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根區(qū)局部灌溉是新的高效節(jié)水技術,由于創(chuàng)造了一個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勻的環(huán)境,從而影響了土壤生物活性和玉米生長及水分利用。本文通過盆栽試驗,研究了根區(qū)局部灌溉(PRI)和有機無機氮(N)比例對玉米3個時期(拔節(jié)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漿期)土壤生物活性、土壤性狀、玉米生長和水分利用的影響。試驗設3種灌溉方式,即常規(guī)灌溉(CI)、分根區(qū)交替灌溉(APRI)和固定部分根區(qū)灌溉(FPRI);和3個有機無機N比例,即100%無機N(F1),70%無機N+3
2、0%有機N(F2),40%無機N+60%有機N(F3)。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3個時期細菌數量最大值多出現在土壤含水量較高的CI或PRI濕潤區(qū),拔節(jié)期真菌和放線菌數量最大值出現在土壤含水量較低的PRI干燥區(qū),大喇叭口期和灌漿期則多出現在PRI濕潤區(qū)。相同灌溉方式時(CI,APRI或FPRI),與F1相比,F2細菌數量較多,F3則真菌和放線菌較多。
2、3個時期土壤過氧化氫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最大值均出現在P
3、RI濕潤區(qū),但轉化酶較大值出現在PRI干燥區(qū)。F3時,拔節(jié)期APRI干濕區(qū)土壤過氧化氫酶、脲酶、轉化酶活性高于CI,從拔節(jié)期到灌漿期PRI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CI。土壤過氧化氫酶、脲酶及轉化酶活性均隨著有機N比例的增加而提高,酸性磷酸酶活性則在F2較大。
3、PRI濕潤區(qū)在玉米生長后期土壤速效N、P含量低于CI,PRI干燥區(qū)則高于CI。CI配施有機N處理土壤全N含量和pH比F1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葉片全N量隨有機N比例的
4、增加而減少。
4、與CI相比,PRI玉米生長指標相差不大,但是PRI玉米耗水量減少7.7%-17.1%,從而冠層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2.4%-14.1%。相同灌溉方式(CI,APRI或FPRI)時,與F1相比,F2和F3時玉米總干物質質量、耗水量和玉米WUE均增加,這表明PRI和適當有機N比例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水分利用。
因此,APRI結合適當有機N比例(30%)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生長環(huán)境,提高土壤中酶活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根區(qū)局部灌溉水肥一體化對糯玉米生長和水分養(yǎng)分利用的影響.pdf
- 根區(qū)局部灌溉對烤煙生長、水分與氮鉀利用的影響.pdf
- 分根區(qū)交替灌溉對甜玉米和荔枝生長和水分養(yǎng)分利用的影響.pdf
- 不同滴灌方式對冬小麥土壤生物活性、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pdf
- 交替灌溉對綠洲灌區(qū)小麥間作玉米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pdf
- 種植方式和灌溉對冬小麥-夏玉米光能和水分利用率的影響.pdf
- 菜籽餅對土壤生物活性和氮磷轉化的影響.pdf
- 灌溉對冬小麥耗水規(guī)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pdf
- 管道均勻移動灌溉對夏玉米土壤水分變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pdf
- 不同水肥條件下灌溉方式對玉米生理和水分養(yǎng)分利用的影響.pdf
- 種植方式和灌溉對冬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pdf
- 水分虧缺和施肥對玉米、大豆生長和水分養(yǎng)分利用的影響.pdf
- 自動渠槽管灌溉對夏玉米土壤水分變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pdf
- 水氮交互對滴灌玉米水分、養(yǎng)分利用及產量影響.pdf
- 施肥對黑土有機質碳和氮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響.pdf
- 負壓灌溉對土壤水分分布與油菜水分利用的影響.pdf
- 晉北半干旱區(qū)免耕對土壤水、玉米生長和水分利用的影響.pdf
- 氮磷對冬小麥產量形成和水分養(yǎng)分利用的影響.pdf
- 分根區(qū)交替灌溉對土壤微生物量C、N和酶活性的影響.pdf
- 土壤水分與耕作方式對冬小麥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謝及產量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