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氣氮沉降作為營養(yǎng)源和酸源,沉降數(shù)量的急速增加,將嚴重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力和穩(wěn)定性,對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日益顯現(xiàn)。
本文以典型紅壤農田區(qū)大氣氮化物為研究對象,通過5年連續(xù)定位監(jiān)測,借助大葉阻力相似模型和自動氣象觀測場,計算不同形態(tài)含氮化合物的干沉降速率,進而估算大氣氮沉降通量,探討大氣氮沉降的特征。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大氣氮化物干沉降速率(Vd)呈現(xiàn)明顯的日變化和月季變化,日峰值出現(xiàn)在11:00-13:0
2、0,晝>夜;Vd(NH3)、Vd(NO2)和Vd(NH4+/NO3-)以冬春季及花生季/早稻季較高而Vd(HNO3)則表現(xiàn)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和早稻季>中稻季>花生季>晚稻季。Vd(NH3)、Vd(NO2)、Vd(HNO3)和Vd(NH4+/NO3-)年均值分別為0.25±0.01、0.12±0.01、0.78±0.04和0.15±0.01cm/s,年內波動較大,尤以NH3和NO2最明顯;年際上,Vd(NH3)和Vd(HNO3)呈逐年遞減
3、,Vd(NO2)相對較穩(wěn)定,Vd(NH4+/NO3-)則呈先降后增趨勢。
2.NH3、NO2、粒子NH4+-N、粒子NO3--N的濃度分別為164.64±93.16、67.67±44.66、1.9±1.26和3.21±2.17μgN/m3,降水NH4+-N、NO3--N、DON、TN的濃度分別為1.05-1.49、0.54-0.72、0.56-3.71、2.63—5.72 mgN/L,而HNO3(g)的濃度較低,幾乎為0。
4、NH3的濃度以冬春季較高,降水DON濃度以夏秋季較高,而NO2、粒子態(tài)氮及降水NH4+-N、NO3--N和TN均表現(xiàn)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大氣氮化物濃度以非生長季較高。作物生長季內,NH3以花生/早稻季較高,NO2、粒子態(tài)氮及降水NH4+-N濃度均以中/晚稻季較高,而降水NO3--N、DON和TN濃度則表現(xiàn)為早/晚稻季>花生/中稻季。
3.大氣氮濕沉降通量為59.18±29.93 kgN/(ha·yr)、,其中DIN和DON
5、沉降量基本相當。大氣氮干沉降通量為73.09±12.87 kgN/(ha·yr),其與濕沉降(僅DIN)的比值為2.4。干沉降以氣態(tài)氮為主,其占干沉降通量的98.09%。季節(jié)上,大氣氮濕沉降表現(xiàn)為春夏季>秋冬季而干沉降表現(xiàn)為冬春季>夏秋季。作物生長季內,大氣氮干、濕沉降通量分別為34.38±9.87和36.57±25.13 kgN/(ha·yr)、,均以花生季最高、晚稻季最低。
4.研究區(qū)大氣氮總沉降通量為94.50-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崇州市不同功能區(qū)大氣氮沉降特征研究.pdf
- 大氣氮沉降對紅壤旱地馬唐-冬蘿卜生態(tài)系統(tǒng)氮平衡的貢獻.pdf
- 42683.黃海海域大氣氣溶膠與氮元素沉降通量研究
- 低丘紅壤區(qū)農田不同時空尺度水熱通量差異分析.pdf
- 不同立地紅壤對大氣硫沉降的反應.pdf
- 華北平原典型農田土壤及作物氧化亞氮通量特征.pdf
- 南京地區(qū)大氣氮磷沉降及模擬氮沉降對土壤氣體排放的影響研究.pdf
- 項目名稱我國典型紅壤區(qū)農田酸化特征及防治關鍵技術構建
- 大氣濕沉降氮與玉米生態(tài)效益研究.pdf
- 大氣氮沉降對杭州北里湖的影響.pdf
- 苔蘚組織氮含量和氮同位素探討江西省大氣氮沉降規(guī)律及大氣氮源.pdf
- 紅壤區(qū)農田尺度下干旱指標的建立及使用.pdf
- 內蒙古農牧交錯區(qū)典型草地和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通量的研究.pdf
- 溫州市大氣氮沉降污染特征初步探析.pdf
- 模擬大氣氮沉降對土壤碳排放的影響.pdf
- 青島及中國近海大氣沉降中無機氮組分的研究.pdf
- 黃東海顆粒有機碳、氮的分布及沉降通量估算.pdf
- 典型農田黑土細菌與土壤碳氮相關性研究.pdf
- 典型紅壤丘陵區(qū)地地利用變化對土壤CO2和CH4通量的影響研究.pdf
- 模擬氮沉降對典型闊葉紅松林土壤氮初級轉化速率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