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摘 要</b></p><p>  杜甫作為我國文學史上的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因為大多反映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而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政治傾向,而且充溢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來,他的詩就被公認為“詩史”,在敘述上具有強烈的慕史意識,在敘

2、述的自然化過程中形成獨特的品質(zhì)----強烈的逼真性。他的詩史性的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不可動搖的,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p><p>  關鍵詞:杜甫;杜甫詩歌;詩史性;思想基礎;價值與影響 </p><p><b>  Abstract</b></p><p>  As our literary history du the

3、great realistic poet, his poem because most rich social content and reflected the distinctive times colour and political bias, and full of love for the motherland, love the people, the lofty spirit at self-sacrifice. The

4、refore, his since the tang poetry is known as "epic," on the narrative with strong covet history of consciousness, the process of natural narrative form unique quality - strong lifelike. He works in the history

5、 of sex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p><p>  Keywords: Du fu; Du fu's poetry; history of poetry characteristic; Thought foundation; Value and effect .</p><p><b>  目 錄</b><

6、;/p><p><b>  摘 要I</b></p><p>  AbstractII</p><p><b>  引 言1</b></p><p>  一、杜甫及其詩歌的“詩史”性1</p><p>  二、杜甫“詩史”的思想基礎4</p><

7、p>  三、杜詩的“詩史”價值與影響5</p><p> ?。ㄒ唬嶄洑v史,補正歷史,以詩證史5</p><p> ?。ǘ笫绖?chuàng)作的影響7</p><p><b>  結(jié) 語8</b></p><p><b>  參考文獻9</b></p><p>&l

8、t;b>  謝 辭10</b></p><p><b>  引 言</b></p><p>  杜甫是我國詩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的詩歌可以用他的一句詩概括,即: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給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狀況,他坎坷顛簸的人生經(jīng)歷也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可以說杜甫的詩歌

9、創(chuàng)作緊密聯(lián)系歷史,他的一生是反映歷史的一生,他的作品是歷史的一面鏡子,讀他的詩就如同讀史。本篇文章就是結(jié)合杜甫的飽經(jīng)憂患的人生經(jīng)歷和歷史性的詩歌創(chuàng)作來解讀杜甫詩歌的詩史性,它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對后世創(chuàng)作的影響。</p><p>  一、杜甫及其詩歌的“詩史”性</p><p>  杜甫作為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經(jīng)歷了唐帝國由盛轉(zhuǎn)衰的一個急劇轉(zhuǎn)變的時代。杜甫經(jīng)歷了所謂的開元盛世,也經(jīng)歷了安史

10、之亂的全部過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時代、特別是安史之亂前后二十年間那“萬方多難”的時代息息相關的。尖銳而復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統(tǒng)治內(nèi)部的矛盾,不僅造成了人民的深重災難和國家的嚴重危機,也把杜甫卷入社會生活的底層。他曾長期生活在人民中間,他不同于李白,它代表的是盛唐精神中深沉老練的一面。</p><p>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從此,唐朝由盛轉(zhuǎn)衰,唐初那種政治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11、正值此時,也是杜甫剛到長安不久,還沒來得及考取功名,施展政治抱負,后來爆發(fā)戰(zhàn)爭,唐朝社會發(fā)生急劇變化,處在社會生活底層的杜甫生活艱難,個人的境遇使詩人看問題的角度發(fā)生變化,從切身經(jīng)歷更能感受現(xiàn)實,并通過詩歌表達反映社會。其人生也由游歷祖國山水時的青年意氣風發(fā)到?jīng)]有考取功名的失意、落魄,戰(zhàn)爭的顛沛流離,國家、個人遭遇的變故導致其思想發(fā)生深刻變化,憂國憂民成為其思想主流。</p><p>  據(jù)杜甫年譜記載,杜甫出生

