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故事化新聞探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淺談故事化新聞探析</b></p><p>  【摘要】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就應當是生動的故事。故事化報道為新聞傳播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可讀性,契合受眾深層次的視閱需求,擴大了新聞傳播效果。做好故事化新聞需要用心構思、凸顯主角、突出細節(jié)、注重描寫。另一方面,故事化新聞應恪守真實性底線,防止對新聞真實性的傷害。 </p><p>

2、  【關鍵詞】新聞 故事化 真實性 </p><p>  新聞界前輩徐鑄成曾言,記者好比廚師,做新聞也是一門講究“烹飪”的藝術,通過前期采訪,有了好的原料,在后期編輯時還要精心選料、設計好菜譜。那么,什么樣的菜式和特色最惹觀眾喜歡呢?答案無疑是細節(jié)化、情節(jié)化、故事化。 </p><p>  “新聞報道故事化”如今是我國新聞報道最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之一,已作為一種報道方式被廣泛運用,滲透到新聞報

3、道的各個領域。何謂新聞故事化呢?比較公認的定義是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富蘭克林所謂:“用故事化手法寫新聞,采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事件中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突現(xiàn)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新聞故事化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可讀性和貼近性,契合了受眾深層次閱讀需求,起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但另一方面,新聞故事化手法的不當運用,也易造成對新聞本質特性的傷害,使新聞的真實性遭到質疑。 </p><p

4、>  一、故事化新聞的勃興 </p><p>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真實性和時效性是新聞兩個基本特征,而真實性更是新聞的生命、最本質屬性。對“故事”一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真實的或虛構的用做講述對象的事情,有連貫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由此看出,故事是采用文學的表現(xiàn)手法對真實的或虛構的事情進行生動的加工創(chuàng)造,適合于口頭講述的、通俗易懂的敘事文學體裁,具有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形象鮮明、

5、語言的通俗易懂等特點。不難發(fā)現(xiàn),新聞與故事,有著本質特性的差異。 </p><p>  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倒金字塔”結構,強調的是信息發(fā)布和傳達,對新聞作為故事敘述的生動和文學美感側重不多。隨著媒介的發(fā)展、受眾需求的拓展,故事和新聞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把新聞事實用講故事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的新聞故事化報道方式被大量采用,并且受到了受眾的廣泛歡迎和喜愛,也大大提高了新聞的傳播效果。如今,“新聞故事化”表現(xiàn)手法被報紙、廣播、電

6、視、網絡等競相運用,因其摒棄了單一、簡單的敘述性報道,充分運用了事件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情節(jié),賦予其新的審美理念和深層意味,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好奇心和閱讀欲。 </p><p>  新聞是傳播信息,是一件很嚴肅的事,“講故事”是一種文藝娛樂,有人擔心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說新聞,不僅缺乏信息量,而且還流于庸俗,導致新聞娛樂化。故事化新聞,雖帶有故事這個定語,但它仍屬于新聞的范疇,具有新聞的本質特性,新聞故事化只是采用故事化

7、這種表現(xiàn)手法來對新聞進行報道和傳播,新聞的本質真實性和時效性依舊不變。 </p><p>  二、故事化新聞表現(xiàn)技巧 </p><p>  新聞學就是事學,新聞就是報道事實,講故事應該是新聞最基本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離開講故事,即使是新聞評論,也會艱澀枯燥乏味。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就應當是生動的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寫新聞報道,那么新聞報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死板、生硬、單調、枯燥的毛病,變

8、得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從而易于傳播,更收功效。因此,以簡練、生動、流暢又邏輯清晰的語言來講清楚一個故事,應成為一名記者和編輯的基本功。 </p><p><b>  1、用心構思 </b></p><p>  有了好的故事內容,還必須構思好,否則,故事就會被浪費了。首先要給故事一個定位,對故事的外在形式和內在價值有個準確認知和把握。故事基本上有兩種:單一型故事和復

9、合型故事。單一型的故事,本身具有獨一無二的吸引力,并且有頭有尾,十分完整,不乏細節(jié)。只要將這個故事展開,就非常有趣、有益,這有點類似通常所說的“事件性報道”。復合型的故事,可以看作一個“大”故事、“總”故事,需要把類似的幾個事例集納、綜合在一起,這大多用于綜述、專稿、特稿、調查報告等。對故事有了準確定位,亦即對故事的內容、形式、價值有了準確判斷,將決定你下一步的寫作是否成功。 </p><p><b>

10、  2、凸顯主角 </b></p><p>  新聞是因“人”而生動的。在新聞的諸要素中,新聞人物是主角,是構成新聞的主體。因此在采寫新聞時要做到見物更要見人。抓主角,新聞報道才能鮮活起來。要選擇那些能夠引起讀者興趣的人作為主角,這樣讀者才會對你的文章產生興趣,才能讓你闡述的觀點在他們中間引起反響。凸顯主角,需要在人物性格刻畫上下功夫。首先記者必須對主角有著充分的了解,不能只是單純地列出人物的姓名、職

11、業(yè)、年齡等等,那樣無法讓讀者去了解你想要刻畫的人物,達不到栩栩如生的刻畫效果,也不能光說他很聰明、滑稽等,必須細致傳神地描述他的言行,通過具體事例和在事件沖突中的表現(xiàn),展示一個人的性格。 </p><p><b>  3、題材有趣 </b></p><p>  趣味性是新聞價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眾對新聞越感興趣,新聞的價值就越大。作為媒體,只有讓所刊播的新聞讓更多

