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雙雙支邊去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夫妻雙雙支邊去</b></p><p>  1956年5月6日至6月15日,先后有46列專列從鄭州火車站發(fā)出,給新疆送去了5萬多名支邊青年。新疆支邊青年總數(shù)中四分之一來自河南。 </p><p>  支邊的年輕人,大部分是“單干戶”(單身),夫妻一起來的大約有十分之一,張金榮夫婦、胡建清夫婦和李慶堂夫婦便在其中。 </p>

2、<p>  早上接近十點時,農(nóng)一師十四團宣傳科的李江帆帶著記者來到光明小區(qū)。小區(qū)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樓下單元門前停放著很多農(nóng)用三輪車,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農(nóng)場的居民小區(qū)。 </p><p>  李江帆先后敲了三四家的門,要采訪的人都不在。家里人告訴說到社區(qū)活動室“打拳”去了。按新疆時間,還不到八點,正是晨練的時間。 </p><p>  一棟外表破舊的二層小樓,上面整個一層都是社區(qū)活

3、動室。記者進到活動室時,上半場的打拳活動已結(jié)束。趁老人們休息,記者約訪了幾個老人。 </p><p>  張金榮:老了,享福了! </p><p>  已近80歲的張金榮,走路和說話帶著河南人特有的一種爽脆勁。 </p><p>  張金榮脖子上戴著一串珍珠項鏈,她笑著說,“這是鉆石婚紀念日團里送的紀念品?!?</p><p>  1956年

4、,19歲的張金榮進疆時,結(jié)婚剛剛一年。 </p><p>  “說出來不怕笑話,結(jié)婚時家里窮,啥也沒有。”張金榮說,是丈夫賈世昌用合作社的馬車把她接回家的。 </p><p>  1956年1月24日,《中國青年報》頭版以《青年們,開墾荒地去,在那里成家立業(yè)吧!》為標題,整版報道了各地青年墾荒隊的活動。胡耀邦號召青年墾荒的講話,也被譜成《青年們,向荒地進軍》的歌曲。 </p>

5、<p>  有資料顯示,從1950年到1955年,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耕地面積擴大了562萬畝,但勞動力非常短缺。為保證兵團擴大生產(chǎn)建設(shè),經(jīng)農(nóng)墾部和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研究,決定在全國幾個主要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江蘇、山東調(diào)集青壯年勞動力來支援兵團的建設(shè)。 </p><p>  經(jīng)內(nèi)務(wù)部批準,河南省政府成立了移民委員會。1956年5月2日至7日,河南省召開第二次移民工作會議,決定從信陽、許昌、開封、南陽、商

6、丘5個專區(qū)28個縣組織青壯年參加墾荒隊,參加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國營軍墾農(nóng)場的生產(chǎn)。 </p><p>  支邊去,成了那個年代最時尚、最潮的一種行為?!爱?dāng)時就是奔著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去的,好日子誰不希望過?”張金榮和丈夫雙雙報了名。 </p><p>  他們過了端午就出發(fā),路上走了近一個月,才到了新疆。 </p><p>  “到了后連個房子都看不見,當(dāng)時就有人哭了

7、?!睆埥饦s回憶初到新疆的情景:“三天后發(fā)了工具,就是一把坎土曼,一根扁擔(dān),一副鐵皮打成的像簸箕一樣的工具,當(dāng)筐子用?!?</p><p>  初到新疆,張金榮被分在農(nóng)二師,在烏斯塔拉開荒。職工們住的都是地窩子,結(jié)婚了的可以自己挖一個地窩子住,單身的按男女分班一起住。 </p><p>  “以前哪見過這種房子,平地上都找不到家門,晚上睡覺還經(jīng)常掉土?!辟Z世昌向記者描述住在地窩子里的情景。

8、</p><p>  說起開荒,張金榮常提到的幾個詞是“打荒”、“挖方”、“抬方”。那時候開荒全靠人力,任務(wù)分到班,有定額。最常干的活是挖樹,戈壁灘上到處是紅柳、胡楊樹。有勁的人一天能挖一棵,有經(jīng)驗后也就挖的快一些。 </p><p>  1958年元月,張金榮夫妻坐著卡車到了阿克蘇,一到就參加了挖南干渠的工程,挖一節(jié)換一個地方,人都是睡在地里的。挖大渠時,男女分配的工程量沒有區(qū)別,大家比

9、賽著干,連去解手都是一路跑著去的。超額完成任務(wù),獎品或是一條毛巾,或一件背心、一頂草帽。 </p><p>  當(dāng)時正是“大躍進”、“放衛(wèi)星”的時候,張金榮夫妻和他們的戰(zhàn)友們天天加班到夜里十二點,兩頭不見太陽。 </p><p>  渠修好后,他們開始開荒。張金榮說:“戈壁上紅柳樹很多,密的連雞都過不去,我獨輪車推得好,為了多運點,我在獨輪車兩邊支著紅柳枝編的攔板,一車運一方土?!?<

