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第一章 建筑設計</p><p> 本工程是根據(jù)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零四級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西安市高新區(qū)某科研辦公樓設計”。設計組的設計要求進行設計的。</p><p><b> 1.1工程概況</b></p><p> 工程名稱:西安市高新區(qū)某科研辦公樓</p><p> 建
2、設單位:某合資單位</p><p> 建設場地:擬建建筑物位于西安市高新區(qū),室外地坪設計標高為410.80m </p><p> 建筑規(guī)模:總建筑面積約9000平方米,主體結構7層,無地下室</p><p><b> 建筑類別:丙類</b></p><p> 設計使用年限:50年</p><p
3、><b> 抗震等級: 二級</b></p><p> 抗震設防烈度:8度; </p><p><b> 1.2 氣象條件</b></p><p> 1)冬季采暖室外計算溫度-5℃。</p><p> 2)主導風向:東北?;撅L壓0.35kN/ m2</p><p
4、> 3)基本雪壓:0.25kN/ m2</p><p> 4)年降雨量:632mm;日最大降雨量:92mm;時最大降雨量:56mm;雨季集中在9、10月份。</p><p> 5)土壤最大凍結深度450mm℃</p><p><b> 1.3建筑設計說明</b></p><p> 1.3.1 設計概要&l
5、t;/p><p> 本工程位于西安市高新區(qū),擬建建筑物場地周圍有主次干道。場地為7000平方米。建筑物四周進行適當?shù)木G化,并建有停車位、停車棚等。</p><p> 本設計是科研辦公樓樓,應根據(jù)建筑使用性質、建設規(guī)模與標準的不同,確定各類用房。主要由實驗室、報告廳、資料室、辦公室、開放辦公區(qū)、會議室、職工餐廳組成。由于房間要求的使用面積比較大,根據(jù)使用要求結合基地面積、結構類型等情況。故按
6、建筑模數(shù)確定房間的開間與進深,故建筑的開間選取為7.2米,進深為6.0米。</p><p> 1.3.2 建筑平面、立面、剖面設計</p><p><b> 1)平面設計</b></p><p> 該建筑物為七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該建筑物的建筑面積為9000平方米。該建筑物為L型,南北朝向,東西長73.1米,南北長為43.1米。各層層
7、高均為3.3米。電梯機房高度為3.0米。根據(jù)辦公樓的使用要求和規(guī)范,在中間和兩側總共設3個出入口。由于是科研辦公樓樓,故一樓設有餐廳、值班室、接待室、實驗室,二、三樓為實驗室、資料室、計算機房、報告廳,四樓為實驗室,五、六、七樓為實驗室和開放辦公區(qū)。每層男女廁所分別設置。</p><p><b> 房間要求:</b></p><p><b> 2)筑剖面
8、設計</b></p><p><b> 房屋各部分高度確定</b></p><p> 層高:3.3m,突出屋面的電梯間、樓梯間均為3.0m。</p><p> 凈高:《辦公建筑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不得小于2.6m,走道不得小于2.1m。</p><p> 窗臺高:綜合層高、凈高、窗戶尺寸等因素,取窗臺高為1
9、.0m。</p><p> 室內外地坪高差:一般不應小于150mm,本設計取450mm。</p><p> 女兒墻高:考慮立面效果,并符合上人屋面的要求及屋頂做法取1.0m。</p><p><b> 3)立面設計</b></p><p> 立面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反映建筑的性格特征;考慮物質條件的特征;適應環(huán)境和
10、建筑群體規(guī)范的要求;符合形式美的規(guī)律;掌握建筑標準,考慮經(jīng)濟條件。</p><p> 立面設計是在滿足房間的使用要求和技術經(jīng)濟的條件下,運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構圖的一些規(guī)律,結合平面的內部空間組合進行的。進行立面設計師要考慮房屋的內部空間關系,相鄰立面的協(xié)調,各立面墻面的處理和門窗安排,滿足立面形式美觀要求,同時還應考慮個入口的細部構造構建的處理。本建筑的總高度為26.1米。室內外高差為0.45米 室外設置 三階臺
11、階。頂部砌筑1.0高的女兒墻。9-10軸線之間設置變型縫,正立面采用面磚裝飾。建筑物的背面設置落水管。</p><p> 建筑物為科研辦公樓,希望達到的立面效果是樸實、大方、簡潔、嚴肅但又不缺失活潑。</p><p> 在裝飾上作為一個科研辦公樓要考慮很多方面,不追求豪華,重視實用性,注重光線的應用,和諧富有現(xiàn)代感,并具有能代表科學性建筑的能力。故采用面磚裝飾。室內采用水磨石地面,在衛(wèi)
12、生間采用地磚防水樓面。</p><p><b> 1.3.3抗震設計</b></p><p>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西安市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必須進行抗震設防。</p><p> 建筑根據(jù)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似個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筑應屬于重大建筑工
13、程和地震是可能發(fā)生嚴重災害的建筑 ,乙類建筑應屬于屬于需要竟快修復的建筑 ,丙類建筑屬于除甲、乙以外的一般建筑。故本建筑物屬于一般建筑物,丙類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構造措施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的要求。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查規(guī)范確定,本設計屬于框架結構,8度設防,高度小于30米。所以為二級框架。</p><p><b> 1.3.4防火設計</b></p><p>
14、根據(jù)《民用建筑防火規(guī)范》,本設計為二類建筑,屬于二級耐火等級。</p><p> 疏散樓梯是安全疏散道路中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并應布置在易于尋找的位置。但電梯不能作為疏散樓梯使用。疏散樓梯的多少,可按寬度指標并結合疏散螺線的距離及安全出口的數(shù)目確定。本工程的樓梯凈寬均為 1.8米,休息平臺的寬度凈寬均為1.8米。 </p><p> 1.3.5樓梯的設計<
