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錄</b></p><p><b> 第1章 緒論3</b></p><p> 1.1 現(xiàn)代火災的形成3</p><p> 1.2 建筑火災的發(fā)展過程3</p><p> 1.3 高層智能建筑防火要求4</p><p> 1.
2、3.1 高層智能建筑特點4</p><p> 1.3.2 智能建筑火災特點4</p><p> 1.3.3 智能建筑的火災危險性6</p><p> 1.4 本文的工作內(nèi)容7</p><p> 第2章 工程概況及建筑平面設計8</p><p> 2.1 工程概況8</p><p
3、> 2.2 防火分區(qū)8</p><p> 2.2.1防火分區(qū)的定義及類型8</p><p> 2.2.2防火分區(qū)的劃分9</p><p> 2.2.3防火分隔物構造及要求9</p><p> 2.2.4 特殊部位和房間的防火分隔和布置11</p><p> 2.3 本章小結12</p
4、><p> 第3章 高層建筑滅火系統(tǒng)設計12</p><p> 3.1 消火栓滅火系統(tǒng)12</p><p> 3.1.1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設計方案13</p><p> 3.1.2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設計13</p><p> 3.2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19</p><p> 3.2.
5、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概述19</p><p> 3.2.2噴頭的布置21</p><p> 3.3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25</p><p> 3.3.1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綜述25</p><p> 3.3.2 單元獨立系統(tǒng)的設計27</p><p> 3.3.3無管網(wǎng)系統(tǒng)設計32</p>
6、<p> 3.4 本章小結32</p><p> 第4章 高層建筑防排煙設計33</p><p> 4.1 高層建筑機械防排煙綜述33</p><p> 4.2 高層建筑自然排煙34</p><p> 4.3 高層建筑機械防煙加壓系統(tǒng)設計35</p><p> 4.3.1確定需要加壓的空
7、間35</p><p> 4.3.2選定系統(tǒng)形式35</p><p> 4.3.3確定加壓送風量35</p><p> 4.3.4加壓送風設備的確定40</p><p> 4.4 高層建筑機械排煙系統(tǒng)設計41</p><p> 4.4.1機械排煙方式的類型41</p><p&g
8、t; 4.4.2 劃分防煙分區(qū)42</p><p> 4.4.3排煙量計算42</p><p> 4.4.4排煙設備的確定44</p><p> 4.5 本章小結46</p><p> 第5章 火災報警控制系統(tǒng)設計47</p><p> 5.1 火災報警控制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47</p>
9、<p> 5.2 火災探測器48</p><p> 5.2.1 探測器的類型48</p><p> 5.2.2 火災探測器的選擇49</p><p> 5.3 火災報警控制器51</p><p> 5.3.1 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分類51</p><p> 5.3.2 火災報警控制器類型
10、的選用52</p><p> 5.4 聯(lián)動控制器52</p><p> 5.4.1 聯(lián)動控制的基本功能[7]52</p><p> 5.4.2 其他系統(tǒng)設備元器件53</p><p> 5.5 現(xiàn)場消防設施的設計54</p><p> 5.5.1 聯(lián)動控制點的設計54</p><
11、;p> 5.5.2 聯(lián)動控制點的確定及系統(tǒng)設備的選擇56</p><p> 5.6 本章小結58</p><p><b> 結 論59</b></p><p><b> 參考文獻:60</b></p><p><b> 第1章 緒論</b></p
12、><p> 1.1 現(xiàn)代火災的形成</p><p>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jīng)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災害之一。人類能夠?qū)疬M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給人類帶來文明進步、光明和溫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會給人類造成災難。所以說人類使用火的歷史與同火災作斗爭的歷史是相伴相生的,人們在用火的同時,不斷
13、總結火災發(fā)生的規(guī)律,盡可能地減少火災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對于火災,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總結出“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的經(jīng)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在社會財富日益增多的同時,導致發(fā)生火災的危險性也在增多,火災的危害性也越來越大。據(jù)統(tǒng)計,我國7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2 .5億元,8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3.2億元。進入90年代,特別是1993年以來,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chǎn)損失上升到年均十幾億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實踐證明,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
14、的發(fā)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來越突出?!邦A防火災和減少火災的危害”是對消防立法意義的總體概括,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做好預防火災的各項工作,防止發(fā)生火災;二是火災絕對不發(fā)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發(fā)生火災,就應當及時、有效地進行撲</p><p> 現(xiàn)代建筑的起火原因有多種,主要有:生活和生產(chǎn)用火不慎、違反生產(chǎn)安全制度、電氣設備設計安裝使用及維護不當以及自燃現(xiàn)象引起等。</p><p> 1.