10、;/p><p>  1960年,荒開了,種了麥,但糧食還沒有收獲。一個人只有8斤糧食,包谷面占的比例大,食堂給大家一頓就準備一小塊包谷面發(fā)糕。糧食最緊張的時候,食堂開始供應(yīng)起了淀粉饃。 </p><p>  “這可不是普通的淀粉,是把紅柳、駱駝刺這些能找的東西,搗碎、用水泡,摻上胡楊樹堿熬,再把有毒的汁水濾掉,反復(fù)幾次后,剩下的白色碎渣?!睆埥饦s說,“沒什么營養(yǎng),有些人還因為吃這個消化不良,全

11、身浮腫?!?</p><p>  為把這個東西騙進肚子里,食堂的炊事員想了多種辦法,比如把“淀粉”包進一層薄薄的包谷面里,或者在淀粉饃里邊加包谷芯子,加野菜。后來有了甜菜,就把甜菜加在里邊,吃著有股甜絲絲的味道。 </p><p>  但令賈世昌印象最深的則是蚊子和蝎子。 </p><p>  “從小到大沒見過這么多的蚊子?!辟Z世昌回憶說。 </p>

12、<p>  走路時,蚊子往臉上撞;干活時,蚊子在頭上嗡嗡叫,一停下來就叮在身上,打都打不過來,隔著衣服蚊子都能叮透;做飯時,蚊子密密麻麻圍著鍋,做飯的人須雙手開工,一把扇子一把炒勺,一邊扇蚊子一邊做飯,飯里邊經(jīng)常可以吃到蚊子,大家把吃到蚊子叫“吃肉”。 </p><p>  新疆的黑蝎子毒性很大。一天晚上,賈世昌剛躺下,就感覺胳膊一陣鉆心地疼,起身一看,一只黑蝎子在床上爬著。他給胳膊涂酒精,涂大蒜汁,一

13、夜折騰都沒消腫。從此,晚上睡覺前,他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掃床。 </p><p>  1968年,賈世昌已當(dāng)上了連長,他們連在3500畝土地上,打了50萬公斤的糧食?!爱?dāng)時,那就是高產(chǎn)了,團里給記了功?!闭勂鹉嵌谓?jīng)歷,賈世昌滿臉笑容。 </p><p>  “很多老人都有關(guān)節(jié)炎,那是年輕時落下的病根?!睆埥饦s說。 </p><p>  春灌,冬灌,令張金榮印象深刻。

14、一個班管的條田,有兩三條渠,晚上巡渠就是保證不跑水。那時候的渠都是土渠,出現(xiàn)跑水是家常便飯。 </p><p>  “不出問題,還能隨便倒在地上歪(睡)一會,如出現(xiàn)塌方、跑水,就算來例假也得下水堵口子?!币咽桥影喟嚅L的張金榮,事事都要做表率?!?6天產(chǎn)假休完,孩子就送進托兒所。下工可以提前半個小時,給孩子喂奶,都是一路跑著去的?!?  2011年,張金榮、賈世昌搬進了新樓房。不僅過上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

15、生活,還用上了天然氣,每天早上到社區(qū)練劍、打拳。 </p><p>  “老了老了,享福了,過去沒想過會有今天的日子。”張金榮笑呵呵地說。 </p><p>  胡建清:我們是吃過大苦的一代 </p><p>  “進疆前,我是村上的民辦老師,給掃盲班上課?!备咝‘厴I(yè)的胡建清,正在學(xué)校講課時,接到縣里的通知,要他協(xié)助做支邊的宣傳工作,因為當(dāng)時“識文斷字、能搞宣傳的人

16、太少了”。 </p><p>  18歲,胡建清就入了黨,是村上兩個黨員之一。他不光動員別人,還和妻子一起報名到了新疆。那一年,胡建清21歲。 </p><p>  最初,胡建清在沙井子。1958年開發(fā)塔里木時,農(nóng)一師的人都為共青團農(nóng)場(現(xiàn)在的十二團)捐錢。胡建清捐了60元,當(dāng)時他一月的工資是40.85元。 </p><p>  胡建清不僅捐錢,還報名參加塔里木的開

17、發(fā)。 </p><p>  剛到塔里木時,連路都沒有,路是用干紅柳枝墊出來的。一棵大的胡楊樹,在上面插個紅旗,就是連部了。 </p><p>  “天當(dāng)被,地當(dāng)床,梧桐樹下當(dāng)新房?!焙ㄇ褰o記者解釋說:“大家在連部周邊找一棵胡楊樹,往地下淺淺地挖一挖,上邊用樹枝、葦子棚一下,不到一米高,就是人住的窩。那時候連地窩子都來不及挖。” </p><p>  他們在胡楊樹下

18、一住就是一年。“冬天,冷?。∫患胰司鸵淮脖蛔?。有時醒來,一看被子上不知什么時候積了一層雪。”胡建清回憶說。 </p><p>  開發(fā)塔里木就是“挖大渠,開大荒”的過程。 </p><p>  有了水才能種地,也才能生活。他們剛來時喝的是澇壩里的咸鹽水,顏色黃黃的,喝了肚子不舒服。修渠成為當(dāng)務(wù)之急??睖y隊放線,50米一面小紅旗。渠口寬5米,渠底寬3米的南干渠,全靠人工挖出來,工具就是坎土曼

