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題 目:山西槐安煤業(yè)有限公司礦井</p><p><b> 開采設計</b></p><p> 學院(函授站) 山西 </p><p> 年級專業(yè): </p><p> 層 次: 專升本
2、 </p><p> 學 號: </p><p> 姓 名: </p><p> 指導教師: </p><p> 起止時間:2014年7月15日~9月5日</p><
3、p><b> 摘 要</b></p><p> 根據對山西槐安煤業(yè)有限公司的地質資料和實際情況調查研究,結合在校期間學習的理論知識,對其礦井進行的初步設計。設計的井田面積為5.2平方公里,礦井年產45萬噸,井田內賦存穩(wěn)定可采煤層為15#煤層,傾角8-12度,平均煤層厚度4.7m,礦井瓦斯涌出量相對較小,鑒定為瓦斯礦井,地質構造簡單,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 </
4、p><p> 設計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回風立井開拓方式,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方法,綜合機械化放頂煤回采工藝,全部跨落法處理采空區(qū),主要對礦井開拓布置、采煤方法,礦井排水系統(tǒng),礦井通風系統(tǒng)以及安全技術措施進行了初步設計,對礦井運輸、通風、排水等生產系統(tǒng)進行了設備選型計算,對礦井各個生產系統(tǒng)的生產過程進行了描述,并對礦井各個生產系統(tǒng)和各生產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關系進行了有關說明。在設計過程中,盡量利用原有設備和采用先進
5、的技術裝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采用先進技術和借鑒已實現高產高效現代化礦井的經驗,實現一礦一井一面一策高產高效礦井,從而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p><p> 關鍵詞:斜井-立井開拓,走向長壁采煤,放頂煤,全部跨落法</p><p><b> 目 錄</b></p><p><b> 摘 要I</b&g
6、t;</p><p> 第一章 礦井概況及地質特征- 1 -</p><p> 1.1 井田概況- 1 -</p><p> 1.1.1 交通位置:- 1 -</p><p> 1.1.2 地形地貌- 1 -</p><p> 1.1.3 河流- 2 -</p><p>
7、 1.1.4 氣象及地震情況- 2 -</p><p> 1.2 井田地質特征- 2 -</p><p> 1.2.1 地層- 2 -</p><p> 1.2.2 井田構造- 7 -</p><p> 1.3 煤層的埋藏特征- 7 -</p><p> 1.4 井田境界與儲量- 10 -<
8、;/p><p> 1.4.1井田境界- 10 -</p><p> 1.4.2 資源/儲量- 11 -</p><p> 1.4 礦井開拓- 14 -</p><p> 1.4.1 礦井開拓部署- 14 -</p><p> 第二章 采區(qū)地質特征- 16 -</p><p>
9、; 2.1 采區(qū)范圍- 16 -</p><p> 2.1.1 采區(qū)位置- 16 -</p><p> 2.1.2 采區(qū)鄰近情況- 16 -</p><p> 2.2 采區(qū)地質情況- 16 -</p><p> 2.2.1 采區(qū)地形地勢- 16 -</p><p> 2.2.2 采區(qū)內
10、煤層賦存特征- 16 -</p><p> 2.2.3 頂板巖石性質- 16 -</p><p> 2.2.4 水文地質條件和其它開采技術條件- 17 -</p><p> 2.3 采區(qū)儲量和生產能力- 17 -</p><p> 2.3.1 采區(qū)煤柱尺寸- 17 -</p><p>
11、2.3.2 儲量情況- 17 -</p><p> 2.3.3 生產能力與服務年限- 17 -</p><p>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采區(qū)巷道布置- 19 -</p><p> 3.1 采煤方法的選擇- 19 -</p><p> 3.2 礦壓觀測情況- 20 -</p><p> 3.2
12、.1 礦井現有的礦壓觀測情況:- 20 -</p><p> 3.2.2 礦壓觀測內容- 20 -</p><p> 3.2.3 數據處理- 21 -</p><p> 3.2.4 組織措施- 21 -</p><p> 3.3 采區(qū)巷道布置- 21 -</p><p> 3.4 回
13、采工藝與勞動組織- 22 -</p><p> 3.4.1 工作面布置- 22 -</p><p> 3.4.2 工作面生產能力- 22 -</p><p> 3.4.3 回采工藝- 23 -</p><p> 3. 割煤- 23 -</p><p> 3.4.4 工作面頂板控制- 24
14、-</p><p> 3.4.5 勞動組織和循環(huán)作業(yè)圖表- 25 -</p><p> 3.5 采區(qū)準備- 26 -</p><p> 3.5.1 采區(qū)巷道斷面和支護形式- 26 -</p><p> 3.5.2 巷道掘進進度指標- 26 -</p><p> 3.5.3 掘進工作面?zhèn)€數、
15、組數、掘進的機械設備- 26 -</p><p> 3.5.4 采區(qū)生產時采掘比例關系- 27 -</p><p> 3.5.5 采區(qū)井巷工程量、掘進率及采區(qū)準備時間- 27 -</p><p> 第四章 采區(qū)運輸、防排水與供電- 29 -</p><p> 4.1 采區(qū)運輸- 29 -</p>&l
16、t;p> 4.1.1 煤炭運輸- 29 -</p><p> 4.1.2 輔助運輸- 29 -</p><p> 4.1.3 采區(qū)運輸系統(tǒng)- 29 -</p><p> 4.2 采區(qū)防排水和灑水- 30 -</p><p> 4.2.1 排水系統(tǒng)- 30 -</p><p> 4.
