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語言測試研究的新視角: 批判語言測試</p><p> [摘要] 長期以來,語言測試工作者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提高測試的信度與效度,以客觀、精確地測量考生的語言能力。語言測試尤其是大規(guī)模高風險語言測試帶來的社會影響,很難由改良測試本身來解決。批判語言測試 (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 的提出把語言測試置于更廣闊的社會政治語境中,對測試后效 (consequences)
2、 的反思不再局限于反撥效應 (washback),而是重新審視測試中滲透的權力與控制,測試所具有的社會價值、政治功能等。 </p><p> [關鍵詞] 語言測試使用; 批判語言測試; 社會政治語境; 考生語言能力; 替代性評估方式 </p><p> 何蓮珍呂洲洋: 語言測試研究的新視角: 批判語言測試 </p><p><b> 2013年7月
3、</b></p><p>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p><p> 語言測試作為一種社會實踐具有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語言測試專家將研究焦點集中于語言測試的技術話語,沿襲傳統(tǒng)心理計量學方法,致力于研究如何采用并開發(fā)新的測量手段以提高語言測試的信度和效度。近年來,效度理論的發(fā)展及效度與公平性關系的討論體現(xiàn)了語言測試界對語言測試使用及其社會影響的關注,對語言測試及語
4、言教育的社會性的思考與探索。受后現(xiàn)代主義批判理論的影響,批判語言測試視角著重審視了語言測試中滲透的隱性權力,考量了語言測試在社會語境中扮演的控制者、監(jiān)管者、支配者的角色,探討了語言測試社會功能的演變對測試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產(chǎn)生的影響。本文將在回顧批判語言測試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的基礎上,著重介紹批判語言測試的研究領域,闡釋其主要觀點及核心思想,并討論批判語言測試對我國語言測試實踐及外語教育的啟示。 </p>
5、<p> 一、 批判語言測試的研究背景 </p><p> 近年來,語言測試工作者的研究重點逐步從提高語言測試信度和進行效度驗證方面轉向對語言測試社會影響的關注。語言測試社會維度的研究,即語言測試在社會中的使用情況以及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和后果,是在效度框架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步豐富的。Cronbach和Meehl提出用構念效度替代效標關聯(lián)效度,強調效度驗證的對象是基于受試所得分數(shù)所做出的推論和解釋,而不是
6、分數(shù)本身[1]283。Cronbach在效度驗證的論著中并未強調分數(shù)解釋中的社會因素,這與他在有關項目評價的研究中對政治立場與價值觀影響的考量形成鮮明對比 </p><p> 轉引自T.McNamara & C.Roever, Language Testing:The Social Dimension, Oxford: Blackwell, 2006, p.11。。后期受項目評價研究的影響,Cronba
7、ch開始意識到評估的社會語境的重要性,試圖將語言測試的社會維度理論化[2]4。Messick在1989年提出了具有突破意義的整體效度觀,把效度概念的涵蓋范圍由分數(shù)意義擴展到相關性和使用、價值意義及社會影響,拉開了語言測試社會維度的研究序幕[3]20。Messick的效度理論涉及社會維度的兩個層面:測試分數(shù)的社會、文化意義以及測試使用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其中兩個關鍵概念:構念代表性不足 (constructunderrepresentati
8、on) 和構念無關差異 (constructirrelevant variance),體現(xiàn)了他在效度理論中包含的對公平性問題的思考。受Messick的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起,語言測試研究者開始關注語言測試的社會話語,強調語言測試效度驗證中社會用途及社會后果的重要性。Kane基于論證的效度驗證模型與Messick的整體效度觀一</p><p> McNamara和Roever指出,效度理論的發(fā)展在不同程度上包
9、含了對語言測試社會維度多角度的思考,但缺乏對測試所給予的更廣泛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的關注及系統(tǒng)的理論支撐,并對測試承擔的社會角色及受到的政治、政策影響表示默許和接受,而沒有采取批判視角審視測試背后無形的權力之手[8]4041。 </p><p> 受后現(xiàn)代主義批判理論研究范式的影響,對測試的批判性思考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略凇兑?guī)訓與懲罰:監(jiān)獄的誕生》一書中著力論述了測試作為象征權力和控制的工具,把日常
10、生活的常態(tài)轉化為權力的行使,認為“檢查(考試)(examination)把層級檢視的技術與規(guī)范化裁決的技術結合起來,把權力的儀式、試驗的形式、力量的部署、真理的確立都融為一體”[9]208。Pennycook提出批判應用語言學(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的概念,將其定義為應用語言學范疇內的實踐與社會、政治、文化思考的結合,主張語言和話語應與廣泛的社會語境相結合,應具有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特征[1011]。Pen
11、nycook總結了批判手段的三大特征 </p><p> 轉引自B.K.Lynch,″Rethinking Assessment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Language Testing, Vol.18, No.4(2001), pp.351372。:(1)對特定領域興趣濃厚,如性別、社會階層、性、種族、民族、文化、身份、政治、意識形態(tài)和話語,并拒絕對這類問題給予標準化回應(n