12、于唐睿宗太極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其間,杜甫在天寶五年(746)35歲時從山東來到陜西長安,至唐肅宗乾元二年(759)48歲時離開長安,前后在陜西長安生活近十三年時間,長安生活直接影響了杜甫寫作風格和思想發(fā)生深刻變化。[1]同時,在長安生活的這段時間也是杜甫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因此,在他的詩作中,多表現(xiàn)出“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憂國憂民的大我形象,沒有像李白那樣表現(xiàn)出一幅

13、自負的天才不甘寂寞、不甘落空的小我形象。他總是熱切關注現(xiàn)實,總是投身社會洪流,從沒想過退縮和隱退,政治再黑暗,再腐敗,他總是積極用世,而這一切決非為自己謀私利,也非趨炎附勢,而是為了經(jīng)邦濟世的政治理想,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這就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甘愿犧牲自己也要一心想著國家,一心想著人民。</p><p>  經(jīng)歷了那樣一個亂離的時代,杜甫的詩作真實深刻的記錄了唐王朝“安史之亂”前后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全面

14、的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帶有濃重的歷史色彩。因此自中晚唐開始,一直享有“詩史”的美譽。據(jù)歷史記載,最早稱杜甫詩為“詩史”的見于晚唐孟棨的《本事詩·高逸第三》:“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10]后世加以沿用推衍,“詩史”漸成為文學史上的定論。</p><p>  杜甫在長安生活十余年,留有詩篇240首(據(jù)鄭言武《杜甫長安詩目錄》),據(jù)統(tǒng)計,其一生寫詩

15、1400余篇,而長安詩篇占其總數(shù)量的近五分之一,這些詩作主要反映重大歷史事件,反映當時的社會矛盾、階級矛盾,揭露封建剝削和壓迫的事實。例如安史之亂爆發(fā)前的詩《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杜甫在長安所寫的詩《悲陳陶》、《哀江頭》、《曲江二首》,在鄜州所寫的詩《北征》、《羌村三首》,在洛陽所寫的詩《洗兵馬》,還有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冬,官軍收復洛陽后,大軍在鄴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叛軍。然而高層昏

16、庸,致使唐軍在鄴城大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春,杜甫由洛陽途經(jīng)潼關赴華州(陜西華陰)寫下了《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給“詩史”下這樣一個定義:詩史就是采用詩的藝術形式,選取最典型的形象和事件來反映或表現(xiàn)歷史生活的真實面貌和詩人敏銳感受到的時代氛圍,在揭示社會的本來面目和心理狀態(tài)的同時,從更高的層次上把握歷史精神。</p><p>  安史之

17、亂前夕,大約是在天寶年間,外強中干的大唐帝國,由于皇帝李隆基驕奢淫逸,宰相李林甫獨斷專橫,國戚楊國忠貪污弄權,人民倍受奴役剝削,政治日益腐敗,面對這幅朝政,再看看因戰(zhàn)爭而受煎熬的黎民百姓,杜甫寫下了《兵車行》:</p><p>  車粼粼,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問點行頻?;驈氖灞狈篮?,便至四十西營田?!瓫r復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

18、不異犬與雞?!h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1]</p><p>  詩中描繪了扣人心弦的凄楚畫面:兵車隆隆,戰(zhàn)馬嘶鳴,青年男子被押往前線,老弱幼婦趕來相送,塵土彌漫遮住橋頭,哀哭聲直沖云霄。而通過征服的訴說,還轉(zhuǎn)向凄慘的邊疆戰(zhàn)場,展現(xiàn)出百姓妻離子散,田園荒蕪,千里蕭條,生產(chǎn)下降的社會現(xiàn)狀。面對這些,再加之官府衙門窮兇極惡,逼稅索租,這一切,都給廣大

19、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災難和極大的悲憤。杜甫曾親自目睹了長安咸陽橋畔壯士被強征出發(fā)時的悲慘一幕,出于義憤,通過藝術概括,并借壯士之口,對這種黑暗現(xiàn)實生活景象作了真實的揭露和批判。這是詩人對當時社會強烈不滿的表現(xiàn),是詩人首次批判現(xiàn)實的詩篇,這首《兵車行》是安史之亂前夕最初給作者心靈帶來的創(chuàng)傷,也標志著詩人杜甫已經(jīng)開始把創(chuàng)作的著眼點放到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上,走上了反映社會生活,同情人民疾苦的創(chuàng)作道路。還有作于天寶十四年的《后出塞五首》,當時的三鎮(zhèn)