17、2.2 采區(qū)灑水防塵- 30 -</p><p> 4.3 采區(qū)供電- 30 -</p><p> 第五章 采區(qū)通風與安全- 32 -</p><p> 5.1 采區(qū)通風系統(tǒng)- 32 -</p><p> 5.1.1 礦井通風方式和通風系統(tǒng)- 32 -</p><p> 5.1.2 采
18、區(qū)通風系統(tǒng)- 32 -</p><p> 5.1.3 采區(qū)掘進通風及硐室通風- 32 -</p><p> 5.2 風量配備- 33 -</p><p> 5.2.1 采區(qū)風量計算- 33 -</p><p> 5.2.2 風量分配- 36 -</p><p> 5.3 通風構筑物通風設施
19、:- 37 -</p><p> 5.4 安全措施- 37 -</p><p> 5.4.1 瓦斯災害預防- 37 -</p><p> 5.4.2 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37 -</p><p> 5.4.3 防爆措施- 38 -</p><p> 5.4.4 隔爆措施- 40 -&l
20、t;/p><p> 5.4.5 防止煤塵爆炸的措施- 40 -</p><p> 5.4.6 水災預防- 52 -</p><p> 5.4.7 頂板管理- 53 -</p><p> 5.4.8 其它- 53 -</p><p> 5.4.9 避災路線- 53 -</p>&l
21、t;p> 第六章 采區(qū)巷道規(guī)格與支護方式- 55 -</p><p> 6.1 概述- 55 -</p><p> 6.2 采區(qū)巷道規(guī)格及支護方式- 55 -</p><p> 第七章 采區(qū)設備選型及計算- 56 -</p><p> 7.1 采煤機的選型及預算- 56 -</p>&l
22、t;p> 7.1.1 采煤機選型- 56 -</p><p> 7.2 運輸機的選型及驗算- 58 -</p><p> 7.2.1 工作面可彎曲刮板輸送機- 58 -</p><p> 7.3 順槽設備的選型- 59 -</p><p> 7.4 支架的計算與選型- 59 -</p>&l
23、t;p> 7.5 其他設備的選型- 60 -</p><p> 附件 1. 工作面正規(guī)循環(huán)圖表</p><p> 2. 采區(qū)巷道斷面圖</p><p> 第一章 礦井概況及地質特征</p><p><b> 1.1 井田概況</b></p><p> 1.1.1 交通位
24、置:</p><p> 山西槐安煤業(yè)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武鄉(xiāng)縣東北部的洪水鎮(zhèn)東南部的洪水村、北反頭村、寨坪村一帶,行政區(qū)劃屬洪水鎮(zhèn)管轄。其地理坐標為: </p><p> 北緯:36°50′51″─36°52′38″,</p><p> 東經:113°12′48″─113°14′58″。</p><p&
25、gt; 山西槐安煤業(yè)有限公司南西距長治市78km,西南距武鄉(xiāng)縣45km,武(鄉(xiāng))墨(鐙)鐵路從太(原)——焦(作)鐵路主線武鄉(xiāng)站開始,途經武鄉(xiāng)縣古縣鎮(zhèn)、監(jiān)漳鎮(zhèn)、蟠龍鎮(zhèn)、洪水鎮(zhèn),至于墨鐙鄉(xiāng)煤炭集運站,為武鄉(xiāng)東部煤炭外運的主要鐵路樞紐,從井田西北邊界外0.5 km處通過。此外,二(連)廣(州)高速公路太(原)——長(治)段和長(治)——太(原)S102公路分別從武鄉(xiāng)縣城東、西部南北向縱橫而過,該路東距該礦29 km左右;在武鄉(xiāng)縣鏡內與武(
26、鄉(xiāng))墨(鐙)鐵路蜿蜒并行的沁(源)——武(鄉(xiāng))——溫(城)S302公路從距該礦西北1 km處通過,向西于武鄉(xiāng)縣城西部S102公路相接;向東于左權縣溫城鎮(zhèn)與南北向通過的207國道相連,向北直通左權縣、太原;往南可達長治市黎城縣接長(治)——邯(鄲)高速公路,井田內現有瀝青公路,與沁(源)——武(鄉(xiāng))——溫(城)S302公路相接,山西槐安煤業(yè)有限公司西北部緊鄰沁(源)——武(鄉(xiāng))——溫(城)S302公路,其生產的煤炭通過上述鐵路、公路通往全
27、國各地,交通便利。</p><p> 1.1.2 地形地貌</p><p> 該井田位于太行山大背斜的西翼、沁水盆地的東部,地貌形態(tài)屬低山丘陵區(qū)地貌,地勢開闊,區(qū)內沖溝發(fā)育,總體東高西低,最高點位于井田東部山包上,海拔1271m左右,最低點位于井田西南部溝谷中,海拔1104m左右,相對高差為167m。</p><p><b> 1.1.3 河流<
28、;/b></p><p> 井田河流水系不發(fā)育,無常年性河流及大的地表水體。另外,濁漳河北源支流洪水河流從井田西部邊界外由南向北流過,屬季節(jié)性河流,雨季流量較大,冬季流量甚微,其最大流量為150m3/s,最小為0.2m3/s,平均為1.67m3/s。其最高洪水位線標高為1145m,而井田內現各井口最低標高為1163.53m,故洪水不能灌入井筒。</p><p> 井田河流水系不發(fā)
29、育,無常年性河流及大的地表水體。井田內溝谷多為“V”字型黃土沖溝,一般無水,雨季溝谷可有溪水,向西注入洪水河,該河平時流量較小,旱季干凅,雨季流量較大,可有洪水,屬季節(jié)性河流,洪水河最終向西南匯入漳河。區(qū)內地下水以大氣降水及地表逕流水補給為主,由于沖溝發(fā)育切割較深,地表水排泄條件較好,各含水層之間又有泥巖組成的隔水層相隔,相互間組成為平行復合關系,水力聯系較差。</p><p> 1.1.4 氣象及地震情況&l