12、ormative response);(2)包含轉換教學法(transformative pedagogy);(3)對批判理論持自我反思立場(selfreflexive),即審視“壓制”、“不平等”、“意識形態(tài)”等一類術語所揭示的對世界的特定認識方式。受Kramsch[12]、Pennycook[13]和Moss[14]影響,Shohamy在1997年美國應用語言學協(xié)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13、Linguistics)年會上做題為“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 and Beyond”報告時明確提出了批判語言測試(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簡稱CLT</p><p> 參見M.Foucault,″The Subject and Power,″ in H.L.Dreyfus & P.Rabinow(eds.),Michel Foucault:Beyo
14、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pp.208226。,也即是否使權力關系處于流動的(mobile)、可逆的(reversible)、互惠的(reciprocal)狀態(tài)[33]365。 </p><p> 批判語言測試特別指出了測試的誤用與產(chǎn)生的社會后效對測試公平性的影響,拓寬了測試公平性的
15、含義。Shohamy指出測試所宣稱的目的與實際目的之間的差異導致了測試的不道德、不公平。她以三門語言考試,即某國四五年級學生全國性閱讀水平測試、以色列七到九年級學生阿拉伯語言水平測試及某國高考英語口語水平測試為例批判性地指出:引入語言測試的實際目的是將測試作為媒介,實現(xiàn)政治目的,控制教學內容與實踐,而不是官方所聲稱的為了衡量學生語言能力,且不給予學生關于考試的任何反饋,并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水平。就這個意義而言,測試是不道德且不公平
16、的[16,24]。 </p><p> ?。ㄋ模?語言測試的替代性評估 </p><p> 批判語言測試理論承認測試能測量到的領域是有限的,測試不應作為評估知識水平的唯一手段,測試者和評估者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來收集測試無法測量到的被試能力的證據(jù),多元化的評估方式能為考生能力提供效度更高的解釋。Shohamy否定了權力模型(power model)測試,認為在這種模型中,知識和價值觀體現(xiàn)的是
17、權力中心者的意志,其他測試利益相關者如教師、考生家長、考生本人等的想法并未得到關注。在此基礎上,Shohamy進一步提出了民主評估模型(democratic assessment model),即權力不是從權力中心轉移到地方,而是兩者相互合作,通過測試之外的多種方式收集考生行為的相關信息以進行評估,包括觀察、訪談、個人陳述、參與課堂活動、建立學生個人檔案等。Shohamy還提出了民主評估應該遵循的五項原則:(1)應把批判語言測試的觀點應
18、用到測試實踐中,監(jiān)控測試作為權力工具的用途,質疑它的前提并檢視它的后果;(2)測試以與被試者相互合作的方式實施;(3)測試開發(fā)、實施過程中的相關者應對測試本身及其用途承擔責任;(4)應在測試設計過程中把不同群體的知識包括進來;(5)應保護被試者的權利[32]37</p><p> ?。ㄎ澹?語言測試工作者的社會責任 </p><p> 由于語言測試可能造成的巨大影響,如入學、求職、移民、
19、入籍等,它對被試及其他利益相關者而言意味著生活的“妨礙者”(intruder)。因此,語言測試工作者面臨著在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個人道德意識之間尋求平衡點的困境。對語言測試工作者承擔的社會責任的探討,是語言測試倫理問題研究范疇的一個方面,不同學者所持立場各異。 </p><p> Davies贊成對語言測試工作者提出倫理要求,但呼吁這些要求不是無限量的,認為測試開發(fā)者很難考慮到測試可能帶來的所有社會后果。建議通過成立
20、行業(yè)協(xié)會,制定道德規(guī)范,以資格證書作為職業(yè)門檻,創(chuàng)造倫理環(huán)境,以培養(yǎng)測試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意識[34]335337。HampLyons則認為測試工作者承擔的責任范圍更廣,應對所有可能產(chǎn)生的社會后果負責[35]302。Shohamy把測試工作者定義為所有參與行動和決策、實施測試的人員,包括政策制定者、命題者、統(tǒng)計學家、測試出資方、測試審校者、考生家長等,把被試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也視為社會責任的承擔者,認為他們應與測試工作者共同分擔責任[16]
21、145。 </p><p> 在我國,從社會學角度分析語言測試倫理道德及測試工作者社會責任的論著較少。2007年,楊惠中、桂詩春兩位教授合作撰寫的《語言測試的社會學思考》一文論述了語言測試工作者的責任,認為一項好的考試要收到好的社會效果,需要考試各方的協(xié)同努力,包括語言測試工作者、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用戶等,呼吁為保證考試的正面社會效益,各方應共同做出努力[20]。 </p>
22、<p> 三、 批判語言測試理論對我國語言測試實踐及外語教育的啟示 </p><p> 首先,在重視英語教育的同時應平衡母語學習和外語學習,提高母語的學習意識,保護和弘揚中國文化。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英語在世界范圍內已成為使用范圍最廣、使用人口最多、使用領域最寬、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交際工具[36]233。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在國際交往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加強外語教育對促進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
