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37.六盤山地區(qū)中新生代構造事件及沉積響應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大學理學院博士學位論文六盤山地區(qū)中新生代構造事件及沉積響應姓名:林秀斌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構造地質學指導教師:陳漢林KHWyrwoll20090615將此事件解釋為寺口子剖面以西的馬東山一六盤山地區(qū)開始初始隆升,其時間約為95Ma繼初始隆升之后,六盤山地區(qū)在約72~82Ma經歷了快速隆升4野外地質調查中發(fā)現(xiàn)寺口子剖面下部紅色砂巖發(fā)育有復雜的多界面的板狀交錯層理。低級界面產狀經過變形校正恢復至原始沉積時的產狀顯示原始沉積時與更高級

2、別的界面間呈高角度;發(fā)育顯示顆粒流沉積過程的沙丘前翼高角度交錯紋層;發(fā)育風成波狀交錯層理及崩落交形構造;發(fā)育規(guī)??芍梁穸燃s200m沙丘后翼巨型低角度交錯層;發(fā)育丘間洼地處有水參與沉積作用的固結較好的深紅色細砂巖沉積。在顯微結構上顯示砂巖顆粒間相互支撐,顆粒具有一定的磨圓度,顆粒表面見蝶形撞擊坑,顆粒表面發(fā)現(xiàn)次生顆粒狀、鱗片狀石英等。這些特征顯示該砂巖屬于沙漠沙丘砂巖,沉積于極端干旱的沙漠環(huán)境,表明在古近紀時期研究區(qū)經歷了一次干旱化過程。

3、5結合前人胞粉測試結果和磁性地層學定年結果,發(fā)現(xiàn)寺口子剖面沉積物特征的變化反映中新世中期(約1614Ma)的氣候變化事件。中新世中期之前研究區(qū)為總體濕潤伴隨局部濕潤一千旱振蕩的氣候,之后表現(xiàn)為干旱一半干旱氣候。本文按照區(qū)域背景將這一氣候事件解釋為青藏高原隆升作用下中國西北干旱一半干旱氣候區(qū)與中國東南部季風濕潤區(qū)的相互對抗相互作用,干旱一半干旱氣候區(qū)占主導的情況下的產物。6野外地質調查結合光釋光測年結果,表明寺口子剖面新生界的褶皺變形以及

4、后期夷平面的發(fā)育時間應該早于264~387ka;寺口子剖面新生界與下白堊統(tǒng)逆沖于第四系之上的逆沖斷層的最晚活動時間晚于約147ka;小洪溝剖面紅柳溝組逆沖于第四系層序之上的逆沖斷層(香山一天景山斷裂中段)的活動時間介于約1083~492ka之間;車家灣剖面出露的逆沖斷層(海原斷裂)在約40ka之后仍然持續(xù)活動。7將本文研究成果用以驗證青藏高原隆升生長及成因機制模型,本文結果支持高原多期隆升模型;并沒有約8Ma的準同期整體隆升事件,不支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