15、2 建筑火災的發(fā)展過程</p><p> 建筑火災最初是發(fā)生在建筑內(nèi)的某個房間或局部區(qū)域,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鄰房間或區(qū)域,以至整個樓層,最后蔓延到整個建筑物。</p><p> 室內(nèi)火災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用室內(nèi)煙氣的平均溫度隨時間變化來描述.</p><p> 1.3 高層智能建筑防火要求</p><p> 1.3.1 高層智能建筑特點&l
16、t;/p><p>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人口增長的巨大壓力、城市用地的匱乏和交通設施的緊張,促使城市由平面擴張為主,而迅轉(zhuǎn)向立體空間發(fā)展。以功能分區(qū)為主趨向功能綜合,導致高層的綜合性建筑群體不斷涌現(xiàn),構成現(xiàn)代城市的獨特風貌。我國規(guī)定,高度超過24m的建筑陳偉高層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建筑稱為超高層建筑。</p><p> 而自1984年智能建筑理念提出至今
17、,智能建筑的發(fā)展歷史較短,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概念。例如,美國智能化建筑學會(AIBI)定義“智能建筑”是將結構、系統(tǒng)、服務、運營及其相關聯(lián)系全面綜合,達到最佳組合,獲得高效率、高功能與高舒適性的大樓。</p><p> 而目前的建筑多是將智能建筑與高層建筑這兩者結合起來,因為這樣可以同時發(fā)揮兩者容量大、綜合性及舒適性等優(yōu)點。本設計中的黑龍江省檢察院綜合樓就屬于高層中的智能建筑,所以在設計消防系統(tǒng)時應考慮到智能建筑和
18、高層建筑的雙重性及特殊性。</p><p> 1.3.2 智能建筑火災特點</p><p> 智能建筑火災由其自身特點決定,概括起來講有以下六個方面:</p><p> ?。?)建筑結構跨度大、特性復雜</p><p> 智能建筑由于采用大跨度框架結構和靈活的環(huán)境布置,使建筑開間和隔墻布置復雜,隨著建筑高度增加,在起火前室內(nèi)外溫差所形成
19、的熱風壓大,起火后由于溫度變化而引起的煙氣運動的火風壓大,因而火災時煙氣蔓延、擴散迅速。同時,高層智能建筑室外風速、風壓隨著建筑物的高度而增大,當建筑物高度為90m時,其頂層的風速高達15m/s;室外風速增大,則火災煙氣蔓延速度急劇加快。</p><p> ?。?)建筑環(huán)境要求高、內(nèi)部裝飾材料多</p><p> 為了加強智能建筑室內(nèi)空間的藝術效果和實現(xiàn)智能建筑的環(huán)境舒適性要求,滿足在其
20、中工作、生活的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的多種需要,智能建筑中的貼墻面層、頂棚吊頂、地毯、靈活和空花割斷、窗簾、家具等均大量采用易燃或可燃材料,且有不少是有機高分子材料,盡管一些可能經(jīng)過了阻燃處理,但遇火后這些易燃、可燃材料或有機高分子材料將分解出大量的CO、CO2及少量的HCN、H2S、HCl、NH3、HF、SO2等有害的煙氣和毒氣,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安全。</p><p> ?。?)電氣設備多、監(jiān)控要求高</p&g
21、t;<p> 在智能建筑中,大量使用各種電氣設備,如照明燈具、電冰箱、電視機、電話、自動電梯和扶梯、電爐、空調(diào)設備、驅(qū)動電機、自備發(fā)電機組等,還有通訊、廣播電視、大型電子計算機等電氣設備,電氣設備配電線路和信息數(shù)據(jù)通信布線系統(tǒng)密如蛛網(wǎng),若有一處出現(xiàn)火花或線路絕緣層老化碰線斷路而發(fā)生電氣火災,火災會沿著線路迅速蔓延。</p><p><b> ?。?)人員多且集中</b><
22、;/p><p> 一般智能建筑容納有成百上千甚至數(shù)以萬計的人員,一旦發(fā)生火災,人的慌亂心里加上建筑通道復雜及樓層多等,使人員疏散難度大,難以安全疏散逃離。</p><p> ?。?)建筑功能復雜多樣</p><p> 智能建筑多數(shù)是多用途的綜合性大樓,往往設有辦公室、寫字間、會議廳、商業(yè)貿(mào)易廳、飯店、旅館、公寓、住宅、餐廳、歌舞廳、娛樂場、室內(nèi)運動場等,以及建筑自身
23、必要的廚房、鍋爐房、變配電室、物資保管室、汽車庫、各種庫房、不同功能用房,從而造成安全疏散通道曲折隱蔽。</p><p><b> ?。?)管道豎井多</b></p><p> 智能建筑內(nèi)部必然設置有電梯及樓梯井、上下水管道井、電線電纜井、垃圾井等,這些豎井若未加垂直和水平方向割斷措施,一旦煙火竄入,則會產(chǎn)生“煙囪效應”,將使火災迅速蔓延到上層樓房。</p&g
24、t;<p> 1.3.3 智能建筑的火災危險性</p><p> 智能建筑自身的上述特點,使其火災危險性具有以下四個特征:</p><p> ?。?)火勢蔓延快、煙氣擴散快</p><p> 智能建筑的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風道、電纜井、排氣管道等豎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處理得不好,發(fā)生火災時會成為火勢迅速蔓延的途徑。尤其是高級旅館、綜合樓
25、以及重要的辦公樓、科研樓等智能建筑,一般室內(nèi)可燃物比較多,有的智能建筑還有可燃物品庫房,一旦起火,燃燒猛烈,容易蔓延。據(jù)測定,在火災初起階段,因空氣對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煙氣擴散速度喂0.3m/s;在火災燃燒猛烈階段,由于高溫狀態(tài)下的熱對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煙氣擴散速度為0.5~3m/s;煙氣沿樓梯間或其他豎向管道井擴散速度為3~4m/s。如一座高度為100m的智能建筑,在無阻擋的情況下,半分鐘左右,煙就能沿豎向管道井擴散到頂層。<
26、/p><p> 此外,助長火勢蔓延和煙氣擴散的因素較多,其中風對智能建筑火災的影響較大,風速增大,勢必會加速火勢的蔓延擴大。</p><p><b> ?。?)人員疏散困難</b></p><p> 智能建筑人員集中、樓層跨度大、垂直距離長、人員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場所的時間長,而發(fā)生火災時由于各種豎井拔氣力大,火勢和煙霧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困
27、難。</p><p> ?。?)火災撲救難度大</p><p> 高層智能建筑發(fā)生火災時,從室外進行撲救相當困難,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是依靠室內(nèi)消防設施。但由于目前我國經(jīng)濟技術條件所限,建筑內(nèi)部的消防設施維護保養(yǎng)還不是很完善,因此撲救智能建筑火災往往遇到較大的困難。另外,高層智能建筑的消防用水量是根據(jù)我國目前的技術經(jīng)濟水平,按一般高層建筑的火災規(guī)模考慮的,當形成大面積火災時,其消防用