30、t;/p><p> 本區(qū)處于高原山地,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秋季多雨,冬季寒冷。據武鄉(xiāng)縣2007-2009年近三年氣象觀測統(tǒng)計資料,平均氣溫9℃,1月份最冷,氣溫-6.4℃,極端最低氣溫-26℃;7月份最熱,氣溫23.2℃,極端最高氣溫37.7℃,年平均降水量為626.2㎜,最大降水量691㎜,最小降水量526.7㎜,且降水量多集中在7、8、9月,年平均蒸發(fā)量1711㎜
31、,最大蒸發(fā)量1823.7㎜,最小蒸發(fā)量981.1㎜,年平均蒸發(fā)量為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和東南風,冬季常見西北風,夏季多為東南風,最大風速17m/s,平均風速1.90m/s,冰凍期為每年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凍土深度1m,年平均無霜期155天。</p><p> 據歷史記載,本地區(qū)先后發(fā)生過28次地震,其中破壞性地震8次。</p><p>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
32、準(GB50011—2001),本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p><p> 1.2 井田地質特征</p><p><b> 1.2.1 地層</b></p><p> 山西槐安煤業(yè)有限公司位于沁水盆地的東部,處于潞安煤炭國家規(guī)劃礦區(qū)武鄉(xiāng)區(qū)東北部,該區(qū)大部被黃土覆蓋,在山坡及山梁處偶有二疊系上、下石盒子組地
33、層、山西組及石炭系太原組地層零星出露。根據地表出露情況,利用武鄉(xiāng)一、二勘探區(qū)精查勘探時在井田內及附近施工的10個鉆孔地質資料,結合該礦井筒揭露地層資料,對該區(qū)地層從老至新分述如下:</p><p> ?。?)奧陶系中統(tǒng)峰峰組(O2f)</p><p> 為煤系基底,與下伏地層上馬家溝組為整合接觸。上部巖性為深灰色、蘭灰色厚層狀石灰?guī)r,致密,堅硬,頂部受山西式鐵礦浸染,局部裂隙發(fā)育,間夾有
34、白云巖及角礫狀灰,方解石脈貫穿其中。中部為灰色角礫狀石灰?guī)r,泥灰?guī)r和石灰?guī)r,灰色白云巖和泥質白云巖,局部溶洞發(fā)育,裂隙內充填有方解石脈。下部灰色石灰?guī)r,淺灰色中厚層狀白云巖,含泥石灰?guī)r,局部有小溶洞。泥灰?guī)r、角礫狀灰?guī)r中見變形層理。厚度一般大于100m。</p><p> ?。?)石炭系中統(tǒng)本溪組(C2b)</p><p> 與下伏峰峰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為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建造,主要由
35、淺灰色含鋁泥巖、鋁質泥巖、深灰色泥巖組成,局部夾粗粒砂巖、薄煤層(線)及石灰?guī)r,底部常具一薄層鐵質泥巖,含黃鐵礦,菱鐵礦結核或透鏡體,不穩(wěn)定,即“山西式”鐵礦。據武鄉(xiāng)一、二勘探區(qū)施工的鉆孔揭露,本組厚度22.41—46.36m,平均34.39m。</p><p> (3)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C3t)</p><p> 本組厚88.88—138.31m,平均厚128.35m。巖性主要由灰黑
36、色泥巖、砂質泥巖、深灰—灰黑色粉砂巖、灰白—深灰色砂巖、深灰色石灰?guī)r及煤層組等成。含煤6—9層,自上而下為6、7、8、9、11、12、13、14及15號煤層,其中8、9、12、14、15號煤層為主要可采煤層,含石灰?guī)r3—4層,其中以K2、K3、K4石灰?guī)r發(fā)育穩(wěn)定,具各種層理類型,下部泥巖中富含黃鐵礦結核,動植物化石豐富。依沉積物特征及組合可分為6個旋回,各旋回均以充填層序為主,厚度不大,該組據巖性、化石組合及區(qū)域對比,自下而上可分三段,
37、分述如下:</p><p> 第一段(K1底—K2底)</p><p> 一般厚49.75m左右,主要由深灰—灰黑色泥巖、砂質泥巖、煤及灰—深灰色中粗粒砂巖組成,局部夾薄層石灰?guī)r及鋁土泥巖,泥巖中含黃鐵礦結核,具水平紋理。該段頂部含局部可采的14號煤層,中部含全區(qū)穩(wěn)定可采的15號煤層。由障壁—瀉湖體系的障壁島、潮坪、沼澤和泥炭沼澤環(huán)境組成。</p><p>&l
38、t;b> K1砂巖</b></p><p> 一般厚1.58-15.89m,平均6.69m,全區(qū)較穩(wěn)定,由深灰色粗粒砂巖組成,成分以石英為主,長石次之,致密堅硬,局部相變?yōu)樯百|泥巖。</p><p> K1砂巖頂—15號煤層底</p><p> 一般厚24.64m,由灰色粗粒砂巖、深灰—黑灰色泥巖、砂質泥巖、鋁土巖及薄層石灰?guī)r和鋁土泥巖組成
39、,為瀉湖沉積。</p><p><b> 15號煤層</b></p><p> 黑色,以亮煤為主,煤層厚度3.96—5.85m,平均4.74m,含夾矸0—5層,屬障壁島充填發(fā)起的濱岸泥炭沼澤環(huán)境。</p><p> 15號煤層頂—K2灰?guī)r底</p><p> 一般厚13.95m。巖性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巖、砂質泥巖
40、及灰色粗砂巖組成,頂部為局部可采的14號煤層。含黃鐵礦結核,見不完整植物化石,砂巖中波狀層理發(fā)育。為瀉湖、砂壩沉積。</p><p> 總的來說,該區(qū)自奧陶紀發(fā)生大規(guī)模海侵,沉積了大量碳酸鹽巖以后,地殼下降速度變緩,遭受風化剝蝕,在凹凸不平的奧陶系侵蝕之上,本溪期沉積起了填平補齊的作用,為太原期的沉積提供了廣闊平坦的濱海平原環(huán)境,當河流攜帶泥、沙堆積于海濱地帶,海浪沖洗、海水的再作用重新分布,煤層則發(fā)育于主障壁