20、(范陽、平盧、河東)節(jié)度使安祿山,為了擒功邀寵,擴大勢力,常在東北方與外族作戰(zhàn)。天寶十三年曾破契丹,俘虜其王。天寶十四年,又敗契丹于橫水。這就使他因功而更加位高氣傲,不可一世。蓄意圖謀叛亂,最終原形畢露。同時也暗示出安祿山驕橫叛亂的根源,在于最高統(tǒng)治者好大喜功,養(yǎng)虎遺患。兩藩平</p><p>  二、杜甫“詩史”的思想基礎</p><p>  杜甫的“詩史”之作一方面源于其儒家風范,另一

21、方面源于其所經(jīng)歷的社會現(xiàn)實。</p><p>  由于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杜甫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他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邦以民為本”(《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這正是“少陵有句皆憂國”(周紫芝《亂后并得陶杜二集》)的思想基礎。當然,詩人本人也一向以儒者自居。他在《憶昔》中曰:“愿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鄙踔?,他還自稱是個“腐儒”,如其在《江漢》中云:“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币?/p>

22、個身受儒家思想熏陶,篤信儒家生存理念,一個“有志于道者”所必須身體力行的杜甫的生存狀態(tài)及其價值取向,在他那個時代獨一無二。杜甫《進鵰賦表》:“自先君恕預以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yè)矣。”杜甫的先輩中,杜預是晉初的名將,又是一位精通儒術的人,曾撰寫《春秋集解》,杜預而下的杜耽、杜遜、叔吡、依藝,或是刺史或是縣令,祖父杜審言系高宗咸亨進士,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杜甫自己說從他的遠祖杜預以來一直是“承儒守官”,也就是說他們家

23、一直尊奉的是儒家傳統(tǒng),一直是為朝廷服務的。因此,杜甫對儒家的社會理想,不像別人,或僅作標榜,不想實施,或稍遇挫折,便轉(zhuǎn)“獨善”,而是“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zhuǎn)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保ā蹲跃└?lt;/p><p>  杜甫詩史的第二個思想基礎就是杜甫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杜甫初到長安不久,便逢上了安史之亂,使他的一腔報國之心無法實現(xiàn)。安史之亂使他沒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戰(zhàn)爭給社會帶來的極大破壞,可謂“宮室焚

24、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nèi),不滿千戶,井邑榛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至于相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8](P3896)加速了封建社會各類矛盾的尖銳。戰(zhàn)亂使社會動蕩,給社會帶來沖擊,使百姓遭遇浩劫。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萬人尚流冗,舉目惟蒿萊。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盵4](P58)經(jīng)過戰(zhàn)亂,“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睆V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

25、態(tài)中。戰(zhàn)亂也把杜甫卷入了社會生活的底層,使他對黎民百姓的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與體會,使他深刻體會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現(xiàn)實狀況,而且親身體驗了顛沛流離,饑寒交迫的生活,嘗到了“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悲哀。使他有了與廣大人民百姓患難與共的關系,休戚相關的感情,激發(fā)了他拯弱擠危的憂患意識。杜甫的憂患意識,猶如“葵霍傾太</p><p>  三、杜詩的“詩史”價值與影響<

26、;/p><p> ?。ㄒ唬嶄洑v史,補正歷史,以詩證史</p><p>  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杜甫,親眼目睹了唐社會的大動蕩,在戰(zhàn)爭飽受貧寒與坎坷顛沛流離之苦,歷經(jīng)的滄桑磨難,全部都用其特殊的筆鋒——詩歌記錄了下來,為我們研究盛唐時發(fā)生的這場社會大變動提供了寶貴的原始資料。杜甫把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面貌以詩的形式真實深刻的記錄下來,達到了以詩寫史,深刻、廣泛反映社會歷史現(xiàn)實的效果。在劉鳳誥