28、水量顯然不足,需要用消防車向高樓供水,因而對消防技術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 ?。?)火險隱患多、火災損失重</p><p> 智能建筑綜合性強、建筑功能復雜、可燃物多,火險隱患多,且容易造成消防安全管理不嚴,潛在的火險隱患多;一旦起火,易行成大面積火災,火勢蔓延快,撲救疏散困難,勢必火災損失嚴重。</p><p> 1.4 本文的工作內(nèi)容<
29、;/p><p> 鑒于高層智能建筑的自身特點和火災危險性,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指導方針,我國《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規(guī)定了“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的消防設計原則,提出了“以自防自救為主,及時、可靠防火,迅速、有效滅火”的高層智能建筑消防安全要求。</p><p> 故本文基于以上關于消防安全的原則及要
30、求,應完成對河南省醫(yī)學科學院整體拆建項目消防系統(tǒng)設計。其中包括:對建筑進行防火分區(qū);室內(nèi)消防栓滅火系統(tǒng)的設計,自動水噴淋系統(tǒng)的設計以及消防給水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建筑防排煙系統(tǒng)的設計;對建筑消防設備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設計應本著科學嚴謹,實用有效的原則進行。</p><p> 第2章 工程概況及建筑平面設計</p><p><b> 2.1 工程概況</b></
31、p><p> 河南省醫(yī)學科學院整體拆建項目工程位于鄭州新區(qū),西側臨博學東路,南側臨學理路,北側臨金水東路。建筑面積:占地面積4294.9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3994.0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4126.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9867.10平方米。建筑功能:地下室為設備用房、停車庫和人防工程;地上一至四層為管理、會議等輔助用房,五至二十五層為科研實驗及業(yè)務辦公用房,四層設置應急指揮中心,屋頂設置電梯機房、冷卻
32、塔和水箱間。建筑層數(shù)、層高及高度:地下一層,層高為6.25米;地上25層,其中一至三層層高為4.5米,四層層高為4.85米,五至二十五層層高均為3.8米;室內(nèi)外高差為145米,屋面面層最薄處厚度為185mm,最厚處厚度為440mm,建筑高度為99.99米??蚣芗袅Y構,。 </p><p> 本建筑屬于一類高層公共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以此為根據(jù)可進行防火分區(qū),消防系統(tǒng)設計等工作。</p>
33、<p><b> 2.2 防火分區(qū)</b></p><p> 2.2.1防火分區(qū)的定義及類型</p><p> 所謂防火分區(qū)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劃分出的、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區(qū)域(空間單元)。在建筑物內(nèi)采用劃分防火分區(qū)這一措施,可以在建筑物一旦發(fā)生火災時,有效地把火勢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減少火災損失,同時可以為人員安全疏
34、散、消防撲救提供有利條件。</p><p><b> ?。?)豎向防火分區(qū)</b></p><p> 為了在建筑物發(fā)生火災時把火災控制在一定的樓層之內(nèi),防止火災從起火層向其他樓層垂直蔓延,沿建筑高度方向劃分的防火分區(qū)為豎向防火分區(qū)。豎向防火分區(qū)用耐火性能較好的樓板及窗間墻(含窗下墻),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qū)γ總€樓層進行的防火分隔。</p><p&g
35、t;<b> ?。?)水平防火分區(qū)</b></p><p> 水平防火分區(qū),用以防止火災在水平方向擴大蔓延。水平防火分區(qū)是指用防火墻或防火門、防火卷簾等防火分隔物將各樓層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區(qū)域。它可以阻止火災在樓層的水平方向蔓延。防火分區(qū)應用防火墻分隔。如確有困難時,可采用防火卷簾加冷卻水幕或閉式噴水系統(tǒng),或采用防火分隔水幕分隔。</p><p> 2.2.2
36、防火分區(qū)的劃分</p><p> 從防火的角度看,防火分區(qū)劃分得越小,越有利于保證建筑物的防火安全。但如果劃分得過小,則勢必會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這樣做顯然是行不通的。防火分區(qū)面積大小的確定應考慮建筑物的使用性質(zhì)、重要性、火災危險性、建筑物高度、消防撲救能力以及火災蔓延的速度等因素。</p><p> 針對本工程防火分區(qū)的劃分如下:地下室劃分為三個防火分區(qū),防火分區(qū)一為設備用房,其建
37、筑面積為926.1平方米,防火分區(qū)二、三位地下停車庫,其建筑面積均小于4000平方米;地上一層劃分為三個防火分區(qū),二---四層每層劃分為兩個防火分區(qū),五層及以上各層每層為一個防火分區(qū),地上所有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均小于2000平方米,每個防火分區(qū)均設置不少于兩個安全出口用于疏散。</p><p> 2.2.3防火分隔物構造及要求</p><p> 防火分隔物是指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阻止火勢蔓延
38、,且能把建筑內(nèi)部空間分隔成若干較小防火空間的物體。常用防火分隔物有防火墻、防火門、防火卷簾、防火水幕帶、防火閥和排煙防火閥等。</p><p><b> 一.防火墻</b></p><p> 防火墻是由不燃燒材料構成的,為減小或避免建筑、結構、設備遭受熱輻射危害和防止火災蔓延,設置的豎向分隔體或直接設置在建筑物基礎上或鋼筋混凝土框架上具有耐火性的墻。防火墻是防火分
39、區(qū)的主要建筑構件。通常防火墻有內(nèi)防火墻、外防火墻和室外獨立墻幾種類型。</p><p><b> 二.防火門</b></p><p> 防火門是指在一定時間內(nèi),連同框架能滿足耐火穩(wěn)定性、完整性和隔熱性要求的門。它是設置在防火分區(qū)間、疏散樓梯間、垂直豎井等且具有一定耐火性的活動的防火分隔物。防火門除具有普通門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還具有阻止火勢蔓延和煙氣擴散的特殊功能