41、島后靠陸一方,潮汐通道的淺水地帶在障壁島地帶,為閉流瀉湖,其水體相對較為平靜,沉積了含大量黃鐵礦結核的泥巖、鋁土泥巖。隨障壁、瀉湖被充填、淤淺,在廣闊平坦的海濱平原上發(fā)育森林沼澤,繼爾沼澤化形成全區(qū)穩(wěn)定可采的15號煤層,由于處于濱海地帶受海水潮汐作用影響,故含硫較高。</p><p> 第二段(K2底—K4頂)</p><p> 一般厚29.64m左右,主要由灰—灰白色砂巖、灰黑色砂質
42、泥巖、黑色泥巖、薄煤層及3層石灰?guī)r組成。K2、K3、K4石灰?guī)r全區(qū)穩(wěn)定,可劃為K1—-K2、K3—-K4兩個較大旋回。</p><p><b> K2石灰?guī)r</b></p><p> 厚4.68—7.11m,平均厚5.90m,全區(qū)穩(wěn)定。含介形類有孔蟲、腕足類等動物化石,含燧石結核。K2代表一次大規(guī)模的海侵碳酸鹽巖沉積。</p><p>&l
43、t;b> K2頂—-K3頂</b></p><p> 一般厚11.93m,由深灰色泥巖、砂質泥巖、粗粒砂巖、深灰色石灰?guī)r及13號煤層組成,為典型的淺水三角洲沉積,由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緣的分流間灣及河口砂壩組成,13號煤層形成于覆水淺,地勢較高的河口砂壩之上。</p><p> K3石灰?guī)r厚1.39—17.42m,平均厚5.66m,全區(qū)穩(wěn)定,為深灰色石灰?guī)r,局部變相為
44、粗粒砂巖,含苔癬蟲等動物化石,屬水動力能量較低的碳酸鹽臺地沉積。</p><p><b> K3頂—-K4底</b></p><p> 一般厚9.43m。由泥巖、砂質泥巖、粗砂巖及煤層組成, 11號、12號煤均發(fā)育于河口砂壩之上,但由于后期大規(guī)模河流的強烈沖刷作用,致使旋回結構不清,煤層極不穩(wěn)定。</p><p><b> K4
45、石灰?guī)r</b></p><p> 厚0.68—3.35m,一般厚2.65m。受后期河流嚴重沖刷沉積厚度不大。系潮間帶的碳酸鹽巖臺地沉積。</p><p> 該段是在以K2為代表大規(guī)模海侵基礎上發(fā)生海退,形成K2--K3、K3—K4間兩個較大的三角洲旋回,其中以K2--K3間旋回完整典型。K4形成之后,發(fā)生大規(guī)模河流沖刷、切割下部地層,持續(xù)較長時間,致使K3—K4間正常的三角
46、洲逆粒序沉積被河流正粒序沉積所取代,旋回結構極不完整。由于該區(qū)為三角洲前緣地帶,覆水深,泥炭沼澤僅在河口砂壩、間灣較高處短暫發(fā)育,再加上后期河流的強烈沖刷,煤層薄而不穩(wěn)定,無開采價值。</p><p> 第三段(K4頂—K7底)</p><p> 厚40.64-56.64m,平均厚48.69m。本段巖性主要以灰黑色泥巖、砂質泥巖和深灰色-灰色粗-細粒砂巖及黑色的煤層組成,局部夾薄層石灰
47、巖。含煤2-4層(自下而上編號的有9、8、7、6號煤層),其中8、9號煤層為全井田大部可采煤層,其余為不可采煤層。本段上部泥巖、砂質泥巖中含菱鐵質結核,下部含黃鐵礦結核,見不完整植物化石,砂巖中含波狀層理。本段主要標志層9號煤層,其厚度較大,位于下部。而7、8號煤層因其間距相距較小,且層位較穩(wěn)定,也可作為輔助標志層。該段為分流河道沉積。</p><p> 綜合全區(qū)及區(qū)域對比規(guī)律,該區(qū)中石炭期早期仍處于上升剝蝕狀
48、態(tài),晚期才開始下降,海水由東南方向侵入,逐漸瀉湖化,在奧陶系凹凸不平的風化面上,鐵鋁物質得以聚集,沉積形成底部“山西式”鐵礦,隨之來自西北方向碎屑物的堆積,經海水再作用重新分布,形成K1障壁島砂體,使瀉湖成為閉塞強還原環(huán)境,沉積物含豐富的黃鐵礦、菱鐵礦結核。之后,瀉湖被充填淤淺發(fā)育大面濱岸沼澤,形成含硫較高的15號煤層。</p><p> K2灰?guī)r大海侵覆蓋全區(qū),海水進退頻繁形成多次的三角洲旋回沉積,以K2—K
49、3間最為典型,值得注意的是,在9號煤層形成后,該區(qū)河流活動強烈,大部分地帶正常沉積被河流沉積物取代,致使9號煤層至K4之間沉積厚度、巖性變化很大。海退發(fā)生后,上部沉積與山西組(P1s)沉積構成一個完整進積型三角洲旋回。</p><p> ?。?)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P1s)</p><p> 本組厚74.11—86.52m,一般厚80.33m,主要由深灰—淺灰色砂巖、深灰色泥巖、砂質泥巖及
50、煤層組成,本組含2、3、4、4下號煤層,其中2、3號煤層因剝蝕其在井田內的分布范圍很小,僅局限于井田西部邊界附近,且風氧化現象嚴重,無可采價值,故2、3號煤層為不可采煤層,其余4、4下號煤層厚度小也為不可采煤層。本組與太原組上部沉積構成由前三角洲—前緣—平原的完整三角洲旋回,3號煤層之上以河流作用環(huán)境為主體,2、3號煤層屬岸后泥炭沼澤環(huán)境,4、4下號煤層屬三角洲分流間灣沉積。</p><p> K7砂體厚3.0
51、2-14.62m,一般厚8.03m,主要由石英、巖屑和菱鐵礦鮞粒組成,具波狀、脈狀、小型交錯層理,泥質膠結,偶含植物化石碎片。砂體呈寬帶狀,系三角洲前緣河口砂壩沉積。</p><p> 綜上所述,本組是在較閉塞水域基礎上,形成的一套進積型完整三角洲旋回。海退發(fā)生后,由于前緣三角洲的多次旋回,充填淤平,至此旋回,前緣坡度趨向平緩,故前三角洲—前緣間沉積厚度不大,K7為代表的砂壩較低,受潮汐影響較大。</p&
52、gt;<p> (5)二疊系下統(tǒng)下石盒子組(P1x)</p><p> 連續(xù)沉積于下伏山西組之上,由灰綠、黃綠色砂巖,間夾灰、黃綠、局部為紫紅色泥巖、砂質泥巖組成,該組厚168.74m,本組以K9砂巖為界可分為上下兩段,分述如下:</p><p> 下段(P1x1):下部為黃綠色厚層狀粗粒石英硬砂巖及灰綠色砂質泥巖、泥巖,含大量錳質結核;上部為黃色、黃綠色泥巖,厚75.