15、;/p><p> 樓梯的平面形式的選用,主要根據(jù)其使用性質和重要程度來決定,直跑樓梯具有方向單一,貫通空間的特點,雙分平行樓梯和雙份轉角樓梯則是均衡對稱的形式,典雅莊重。雙跑樓梯、三跑樓梯一般用于不對稱的平面布局,既可以用于主要樓梯,也可以用于此藥部位作為輔助性質的樓梯。人流疏散量大的建筑物采用交叉樓梯和剪刀樓梯的形式,不盡有利于人流的疏散,還可以達到有效利用空間的效果。其他形似的樓梯如:弧形裸體 、螺旋樓梯的使用
16、,可以增加建筑物空間的輕活潑。</p><p> 樓梯的凈寬(H)一般應大于人體上只伸直向上,手指出道頂棚的距離。踢斷凈高應當以踏步前緣處到頂棚垂直線凈高度計算。為了防止行進中碰頭產(chǎn)生壓抑感,樓梯梯段凈高不應小于2.2米,平臺部分的凈高不應小于2.0米。</p><p> 1.3.6 細部構造總說明 </p><p><b> (1)散水</b
17、></p><p> 為了保護墻基不受雨水的侵蝕,常在外墻四周將地面作成向外傾斜的坡面,以使將屋面水排至遠處,這一坡面稱散水。散水坡度約為3%-5%,寬度一般為600mm-1000mm,縱墻每隔10米做一到伸縮縫,散水與外墻設20寬縫,其縫內均填瀝青砂漿。當屋面排水方式均為自由落水時,要求其寬度較出檐多200mm,一般雨水較多地區(qū)多做成明溝,干燥地區(qū)多做成散水。本工程做散水,寬度1000mm,坡度3%,2
18、0厚1:2.5水泥砂漿壓實趕光;50厚C10混凝土; 80厚C10混凝土墊層;100厚3:7灰土;素土夯實。</p><p><b> (2)樓地面工程</b></p><p> 內地面混凝土墊層酌情設置縱橫縫(平頭縫),細石混凝土地面面層設置分隔縫,分隔縫與墊層縮縫對齊,縫寬20mm,內填瀝青瑪蹄諦脂。</p><p> 澆水磨石樓地面
19、面層應分格,除特殊注明外,一般普通水磨石面層用厚玻璃條分隔;彩色水磨石面層用2厚銅條分格,分格大小酌情處理。</p><p> 室內經(jīng)常有水房間(包括室外陽臺)應設地漏,樓地面1:2.5水泥砂漿(摻3%防水粉)作不小于1%排水坡度向地漏,最薄處20厚,地面最高點標高低于同房間地面標高20。</p><p> 特殊注明外,門外踏步、坡道的混凝土墊層厚度做法同地面。</p>
20、<p> 建筑電纜井、管道井每層在樓板處做法按結構整鋪鋼筋,待管道安裝后用同樣標號混凝土封閉。</p><p><b> (3) 屋面工程</b></p><p><b> 屋面為剛性防水屋面</b></p><p> 基層與突出屋面結構(女兒墻、墻、變形縫、管道、天溝、檐口)的轉叫處水泥砂漿粉刷均做成圓
21、弧或圓角。</p><p> 凡管道穿屋面等屋面留洞孔位置須檢查核實后在做防水材料,避免做防水材料后再鑿洞。</p><p><b> ?。?)門窗工程</b></p><p> A)在生產(chǎn)加工門、窗之前,應對門窗洞口進行實測。</p><p> B)窗采用塑鋼窗,住入口采用玻璃門,室內房間的門采用木制門。<
22、/p><p> C)門窗安裝前預埋在墻或柱內的木、鐵構件應做防腐、防銹處理。</p><p> 7) 建筑細部具體構造做法</p><p> A)屋面做法:(上人)</p><p><b> 4厚高分子防水卷材</b></p><p> 20厚的1:3水泥砂漿找平層</p>&
23、lt;p> ?。?)60厚憎水珍珠巖保溫層</p><p> 30厚1:8水泥焦渣找坡</p><p><b> 4厚油氈隔離層</b></p><p> ?。?)20厚的1:3水泥砂漿找平層</p><p> ?。?)100厚的鋼筋混凝土板</p><p><b> B)樓
24、面做法:</b></p><p><b> (1)瓷磚地面</b></p><p> (2)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p><p> (3)現(xiàn)澆100厚鋼筋混凝土樓面板</p><p><b> C)底層地面做法:</b></p><p> ?。?)2
25、0厚1:2水泥砂漿抹面</p><p> ?。?)60厚C10混凝土墊層</p><p> ?。?)100厚碎石或碎磚夯實</p><p><b> ?。?)素土夯實</b></p><p><b> D)內墻面做法:</b></p><p> (1)10厚1:1:6水泥
26、、石灰膏、砂混合砂漿打底</p><p> (2)10厚1:1:6水泥、石灰膏、砂混合砂漿</p><p><b> E)外墻做法:</b></p><p> ?。?)外墻240厚使用黏土空心磚</p><p> (2)20厚內,外墻抹灰,外墻使用水泥砂漿,內墻使用混合砂漿</p><p>
27、<b> ?。?)外墻面貼瓷磚</b></p><p><b> F)墻基防潮:</b></p><p> (1)采用防水砂漿防潮層</p><p> (2)20厚1:2水泥砂漿摻5%避水漿,位置一般在-0.06標高處</p><p><b> G)踢腳做法:</b>&
28、lt;/p><p> (1)踢腳線高為150mm</p><p> (2)15厚水泥砂漿打底</p><p> (3)10厚1:1.5水泥石渣粉面</p><p> (4)磨光打蠟 </p><p><b> H)女兒墻做法:</b></p><p> (1)2
29、40厚機制紅磚</p><p><b> (2)80厚抹灰</b></p><p><b> I)臺階做法:</b></p><p> (1)30厚預制水磨石板</p><p> (2)15厚1:2.5水泥砂漿找平層</p><p> (3)60厚c15細石混凝土&
30、lt;/p><p><b> (4)素土夯實</b></p><p> 第二章 結構設計部分</p><p> 1 結構設計技術條件</p><p><b> 1.1工程概況</b></p><p> 項目名稱:西安市高新區(qū)某科研辦公樓</p><p
31、> 建設地點:西安市高新區(qū)</p><p> 建筑面積:平面尺寸:長73.2m、寬14.95m??偨ㄖ娣e9000 m2 。標準層1290 m2.</p><p> 建筑高度:總高度24.55m,最高部高度26.55m。</p><p> 層 高:標準層層高3.3m,底層層高3.3m,頂層層高3.3m。</p><p>
32、 層 數(shù):7層。</p><p> 周圍建筑:本建筑正北方向是高新路 ,正南方是一三層的建筑物距本建筑70m,東南方也有一三層建筑物距本建筑80m。其它方向沒有建筑物 。</p><p><b> 1.2 設計依據(jù)</b></p><p> 1.2.1 國家標準</p><p> 1.2.2 地質勘察報告&
