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為自然界最常見的現(xiàn)象之一,種間雜交在有花植物中更為普遍,是植物系統(tǒng)演化中廣泛存在并最重要的驅動力之一。對自然雜交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物種形成的過程。與雜交會對生物尤其是瀕危物種構成威脅相反,近年的研究認為,雜交同樣是物種進化選擇上的潛在資源,可通過產生新的基因型組合、增加遺傳多樣性、提高生態(tài)適應性,促進物種的散布和種群擴張。
   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L.)植物種間普遍存在雜交,因此被認為是研究種間雜交及

2、基因漸滲的極佳材料。蒙古櫟(Q.mongolica)和遼東櫟(Q.liaotungensis)由于親緣關系很近、雜交普遍,在物種地位上存在爭議。
   本研究選取槲樹(Q.dentata)及蒙古櫟和遼東櫟為研究對象,通過SSR標記分析了同域分布的櫟屬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居群遺傳結構及種間雜交情況,并在DNA水平上討論了蒙古櫟與遼東櫟的分類地位,同時結合形態(tài)學分析研究同域分布的櫟屬群體間的自然雜交和基因漸滲情況。
   篩選

3、出多態(tài)性和擴增效果均較好的9對SSR引物分別對290個個體進行分析,共檢測到等位基因162個,平均每個位點的等位基因(Na)為18,有效等位基因數(shù)目(Ne)為7.5426,群體的Shannon多樣性指數(shù)(I)平均為2.1904,期望雜合度(He)的平均值為0.8443,處于林木遺傳變異的較高水平。
   為研究群體的遺傳結構,通過STRUCTURE模型聚類分析,研究區(qū)域分為2個類群,槲樹群組和蒙古-遼東櫟群組,遼東櫟與蒙古櫟由于

4、在遺傳組成上的連續(xù)性,不能作為兩個獨立的分類單位。聚類分析的結果顯示,僅有5.86%的個體(17個)為雜種個體,證實了種間雜交的存在。通過混合系數(shù)(Q)對基因漸滲情況進行分析,僅3個個體(17.65%)為F1代個體,發(fā)生基因漸滲的個體有14個(82.35%)。
   兩種群的遺傳分化水平均較低,蒙古櫟群體的遺傳分化系數(shù)(FST)為0.0559,槲樹群體的則更低,為0.0254,說明遺傳多樣性大多存在于種群內。蒙古櫟群體間的基因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