
3、素與土壤氮素比值分別為0.41-0.87,玉米、小麥吸收的肥料氮素比例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⑵玉米季殘留在土壤中氮肥占31.6%-48.5%,小麥季殘留在土壤中的氮肥占38.4%-54%,氮肥殘留量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殘留率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殘留的氮肥主要分布在土壤0-20 cm,其次是40-60cm。⑷玉米季氮肥損失率為19.2%-51.7%,施氮量每增加N112.5kg/hm2時氮肥損失率平均增加16.3%,小麥季氮
4、肥損失率為16.6%-40.8%,施氮量每增加N112.5kg/hm2氮肥損失率平均增加12.1%。氮肥不同損失途徑中,淋溶及其它為主要損失途徑,其次是土壤氨揮發(fā)引起的氮肥損失。玉米季土壤氨揮發(fā)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施肥后前11天,小麥季基肥施用后土壤氨揮發(fā)主要集中前10天,追肥施用后氨揮發(fā)主要集中在前7天。⑸全年內,殘留在土壤中的氮肥占35.0%-51.3%,被作物吸收的占18.8%-30.9%,剩余氮肥以各種途徑損失掉。與施肥前相比施氮量
5、超過N450kg/(hm2·a)明顯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氮素盈余量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明顯增加了土壤氮素礦化量,但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礦化量逐漸減少。本試驗條件下,玉米最高產量施氮量為N248.4 kg/hm2,小麥最高產量施氮量為 N265.0 kg/hm2,全年最佳環(huán)保施肥量為 N382.0kg/hm2-N510.0kg/hm2。⑹施用脲基活化腐植酸氮肥和常規(guī)摻混腐植酸氮肥的玉米產量分別增加26.8%、12.7%
6、,小麥產量分別增加50.5%、19.2%;玉米季氮肥利用率分別增加10.8%、6.8%,小麥季氮肥利用率分別增加22.7%、8.6%;玉米季氮肥殘留率分別增加12.5%、7.5%,小麥季氮肥殘留率無明顯差異。腐植酸氮肥能明顯增加土壤氨揮發(fā)損失減少氮肥淋溶損失,減少氮肥向土壤深層遷移,玉米季氮肥損失率分別減少18.3%、10.9%,小麥季氮肥損失率分別減少20%、6.3%。腐植酸氮肥可改善氮肥在土壤中分布并促進作物對土壤氮素的吸收,脲基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34212.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中土壤肥料氮的轉化及去向
- 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氮肥的氨揮發(fā).pdf
- 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中肥料氮去向及氮素氣態(tài)損失研究.pdf
- 氮肥分配對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產量和氮肥效率的影響.pdf
- 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中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pdf
- 冬小麥-夏玉米輪作下灌溉農田水氮平衡的定量評價.pdf
- 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優(yōu)化氮肥管理—從田塊到區(qū)域尺度.pdf
- 華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麥-夏玉米輪作農田氮素循環(huán)與平衡研究.pdf
- 邢臺縣冬小麥—夏玉米輪作合理施肥量研究.pdf
- 不同土壤類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施肥效應研究.pdf
- 冬小麥、夏玉米輪作農田土壤CO-,2-釋放與碳平衡的研究.pdf
- 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下作物養(yǎng)分吸收利用與累積規(guī)律及優(yōu)化施肥.pdf
- 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tǒng)不同氮肥管理方式的生物效應及N2O排放特征研究.pdf
- 晉南地區(qū)鹽堿地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田的NO排放特征.pdf
- 不同緩控釋氮肥在小麥-玉米輪作體系應用效果研究.pdf
- 冬小麥-夏玉米輪作下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應用效果分析與評價.pdf
- 黃淮海平原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tǒng)水氮利用效率及潛力分析.pdf
- 河北省冬小麥-夏玉米輪作區(qū)土壤養(yǎng)分變化與供肥能力.pdf
- 河北省冬小麥—夏玉米輪作區(qū)土壤磷鉀變化與產量效應.pdf
- 耕作方式對冬小麥-夏玉米輪作農田雜草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質影響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