33、lt;/p><p> (1)場地屬非自重Ⅱ級濕陷性黃土地基;</p><p> (2)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160kpa;</p><p> (3)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場地類別為Ⅱ類; </p><p> ?。?)地下水穩(wěn)定埋深6.5~8.2m,屬潛水類型。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不具腐蝕性,但在干濕交替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弱腐蝕性。
34、</p><p> 1.2.3結構設計參數(shù)</p><p> 1.2.4抗震設計參數(shù)</p><p><b> 1.3荷載取值</b></p><p><b> 1.風荷載、雪荷載</b></p><p> 2.樓面、屋面活荷載標準值</p><
35、p> 3.電梯及機房設備重力荷載標準值:50kN(估算)</p><p> 4.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荷載分項系數(shù)、可變荷載組合值系數(shù)等系數(shù)取值</p><p><b> 非抗震設計</b></p><p><b> 抗震設計</b></p><p><b> 1.4結構總體布置
36、</b></p><p><b> 1.平面、立面布置</b></p><p> 本設計根據(jù)使用功能及建筑設計的需要,結構平面布置圖如圖2.1.1所示。主體結構共七層,層高3.3m。</p><p><b> 2.柱網(wǎng)布置</b></p><p> 本設計采用大柱網(wǎng),柱距為7.2
37、m,跨度為DF跨6.0m,F(xiàn)G跨2.4m,GH跨6.0m。</p><p><b> 3.變形縫設置</b></p><p> 本設計平面為“L型”,⑨~⑩軸之間設100mm寬的變形縫。在距軸線30.6m處設后澆帶,后澆帶寬1m。</p><p> 1.5 主要承重構件、墻體的選擇及截面尺寸</p><p><
38、;b> 柱</b></p><p> 一層柱截面尺寸為650 mm×650mm </p><p> 二~七層柱截面尺寸為550 mm×550mm。</p><p><b> 梁</b></p><p> 一層縱、橫方向主梁截面尺寸均為350 mm×600mm<
39、;/p><p> 二~七層縱、橫方向主梁截面尺寸均為300 mm×600mm</p><p> 次梁截面尺寸為300 mm×450mm。</p><p><b> 樓蓋、屋蓋</b></p><p> 樓蓋、屋蓋均采用現(xiàn)澆整體式樓蓋,板厚100mm。</p><p><
40、;b> 4.墻體</b></p><p> 圍護墻體均采用240mm厚空心磚墻,隔墻采用200mm厚空心磚墻,女兒墻采用240mm厚空心磚墻。</p><p><b> 1.6 材料</b></p><p><b> 混凝土強度等級</b></p><p><b>
41、; 鋼筋</b></p><p> 1.7結構計算原則和方法</p><p><b> 1.手算:</b></p><p> 采用簡化方法計算結構內力和位移,即沿結構縱橫兩主軸方向,按平面抗側力結構計算結構的內力和位移。</p><p><b> 2.電算:</b></p
42、><p> (1) 軟件名稱:PKPM</p><p> (2) 版 本:98.00版</p><p> (3) 編制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p><p><b> 2 框架結構布置</b></p><p><b> 2.1 平面設計</b&g
43、t;</p><p> 本設計根據(jù)使用功能及建筑設計的需要,結構平面布置圖如圖2.1.1所示。</p><p><b> 2.2 豎向設計</b></p><p> 本設計主體結構共七層,層高3.3m。</p><p><b> 2.3 變形縫 </b></p><p&g
44、t; 本設計變形縫設在~軸之間,變形縫寬100mm。在距軸線30.6m處設后澆帶,后澆帶寬1m。</p><p><b> 2.4 柱網(wǎng)及層高</b></p><p><b> 2.4.1 柱網(wǎng)</b></p><p> 本設計采用大柱網(wǎng),柱距為7.2m,跨度為EG跨6.0m,GH跨2.4m,HJ跨6.0m。柱網(wǎng)計
45、算簡圖如圖2.4.1所示。</p><p> 圖2.1.1 結構平面布置圖</p><p> 圖2.4.1 框架計算簡圖</p><p><b> 2.4.2層高</b></p><p> 本設計采用層高為3.3m。</p><p><b> 2.5 承重方案</b&
46、gt;</p><p> 采用橫向承重方案。橫向框架計算簡圖2.4.2所示。</p><p> 其中取頂層柱的形心線作為框架柱的軸線;取樓板底面為梁軸線。一層柱高取至基礎頂面。</p><p> 圖2.4.2橫向框架計算簡圖</p><p> 2.6 梁、柱截面尺寸</p><p> 2.6.1 梁截面
47、尺寸的確定</p><p> 橫向主梁截面高度按梁跨的1/12~1/8估算,縱向主梁截面高度取與橫梁主梁相同,次梁截面高度按跨度的1/14估算。</p><p> 梁截面寬度按梁高的1/3~1/2估算,橫向主梁保持寬度相同以方便施工。</p><p> 由此估算的梁截面尺寸見表2.6.1</p><p><b> 柱截面尺寸
48、確定</b></p><p> 柱截面尺寸根據(jù)柱的軸壓比限值估算,本設計的框架結構抗震等級為二級(《建筑抗震規(guī)范》6.1.2條),其軸壓比限值[]=0.8 (《建筑抗震規(guī)范》6.3.7條);各層重力荷載代表值近似取12kN/。由圖2.4.1軸線的負載面積為7.2×3.0;軸線的柱負載面積為7.2×4.2.由式得第一層柱的截面面積為:</p><p>&l
49、t;b> 邊柱 </b></p><p><b> 中柱 </b></p><p> ?。?.3、1.25—考慮地震作用組合后柱軸壓力增大系數(shù),邊柱取1.3、不等跨內柱取1.25)</p><p> 如取柱截面為正方形,則邊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別為420mm和488mm。</p><
50、p> 根據(jù)上述計算結果并綜合考慮其它因素,本設計柱截面尺寸取值如下:</p><p> 1層 650mm×650mm</p><p> 2~7層 550mm×550mm</p><p><b> 2.7基礎形式</b></p><p> 基礎形式采用柱下條形基
51、礎,埋深按建筑總高的1/14估算,基礎梁的高度按跨度的1/4~1/8估算,由此確定的基礎埋深為2.2m、基礎梁高為1.2m。</p><p> 2.8 框架結構計算簡圖</p><p> 框架結構計算簡圖如圖2.4.2所示。取頂層柱的形心線作為框架柱的軸線;梁軸線取至板底,2~7層柱高度即為層高,取3.3m;底層柱高度從基礎頂面取至一層板底,即</p><p>