12、的受眾記住、認可、產生共鳴,才能獲得最大的宣傳效果,趣味性可以讓新聞事實充滿情趣、富有人情味、更能引起受眾的興趣。因此,記者應盡可能地捕捉件中有新意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通過有畫面感的描寫和場景設置,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新聞現(xiàn)場,讓讀者如臨其境,使聽眾的關注點落在與自己一樣的普通人的身上,不知不覺地被帶入主題,增加了新聞的人情味和貼近性。 </p><p><b>  4、突出細節(jié) </b></p&

13、gt;<p>  細節(jié)是新聞中最生動、最傳神、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當新聞報道過后,在受眾的腦海里逐步消減,形象日趨模糊,而傳神的細節(jié),如一句話、一個細小動作等,往往能觸動人的心靈,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如《領導干部的楷?!追鄙芬晃闹?,有這樣的一段描述:想到也許這是同年邁多病的老母親的最后一面,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內心感情,“撲通”跪倒在母親面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娘,您要多保重!”說完流著淚給母親深深磕了一個頭。這些點滴的

14、感人情節(jié),很能打動人的心靈,讀后讓人留下雋永印象。 </p><p><b>  5、注重描寫 </b></p><p>  沒有場景描寫,故事就沒法講。一個好的環(huán)境描寫包括了視覺感受、聽覺感受、嗅覺感受和觸覺感受四個部分。在寫作中,記者要注重描述,運用各種感覺,將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描寫出來,讓聽眾仿佛身臨其境。也就是說,不要直接告訴聽眾發(fā)生了什么,而是要用自己

15、的描寫讓他們去感覺發(fā)生了什么。如路透社消息《美國提案被擊敗中國將進入聯(lián)合國》一稿中,就寫到:“聯(lián)合國的代表們今晚擊敗了美國為保住臺灣在聯(lián)合國的席位所作的努力,從而為北京進入聯(lián)合國鋪了道路。代表們在走廊里大聲發(fā)笑,他們唱歌,歡笑,喊叫,拍桌子,有人甚至跳起舞來……”這些形象的描寫,把讀者仿佛帶回到那個場景中。 </p><p>  此外,用講故事的方式寫新聞報道,語法、文法、邏輯、修辭等文字的基本方面也不能忽視,要

16、注重運用文字的魅力來敘述好故事。一要盡可能做到具體,不要大而化之地用模糊語言,多用實在的具體的讓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二要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動詞使人不感到枯燥,形容詞使人對新聞產生疑慮。三要簡潔,單刀直入,開門見山,不拖泥帶水。四要有交談感,作者給讀者的感覺是個別聊天,而不是在體育館里聽演講。五要有連貫性,故事要順暢,一氣呵成,不阻梗,不中斷人的興趣。為此,就要解決好過渡段落,寫好轉折和過渡;交代來歷出處,以證實信息的可靠性;解釋

17、說明,不讓讀者納悶和產生困惑。 </p><p>  三、如何找到好故事 </p><p>  既然講好故事,對新聞的成功意義重大,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好的故事?好的故事素材靠發(fā)現(xiàn)、靠尋找、靠篩選。 </p><p>  首先,要有故事意識。故事意識即故事敏感,如果新聞感麻木,就會對故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白白錯過。其次是要廣泛閱讀,從有關出版物和文字材料中尋找選題,從

18、采訪對象的有關總結、報告、講話、筆記等書面材料中尋找故事,包括故事線索、故事的蛛絲馬跡。 </p><p>  找到好故事,還要廣交朋友,多和“消息靈通人士”溝通,通過他們提供故事信息;和采訪對象多聊天,閑談、侃大山,看似非正規(guī)的采訪,往往是發(fā)現(xiàn)故事線索的最佳途徑,隨和地放下架子的聊天,往往能聽到一些你所求之不得的故事。 </p><p>  四、新聞報道泛故事化隱憂 </p>

19、<p>  新聞報道泛故事化的現(xiàn)象也帶來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從故事情節(jié)來說,在新聞報道采編制作過程中,記者難免會有故意展現(xiàn)故事情節(jié)曲折性、夸大或扭曲人物形象,以表現(xiàn)故事的離奇,從而忽視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原則。記者過多的人為安排和主觀情感的記錄,使得新聞故事多有失實。如近年來媒體發(fā)生的紙餡包子、中國海軍索馬里護航逼出跟蹤潛艇、女老大包養(yǎng)16男等,雖然故事性十足、繪聲繪色,但沒有了真實性,給媒體公信力造成極大損害。其次

20、,情節(jié)講究邏輯性,很多媒體也因沒有那么多傳奇色彩的人、事作素材,出現(xiàn)泛故事化現(xiàn)象,導致人物形象很是蒼白,很多報道、節(jié)目顯得越發(fā)矯揉造作,不倫不類。 </p><p>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爭取受眾的最大化,一些媒體過分倚重故事化,也帶來新聞報道流于淺薄,“三俗”現(xiàn)象一度泛濫。新聞報道本身承擔著規(guī)范社會的功能,大眾媒介在傳播信息的同時還承擔著媒介責任和道德約束等職能,不能只是一味的迎合和滿足受眾的需求,還應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