23、展及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各種外語人才”的重要任務,體現(xiàn)了我國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具備國際化素養(yǎng)的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較高的外語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條件。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個人或社會整體接受和掌握一種語言的過程,意味著其世界觀、價值觀與意識形態(tài)潛移默化地受到該語言背后的文化的影響。外來文化的普及必將在不同程度上對本國文化造成沖擊。如何正確處理母語與外語的關系
24、、本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在重視外語教育尤其是英語教育的同時增強母語學習意識,保護和弘揚本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制定外語教育相關政策時應思考的重要問題。近年來,各種英語水平考試,如大學英語四/六級、托福、雅思、托業(yè)、劍橋商務英語等,在學生畢業(yè)</p><p> 最后,應嘗試采用多元評估方式,降低以單一的大規(guī)??荚囎鳛闆Q策依據(jù)的風險?,F(xiàn)階段我國教育仍傾向于“一考定終生”,呈現(xiàn)出了不公平性和失誤零容忍性。對部分
25、平時表現(xiàn)優(yōu)良但在考試中因不可抗力如身體不適、交通堵塞等意外情況發(fā)揮失常的學生有失公允。以一次采樣區(qū)分考生能力無法全面、客觀地評測考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進展及語言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一些大規(guī)??荚嚾绺呖?、研究生入學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命題者因考試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及風險性而承載了額外的心理壓力。替代性評估方式的提出有助于降低一次考試作為唯一衡量標準的風險,通過學生自測、觀察、訪談、個人陳述、課堂活動參與、建立學生個人檔案等方式
26、,把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結合起來,全面真實地反映考生的語言能力。考慮到替代性評估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如由于我國考生人數(shù)龐大,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的結合在實施過程中會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和時間,需先在個別城市和學校進行試點,評估其可行性及可操作性,進而探究是否適合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p><p><b> 四、 結語 </b></p><p> 作為審視語言測試的
27、多種視角之一,批判語言測試理論的提出,敦促語言測試界將研究重點從語言測試的心理計量學、統(tǒng)計學范疇向社會學范疇延伸,象征著傳統(tǒng)語言測試研究范式向批判理論范式的轉變。批判語言測試理論不再單純研究測試本身及測試的技術話語,而是轉向對測試的社會話語的關注,為語言測試的社會維度研究提出了批判性視野,對測試中滲透的權力關系深入挖掘剖析,倡導規(guī)避大規(guī)模測試帶來的高風險,減少測試結果的誤用及濫用,對公平、合理地利用已具備較高信度和效度的測試,回歸測試設
28、計開發(fā)者的初衷具有重要意義。盡管從本文的上述歸納中可以看出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進展,但總體而言仍然十分有限。首先,語言測試的主要研究問題決定了其作為應用語言學較為獨立的一個分支,與其他分支以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關系相對疏遠;其次,由于缺乏系統(tǒng)翔實的理論與操作性較強的框架支撐,將語言測試視為一種社會、政治實踐的研究難以開展;最后,語言測試研究者對社會學、批判理論等了解有限,導致批判視角仍處于非主流地位。雖然困難重重,但語言測試的跨學科研
29、究具有積極意義,進一步思考如何借鑒和發(fā)展批判語言測試理論,并將其應用于語言測試研究與實踐中,具有深遠的</p><p><b> [參考文獻] </b></p><p> [1]L.J.Cronbach & P.E.Meehl, ″Construct Validity in Psychological Tests,″ Psychological Bulle
30、tin, Vol.52, No.4(1955), pp.281302. </p><p> [2]L.J.Cronbach, ″Five Perspectives on the Validity Argument,″ in H.Wainer & H.I.Braun(eds.),Test Validity,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8,
31、 pp.318. </p><p> [3]S.Messick, ″Validity,″ in R.L.Linn(ed.),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New York: Macmillan, 1989, pp.13104. </p><p> [4]M.T.Kane, ″Validating HighStakes Testing Programs,″Educa