27、的《杜工部詩話》中,我們可以深切的體會到杜詩的以詩證史。杜甫的詩,對當時的重大事件都有所反映,所以以杜詩解唐史,是詩論家們的一貫理路,深處考據(jù)氛圍中的劉鳳誥更是如此。舉例來說,如第二卷第二十八條詩話:…… 《前出塞》為征秦隴兵赴交河作。首章提出“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為諸章眼目,然后歷敘軍士棄親出門,走馬搴旗,磨刀筑壘,備嘗諸苦,及至獲捷論功,又為邊將營私所奪,首尾章法井然?!逗蟪鋈窞檎鳀|都赴薊門作。是時祿山勢盛,軍士喜功貪賞者樂

28、從之?!秩绲诙淼谌畻l詩話:“‘三吏’、‘三別’,為當時鄴城師敗,調(diào)兵急切而作?!庇值谌龡l詩話:“《花卿歌》:‘子璋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詠蜀將花驚定攻拔綿州,斬偽梁王段子璋事”都是以詩證史。[12]杜詩反映了玄宗、肅宗、代</p><p>  宋祁《新唐書·杜甫傳贊》云:“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干言不少衰,世號詩史?!盵17]《蔡寬夫詩話》亦云:“子美詩善敘事,故號詩史?!焙谟?/p>

29、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詩碑序》又云:“先生以詩鳴于唐,凡出處去就,動息勞疾,悲歡憂樂,忠憤感激,好賢惡惡,一見于詩,讀之可以知世,學士大夫,謂之詩史?!彼纹睢⒉叹雍裰赋龆鸥υ姟吧脐悤r事”、“善敘事”的敘事功能,胡宗愈指出杜甫詩歌性情感發(fā),以之鳴不平的抒情功能,二者的緊密結(jié)合,構(gòu)成了杜甫“詩史”最為突出的特點。用李綱的話說:“自開元、天寶太平全盛之時,迄于至德、大歷干戈亂離之際,子美之詩,凡千四百四十余篇,其忠義氣節(jié),羈旅艱難,悲憤無聊,一寓于

30、此?!保ɡ罹V《校校訂杜工部集序》)即以詩歌的形式反映詩人所生活時代的各種現(xiàn)實,并表現(xiàn)詩人各種復雜的思想感情??梢哉f,從形式上,它是有具體現(xiàn)實依據(jù)的敘事詩,實際上它是感時撫事的抒情詩,對照杜甫的一些代表作來看,就非常清楚了。《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看似用對話的形式敘事,實則抓住最扣人心弦的場面、細節(jié)和語言進行描述,從而把自己感事傷時的矛盾復雜心情滲透到了整個故事的具體敘述之中;《羌村三首》則以自己回到家后</p>

31、<p> ?。ǘ笫绖?chuàng)作的影響</p><p>  詩史杜甫的這種善陳時事、以詩記史、以詩補史的紀實性特點,對后世的白居易、聶夷中、蘇軾等人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文學的發(fā)展,到后來,他們的“詩史”概念就不僅限于善陳時事的紀實性,而以增添了編年性、諷喻性、倫理性、情感性等新的成分。如杜甫的《北征》以“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兩句起筆,在體例上與《春秋·隱公元年》經(jīng)文所謂的“元年春,王正月”相

32、似,被宋人視為“詩史”的典型,“詩史”中的諷喻性就有所增強。阮閱《詩話總龜》卷五《評論門》中說:“聶夷中,河南人,有詩曰:‘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瘜O光憲謂有三百篇之旨,此亦為詩史?!盵13](P54)可見,聶夷中的創(chuàng)作也帶有濃厚的紀實色彩。杜甫的詩史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多方面的,還突出表現(xiàn)在那些反映現(xiàn)實的敘事詩上。他本著“緣事而發(fā)”的精神自創(chuàng)新題,即所謂“即事名篇”,或者說“因事命題”。對這類作品,白居易在