52、 2.9 重力荷載計算</p><p> 2.9.1 屋面及樓面的永久荷載標準值</p><p><b> 屋面(上人):</b></p><p> 4厚高分子防水卷材 0.3kN/㎡</p><p> 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 20×0.02=0.4
53、 kN/㎡</p><p> 60厚憎水珍珠巖保溫層 10×0.06=0.6 kN/㎡</p><p> 30厚1:8水泥焦渣找坡 14×0.03=0.42 kN/㎡</p><p> 100厚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 25×0.1=2.5 kN/㎡</p><p> V型輕鋼龍骨
54、吊頂 0.25 kN/㎡</p><p><b> 樓面(1~6):</b></p><p> 瓷磚地面(包括水泥粗砂打底) 0.55 kN/㎡</p><p> 100厚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 25×0.1=2.5 kN/㎡</p><p> V型輕鋼龍骨吊頂
55、 0.25 kN/㎡</p><p> 2.9.2 屋面及樓面可變荷載標準值</p><p> 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 2.0 kN/㎡</p><p> 樓面活荷載標準值 2.0 kN/㎡</p><p> 屋面雪荷載標準值
56、 kN/㎡</p><p> ?。ㄆ渲袨槲菝娣e雪分布系數(shù),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6.2.1規(guī)定,取1.0。)</p><p> 2.9.3 梁、柱、墻、窗、門重力荷載計算</p><p> 梁、柱可根據(jù)截面尺寸、材料容重及粉刷等計算出單位長度上的重力荷載;對墻、門、窗等可計算出單位面積上的重力荷載。計算結果見表2.9.3所示</p><p
57、> 表2.9.3 梁、柱重力荷載標準值</p><p> 注:1)表中為考慮梁、柱的粉刷層重力荷載的增大系數(shù);表示單位長度構件重力荷載;n為構件數(shù)量。</p><p> 2)梁長度取凈長;柱長度取層高。</p><p> 2.9.4 墻體單位面積自重標準值計算</p><p> 外墻為240mm
58、厚粘土空心磚,外墻面貼瓷磚(0.5 kN/㎡),內墻面為20mm厚抹灰,則外墻單位墻面重力荷載為</p><p> 0.5+15×0.24+17×0.02=4.44 kN/㎡</p><p> 內墻為200mm厚粘土空心磚,兩側均為20mm厚抹灰,則內墻單位面積重力荷載為</p><p> 11.8×0.2+17×0.0
59、2×2=3.04 kN/㎡</p><p> 2.9.5 門窗單個重力荷載計算</p><p> 取木門單位面積重力荷載為0.2 kN/㎡;鋁合金窗單位面積重力荷載為0.4 kN/㎡.</p><p> 2.9.6 重力荷載代表值</p><p> 重力荷載代表值指結構和構配件自重標準值和可變荷載組合值之和。</p&
60、gt;<p> 其中前所乘的系數(shù)0.5為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shù),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5.1.3采用。當計算頂層時,可變荷載取雪荷載,系數(shù)仍取0.5。</p><p> 由以上公式計算的各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p><p> =(1945.021+988.297)×0.5+4438.097+(2755.55+2450.114)×0.5+9.66+
61、37.58+180.13+0.5×1626.115=9548.02kN</p><p> 同理可得=8995.09 kN,計算頂層時,將女兒墻的重力荷載全部加到其中,其它部分與前面相同,則=8420.59 kN,突出屋面的電梯和樓梯間單獨考慮,同樣取其一半計算得:=1139.16 kN.將各層重力荷載代表值匯表2.9.1所示</p><p> 表2.9.1 重
62、力荷載代表值(kN)</p><p> 圖2.9.1 各質點重力荷載代表值</p><p><b> 3框架側移剛度計算</b></p><p><b> 3.1梁的線剛度 </b></p><p> 其中。計算跨度和計算簡圖相同。</p><p> 3.2 柱的
63、線剛度</p><p> 表3.2.1 柱線剛度計算表</p><p> 其中。計算高度和計算簡圖相同。</p><p> 3.3框架柱層間側移剛度</p><p> 表3.3.1 中框架柱側移剛度D值(N/mm)</p><p> 表3.3.2
64、 邊框架柱側移剛度D值(N/mm)</p><p> 表3.3.3 樓、電梯間框架柱側移剛度D值(N/mm)</p><p> 由表3.3.4可見,/ =933789/973742=0.959>0.7,故該框架為規(guī)則框架。</p><p> 4橫向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和側移計算</p><p>
65、4.1 橫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和側移計算</p><p> 4.1.1橫向自振周期計算</p><p> 將折算到主體結構的頂層,即</p><p> 結構頂點的假想側移計算表見表4.1.1所示</p><p> 按前述方法估算基本周期,其中的量綱為m,取,則</p><p><b>
66、s</b></p><p> 4.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力計算</p><p> 本結構高度不超過40m,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變形以剪切型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計算如下</p><p> 因1.4 ,所以應考慮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頂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數(shù)按下式計算,即</p>
67、<p> 各質點的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將上述和代入可得</p><p> 具體計算過程見表4.1.2。</p><p> 各質點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見圖4.1.2所示。</p><p> (a)水平地震作用分布 (b)層間剪力分布</p><p>