32、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s, Vol.21, No.1(2002), pp.3141. </p><p> [5]L.F.Bachman & A.S.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
33、6]L.F.Bachman, ″Building and Supporting a Case for Test Use,″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Vol.2, No.1(2005), pp.134. </p><p> [7]L.F.Bachman & A.S.Palmer, Language Assessment in Practice, Oxford: Oxf
34、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8]T.McNamara & C.Roever, Language Testing: The Social Dimension, Oxford: Blackwell, 2006. </p><p> [9][法]米歇爾???拢?《規(guī)訓與懲罰:監(jiān)獄的誕生》,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99年。[M.Foucault, Disc
35、ipline and Punishment:The Birth of the Prison, trans.by Liu Beicheng & Yang Yuanying, Beijing: Beijing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p><p> [10]A.Pennycook, 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 A Critical
36、 Introductio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1. </p><p> [11]A.Pennycook, ″Introduction: Critical Approaches to TESOL,″ TESOL Quarterly, Vol.33, No.3(1999), pp.329348. </p><p> [
37、12]C.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 [13]A.Pennycook,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New York: Longman, 199
38、4. </p><p> [14]P.Moss, ″Enlarging the Dialogue i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Voices from Interpretive Research Tradition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Vol.25, No.1(1996), pp.2028. </p><p> [15]E.S
39、hohamy, ″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 and Beyond,″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Vol.24, No.4(1998), pp.331345. </p><p> [16]E.Shohamy,The Power of Tests: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Uses of Language Te
40、sts, London: Longman, 2001. </p><p> [17]B.K.Lynch, ″In Search of the Ethical Tests,″ Language Testing, Vol.14, No.3(1997), pp.315327. </p><p> [18]B.Spolsky, Measured Words: The Development o
41、f Objective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19]P.Broadfoot, Education, Assessment and Society: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6. </p>
42、<p> [20]楊惠中、桂詩春: 《語言測試的社會學思考》,《現(xiàn)代外語》2007年第 4期,第368374頁。[Yang Huizhong & Gui Shichun, ″Social Dimensions of Language Testing,″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No.4(2007), pp.368374.] </p><p> [21]P.Bou
43、rdieu, 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 [22]G.Madaus, Testing as a Social Technology: The Inaugural Annual Boise Lecture on 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Bo
44、ston, MA: Boston College, 1990. </p><p> [23]F.A.Hanson, Testing Testing: Social Consequences of the Examined Lif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p><p> [24]E.Shohamy,
45、″Testing Methods, Testing Consequences: Are They Ethical? Are They Fair?″ Language Testing, Vol.14, No.3(1997), pp.340349. </p><p> [25]陳平: 《語言民族主義:歐洲與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8年第1期,第413頁。[Chen Ping, ″Linguistic Na
