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豌豆的單株總根長除了在苗期輕度脅迫下明顯高于對照和重度脅迫外,在花期和鼓粒期均隨脅迫強度的增大和時間的延長而減小。復水后,各處理均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補償效應,其中,苗期短歷時重度脅迫后復水補償效果最為顯著,比對照增加了41.72%,產(chǎn)生了超補償生長。豌豆根系的主根直徑隨著脅迫強度的加大、時間的延長變小,其中苗期短期重度脅迫處理與對照間差異顯著。除鼓粒期長歷時脅迫后復水主根直徑仍呈減小趨勢外,其它各處理的主根
2、直徑都有所增加,其中苗期補償效應最好,但仍低于對照,為對照的98.51%。 2.干旱脅迫抑制了豌豆根冠的生長,根系干物質(zhì)下降的同時,根冠比增加。表明干旱脅迫對冠部的抑制比根系更明顯。復水后,除鼓粒期長期脅迫處理的根系干重僅得到短期的補償生長外,苗期和始花期各脅迫處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補償生長,其中苗期短期重度脅迫后復水補償效果最好,復水10d后較對照增加了0.58%。有效根瘤數(shù)除在鼓粒期由于根系衰老,致使根瘤脫落造成有效根瘤數(shù)呈持
3、續(xù)下降的趨勢外,其它各處理在復水后較脅迫結束時有所增加,其中補償效果最好的處理是始花期長歷時輕度脅迫,復水10d后為對照的84.34%。 3.干旱脅迫期間,各處理的根系活力均降低,且脅迫程度越重,脅迫歷時越長,下降幅度越大。脅迫后復水,除鼓粒期長歷時脅迫的根系活力仍呈下降趨勢外,苗期和始花期短歷時脅迫補償效應較為顯著,復水10d后分別為對照的110.11%、96.02%,長歷時重度脅迫在復水一段時間后根系活力低于對照。
4、4.干旱脅迫后,GA和ZT促進生長的內(nèi)源激素含量降低,同時ABA、IAA的含量增加,IAA/ABA也呈增加趨勢。復水后,各處理均有補償作用,但因豌豆的生育時期、干旱強度和復水時間的不同而不同。其中,苗期和始花期,短歷時重度脅迫后復水,補償效應大于長歷時輕度脅迫;鼓粒期干旱脅迫后復水,激素含量僅在復水初期略有恢復。 5.綜合根系補償效果,苗期為最佳干旱脅迫時期,脅迫模式以短歷時重度脅迫為宜,在始花期和鼓粒期應避免植株遭受干旱脅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干旱脅迫及復水對楨楠幼樹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豌豆對水分脅迫的響應及復水效應研究.pdf
- 干旱脅迫及復水對大豆抗氧化特性的影響.pdf
- 干旱脅迫對豌豆冠層生長及葉片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pdf
- 切根對側柏幼苗根系生長過程中內(nèi)源激素含量的影響.pdf
- 大豆對干旱脅迫響應及復水效應的研究.pdf
- 土壤干旱脅迫對番茄根系生長、氣孔特性及保護酶活性的影響.pdf
- 高粱論文干旱脅迫及復水對高粱水分傳導特性的影響
- 干旱脅迫及復水對大豆活性氧清除系統(tǒng)的影響.pdf
- 干旱脅迫和復水對亞麻生長發(fā)育及其產(chǎn)量的影響.pdf
- 模擬干旱脅迫及復水條件下玉米生長補償效應.pdf
- 作物干旱脅迫及復水的補償效應研究.pdf
- 干旱脅迫及復水對不同黍稷品種生理生態(tài)性的影響.pdf
- 干旱脅迫及復水對金銀花光合作用的影響.pdf
- 土壤干旱脅迫對蒙古扁桃種子及根系生理活動的影響.pdf
- 干旱脅迫與復水對細莖石斛生理及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影響.pdf
- 干旱脅迫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 花鈴期干旱脅迫復水后棉花根系的補償機制研究.pdf
- 土壤干旱對大豆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的影響及復水后的補償生長研究.pdf
- 不同光質(zhì)對葡萄試管苗生長及內(nèi)源激素含量變化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