68、圖4.1.2 橫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p><p> 4.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驗算</p><p>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層間位移和頂點位移分別按式:</p><p> 和 計算,計算過程見表4.1.3所示。表中還計算了各層的層間彈性位移角=/。</p><p> 由表4.1.3可見,最大層間彈性位移角發(fā)生在
69、第2層,其值為1/730<1/550,滿足要求,其中[/h]= 1/550。</p><p> 5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p><p> 以圖2.1.1中軸線橫向框架在左地震作用下作為計算對象,進行內力計算。</p><p>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橫向框架柱端彎矩的計算采用D值法,首先要確定反彎點的位置。</p><p> 5.1
70、柱反彎點位置</p><p> 計算各柱的反彎點高度比</p><p> 5.2各層柱端彎矩及剪力計算</p><p> 其中查倒三角形分布水平荷載下各柱標準反彎點高度比表,本設計中底柱需考慮修正值,第2層柱需考慮修正值和,其余柱均無修正。具體計算過程及結果見表5.2.1。</p><p> 表中M量綱為kN·m,V量綱為k
71、N 。</p><p> 5.3 梁端彎矩、剪力及柱軸力計算</p><p> 根據(jù)上述所計算的柱端彎矩的值,采用節(jié)點平衡的方式,根據(jù)梁線剛度按照其線剛度分配的原則計算粱端彎矩,以第5層AB跨的彎矩計算具體說明過程:</p><p><b> E節(jié)點:為0。</b></p><p><b> G節(jié)點:&
72、lt;/b></p><p> 計算所得到的彎矩為節(jié)點彎矩,將其反向即得到所需的桿端彎矩。</p><p><b> 所以EG梁的剪力為</b></p><p> 其余各粱端彎矩及剪力計算與上述相同。具體計算過程及結果詳見表5.3.1。</p><p> 注:1)柱軸力中的負號表示拉力。當為左地震作用時,左
73、側兩根柱為拉力,對應的右側兩根柱為壓力</p><p> 2)表中M單位為kN﹒m,V單位為kN,單位為m。</p><p> 綜合上述內容作水平地震作用的軸線框架的彎矩圖,粱端剪力圖及柱軸力圖。如圖5.3.1(a) (b)所示。</p><p> 圖5.3.1 左地震作用下框架彎矩圖、梁端剪力及柱軸力圖</p><p> 6 豎向荷
74、載作用下橫向框架內力分析</p><p> 6.1 橫向框架內力計算</p><p> 6.1.1 計算單元</p><p> 取軸線橫向框架進行計算,計算單元寬度為7.2m,如圖6.1.1所示。由于房間內布置有次梁,故直接傳給該框架的樓面荷載如圖中的水平陰影線所示,計算單元范圍內的其余樓面荷載則通過次梁和縱向框架梁以集中力的形式傳給橫向框架,作用于各質點上。
75、由于縱向框架梁的中心線與柱的中心線不重合,因此在框架節(jié)點上還有集中力矩。</p><p> 圖6.1.1 橫向框架計算單元</p><p> 6.1.2 荷載計算</p><p><b> 恒載計算</b></p><p> 在圖6.1.2中,、代表橫梁自重,為均布荷載形式。對于第7層</p>&l
76、t;p> 和分別為房間和走道板傳給橫梁的梯形荷載和三角形荷載,有圖6.1.1所示幾何關系可得</p><p><b> , </b></p><p> 、分別為由邊縱梁、中縱梁直接傳給柱的恒載,它包括梁自重、樓板重和女兒墻等的重力荷載,計算如下:</p><p> 圖6.1.2 各層梁上作用的恒載</p>&
77、lt;p><b> 集中力矩</b></p><p> 對2~6層,包括梁自重和其上橫墻自重,為均布荷載。其它荷載計算方法同第7層,結果為:</p><p><b> ,</b></p><p><b> , </b></p><p><b> 對
78、1層</b></p><p> , </p><p><b> 活荷載計算</b></p><p> 活荷載作用下的各層框架梁上的荷載分布如圖6.2.1所示。</p><p> 圖6.2.1 各層梁上作用的活荷載</p><p><b> 對于第
79、7層</b></p><p><b> , </b></p><p> 同理,在屋面雪荷載作用下</p><p><b> , </b></p><p><b> 對2~6層</b></p><p><b
80、> ,</b></p><p><b> 對1層</b></p><p><b> , </b></p><p><b> , </b></p><p> 將以上結果匯總表,見表6.2.1和62.2。</p><p&
81、gt; 表6.2.1 橫向框架恒載匯總表</p><p> 表6.2.2 橫向框架活載匯總表</p><p><b> 內力計算</b></p><p> 粱端、柱端彎矩采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由于結構和荷載均對稱,故計算時用半框架。彎矩計算過程
82、如圖6.3.1~6.3.3,所得彎矩圖如圖6.3.4~6.3.6.粱端剪力可根據(jù)梁上豎向荷載引起的剪力與梁端彎矩引起的剪力相疊加而得,柱軸力可由粱端剪力和節(jié)點集中力疊加得到。下面以第一層兩個框架節(jié)點的桿端彎矩分配系數(shù)計算為例,說明計算方法,其中、分別表示邊節(jié)點和中節(jié)點各桿端的轉動剛度之和。</p><p> 其余各節(jié)點的桿端彎矩分配系數(shù)計算過程從略,計算結果見圖6.3.1~6.3.3.</p>&
83、lt;p> 其次計算桿件固端彎矩。以在恒載作用下第一層的邊跨梁和中間跨梁為例說明計算方法。邊跨梁的固端彎矩為</p><p> 中間跨梁的固端彎矩為</p><p> 圖6.3.1 恒載作用下彎矩二次分配</p><p> 圖6.3.2 活載作用下彎矩二次分配</p><p> 圖6.3.3 屋面為雪荷載作用下彎矩二次分
84、配</p><p> 圖6.3.4 恒載作用下梁柱彎矩圖</p><p> 圖6.3.5 活荷載作用下梁柱彎矩圖</p><p> 圖6.3.6 屋面為雪荷載作用下梁柱彎矩圖</p><p> 表 6.3.1 恒載作用系粱端剪力及柱軸力() </p><p> 表 6.3.2
85、 活荷載作用下粱端剪力及柱軸力()</p><p><b> 7 框架內力組合</b></p><p> 7.1 結構抗震等級</p><p> 本設計的結構類型為框架結構,地震烈度為8度,建筑高度小于30米,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6.1.2條規(guī)定。本設計的結構抗震等級為二級。</p><p