40、 。它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阻止或延緩火災蔓延,確保人員安全疏散。防火門的耐火極限和適用范圍: (1)甲級防火門</p><p> 耐火極限不低于1.2h的門為甲級防火門。甲級防火門主要安裝于防火分區(qū)間的防火墻上。建筑物內(nèi)附設一些特殊房間的門也為甲級防火門,如燃油氣鍋爐房、變壓器室、中間儲油等。 (2)乙級防火門</p><p> 耐火極限不低于0.9h的門為乙級防火門。防煙樓梯間
41、和通向前室的門,高層建筑封閉樓梯間的門以及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門均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3)丙級防火門</p><p> 耐火極限不低于0.6h的門為丙級防火門。建筑物中管道井、電纜井等豎向井道的檢查門和高層民用建筑中垃圾道前室的門均應采用丙級防火門。</p><p><b> 三.防火窗</b></p><p> 防火窗是指在
42、一定的時間內(nèi),連同框架能滿足耐火穩(wěn)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的窗。防火窗一般安裝在防火墻或防火門上。防火窗的分類,按安裝方法可分為固定窗扇防火窗和活動窗扇防火窗。按耐火極限可分為甲、乙、丙三級,耐火極限不低于1.2h的窗為甲級防火窗;耐火極限不低0.9h的窗為乙級防火窗,耐火極限不低于0.6h 的窗為丙級防火窗。防火窗的作用一方面在于隔離和阻止火勢蔓延,此種窗多為固定窗;二是采光,此種窗有活動窗扇,在正常情況下采光通風,火災時起防火分隔作用。
43、活動窗扇的防火窗應具有手動和自動關閉功能。</p><p><b> 四.防火卷簾</b></p><p> 防火卷簾是指在一定時間內(nèi),連同框架能滿足耐火穩(wěn)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的卷簾。防火卷簾是一種活動的防火分隔物,平時卷起放在門窗上口的轉(zhuǎn)軸箱中,起火時將其放下展開,用以阻止火勢從門窗洞口蔓延。防火卷簾設置部位一般有;消防電梯前室、自動扶梯周圍、中庭與每層走道、過
44、廳、房間相通的開口部位、代替防火墻需設置防火分隔設施的部位等。</p><p> 2.2.4 特殊部位和房間的防火分隔和布置</p><p> 各種堅井等特殊部位的防火分隔建筑中的各種豎向管井,不僅是火勢上下蔓延的主要途徑,而且是撥煙火的通道,若防火分隔不當或未作適當防火處理,高溫煙火會迅速傳播擴大,造成撲救困難,嚴重危及人身安全,增大火災損失。電梯是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電梯井一般都與
45、電梯廳、走道及其他房間相通,若在其中設有可燃氣體和易燃、可燃液體、電線(纜),一旦失火會威脅其他管井及整個建筑的安全,因此,對建筑物中的這些部位的建筑構造應嚴格要求,具體應采取以下防火措施:</p><p> ?。?)電梯井應獨立設置,井內(nèi)嚴禁敷設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并不應敷設與電梯無關的電纜、電線等。電梯井井壁除開設電梯門洞和通氣孔洞外,不應開設其他洞口,電梯門不應采用柵欄門。</p>
46、<p> ?。?)高層建筑的電纜井、管道井、排煙道、排氣道、垃圾道等豎向管道井,應分別獨立設置;其井壁應為耐火等級不低于1h的不燃燒體;井壁上的檢查門應采用丙級防火門。</p><p> (3)建筑高度不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其電纜井、管道井應每隔2-3層在樓板處用相當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應在每層樓板處用相當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作防火分隔。電纜井
47、、管道井、與房間、走道等相連通的孔洞,其空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填塞密實。</p><p> (4)管道穿過樓板時,應用不燃燒材料將其周圍空隙填塞密實。</p><p><b> 2.3 本章小結</b></p><p> 本章描述了建筑的基本工程概況,并依據(jù)《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對建筑進行了豎向防火分區(qū)和水平防火分區(qū)的劃分,同時又了解
48、了進行防火分區(qū)的構件類型及特點。本章的工作為接下來的消防系統(tǒng)設計做了必要的準備。</p><p> 第3章 高層建筑滅火系統(tǒng)設計</p><p> 高層建筑中的消防系統(tǒng)是維護建筑安全的主要力量。按滅火劑的種類和滅火方式可分為消防給水系統(tǒng)和固定滅火裝置兩大類。</p><p> 以水為滅火劑的消防給水系統(tǒng),按滅火設施可分為消火栓滅火系統(tǒng)和自動噴灑滅火系統(tǒng)。<
49、;/p><p> 3.1 消火栓滅火系統(tǒng)</p><p> 因為本設計不需要考慮室外消防給水系統(tǒng),故本設計中的消火栓滅火系統(tǒng)屬于室內(nèi)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p><p> 室內(nèi)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有消防給水基礎設施、消防給水管網(wǎng)、室內(nèi)消火栓設備、報警控制設備及系統(tǒng)附件等組成。其中消防給水基礎設施包括市政管網(wǎng)、室外消防給水管網(wǎng)及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水箱、增壓穩(wěn)
50、壓設備、水泵接合器等,該設施的主要任務視為系統(tǒng)儲存并提供滅火用水。給水管網(wǎng)包括進水管、水平干管、消防豎管等,其任務是向室內(nèi)消火栓設備輸送滅火用水。室內(nèi)消火栓設備包括水帶、水槍、水喉等,它是供人員滅火使用的主要工具。報警控制設備用于啟動消防水泵,并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工作狀態(tài)。系統(tǒng)附件包括各種閥門、屋頂消火栓等。只有通過這些設施有機協(xié)調(diào)的工作,才能確保系統(tǒng)的滅火效果。</p><p> 3.1.1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設計方案&l
51、t;/p><p> 該建筑為建筑高度為99.99米的一類民用高層建筑。建筑面積53994m2。由《給排水設計手冊》確定:消火栓室內(nèi)消防水量為40L/s,室外消防水量為30L/s,火災延續(xù)時間為3h。自動噴水系統(tǒng)室內(nèi)消防水量為40L/s,火災延續(xù)時間為1h。采用水泵、水箱聯(lián)合供水的不分區(qū)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在火災發(fā)生的10min之內(nèi)的消防用水貯存在高位消防水箱,火災延續(xù)時間內(nèi)消防用水貯存在室外消防水池內(nèi)。</p&g
