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 淺析由現代科技的現代性引發(fā)的食品安全的深思</p><p> 【論文關鍵詞】現代科技 現代性 食品安全 </p><p> 【論文摘要】最近,由現代科技發(fā)展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不得不引起全民的重視。而這個問題本身也亟待解決,人們必須找到一條合理的路徑——道德和法制的雙重建設和監(jiān)管才是其真正出路。 </p><p> 古人有云:
2、民以食為天。食品對于我們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可以毫不夸張的講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食品,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豐富。然而正如:“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現代科技在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也許會給人們帶來不可預料的風險。食品添加劑亂用、農藥無限度使用、激素殘留等等問題避之不及。 </p><p> 人們生活變好的同時,膽量也變得越來越大,道德與誠信缺失嚴重,一些生產廠家不顧后果、只講經濟
3、效益的亂加亂用一些工業(yè)合成物,侵害人們身體健康。最近接連發(fā)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像一聲聲響亮的洪鐘敲打著我們逐漸不堪重負的心理?!笆萑饩笔录m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近期食品安全惡性事件頻頻出現,我們不僅要問監(jiān)管到底缺失在哪兒?我們還能吃什么?面對著琳瑯滿目、數以萬計的各種食品,我們能分清哪個才是對我們身體無害的嗎?甚至有時我們千挑萬選只是為了買一些對我們身體毒害較小的食品,而買到后還覺得自己運氣不錯,從而
4、以后更加歡欣鼓舞的在食品的海洋中繼續(xù)尋找著。這是多么悲哀的事!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連健康的生存都漸漸的變成了奢求?許多甚至從未聽過的詞語正在不斷的更新,例如“絕育”黃瓜是指將避孕藥、雌激素抹在黃瓜上,來使黃瓜快速的成熟,人在食用后會出現不孕不育甚至絕育的可怕后果。還有“爆炸”西瓜是指對西瓜使用膨大增甜劑后,西瓜出現爆裂,人在食用后會危害神經系統,能造成兒童腦炎、發(fā)育不良、癡呆等。諸如此類的新鮮詞語還有很多很多。 </p>
5、<p> 面對著這些詞語許多群眾并沒有表現出憤怒聲討的表現,反而是越來越漠然。這些有毒食品不僅毒害了我們的身體,也正在腐蝕著我們的心靈!而后者則更是可怕的,漠然就是對這些有毒食品的放縱,如果再一味的對有毒食品放縱下去,那么這些有毒的食品將在毒害我們之后,繼續(xù)毒害我們的子孫,那么長此以往民將不民,國將不國!從生氣到憤怒、再到無奈和漠然,很多群眾在反復遭受到食品安全問題的打擊后出現了這樣的心路歷程。按道理,遇到諸如“染色饅頭”“
6、毒豆芽”“牛肉膏”等光怪陸離的新聞事件后,第一反應就算不是出離憤怒,最起碼也應該是感到不可思議,然而,另人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人對這些新聞的反應卻是見怪不怪和無奈的調侃。深究原因,我們發(fā)現群眾之所以有這樣的反應,并不是因為我們真正的已經百毒不侵、堅忍不拔,而是因為群眾已經從以往的經歷中看到了太多的“類似”和“輪回”。而令人嘖嘖稱奇的“類似”不僅僅是主題,更在于問題出現的模式和應對方式:即媒體曝光——相關部門迅速介入開展行動——有關負責人召
7、開新聞發(fā)布會進行表態(tài)——偃旗息鼓、風波平息——迅速遺忘——下一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曝光。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過去,都仿佛讓我們看到了時光倒流。更有意</p><p> 今日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政府對此類事件的關注不足,監(jiān)管嚴重缺失。和許多發(fā)達國家早就建立的食品安全法相比,我國的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卻是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時才正式通過實
8、施,而反觀美國早在1938年時就通過了《聯邦食品、藥品及化妝品法》,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政府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認識不足,可以說對于中國政府來說,向人民承諾改善食品標準仍是新鮮事物。而我們政府缺乏應對此類食品安全問題的應對經驗也是造成今日許多問題的一個原因。 </p><p> 徹底的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個部門一個行業(yè)的事情,而是我們全民都應該及其重視的事情。當那些道德敗壞者以逐利
9、為目的,無視食品的質量安全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道德的規(guī)勸對于市場經濟而言,畢竟作用有限,正如一些學者所言,“在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組織那里,公眾健康永遠不是一個首要的議題?!敝恢v道德對這些以逐利為目的的造“毒”企業(yè)來說是無用的,只有不斷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監(jiān)督,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懲知法犯法者,讓食品制造企業(yè)頭上始終懸著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食品安全問題才有望得到解決。 </p><p><b> 【參
10、考文獻】 </b></p><p> [1] 王如松, 周鴻. 人與生態(tài)學[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p><p> [2] 范正偉. 拿什么拯救食品安全的道德[J]. 當代廣西, 2011,(11). </p><p> [3] 黃曉卉. 消失的傳統文化與遙遠的現代化——從“三鹿”毒奶粉事件看中澳食品安全[J]. 環(huán)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