33、《與元九書》中作了很高的評價,而元稹在《樂府古題序》中更敘述了他們所受到的啟發(fā):“近代惟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予少時與友人白天樂、李公垂輩謂是為當,遂不</p><p>  杜甫的“詩史”所呈現(xiàn)出的明顯的愛國主義精神,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一大特色,這不僅在文學史上有崇高的價值而且對現(xiàn)實生活也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p><p>

34、;  愛國詩人陸游就深受杜甫的影響,他從杜甫詩中領會到“詩出于人”的創(chuàng)作道路,所謂“功夫在詩外”,從而糾正了他早年學詩“但欲工藻繪”的偏差,創(chuàng)作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詩篇。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是一生酷愛杜甫詩歌,在燕京坐牢的三年間,更是專讀杜甫詩歌,并集杜詩為五言絕二百首,說是“但覺為吾詩,忘其為子美詩”愛國詩人顧炎武也同樣從杜詩中得到鼓舞。(《文山全集》卷十六《集杜詩自序》)</p><p>  為了生動而真實的反

35、映社會生活,在表現(xiàn)手法上杜甫為后人開了不少法門。比如學習民歌和口語,就大大提高了詩的表現(xiàn)力和俗語在詩中的地位,使詩歌所反映的歷史畫卷更接近生活,更易于被廣大人民接受。</p><p>  元稹《酬李林甫見贈》詩中說:“杜甫天才頗絕倫,每尋詩卷似情親。憐渠直到當時語,不著心源傍古人?!彼?,元稹和白居易諸人詩歌趨向通俗化,也是受杜甫的影響??梢?,不論是在詩歌的具體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上、思想上,還是表現(xiàn)手法上,杜甫均對后世產(chǎn)生

36、了深遠影響。</p><p><b>  結(jié) 語</b></p><p>  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經(jīng)歷了國家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演變,并且加之自身所受儒學思想文化的熏陶,使其在思想上確立了穩(wěn)定強烈的愛國愛民信仰,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他的詩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政治傾向,以及所表現(xiàn)出的自覺的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對后世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他的以詩記史的獨特寫作

37、手法也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深得后人效仿,為后人創(chuàng)作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旗幟。</p><p><b>  參考文獻</b></p><p>  [1]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p><p>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p><p> 

38、 [3] 葛曉音.杜甫詩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p><p>  [4] 浦起龍.讀杜心解[M].北京:中華書局,1977</p><p>  [5] 游國恩.中國文學史(二)[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p><p>  [6] 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p><p&

39、gt;  [7] 杜甫.杜詩鏡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p><p>  [8] 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p><p>  [9] 王欽若.冊府元龜[M].北京:中華書局,1982</p><p>  [10] [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續(xù)本事詩.本事詞[M].李學穎標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p&g

40、t;<p>  [11] 張志烈.“四川省杜甫會第十三屆年會開幕詞”[J].載《杜甫研究學刊》,2005年第4期</p><p>  [12] 張忠綱.杜甫詩話六種校注[M].濟南:齊魯書社,2002.</p><p>  [13] [宋]阮閱.周本淳校點.詩話總龜[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p><p>  [14] 元稹.元稹集[M]

41、.北京:中華書局,1982</p><p>  [15] 劉明華.杜甫研究論集[M].重慶出版社,2004.12</p><p>  [16] 喬象鍾,陳鐵民.唐代文學史[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6</p><p>  [17] [唐]杜甫.[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p><p><b> 

42、 謝 辭</b></p><p>  本篇論文在寫作過程中,xx老師給予了很多幫助.在遇到很多難以處理的問題時,總是向xx老師請教,她都給予悉心指導.特別是寫到中途沒思路時,xx老師給了我很大啟發(fā),她向我推薦的相關書籍也很有幫助,這期間花了她很多時間.在初稿寫成后,xx老師對文章給予了細心的指導和修改,隨后并不嫌麻煩的對論文進行了多次指導,在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和思路上都深受教益,在此向指導老師表示忠心的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