52、t;<p> 3.1.2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設計</p><p> (1)消火栓的選用及設置</p><p> 由于高層建筑每股水槍的水量不小于5L/s,室內(nèi)消火栓應采用同一型號規(guī)格,所以設計中均選用口徑為19mm噴嘴的水槍,65mm口徑的消火栓,直徑65mm長度20m的襯膠水帶。</p><p> 按規(guī)定,高層建筑和裙房的各層除無可燃物的設備層外每
53、層均應設置室內(nèi)消火栓,高層建筑的消防電梯前室應設消火栓。高層建筑的屋頂應設一個裝有壓力顯示裝置的檢查用的消火栓,采暖地區(qū)該消火栓可設在頂層出口處或水箱間內(nèi),室內(nèi)消火栓應設在樓內(nèi)走道、樓梯附近等明顯易于取用的地方。</p><p> 消火栓栓口距地面高度為1~1.1m[9],本設計采用1m。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與設置消火栓的墻面垂直。</p><p> a. 水槍充實水柱確定</p
54、><p> 為有效地撲滅建筑物火災,要求水槍射流時的充實水柱應能到達建筑物每層的任何高度。因此,水槍的充實水柱應按層高計算確定。通常水槍射流上傾角不宜超過45°,在最不利情況下,也不能超過60°。如圖3.1所示,水槍充實水柱的計算如下。</p><p> 圖 3.1 傾斜射流的Sk</p><p> 若上傾角按45°考慮,則</
55、p><p><b> (3.1)</b></p><p> 式中, ——水槍充實水柱,m;</p><p> ——建筑物層高,m;</p><p> ——水槍噴嘴離地面高度,m。</p><p><b> 首層: </b></p><p>&
56、lt;b> 標準層:</b></p><p> 故本設計中,消火栓充實水柱長度取10m。</p><p> b. 消火栓保護半徑的計算</p><p> 消火栓保護半徑計算如下:</p><p> (3.2)式中,——消火栓保護半徑;</p><p> ——水帶敷設長度,m,考慮到水帶的轉(zhuǎn)
57、彎曲折,應為水帶長度乘以折減系數(shù)0.9;</p><p> ——水槍充實水柱長度的平面投影長度,m,</p><p><b> 。</b></p><p><b>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b></p><p> c. 消火栓間距的計算</p><p> 消火栓的間距不宜
58、大于30m,本設計中消火栓采用單排布置及在消防電梯、客梯前室布置,其間距計算如下: </p><p><b> ?。?.3)</b></p><p> 式中, ——消火栓間距,m;</p><p> ——消火栓保
59、護半徑,m。</p><p> 走廊的長度為40m,故每排布置兩個消防栓,如圖3.2。</p><p> d. 屋頂消火栓的設置</p><p> 高層民用建筑的屋頂應設置消火栓。設置屋頂消火栓的目的是用于消防人員定期檢查室內(nèi)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的供水壓力以及建筑物內(nèi)消防給水設備的性能。另外,建筑物發(fā)生火災時也可用其滅火和冷卻。屋頂消火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l
60、t;/p><p> (?。┪蓓斚鹚ǖ脑O置數(shù)應為1~2個;</p><p> ?。áⅲ┪蓓斚鹚☉O壓力顯示裝置;</p><p> ?。á#┎膳貐^(qū)屋頂消火栓可設在屋頂出口處或水箱間內(nèi),不應設在電梯機房內(nèi)。[4]</p><p> 圖 3.2 室內(nèi)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示意圖</p><p><b> e. 管網(wǎng)
61、水力計算</b></p><p> 水力計算首先要選定最不利點和最不利管線,如圖3.2所示,管線ABCD為最不利管線。根據(jù)規(guī)范,此建筑發(fā)生火災時消防栓同時使用數(shù)為六,即abcdef。</p><p> 消火栓a為最不利點,該消火栓的水槍保證10m充實水柱時所需壓力為</p><p><b> ?。?.4)</b></p&g
62、t;<p> 式中, ——水槍噴嘴處造成一定長度的充實水柱所需壓力;</p><p> ——實驗系數(shù),與充實水柱有關,由《高層建筑給排水設計》(以下簡稱《給排水設計》)查表得出;</p><p> ——實驗系數(shù),與水槍噴嘴口徑有關,由《給排水設計》查表得出;</p><p> ——充實水柱長度,m;水槍使用角按45°計算,由《給排水
63、設計》查表得出;</p><p> 消火栓a水槍噴射流量</p><p><b> (3.5)</b></p><p> 式中, ——流量系數(shù),采用=1.0;</p><p> ——水槍噴嘴直徑,mm;</p><p> ——水槍水流特性系數(shù),由《給排水設計》查表得出;</p&
64、gt;<p> ——水槍噴嘴處造成一定長度的充實水柱所需壓力,kPa。</p><p> 因為每只噴嘴的噴射流量最小值為5L/s,所以計算取5L/s,由《給排水設計》查表計算可得,該消火栓口所需水壓</p><p> mH2O (3.6)</p><p> 式中,——水槍噴嘴處造成一定長度的充實水柱所需壓
65、力,kPa;</p><p> ——水帶的水頭損失,mH2O;</p><p><b> ——水帶比阻;</b></p><p><b> ——水帶長度m;</b></p><p> ——水帶通過的實際射流量,L/s</p><p><b> 代入數(shù)據(jù)
66、得,</b></p><p> mH2O </p><p> 消火栓b水槍噴射流量</p><p><b> mH2O</b></p><p> 消火栓b水槍噴射流量</p><p><b> ?。?.7)</b></p>
67、<p> 式中, ——水槍水流特性系數(shù),由《給排水設計》查表得出;</p><p> ——水帶比阻,查表得出;</p><p><b> ——水帶長度,m</b></p><p><b> 消火栓c栓口水壓</b></p><p><b> mH2O</b&
68、gt;</p><p> 消火栓c水槍噴射流量</p><p><b> ?。?.8)</b></p><p> 水力計算結果見表3.1。</p><p> 表3.1 消火栓水力計算表</p><p><b> 管路沿程損失</b></p><p&
69、gt;<b> mH2O</b></p><p> 局部水頭損失按沿程損失的10%計算</p><p><b> 管路水頭總損失</b></p><p><b> mH2O</b></p><p><b> 消防水箱的計算</b></p&g
70、t;<p> 消防水箱貯水量的計算</p><p> 消防水箱應儲存撲救建筑物初期(10min)火災的室內(nèi)消防用水量,其有效容積可按下式計算:</p><p><b> ?。?.9)</b></p><p> 式中 ——消防水箱有效容積,m3;</p><p> ——室內(nèi)消防用水量,L/s;<
71、/p><p> ——水箱保證供水時間,min。一般取 =10min[4]</p><p><b> 代入數(shù)據(jù),得</b></p><p> 即水箱選用的容積為18L/s。</p><p> b.消防水箱的設置高度</p><p> 根據(jù)“當建筑物高度不超過100m時,高層建筑最不利點消火栓