86、> 7.2 框架梁的內力組合</p><p> 本設計考慮三種內力組合,即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p><p> 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p><p><b> 抗震時的組合:</b></p><p> 具體組合過程及結果詳見表7.2.1。</p><p> 下面以第一層
87、邊跨梁考慮地震作用的組合為例,說明各內力的組合方法。對支座負彎矩按相應的組合情況進行計算,求跨間最大正彎矩時,可根據(jù)粱端彎矩組合值及梁上荷載設計值,由平衡條件確定。</p><p><b> 梁上荷載計算:</b></p><p><b> 左震</b></p><p><b> 則發(fā)生左支座。</b
88、></p><p><b> 右震</b></p><p><b> 說明發(fā)生在右支座。</b></p><p> =1.3×284.24-(52.20+0.5×14.24)=310.09kN·m</p><p><b> 剪力計算:EG凈跨&l
89、t;/b></p><p><b> 左震</b></p><p><b> 右震</b></p><p><b> 則</b></p><p> 7.3 框架柱的內力組合</p><p> 取每層柱頂和柱底兩個控制截面,考慮與梁相同的
90、三種內力組合,并對柱端彎矩進行調整具體組合過程詳見表7.3.1~7.3.6。</p><p> 表8.1.1 框架梁縱向鋼筋計算表</p><p><b> 8 截面設計</b></p><p><b> 8.1 梁截面設計</b></p><p> 8.1.1 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
91、計算</p><p> 以一層EG跨為例說明跨間截面配筋計算。</p><p><b> 支座彎矩</b></p><p> 跨間彎矩取控制截面,即支座邊緣處的正彎矩。由表 ,可求得相應的剪力</p><p><b> 則支座邊緣處</b></p><p> 當
92、梁下部受拉時,按T形截面設計,當梁上部受拉時,按矩形截面設計。</p><p> 翼緣計算寬度當按跨度考慮時,;按梁間距考慮時,,按翼緣厚度考慮時,,,此種情況不起控制作用,故取。</p><p> 梁內縱向鋼筋選HRB400級鋼(),。下部跨間截面按單筋T形截面計算。因為</p><p><b> 屬第一類T形截面</b></p&
93、gt;<p> 實配鋼筋 4C22(),,滿足要求。</p><p> 將下部跨間截面的4C22 鋼筋伸入支座,作為支座負彎矩作用下的受壓鋼筋(),再計算相應的受拉鋼筋,即支座E上部</p><p> 說明富裕,且達不到屈服??山迫?lt;/p><p> 實取 5C22()。</p><p><b> 支座上
94、部</b></p><p> 實取5C22(),,,滿足要求。</p><p> 其余各梁各支座處需配縱向鋼筋的算法均與上述過程相同。</p><p> 最后結果詳見表8.1.1。</p><p> 8.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p><p><b> EG跨</b>
95、</p><p> 故截面尺寸滿足要求。</p><p> 梁端加密區(qū)箍筋取4肢φ8@100,箍筋用HPB235級鋼筋(),則</p><p> 加密區(qū)長度取0.90m,非加密區(qū)箍筋取4肢φ8@150,箍筋設置滿足要求。</p><p><b> GH跨:</b></p><p> 若粱
96、端箍筋加密區(qū)取4肢φ10@100 ,則其承載力為</p><p> 由于非加密區(qū)長度較小,故全跨均按加密區(qū)配置。</p><p> 其余各跨的箍筋計算方法與上述相同。詳見表8.1.2</p><p><b> 表8.1.2</b></p><p><b> 8.2 柱截面設計</b><
97、/p><p> 8.2.1 剪跨比和軸壓比驗算</p><p> 表8.2.1給出了框架柱各層剪跨比和軸壓比計算結果,其中剪跨比λ也可取。注意,表中的、和N都不應考慮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由表可見,各柱的剪跨比和軸壓比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p><p> 表8.2.1 框架柱各層剪跨比和軸壓比計算表</p><p>
98、; 8.2.2 柱正截面承載力計算</p><p> 以第二層G軸柱為例說明。根據(jù)G柱內力組合表,將支座中心處的彎矩換算至支座邊緣,并與柱端組合彎矩的調整值比較后,選出最不利內力,進行配筋計算。</p><p> G節(jié)點左、右粱端彎矩</p><p> -440.82+223.40×0.65/2=-368.22kN·m</p>
99、<p> 265.44-216.23×0.65/2=195.17kN·m</p><p> G節(jié)點上、下柱端彎矩</p><p> 351.95-213.40×0.1=330.58 kN·m</p><p> -333.47+193.91×(0.6-0.1)=236.52 kN·m&l
100、t;/p><p><b> ,</b></p><p> 在節(jié)點處將其按彈性彎矩分配給上、下柱端,即</p><p> 取20mm和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1/30兩者中的較大值,即550/30=18.3mm,故取=20mm。</p><p> 柱的計算長度按公式 確定,其中</p><p><
101、;b> , 所以</b></p><p> 因為,故應考慮偏心距增大系數(shù)η。</p><p><b> (?。?。</b></p><p><b> ,取。</b></p><p><b> 對稱配筋</b></p><p>&
102、lt;b> 為大偏壓情況</b></p><p> 再按Nmax及相應的一組計算。N=2558.97kN ,節(jié)點上、下柱端彎矩</p><p> 27.27-16.44×0.1=25.63kN.m </p><p> 22.86-7.37×0.5=19.18kN.m</p><p> 此組內力是
103、非地震組合情況,且無水平荷載效應,故不必進行調整,且取</p><p><b> , </b></p><p><b> 同理可求得</b></p><p><b> 故為小偏心受壓。</b></p><p> 按上式計算時,應滿足及,因為</p><
104、;p><b> 但 </b></p><p> 故按構造配筋,且應滿足。單筋配筋率,故</p><p><b> 選4C20()。</b></p><p><b> 總配筋率。</b></p><p> 8.2.3 柱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p&