53、98m。</p><p> 上段(P1x2):下部為黃綠、灰綠色粗粒石英砂巖;上部為杏黃色、黃綠色砂巖、砂質泥巖、泥巖夾砂巖、粉砂巖及紫色泥巖,厚85.26m。</p><p> (6)二疊系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P2s)</p><p> 連續(xù)沉積于下伏下石盒子組之上,井田內有出露,由黃綠色砂巖,灰、黃綠、紫紅色泥巖、砂質泥巖組成。本組厚度320余m,一般分為三段
54、。</p><p> 下段(P2sl):厚112.07m。巖性以灰紫紅色、灰綠色一灰黃色泥巖,砂質泥巖為主,夾灰白色、灰黃色粗粒砂巖。泥巖中含團塊狀菱鐵礦,致密,局部含鋁質。底部砂巖(K10)為淺灰一灰白色,大型板狀交錯層理,底部含礫,局部層面含鐵質,呈球狀風化。主要出露于井田西部為半干旱湖泊沉積。</p><p> 中段(P2s2):本段最大殘留厚度23.31m。巖性以灰白色、灰黃色
55、、粗粒砂巖為主,夾灰綠色、灰黃色一紫紅色泥巖,泥巖中見均勻層理,砂巖中見大型板狀交錯層理,局部層面含鐵質,呈球狀風化。底部砂巖(K11)含礫。主要出露井田西部。為半干旱湖泊沉積。</p><p> ?。?)第四系中上更新統(tǒng)(Q2+3)</p><p> 井田內廣泛出露。巖性為淺黃色、土黃色砂土、粘土,紅色亞粘土等組成,底部多為砂礫石層,含鈣質結核,厚度0~70m。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
56、觸。</p><p> 1.2.2 井田構造</p><p> 受區(qū)域構造影響,井田總體構造為一走向NE、傾向NW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平緩,一般4°~8°,僅井田南部局部較陡達12°,井田內共發(fā)現7條斷層,其中落差大于5m的1條,即F7(洪水正斷層),其落差為130m,發(fā)現陷落柱1個?,F將井田內的斷層和陷落柱分別敘述如下 :</p><
57、p><b> ?。?)斷層</b></p><p> 井田內共發(fā)現7條正斷層,其中落差大于5m的僅1條,即 F7(洪水正斷層)正斷層,位于井田西南部邊界附近,107、113號鉆孔之間,是114隊在武鄉(xiāng)一、二勘探區(qū)填圖時發(fā)現,走向NE,傾向NW,傾角70°,落差130m,區(qū)內延伸長度約780m。</p><p> 其余斷層均由井下巷道揭露,落差均較小
58、,介于2-4m之間,為層間小斷層,對礦井開采影響不大。</p><p><b> ?。?)陷落柱</b></p><p> 井田范圍內共發(fā)現陷落柱1個,其由114隊在武鄉(xiāng)一、二勘探區(qū)填圖及井下巷道共同揭露,其形態(tài)在地表和井下均為近圓型,在15號煤層中直徑125m左右,陷壁角80°左右,陷落柱內巖石雜亂無章,但膠結致密,目前未發(fā)現導水現象。井田內未發(fā)現巖漿巖
59、。</p><p> 綜上所述,井田地質構造尚屬簡單,為一類。</p><p> 1.3 煤層的埋藏特征</p><p> 井田內含煤地層為太原組和山西組,不同的聚煤環(huán)境,形成了不同的巖性組合、巖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較大的差異性。</p><p> 太原組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地層,含海相灰?guī)r3層、含煤6-9層,編號自上而下為6、7
60、、8、9、11、12、13、14及15號,其中15號煤層為全井田穩(wěn)定可采煤層,8、9號煤層為較穩(wěn)定大部可采煤層,12、14號煤層為不穩(wěn)定局部可采煤層,其余煤層均為不穩(wěn)定、不可采,地層平均總厚度128.35m,煤層平均總厚度9.21m,含煤系數7.18%,其中8、9、12、14、15號可采煤層平均總厚7.79m,含煤系數為6.07%,含煤地層含煤性較好。</p><p> 山西組為一套陸相含煤地層,共含煤4層,編
61、號自上而下為2、3、4、4下號,其中2、3號煤層因剝蝕其在井田內的分布范圍很小,僅局限于井田西部邊界附近,且風氧化現象嚴重,無可采價值,故2、3號煤層為不可采煤層,其余4、4下號煤層因厚度小也為不可采煤層。地層平均總厚度80.33m,煤層平均總厚度2.70m,含煤系數3.36%,含煤地層含煤性差。</p><p> 區(qū)內山西組、太原組含煤地層平均總厚208.68m,煤層平均總厚11.91m,含煤系數5.71%,
62、其中8、9、12、14、15號可采煤層平均總厚7.79m,可采含煤系數3.73%。</p><p><b> 可采煤層:</b></p><p> 可采煤層為太原組的8、9、12、14、15號煤層(其特征詳見可采煤層特征表),分述如下表1-3-1:</p><p> 表1-3-1 可采煤層特征表<
63、/p><p> 8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上部,上距K7砂巖11.85m左右。煤層厚度0—1.11m,平均0.76m,該煤層除在57和60號鉆孔剝蝕外,僅在218號鉆孔處尖滅,其余鉆孔均可采,中西部賦煤區(qū)內可采性指數0.89,為較穩(wěn)定大部可采煤層,屬二型,含0-1層泥巖及炭質泥巖夾矸,結構簡單。煤層頂板為泥巖、砂質泥巖;底板為砂質泥巖、粗砂巖。該煤層已基本采空,剩余資源僅為村莊、井筒等附近及采空區(qū)間留設的保安煤柱。<
64、;/p><p> 9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中上部,上距8號煤層19.18-26.88m,平均23.72m,煤層厚度0—1.38m,平均0.96m,該煤層除在57號鉆孔剝蝕外,僅在60號鉆孔處未達可采厚度,其余鉆孔均可采,中西部賦煤區(qū)內可采性指數0.89,為較穩(wěn)定大部可采煤層,屬二型,局部含1層泥巖或炭質泥巖夾矸,結構簡單,煤層頂板為泥巖,底板為粗砂巖、砂質泥巖。該煤層已基本采空,剩余資源僅為村莊、井筒等附近及采空區(qū)間留
65、設的保安煤柱。</p><p> 12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中部,上距9號煤層11.64-18.63m,平均16.68m,煤層厚度0.34—1.67m,平均0.83m,該煤層在113、148、14、60號鉆孔處未達可采厚度,中西部賦煤區(qū)內可采性指數0.60,為不穩(wěn)定局部可采煤層,屬三型,局部含1層泥巖或炭質泥巖夾矸,結構簡單,煤層頂板為泥巖,底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粗砂巖。該煤層已基本采空,剩余資源僅為村莊、井筒等附
66、近及采空區(qū)間留設的保安煤柱。</p><p> 14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中下部,上距12號煤層17.69-30.84m,平均23.83m,煤層厚度0—1.21m,平均0.56m,該煤層僅在130、148、153、14號鉆孔處可采,中西部賦煤區(qū)內可采性指數0.40,為不穩(wěn)定局部可采煤層,屬三型,局部含1層泥巖或炭質泥巖夾矸,結構簡單,煤層頂板為石灰?guī)r,底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粗砂巖。該煤層已基本采空,剩余資源僅為村莊