72、的靜水壓力不應低于0.07MPa[3]”的規(guī)定,水箱箱底的設置高度取</p><p><b> ?。?.10)</b></p><p> (4)消防水泵的選型</p><p> 消防水泵的流量,應滿足火災發(fā)生時建筑內(nèi)消火栓使用總數(shù)的每個消火栓的設計流量之和來計算。</p><p> 消防水泵的流量為31.52L/s
73、,從消防水泵吸水管到消防管道最不利點的水頭損失,即管路水頭總損失為29.99 mH2O,消防水池中最低水位至最不利點消火栓的標高差為40.9mH2O,則消防泵揚程為</p><p><b> mH2O</b></p><p><b> MPa</b></p><p> 式中 ——消防水池中最低水位只最不利點消火栓
74、的標高差。</p><p> 選用消防泵IS100-65-315離心式單級單吸式泵兩臺,一臺為備用泵。每臺水泵流量120m3/h,揚程118m。</p><p> 另外還需在屋頂設置一個試驗消火栓,試驗時流量較小,水泵流量及揚程必能滿足試驗需要,故不另作計算校核。</p><p> ?。?)消火栓的減壓計算</p><p> 由于高低層
75、消火栓所受水壓不同,實際出水量相差很大,當上部的消火栓口出水壓力滿足消防滅火要求時,下部的消火栓壓力過剩,消防支管減壓的目的在于消除消火栓的剩余水壓。當消火栓栓口出水壓力大于0.50MPa時,可在消火栓栓口處加設不銹鋼減壓孔板或采用減壓穩(wěn)壓消火栓減壓,使消火栓的實際出水量接近設計出水量。[5]本設計采用孔板減壓的方法,選擇孔徑為31mm的減壓孔板,消火栓壓力計算見表3.2。</p><p> (6)水泵接合器的
76、選擇</p><p> 樓內(nèi)消火栓用水量為30L/s,每個水泵接合器的流量為10~15L/s,故選用兩個水泵接合器即可,采用外墻墻壁式,型號為SQB型,DN100。</p><p> 表3.2 消火栓壓力計算</p><p> 3.2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p><p>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是利用其特有的性能,在火災時能自動噴水滅火的
77、固定滅火方式,可使火災在初期就能夠及時得以控制,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火災損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具有滅火效率高,安全可靠,工作性能穩(wěn)定,適用范圍廣,投資少,不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民用建筑、工業(yè)廠房及倉庫。特別適用于在人員密集、不易疏散、外部增援滅火與救生困難的重要或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場所中應用。[1]</p><p> 3.2.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概述</p><p> 為適應保護對象的
78、需要,充分發(fā)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作用,系統(tǒng)具有多種形式。按噴頭的封閉與否可分為閉式系統(tǒng)和開式系統(tǒng)。</p><p> 閉式系統(tǒng)裝有閉式噴頭,平時處于密閉狀態(tài),發(fā)生火災后,由于熱力作用,閉式噴頭會自動打開噴水滅火。由于保護場所環(huán)境條件限制,要求平時閉式系統(tǒng)滅火管網(wǎng)內(nèi)充有水或壓縮空氣,因此又有濕式系統(tǒng)、干式系統(tǒng)、預作用系統(tǒng)、重復啟閉預作用系統(tǒng)等多種系統(tǒng)類型。但露天場所不易采用閉式系統(tǒng)。</p><
79、;p> 開式系統(tǒng)裝有開式噴頭,因此,滅火管網(wǎng)平時不會存水。當設置場所發(fā)生火災時,由火災探測控制裝置啟動系統(tǒng),所有開始噴頭會同時噴水滅火或阻止火勢蔓延。開式系統(tǒng)根據(jù)其作用不同,又分為雨淋系統(tǒng)、水幕系統(tǒng)和雨淋—泡沫聯(lián)用系統(tǒng)。</p><p> 圖3.3 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組成示意圖</p><p> 濕式系統(tǒng)由閉式噴頭、濕式報警閥組、管道系統(tǒng)、水流指示器、報警控制裝置和給水設備組
80、成。其工作原理為:火災發(fā)生時,火源周圍溫度上升,火焰或高溫氣流使閉式噴頭的熱敏感元件動作,噴頭被打開噴水滅火。此時,濕式報警閥后的配水管道內(nèi)的水壓下降,在水源壓力作用下使原來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濕式報警閥組開啟,壓力水流向配水管道。隨著報警閥的開啟,報警信號管路開通,壓力水沖擊水力警鈴發(fā)出聲響報警信號,同時,安裝在管路上的壓力開關接通發(fā)出相應的信號,直接或通過消防控制中心自動啟動消防水泵向系統(tǒng)加壓供水,達到持續(xù)自動噴水滅火的目的。另外,串聯(lián)在
81、管路上的水流指示器,由于水的流動被感應并送出相應的信號,在報警控制器上指示某一區(qū)域已在噴水。</p><p> 此系統(tǒng)滿足環(huán)境溫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能用水滅火的建筑。故本設計采用閉式系統(tǒng)中的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p><p> 3.2.2噴頭的布置</p><p> 閉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設計,用于保證建筑物的最不利點有足夠的噴水強度。噴水強度的大
82、小與建筑物的火災危險等級有關。根據(jù)高規(guī),本建筑屬于中危險級。設計采用標準玻璃球噴頭,由《給排水設計》查表可知:在10m水柱的工作壓力下,消防用水量20L/s,設計噴水強度應達6L/( min· m2),作用面積應為200 m2,噴頭工作壓力為10 mH2O。</p><p> 噴頭是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主要組件。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火災探測性能主要體現(xiàn)在噴頭上。噴頭在火災時主要有兩個作用過程,首先是探測火
83、災,然后在保護面積上進行布水以控制和撲滅火災。噴頭布置間距與系統(tǒng)設計噴水強度、噴頭類型、噴頭工作壓力和噴頭的布置形式有關,其間距確定合理與否,將決定噴頭能否及時動作和按規(guī)定強度噴水。本設計采用矩形布置噴頭間距。</p><p> 矩形間距布置為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噴頭的間距大于或小于相鄰配水支管的間距,如圖3.4所示。查《給排水設計》可得:每只噴頭最大保護面積為12.5m2,矩形布置的邊長不能超過4.4m,且不宜小