105、gt;<p> 以第一層柱為例進行計算。由前可知,上柱柱端彎矩設計值</p><p> 對二級抗震等級,柱底彎矩設計值</p><p> 則框架柱的剪力設計值</p><p><b> ?。M足要求)</b></p><p><b> ?。ㄈ。?lt;/b></p>&l
106、t;p> 其中取較大的柱下端值,而且、不應考慮,故為將表 查得的值除以0.8,為將表 查得的值除以0.85。與相應的軸力</p><p><b> 取.</b></p><p> 故該層柱應按構造配置箍筋。</p><p> 柱端加密區(qū)的箍筋選用4肢φ10@100。由表 可得一層柱底的軸壓比n=0.448,
107、由表查得,則最小體積配筋率</p><p> 取φ10,,則。根據(jù)構造要求,取加密區(qū)箍筋為4φ10@100,加密區(qū)位置及長度按規(guī)范要求確定。</p><p> 非加密區(qū)還應滿足,故箍筋取4φ10@200。各層柱箍筋計算結果</p><p><b> 見表8.2.3。</b></p><p> 表8.2.3
108、 框架柱箍筋數(shù)量表</p><p> 8.3框架梁柱節(jié)點核芯區(qū)截面抗震驗算</p><p> 以一層中節(jié)點為例。由節(jié)點兩側梁的受彎承載力計算節(jié)點核芯區(qū)的剪力設計值,因節(jié)點兩側不等高,計算時取兩側梁的平均高度,即</p><p> 本例框架為二級抗震等級,應按式計算節(jié)點的剪力設計值,其中為柱的計算高度,取節(jié)點上、下柱反彎點
109、間的距離,即</p><p><b> 剪力設計值</b></p><p> 因, 故取,,, 則</p><p> 節(jié)點核芯區(qū)的受剪承載力按下式計算,其中N取二層柱底軸力N=1790.53和二者中的較小值,故取N=1790.53</p><p> 設節(jié)點區(qū)配箍筋為4B10@100,則</p>&l
110、t;p> 故承載力滿足要求。其余各節(jié)點驗算與上述過程相似。</p><p> 第三章 施工技術及組織設計</p><p> 1 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算</p><p> 由于設計時間有限及圖紙不完整,只對本單位工程的部分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p><p> 1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p><p> 分
111、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見表1.1.1</p><p><b> 2工程量計算式</b></p><p> 與表1.1.1相對應的工程量計算式見表1.2.1</p><p> 1.3 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表</p><p> 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表見表1.3.1</p><p> 表
112、 1.2.1 工程量計算表</p><p> 續(xù)表 1.2.1 工程量計算表</p><p><b> 續(xù)表1.2.1</b></p><p><b> 續(xù)表1.2.1</b></p><p><
113、b> 續(xù)表1.2.1</b></p><p><b> 續(xù)表1.2.1</b></p><p><b> 續(xù)表1.2.1</b></p><p><b> 續(xù)表1.2.1</b></p><p><b> 續(xù)表1.2.1</b>
114、</p><p><b> 續(xù)表1.2.1</b></p><p><b> 續(xù)表1.2.1</b></p><p><b> 續(xù)表1.2.1</b></p><p><b> 表1.3.1</b></p><p><
115、b> 續(xù)表1.3.1</b></p><p><b> 續(xù)表1.3.1</b></p><p><b> 續(xù)表1.3.1</b></p><p> 2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p><p> 2.1工程概況和施工條件</p><p><b>
116、; 2.1.1工程概況</b></p><p> 工程名稱:西安市高新區(qū)某科研辦公樓</p><p> 建設單位:某合資單位</p><p> 建設場地:擬建建筑物位于西安市高新區(qū)。室外地坪設計標高為410.80m。</p><p> 建設規(guī)模:總建筑面積約9000平方米,主體結構7層,無地下室。</p>
117、<p> 結構形式:框架結構、現(xiàn)澆梁、柱、板</p><p> 柱網(wǎng)形式:7.2×6.0m</p><p> 跨度:6.0m、2.4m、6.0m</p><p><b> 混凝土等級:C35</b></p><p> 基礎形式:柱下條形基礎,埋深2m,100厚C15素混凝土墊層</p&
118、gt;<p> 抗震要求:8度抗震設防烈度</p><p><b> 2.1.2施工條件</b></p><p> 工程場地土:工程場地土主要為非濕陷性地基土,地下水穩(wěn)定埋深6.5~8.2m,屬潛水類型地下水,水質對混凝土結構不具腐蝕性,但在干濕交替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弱腐蝕性。</p><p> 場地氣候條件
119、:主導風向:東北。年降雨量:632mm;日最大降雨量:92mm;時最大降雨量:56mm;雨季集中在9、10月份。</p><p> 其它條件:建設場地平坦,道路通暢,水、電就近可以接通,基本具備開工建設條件。擬參與投標的施工單位技術力量和機械化水平均較高。</p><p><b> 2.2施工組織目標</b></p><p><b&g
120、t; 2.2.1質量目標</b></p><p> 由施工單位進場至工程竣工的整個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圖、國家建筑設計、施工驗收相關規(guī)范和質量評定標準進行施工管理,對工程質量實行嚴格的管理程序,確保工程質量合格。</p><p><b> 2.2.2工期目標</b></p><p> 本項目擬定開工日期:2008年7月1日&l
121、t;/p><p> 竣工日期:2009年10月30日</p><p> 去除休息日、雨天等,施工時間按每月26天左右計算,所以工期在416天左右。</p><p> 2.2.3現(xiàn)場文明施工管理目標</p><p> 本工程位于高新區(qū),面向高新路,背有兩棟建筑物,西側也是公路,因此保證施工不擾民,和保障現(xiàn)場及周邊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22、/p><p> 在施工中將通過以下幾點來做到文明施工、環(huán)保施工。</p><p><b> 1.管理體系</b></p><p> 項目本著“堅持人文精神,營造綠色建筑,追求社區(qū)、人居和施工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的環(huán)境理念,根據(jù)ISO14000環(huán)境管理體系。每周召開一次“施工現(xiàn)場文明施工和環(huán)境保護”工作例會,總結前一階段的文明施工和環(huán)境保護管理情況