67、、井筒等附近及采空區(qū)間留設的保安煤柱。</p><p> 15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下部,上距14號煤層11.05-16.39m,平均13.36m,煤層厚度3.96—5.85m,平均4.74m,全部鉆孔及見煤點均可采,可采性指數1,為全井田穩(wěn)定可采煤層,屬一型,一般含0—5層泥巖及炭質泥巖夾矸,結構復雜,煤層頂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粗、細砂巖,底板為砂質泥巖、泥巖、粗砂巖。該煤層僅在井田西南部尚未開采,其余地段均已形
68、成大面積采空。</p><p> 1.4 井田境界與儲量</p><p><b> 1.4.1井田境界</b></p><p> 山西槐安煤業(yè)有限公司礦井井田范圍其拐點坐標如下(1980西安坐標系):</p><p> 1. X=4085251.65 Y=19699231.31</p><
69、;p> 2. X=4084821.65 Y=19700341.32</p><p> 3. X=4084646.65 Y=19700531.32</p><p> 4. X=40802616.63 Y=19699641.33</p><p> 5. X=4081951.63 Y=19699081.33</p><p
70、> 6. X=4082518.63 Y=19698571.32</p><p> 7. X=4082801.63 Y=19698480.32</p><p> 8. X=4082711.62 Y=19697331.31</p><p> 9. X=4083326.63 Y=19697371.31</p><p>
71、 10.X=4083421.63 Y=19697681.31</p><p> 11.X=4083616.63 Y=19698106.31</p><p> 12.X=4084374.64 Y=19698522.31</p><p> 13.X=4084751.64 Y=19698731.31</p><p> 井
72、田南北長約3.30km,東西寬約2.58km,面積5.2042km2。批準開采3號—15號煤層。開采深度由1151米至920米標高。</p><p> 1.4.2 資源/儲量</p><p> 1. 地質資源/儲量</p><p> 根據《山西槐安煤業(yè)有限公司兼并重組整合礦井地質報告》,本井田內獲得8、9、12、14、15號煤層保有資源/儲量17940kt
73、,其中111b為12110kt,占總資源/儲量的67.50%;122b為1880kt,111b+122b為113990kt,占總資源/儲量的77.98%, 333為3950kt。</p><p> 由于井田內各可采煤層中除15號煤層外,其余煤層已基本采空,剩余資源僅為村莊、井筒等附近及采空區(qū)間留設的保安煤柱。</p><p> 因此井田內15號煤層現保有資源儲量實為13680kt。則資
74、源儲量匯總如下表1-4-1。</p><p> 表1-4-1 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匯總表 </p><p> 2. 工業(yè)資源/儲量</p><p> 全井田探明和控制的基礎儲量(111 b+122b),連同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乘以可信度系數(取0.7~0.9,本井田取0.9),歸類為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
75、/p><p><b> 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b></p><p> =111b+122b+333k=12110+210+1360×0.9=13544kt,詳見下表1-4-2。</p><p> 表1-4-2 各煤層資源/儲量估算匯總表</p><p> 3. 礦井設計資源/儲量<
76、;/p><p> 礦井設計儲量: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減去設計計算的斷層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構)筑物等永久保護煤柱損失后的資源/儲量。</p><p> 井田內需要留設永久煤柱的有:采空區(qū)、積水區(qū)防水煤柱,井田境界,斷層煤柱,地面建(構)筑物、村莊保護煤柱。</p><p> 地面建(構)筑物的保護煤柱圍護帶寬度按其保護等級留設;松散層及基巖厚度參照鄰近鉆孔的
77、資料確定,松散層的移動角取45°,基巖移動角取72°。經計算地面構筑物保護煤柱取75m。村莊取75m。</p><p> 永久煤柱留設參數如下:井田境界留設20m煤柱,積水區(qū)留設30m防水煤柱,因本礦井采空區(qū)的導水導氣等性能地質報告中未交待不清,根據本地區(qū)的普遍地質特征,本次設計采空區(qū)考慮留設30m保安煤柱。</p><p><b> 詳見下表1-4-3&
78、lt;/b></p><p> 4. 礦井設計可采儲量</p><p> 礦井設計可采儲量:礦井設計資源/儲量減去工業(yè)場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的煤量后乘以采區(qū)回采率的資源/儲量;</p><p> 根據《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要求及礦井設計布置,15號煤層采區(qū)回采率取75%。</p><p> 礦井留設的開采保護煤柱有:礦井工業(yè)場地、
79、井筒及開拓大巷保護煤柱,大巷間煤柱及大巷兩側煤柱均按30m寬留設。礦井工業(yè)場地及井筒保護煤柱是在其邊線外留出保護等級圍護帶寬度,然后按照各巖層的移動角計算出各巖層的水平移動長度,所有巖層水平移動長度之和即為圍護帶外煤柱的寬度。</p><p> 松散層及基巖厚度參照鄰近鉆孔的資料確定,松散層的移動角取45°,基巖移動角取72°。經計算工業(yè)場地保護煤柱取75m;主斜井、副斜井從井底到井口保護煤
80、柱范圍為由30m到80m;回風立井保護煤柱取80m。</p><p> 礦井設計可采資源/儲量按計算公式為:ZK =(Zs-P)·C</p><p> 式中:ZK——礦井設計可采資源/儲量,kt;</p><p> Zs——礦井設計資源/儲量,kt;</p><p> P——煤柱損失,kt;</p><p
81、> C——采區(qū)回采率, 15號為厚煤層,采區(qū)回采率取75%。</p><p> 經計算,礦井可采儲量為9898kt。詳見可采儲量表1-4-4:</p><p> 表1-4-4 礦井可采儲量匯總表 單位: kt </p><p> 5. 安全煤柱及各種煤柱的留設與計算</p><p> 巷道煤柱按以
82、下公式計算</p><p><b> S1=</b></p><p> 式中:S1——巷道保護煤柱的水平寬度,m;</p><p> H——巷道的最大垂深,取220m;</p><p> M——煤層厚度,m,取15號煤層平均厚4.74m;</p><p> f——煤的強度系數,取2。&l
83、t;/p><p><b> S1==24.3m</b></p><p> 2. 斷層煤柱按下式計算:</p><p> L =0.5 K M</p><p> 式中:L——煤柱留設的寬度,m;</p><p> K——安全系數(一般取2~5);</p><p> M
84、——煤層厚度或采高,m,取15號煤層平均厚4.74m;</p><p> P——水頭壓力,Mpa,(1086.71-920)×6.31×10-3=1.63Mpa;</p><p> Kp——煤的抗張強度,取0.6 Mpa。</p><p> L =0.5 K M=0.5×2×4.74=13.53m</p>