84、于2.4m,噴頭與邊墻的最大間距為1.8m,具體布置見圖3.5。</p><p> ?。?)確定最不利面積</p><p> 矩形布置的長邊可按下式計算:</p><p><b> ?。?.11)</b></p><p> 式中 ——噴頭呈矩形布置時的長邊長度</p><p> ——每只
85、噴頭的保護面積,m2,設計中取200 m2。</p><p> 代入數(shù)據(jù)得:S=17m,布置中取17.2m,合計作用面積為227.7 m2。</p><p> 圖3.4 長方形布置示意圖</p><p><b> (2)噴頭布置</b></p><p> 噴頭采用長方形布置,滿足噴頭間距的要求,作用面積內(nèi)共32個
86、噴頭,在噴頭節(jié)點處編號,噴頭1為系統(tǒng)設計最不利點,其后一直編號至噴淋泵。</p><p> ?。?)系統(tǒng)設計秒流量</p><p><b> ?。?.12)</b></p><p><b> ?。?)水力計算</b></p><p> 中危險級假定作用面積內(nèi)各噴頭的噴水量相等(即按節(jié)點1的流量)。
87、節(jié)點1的水壓為10mH2O,相應流量為</p><p><b> ?。?.13)</b></p><p> 從節(jié)點1開始進行水力計算,直至作用面積內(nèi)最末一個噴頭,且需計算到作用面積內(nèi)最后一個節(jié)點9,9至立管之間的管段累積流量為37.24L/s,大于設計流量,所以從節(jié)點9開始。直到水泵位置之間的流量不再增加,僅以26L/s計算管段的阻力損失。</p>&
88、lt;p> 閉式自動噴水系統(tǒng)管內(nèi)的流速宜采用經(jīng)濟流速,一般不大于5m/s,特殊情況下不應超過10m/s,根據(jù)以上水力計算得出的管道流速符合要求,故不必再做校核。</p><p> 圖3.5 作用面積法噴頭布置圖</p><p> 表3.3 作用面積法水力計算</p><p><b> ?。?)噴淋泵選型</b></p>
89、<p><b> 管段沿程損失</b></p><p> =11.471 mH2O</p><p> =0.1147MPa</p><p> 局部水頭損失一般按管道沿程損失的20%來計算</p><p> =0.2×11.471</p><p> =2.22 mH
90、2O</p><p> =0.0222MPa</p><p> 報警閥的水頭損失查表可知</p><p> (3.14) </p><p> 式中 —— 報警閥阻力系數(shù);DN150濕式報警閥取0.00000869;</p><p>
91、—— 通過報警閥的流量,L/s。</p><p><b> 帶入數(shù)據(jù)得</b></p><p><b> 最不利點噴頭壓力</b></p><p> 最不利點與水池最低位的高度差</p><p> Z=39.9+3.3+4.8</p><p> =48 mH2O=0
92、.48 MPa</p><p> 可得,要求噴淋泵揚程</p><p><b> ?。?.15) </b></p><p> 故選用XBD立式消防噴淋泵兩臺,型號為XBD4.2/40-150×3。揚程為100 mH2O,其中一臺備用,流量40L/s,功率為30kW。每個水泵接合器的流量為10~15L/s,故選用兩個水泵接合器即可,
93、采用外墻墻壁式,型號為SQB型,DN150。</p><p> 3.3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p><p> 3.3.1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綜述</p><p>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是一種有效的滅火裝置,與其他氣體滅火方式相比其具有對大氣臭氧層無破壞且來源經(jīng)濟方便等優(yōu)點。二氧化碳是一種惰性氣體,自身無色、無味、無毒、密度比空氣大50%,長期存放不變質(zhì),滅火后能很快散發(fā)
94、,不留痕跡,在被保護物表面不留殘余物,也沒有毒害。適用于撲救各種可燃、易燃液體火災和那些受到水、泡沫、干粉滅火劑的沾污而容易損壞的固體物質(zhì)的火災。另外,二氧化碳是一種不導電物質(zhì),其電絕緣性比空氣還高,可用于撲救帶電設備的火災。</p><p> 二氧化碳系統(tǒng)由滅火儲存裝置、啟動分配裝置、輸送釋放裝置、監(jiān)控裝置等組成。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是:防護區(qū)一旦發(fā)生火災,首先火災探測器報警,消防控制中心接到火災信號后
95、,啟動聯(lián)動裝置(關閉開口,停止空調(diào)等),延時約30s后,打開啟動氣瓶的瓶頭閥,利用氣瓶中的高壓氣體將滅火劑儲存器的容器閥打開,滅火劑經(jīng)管道輸送到噴頭噴出實施滅火。</p><p>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的類型按滅火方式分為:</p><p> ?。?)全淹沒氣體滅火系統(tǒng)</p><p> 全淹沒氣體滅火系統(tǒng)指噴頭均勻布置在保護房間的頂部,噴射的滅火劑能夠在封閉空間內(nèi)
96、迅速形成濃度比較均勻的滅火劑氣體與空氣的混合氣體,并在滅火必須的“浸漬”時間內(nèi)維持滅火濃度,即通過滅火劑氣體將封閉空間淹沒實施滅火的系統(tǒng)形式。</p><p> ?。?)局部應用氣體滅火系統(tǒng)</p><p> 局部應用氣體滅火系統(tǒng)指噴頭均勻布置在保護對象的周圍,將滅火劑直接而集中地噴射到燃燒著的物體上,使其整個籠罩再保護物的外表面,在燃燒物周圍局部范圍之內(nèi)達到較高的滅火劑氣體濃度的系統(tǒng)形
97、式。</p><p>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若按管網(wǎng)的布置可分為:</p><p> ?。?)組合分配滅火系統(tǒng)</p><p> 為了節(jié)省投資,幾個不會同時著火的相鄰防護區(qū)或保護對象,可采用一套氣體滅火系統(tǒng)保護。這種用一套滅火系統(tǒng)儲存裝置同時保護多個防護區(qū)的氣體滅火系統(tǒng)稱為組合分配系統(tǒng)。</p><p> ?。?)單元獨立滅火系統(tǒng)</p
98、><p> 若幾個保護區(qū)都非常重要或者是有同時著火的可能,為了確保安全,在每個防護區(qū)各自設置氣體滅火系統(tǒng)保護,稱為單元獨立滅火系統(tǒng)。</p><p> ?。?)無管網(wǎng)滅火系統(tǒng)</p><p> 無管網(wǎng)滅火系統(tǒng)是指將滅火劑儲存容器、控制和釋放部件等組合裝配在一起的小型、輕便滅火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沒有管網(wǎng)或只有一段短管,這種系統(tǒng)可放在保護區(qū)內(nèi)也可放在保護區(qū)的隔墻外,通過短管
99、將噴頭伸進保護區(qū)內(nèi)。</p><p> 本建筑在地下室設有泵房一間、強配電室一間及空調(diào)機房一間。在一樓設有控制室一間,在二樓設有檔案室一間。這些房間都不適合用水噴淋滅火系統(tǒng),故設計中采用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又因為地下室3間與一層控制室較近,可使用單元獨立滅火系統(tǒng),將儲瓶間安置在地下一層,見圖3.6。位于2層的檔案室因為距離地下一層較遠,且面積稍大,設計中采用無管網(wǎng)系統(tǒng)。</p><p>