123、,并布置下一階段的工作,同時建立并執(zhí)行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境保護管理檢查制度。</p><p><b> 2.防止擾民措施</b></p><p> 現(xiàn)場成立防擾民和保護周邊環(huán)境工作小組,設立居民來訪接待室,密切聯(lián)系周邊居民,主動走訪,專人負責接待來訪人員,及時向項目反饋和解決他們的意見,做好解釋工作,對合理的要求及時采取措施。</p><p>&l
124、t;b> 3.降噪措施</b></p><p> 施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噪音對周圍產(chǎn)生的影響最大,因此本工程把降低噪音作為主要的控制來處理,方法如下:在四周外腳手架上張掛雙層進口隔音罩代替普通的安全網(wǎng),同時混凝土澆筑時采用低噪音環(huán)保振動棒,產(chǎn)生的噪音經(jīng)過雙層隔音罩后,影響減小;嚴格控制強噪音作業(yè),對混凝土輸送泵、電鋸等強噪音設備,以隔音棚遮擋,實現(xiàn)降噪;裝卸材料時,輕吊輕放,并且在被吊材料與已吊材
125、料之間墊木方,防止碰撞產(chǎn)生噪音,模板、腳手架在支設、拆除和搬運時,必須輕拿輕放,上下、左右有人傳遞;晚22:00至次日凌晨6:00不從事產(chǎn)生噪音擾民的施工生產(chǎn)活動,有特殊情況時調整施工時間,如混凝土澆筑時,會出現(xiàn)夜間施工,這是將和周圍居民做好溝通和諧調工作,將因施工噪音給周邊居民帶來的不便降到最低限度。同時在現(xiàn)場四周布置噪音監(jiān)測點,根據(jù)檢測結果,及時降噪。</p><p><b> 4.水保護措施&l
126、t;/b></p><p> 施工中對水的保護措施如下:混凝土輸送泵及運輸車輛清洗處設置沉淀池,廢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經(jīng)二次沉淀后循環(huán)使用或用于灑水降塵;確保雨水管網(wǎng)與污水管網(wǎng)分開使用,嚴禁將非雨水類的其他水體排進市政雨水管網(wǎng);施工現(xiàn)場設環(huán)保型廁所,廁所污物經(jīng)處理符合排放標準后排入市政的污水管線;現(xiàn)場交通道路和材料堆場地統(tǒng)一規(guī)劃排水溝,控制污水流向,設置沉淀池,污水經(jīng)沉淀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線,嚴防
127、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線或流出施工區(qū)域污染環(huán)境;加強對現(xiàn)場存放油品和化學品的管理,對存放油品和化學品的庫房進行防滲漏處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儲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冒、滴、漏污染水體。</p><p><b> 5.場容布置</b></p><p> 將施工現(xiàn)場用圍墻和周圍隔開,圍墻統(tǒng)一高度、統(tǒng)一粉刷、統(tǒng)一設計外立面?,F(xiàn)場人口的顯著位置設立內容包括現(xiàn)場施工總平面圖
128、、總平面管理、安全生產(chǎn)、文明施工、環(huán)境保護、質量控制、材料管理等的規(guī)章制度和主要參建單位名稱和工程概況等的說明。</p><p><b> 6.現(xiàn)場人員管理</b></p><p> 施工現(xiàn)場的管理人員、作業(yè)人員要統(tǒng)一工作服,穿絕緣鞋,佩戴工作卡。工作卡有本人相片、姓名、工種或職務,管理人員和作業(yè)人員的標卡應分顏色區(qū)別。經(jīng)常對工人進行法紀和文明教育。在全體施工及管
129、理人員中,廣泛開展環(huán)境保護、文明施工教育及提合理化建議活動,營造環(huán)境保護、文明施工氛圍,真正做到全員參與。</p><p> 2.2.4安全生產(chǎn)目標</p><p> 不發(fā)生因工死亡,不發(fā)生重大交通、機械、火災事故,職工因工負傷率控制在3‰。</p><p><b> 2.3施工方案選擇</b></p><p>
130、 2.3.1施工程序與施工流向</p><p> ?。?)本工程的分部工程劃分及施工程序為:基礎主體屋面及內外裝飾水衛(wèi)電器管線敷設及安裝。</p><p><b> ?。?)施工段的劃分</b></p><p> 考慮按照變形縫及后澆帶將整個工程劃分成3個施工段,由于變形縫和后澆帶將建筑物差不多均分,所以各施工段工程量相差不多。由此主體部分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大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
- 02鄭大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之計算書
- 土木工程道路專業(yè)畢業(yè)設計
- 02鄭大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之計算書
-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答辯
- 電大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施工組織設計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房建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計算書
-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選題研究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
-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