85、<p> 綜上,井田境界煤柱取20m,大巷煤柱30m,斷層煤柱取20m。</p><p><b> ?。?)其他煤柱留設</b></p><p> 井田邊界留設20m煤柱;由于15號煤層較厚,而且采空區(qū)較多,以及屬于下山開采,因此采空區(qū)防水煤柱按30m煤柱留設。</p><p> 1.3.2.6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86、/p><p><b> ?。?)礦井工作制度</b></p><p> 礦井設計年工作日330d,每天三班作業(yè),兩班半生產,半個班檢修,日凈提升時間16h。</p><p> ?。?)礦井設計的年生產能力</p><p>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的確定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響</p><p> 1)根據山
87、西省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辦公室文件晉煤重組辦發(fā)[2009]49號文“關于長治市武鄉(xiāng)縣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復”,批準該礦井生產能力為450kt/a;</p><p> 2)市場供需關系及礦井建設資金;</p><p> 3)井田內煤層賦存穩(wěn)定,但該井田面積不大,儲量較少,且考慮到工業(yè)場地較小、場外外運公路等級低等因素,礦井生產規(guī)模不宜過大。</p>
88、<p> 綜合以上因素,礦井規(guī)模確定為450kt/a是合理的。</p><p><b> ?。?)礦井服務年限</b></p><p> 礦井服務年限按下式計算:</p><p> T=Zk/(K·A)</p><p> 式中:T——礦井服務年限,a;</p><p>
89、; Zk——設計可采儲量,6217kt;</p><p> A——設計生產能力,450kt/a;</p><p> K——儲量備用系數,取K =1.3;</p><p> 礦井服務年限:T=6217/(1.3×450)=10.6a。</p><p><b> 1.4 礦井開拓</b></p&g
90、t;<p> 1.4.1 礦井開拓部署</p><p><b> 1. 井筒</b></p><p> 主斜井:井筒凈寬4.5m,凈高4.3m,凈斷面18.8m2,半圓拱形斷面,井筒傾角25°,井筒斜長520m,井筒內裝備帶寬0.8m的大傾角帶式輸送機,擔負全礦井煤炭提升任務,井筒內設檢修道,兼作礦井的進風井和安全出口。 &l
91、t;/p><p> 副斜井:井筒凈寬4.0m,凈高3.3m,凈斷面11.48m2,半圓拱形斷面,井筒傾角23°,井筒斜長520m,裝備絞車,擔負下放材料、設備、人員等輔助任務,兼做礦井進風井和安全出口。</p><p> 回風立井:井筒凈直徑3.0m,垂深117m,凈斷面為7.07m2,井口裝備兩臺軸流式對旋主通風機,一用一備擔負全礦井的回風任務,井筒內設封閉梯子間兼作礦井的一個
92、安全出口。</p><p><b> 2. 水平劃分</b></p><p> 全井田設一個開采水平,15號煤的水平標高為+1000m。</p><p><b> 3. 大巷</b></p><p> 由主斜井、副斜井井筒底部向西南方向引二條平行巷道,分別為膠帶大巷、軌道大巷,其間距30
93、m,與之平行30m布置一條回風巷為總回風大巷;三條大巷延伸到井田邊界后,沿井田邊界的方向向西繼續(xù)掘進至斷層煤柱處。</p><p> 膠帶大巷、軌道大巷沿15號煤層底板布置,回風大巷沿15號煤層頂板布置。</p><p><b> 4. 通風</b></p><p>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主斜井、副斜井進風,回風立井回風。<
94、/p><p><b> 5. 采區(qū)劃分</b></p><p> 本礦井井田內布置的三條大巷將全井田劃分為兩個采區(qū)。</p><p><b> 6. 采區(qū)接替</b></p><p> 采區(qū)接替采用順序接替,先一采區(qū)后二采區(qū)的開采順序。</p><p> 第二章
95、采區(qū)地質特征</p><p><b> 2.1 采區(qū)范圍</b></p><p> 2.1.1 采區(qū)位置</p><p> 一采區(qū)設在整個井田的西南部,三條大巷的北面,南北走向長約700米,東西傾斜長1200米,面積約840000平方米。</p><p> 2.1.2 采區(qū)鄰近情況</p>&
96、lt;p> 在該采區(qū)的南面鄰顯王煤業(yè)礦井邊界,西面公共煤區(qū),北面是該礦整合前的舊采空區(qū),在該采區(qū)的東部是接替采區(qū)的二采區(qū)。</p><p> 2.2 采區(qū)地質情況</p><p> 2.2.1 采區(qū)地形地勢</p><p> 采區(qū)地形與礦井整體地形基本相同,東西走向,南北傾斜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平緩,一般4°~8°。</p
97、><p> 2.2.2 采區(qū)內煤層賦存特征</p><p> 15號煤層是穩(wěn)定可采煤層,煤層厚度3.96-5.85m,平均4.74m,含夾矸0-5層。</p><p> 2.2.3 頂板巖石性質</p><p> 15 號煤層頂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粗、細砂巖,底板為砂質泥巖、泥巖、粗砂巖。</p><p>
98、老頂為一堅硬、厚層狀、深灰色的石灰?guī)r(K2),厚4.68—7.11m,平均厚5.90m,裂隙較發(fā)育。根據本次收集到的西南部鄰近的東莊井田內ZK5-1、ZK7-1的頂板物理力學性質成果,干燥狀態(tài)下抗壓強度112.7MPa,抗拉強度3.4MPa,內摩擦角40°29′,凝聚力系數9.5;飽和狀態(tài)下抗壓強度47.5MPa,為堅硬巖層。</p><p> 直接頂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粗、細砂巖,裂隙不甚發(fā)育,一般
99、厚4.68m。根據本次收集到西南部鄰近的東莊井田內ZK5-1、ZK7-1的頂板物理力學性質成果,干燥狀態(tài)下抗壓強度56.1MPa,抗拉強度1.0MPa,內摩擦角35°24′,凝聚力系數5.6;飽和狀態(tài)下抗壓強度30.1MPa,為軟弱~半堅硬巖層。</p><p> 2.2.4 水文地質條件和其它開采技術條件</p><p> 15號煤層的礦井水文地質條件,井田內各含水層富水
100、性較差,15煤層在西南角局部為帶壓開采,經計算其突水系數小于受構造破壞塊段臨界突水系數0.06MPa/m,奧灰水突水可能性小,井田內15號煤層中存在大面積的采空區(qū),煤層開采面臨采空區(qū)積水威脅;K2-K 4等灰?guī)r巖溶裂隙發(fā)育,不排除局部K2-K 4等灰?guī)r巖溶裂隙發(fā)育,局部富水性大,對15號煤層開采造成突水影響。另外開采15號時由于各可采煤層間導水裂隙帶的傳遞作用可溝通其與上部各可采煤層積水采空區(qū)的水力聯系,可導致上部采空積水涌入其巷道內,
101、對生產、開采造成威脅。本井田15號煤層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p><p> 根據區(qū)內各礦的瓦斯等級鑒定結果及勘探瓦斯資料,該井田15號煤層屬低瓦斯礦井,具有煤塵爆炸性、屬容易自燃煤層。</p><p> 2.3 采區(qū)儲量和生產能力</p><p> 2.3.1 采區(qū)煤柱尺寸</p><p> 首采區(qū)三條大巷分別為軌道大巷、膠