100、 圖3.6 單元獨立系統(tǒng)示意圖</p><p> 3.3.2 單元獨立系統(tǒng)的設計</p><p> 設計中采用單元獨立氣體滅火系統(tǒng)的保護區(qū)一共是4間,分別為地下一層的泵房、強配電室、空調(diào)機房及位于一樓的控制室。此系統(tǒng)公用4套管路,選用高壓全淹沒滅火系統(tǒng)。</p><p> ?。?)二氧化碳設計用量計算</p><p> 全淹沒系統(tǒng)二氧化
101、碳設計用量按下式計算:</p><p><b> ?。?.16)</b></p><p><b> 式中,</b></p><p> M ——二氧化碳設計用量,kg;</p><p><b> ——物質(zhì)系數(shù);</b></p><p> 0. 2—
102、—面積系數(shù),kg/ m2;</p><p> 0.7——體積系數(shù),kg/ m2;</p><p> 30——開口補償系數(shù);</p><p> ——折算面積,m2;</p><p> ——防護區(qū)(包括開口)總面積,m2;</p><p> ——防護區(qū)開口總面積,m2;</p><p>
103、 ——防護區(qū)的凈容積,m3;</p><p> ——防護區(qū)容積,m3;</p><p> ——防護區(qū)內(nèi)不燃燒體或難燃燒體的總體積,m3。</p><p> ?、?控制室的設計:控制室的尺寸為6×3.4×3.6,查表可得到控制裝置的物質(zhì)系數(shù)=1.2,門尺寸為0.9×2.0,故:</p><p> =108.4
104、8+30×1.8</p><p> =162.48 m3</p><p> =73.44-7.5=65.94 m3</p><p> =1.2×(0.2×162.48+0.7×65.94)</p><p><b> =94.38kg</b></p><p
105、> 管網(wǎng)布置成均衡系統(tǒng),具體見設計圖紙。</p><p> a.管網(wǎng)的設計流量按下式計算</p><p><b> ?。?.17)</b></p><p> 二氧化碳的噴放時間采用t=2min,所以控制室系統(tǒng)干管的設計流量為:</p><p> =94.38/2=47.29kg/min</p>
106、<p><b> b.噴嘴設計流量為</b></p><p> =47.29/4=11.8kg/min (3.18)</p><p> c.配管流量為 </p><p> =47.29/2=23.6kg/min</p><p><b> d.確定管徑&l
107、t;/b></p><p><b> 各段管徑按公式</b></p><p><b> ?。?.19)</b></p><p> 來計算,具體結果可見設計圖紙。</p><p> e.二氧化碳管道壓力降計算</p><p> 采用圖解法計算二氧化碳管道壓力降&l
108、t;/p><p> 設,。參照設計圖紙,=21.7m,=0.51,=3.24m,=0.13則=2.5MPa,那么噴嘴的出口壓力</p><p> h=5.07-2.5=2.57MPa</p><p> 按規(guī)范規(guī)定噴嘴的出口壓力需大于1.4MPa,故符合要求。</p><p><b> f.噴嘴的選擇</b></
109、p><p> 每個噴嘴流量為11.8kg/min,入口壓力為2.57MPa,采用內(nèi)插法查表噴嘴單位孔口面積的噴射率=0.9070kg/(min·mm2)</p><p><b> 噴嘴等效孔口面積</b></p><p><b> ?。?.20)</b></p><p> =11.8/0
110、.9070</p><p> =13.00 mm2</p><p> 查表,可選用5.5號噴嘴4個。</p><p> ?、?空調(diào)機房的設計:強配電室的尺寸為6×7×4.8,查表可得到空調(diào)機組的物質(zhì)系數(shù)=1.5,門尺寸為0.9×2.0×2,故:</p><p> =208.8+30×3.
111、6</p><p><b> =316.8 m3</b></p><p> =201.6-40=161.6 m3</p><p> =1.5×(0.2×316.8+0.7×161.6)</p><p><b> =211.78kg</b></p>
112、<p> 管網(wǎng)布置成均衡系統(tǒng),具體見設計圖紙。</p><p> a.管網(wǎng)的設計流量按下式計算</p><p> 二氧化碳的噴放時間采用t=2min,所以控制室系統(tǒng)干管的設計流量為:</p><p> =211.78/2=105.9kg/min</p><p><b> b.噴嘴設計流量為</b>&l
113、t;/p><p> =105.9/9=11.77kg/min </p><p><b> c.確定管徑</b></p><p><b> 各段管徑按公式</b></p><p> 來計算,具體結果可見設計圖紙。</p><p> e.
114、二氧化碳管道壓力降計算</p><p> 采用圖解法計算二氧化碳管道壓力降,設,。參照設計圖紙,各管段的壓力降計算便可查表得出,最后可得噴嘴入口壓力為3.17MPa大于規(guī)范規(guī)定的1.4MPa,故符合要求。</p><p><b> f.噴嘴的選擇</b></p><p> 每個噴嘴流量為11.77kg/min,入口壓力為3.17MPa,采
115、用內(nèi)插法查表噴嘴單位孔口面積的噴射率=1.139kg/(min·mm2)</p><p><b> 噴嘴等效孔口面積</b></p><p><b> ?。?.20)</b></p><p> =11.77/1.139</p><p> =10.33 mm2</p>&
116、lt;p> 查表,可選用5號噴嘴9個。</p><p> ⅲ 強配電室的設計:強配電室的尺寸為6×7×4.8,查表可得到配電裝置的物質(zhì)系數(shù)=1.2,門尺寸為0.9×2.0,故:</p><p> =208.8+30×1.8=262.48m3</p><p><b> =201.6-30</b>
117、;</p><p><b> =171.6m3</b></p><p> =1.2×(0.2×262.48+0.7×171.6)</p><p><b> =207.14kg</b></p><p> 管網(wǎng)布置成均衡系統(tǒng),具體見設計圖紙。</p>
118、<p> a.管網(wǎng)的設計流量按下式計算</p><p> 二氧化碳的噴放時間采用t=2min,所以控制室系統(tǒng)干管的設計流量為:</p><p> =207.14/2=103.6kg/min</p><p><b> b.噴嘴設計流量為</b></p><p> =103.6/9=11.51kg/min
119、 </p><p><b> c.確定管徑</b></p><p><b> 各段管徑按公式</b></p><p> 來計算,具體結果可見設計圖紙。</p><p> e.二氧化碳管道壓力降計算</p><p> 采用圖解法計算
120、二氧化碳管道壓力降,設,。參照設計圖紙,各管段的壓力降計算便可查表得出,最后可得噴嘴入口壓力為2.77MPa大于規(guī)范規(guī)定的1.4Mpa,故符合要求。</p><p><b> f.噴嘴的選擇</b></p><p> 每個噴嘴流量為11.51kg/min,入口壓力為2.77Mpa,采用內(nèi)插法查表噴嘴單位孔口面積的噴射率=0.9843kg/(min·mm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