46、tionalism: Europe and Chin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No.1(2008), pp.413.] </p><p> [26]G.HoganBrun, C.MarMolinero & P.Stevenson(eds.), Discourses on Language and Integration: Critical P
47、erspectives on Language Testing Regimes in Europ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9. [27]E.Shohamy, ″Language Tests as Language Policy Tools,″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Vol.14, No.1(2007), pp.117130. </p><p&g
48、t; [28]E.Shohamy & T.Kanza, ″Language and Citizenship in Israel,″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Vol.6, No.1(2009), pp.8388. </p><p> [29]A.J.Kunnan, ″Fairness and Justice for All,″ in Fairness and Val
49、idation in Language Assess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114. </p><p> [30]W.W.Willingham & N.Cole, Gender and Fair Assessment,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7. <
50、/p><p> [31]W.W.Willingham, ″A Systemic View of Test Fairness,″ in S.Messick(ed.),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in Access, Quality,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51、 Associates, 1999, pp.213242. </p><p> [32]E.Shohamy, ″Democratic Assessment as an Alternative,″ Language Testing, Vol.18, No.4(2001), pp.373391. </p><p> [33]B.K.Lynch, ″Rethinking Assessment
52、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Language Testing, Vol.18, No.4(2001), pp.351372. </p><p> [34]A.Davies, ″Demands of Being Professional in Language Testing,″ Language Testing, Vol.14, No.3(1997), pp.328339. &
53、lt;/p><p> [35]L.HampLyons, ″Washback, Impact and Validity: Ethical Concerns,″ Language Testing, Vol.14, No.3(1997), pp.295303. </p><p> [36]金光美: 《英美霸權與英語全球化》,《甘肅社會科學》 2009年第2期,第230233頁。[Jin Guan
54、gmei, ″British and American Hegemony and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Gansu Social Sciences, No.2(2009), pp.230233.] </p><p> [37]從叢: 《“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光明日報》2000年10 月19日。[Cong Cong,″Chinese Culture Aphasi
55、a: The Defect of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Guangming Daily, 20001019.] </p><p> [38]楊惠中: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十五年回顧》,《外國語》2003年第3期,第2129頁。[Yang Huizhong, ″15 Years of the CET and Its Impact on Teaching,″ Journal o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語言遷移研究新視角
- 禪的語言觀——整合語言學提供的新視角.pdf
- 新HSK語言測試與雅思語言測試的比較研究.pdf
- c語言測試
- 答案-c語言期中測試
- c語言測試題
- 語言能力測試綜合試卷
- c語言測試題題庫
- 交際語言測試及其在閱讀測試中的應用.pdf
- 交際式語言測試及其對閱讀理解測試的啟迪.pdf
-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測試題
- 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語言測試
- 英語語言測試實訓室設備采購項目
- 英語語言測試實訓室設備采購項目
- 英語語言測試實訓室設備采購項目
- c語言綜合測試試題
- 語言學語言學教程測試題及答案
- 交際語言測試理論視角下英語專業(yè)四級中聽力測試的結構效度研究.pdf
- 語言測試概論定稿(張凱)
- 語言測試改革:在中國優(yōu)化任務語言教學的關鍵.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