102、帶大巷、回風大巷,三條大巷間距為30m。工作面布置長度120m,順槽長度600m,工作面間距20m。</p><p> 2.3.2 儲量情況</p><p> 一采區(qū)東西走向長約1200米,南北傾斜長700米,面積約840000平方米,煤層厚度4.74m,地質儲量約537.5萬噸,可采儲量262.6約萬噸。</p><p> 2.3.3 生產能力與服務年限
103、</p><p> 按工作面生產能力計算,在一采區(qū)布置1個綜采放頂煤工作面,工作面生產能力按下式計算:</p><p> A=M1.l.a.L.r.C1+M2.l.a.L.r.C2</p><p> 式中:A——采煤工作面年產量,t/a;</p><p> M1——工作面采煤高度,2.2m;</p><p>
104、 M2——工作面放煤高度,2.54m;</p><p> l——采煤工作面長度,120m;</p><p> a——采煤工作面?zhèn)€數;6</p><p> L-----采煤長度,600;</p><p> r——煤的容重,1.35t/m3;</p><p> C1——工作面采煤回采率,取0.95;</p&
105、gt;<p> C2——工作面放煤回采率,取0.80。</p><p> 則:A=2.2×120×600×1.35×0.95×6+2.54×120×600×1.35×0.80×6</p><p> =2403950.4t</p><p> 掘進
106、煤量按回采煤量的5%計算,則該采區(qū)總產量為2403950.4×(1+5%)=2524147.92t</p><p> 2.3.3.2服務年限</p><p> 根據礦井生產能力45萬噸/年,則服務年限為2524147.92÷450000=5.6年。</p><p>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采區(qū)巷道布置</p><p>
107、; 3.1 采煤方法的選擇</p><p> 15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下部,上距14號煤層11.05-16.39m,平均13.36m,煤層厚度3.96—5.85m,平均4.74m。</p><p> 15號煤層一般含0—5層泥巖及炭質泥巖夾矸,結構復雜,煤層頂板為泥巖、砂質泥巖、粗、細砂巖,底板為砂質泥巖、泥巖、粗砂巖。該煤層僅在井田西南部尚未開采,其余地段均已形成大面積采空。<
108、;/p><p> 合理的采煤方法是建設高產高效礦井的關鍵。影響采煤方法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地質構造、煤層埋深、煤層賦存狀況、煤層厚度及硬度、煤層結構、頂、底板條件、煤質條件及礦井生產能力等。依據本礦井煤層賦存條件和開采技術條件,選擇采煤方法時,主要考慮了以下原則:</p><p> ?。?)適應煤層地質和開采條件,提高工作面單產,保證礦井合理集中生產和穩(wěn)產。</p>&l
109、t;p> (2)簡化采煤工藝,減少生產環(huán)節(jié),節(jié)省巷道和設備,降低掘進率,盡量不掘或少掘巖石巷道。</p><p> (3)可靠地保證礦井安全生產。</p><p> ?。?)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節(jié)約開采成本。</p><p> (5)提高資源回收率。</p><p> 本礦井批準生產能力為450kt/a。結合國內外采煤技術發(fā)
110、展現狀,綜合考慮各影響因素,設計認為礦井可供選擇的采煤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長壁綜采放頂煤采煤法;二是人工假頂分層綜采;三是綜采一次采全高。</p><p> 人工假頂分層綜采采煤法以前在我國大中型礦井也普遍采用,隨著采煤支護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大中型礦井分層開采的應用正在逐漸減少,正在被放頂煤或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取而代之,其缺點是生產能力有限,分層開采頂班不易管理,生產能力較小,安全程度相對要低。</p>
111、<p> 綜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目前在我國大中型礦井厚煤層開采普遍采用,其優(yōu)點是技術成熟、生產能力大、安全程度高;其缺點是一次性投資大,比較適合于大中型礦井。</p><p> 根據本井田內15號煤層埋藏深度、煤層賦存狀況、煤層厚度及煤層頂底板特性等條件,為節(jié)省投資,并充分考慮了企業(yè)的實際需要,設計推薦綜采放頂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此采煤方法在國營地方煤礦較普遍采用,比較適合鄉(xiāng)鎮(zhèn)中小型煤礦
112、進行采煤方法的改革選用,可以在保證滿足450kt/a的設計生產能力的同時,使礦井取得最佳經濟效益。</p><p> 回采工作面采高2.2m,放煤平均高度為2.54m,采放比為1:1.15。</p><p> 位于井田西部有一落差為120m的大斷層,當開采到該區(qū)域時,大巷沿16°掘進斜巷,進入該區(qū)域將該區(qū)域的剩余資源回收。</p><p> 3.2
113、 礦壓觀測情況</p><p> 3.2.1 礦井現有的礦壓觀測情況:</p><p> 用量程為0—60MPa的氣體彈簧式壓力表直接顯示液壓支架立柱內壓;</p><p> 在綜采工作面布置測站對工作面三量進行監(jiān)測。沿工作面內設上、中、下三個測站。上、下測站各設一條測線,中部測站設二條測線。</p><p> 3.2.2 礦壓觀
114、測內容</p><p> 1. 支架支護阻力監(jiān)測定</p><p> 觀測目的:主要了解工作面頂板運動規(guī)律及項板對支架產生的壓力特征,由此可確定頂板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強度,掌握綜放工作面礦壓顯現規(guī)律。根據礦井現采綜采工作面的礦壓觀測結果,預測工作面的來壓步距為15—20米。工作面測站布置同現采工作面,布置三個站四條測線。</p><p> 觀測內容:支架受力,
115、主要前后及前梁受力測定,包括測定受力時間和工序。</p><p> 工作面支護質量監(jiān)測:工作面每10組支架配備壓力表,對液壓支架初撐力、工作阻力進行監(jiān)測確保工作面支護質量,準確及時地預報工作面頂板來壓,保證安全生產。</p><p><b> 2. 統(tǒng)計觀測</b></p><p> 在工作面及兩端頭處進行頂板穩(wěn)定性統(tǒng)計,每班統(tǒng)計一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設計---礦井地下開采設計
- 畢業(yè)設計----礦井設計
- 畢業(yè)論文---煤礦礦井開采設計
- 礦井設計畢業(yè)設計
- 礦井設計畢業(yè)設計
- 礦井畢業(yè)設計
- 礦井畢業(yè)設計
- 采礦畢業(yè)設計---3#煤層東區(qū)井礦井開采初步設計
- 礦井畢業(yè)設計
- 煤層開采設計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采區(qū)開采設計
- 畢業(yè)設計 ---礦井通風設計
- 畢業(yè)設計—礦井通風設計
- 礦井設計畢業(yè)設計 (2)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礦井通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