19、、扁擔(dān)和框子。大年三十前一天,大家還在挖渠干活。有個人去解手,一個多小時沒回來,連長怕出事去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趴在沙包上睡著了。 </p><p>  “過去就盼能放一天假,好好睡一覺。”胡建清說。 </p><p>  現(xiàn)在,胡建清他們當(dāng)年挖的南干渠還在,但重新鋪了水泥板,渠比原來窄了一多半。渠邊上是一個新建尚未入住的社區(qū)。 </p><p>  “苦戰(zhàn)六十天,白天晚

20、上干,星星是月亮,月亮當(dāng)太陽?!痹谶B隊當(dāng)過指導(dǎo)員的胡建清接受采訪時會不時引述那個時代特有的口號。 </p><p>  水引來后,就開始平地、挑沙包。大的沙包,一個班十幾個人,要挑一個月。 </p><p>  胡建清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們連里的一個班,晚上打荒,11月份已經(jīng)很冷了,班長見大家很累,就說休息一下吧。一個班的人坐下來相互靠著,立刻睡著了。突然,一個人跳了起來,原來他鋪在

21、地上的大衣燒著了,背上還被撩了個大泡?!靶菹r,大家只是大致將燒荒后的灰掃了一下,想就著地的熱乎勁趕緊睡,沒想到卻被燒醒了。”胡建清說。 </p><p>  地平出來后,開始壓堿。壓堿就是連續(xù)不斷地給地里放水,水滲的時候會把地里的堿帶走。沒種過的地堿大,要壓三五遍。澆水時也會出險情,不知哪兒會突然出現(xiàn)一個大洞,把平地的人沖進去,又從另一頭沖出來,有人因此丟了性命。 </p><p>  

22、“那地種出來真是漂亮!腐殖質(zhì)有三四十厘米厚,地肥,壓過堿,畝產(chǎn)有幾百斤。”胡建清笑著說。 </p><p>  割麥時,完全是用一把鐮刀人工割,“哪有機器?見都沒見過。1961年之后,農(nóng)場才有了拖拉機?!?</p><p>  一個人一天割麥的定量是八分到一畝,超額有獎品,無論是毛巾、草帽還是背心,得到的人都開心得不行。“那時候誰都不肯落后,就怕掉隊。現(xiàn)在的人看我們,就覺得我們傻?!?&l

23、t;/p><p>  種地沒有化肥,于是大家想了個辦法:“上工一擔(dān)肥,下工一擔(dān)草,晚上開會剝棉桃?!?</p><p>  “地多了后,就開始種棉花。摘棉花一直摘到冬天,手凍得到處是裂口,還滲血。那時候晚上經(jīng)常要開會學(xué)習(xí)。開會時,班長就分棉桃給大家,邊開會邊干活,兩不耽誤?!焙ㄇ逭f。 </p><p>  上世紀60年代初鬧饑荒,人們都處于饑餓狀態(tài),地下掉個菜葉、菜皮

24、,大家都撿起來吃掉。 </p><p>  “醫(yī)院躺得滿滿的,都是得95號病―大家給因饑餓而得的浮腫病癥起的名稱?!焙ㄇ鍖τ浾哒f:“你阿姨就得過?!?</p><p>  最饑餓的年代,胡建清被送到干校學(xué)習(xí),妻子生老大還沒滿月。當(dāng)妻子在家里吃“淀粉饃”時,學(xué)校還能保證給學(xué)生供應(yīng)苜蓿面。學(xué)校有一片從別的團場劃出來的苜蓿地,學(xué)生輪流去給食堂摘苜蓿。盡管苜蓿面里苜蓿多過面粉,但和“淀粉饃”比,

25、“不知好到哪去了”。 </p><p>  后來有了吃的,有人一口氣吃了十幾個饅頭,一喝水,結(jié)果給撐死了。 </p><p>  “我們是吃過大苦、受過大累,流過大汗,出過大力的一代。”胡建清說:“十四團現(xiàn)在留下的人不多了,大概有200人?!?</p><p>  李慶堂: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p><p>  “6月13日才搬上樓住?!崩顟c

26、堂住的這棟樓,是十四團的公租房,每月只要交房租就可以了。 </p><p>  李慶堂原來住在離這個小區(qū)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小院,房子是住了三十一年的土坯房?!拔疑钌喜恢v究,也不喜歡折騰?!崩顟c堂說。 </p><p>  “房在地下三尺深,冬暖夏涼有點潮,下面頂著四根棍,上面鋪著笈笈草?!边@首打油詩,描述的就是老兵團人都住過的“地窩子”。 </p><p>  “

27、晚上睡覺,有時會感覺有涼呼呼的東西爬到了身上,用手一撥拉,才發(fā)現(xiàn)是蛇,好多女同志都被嚇哭了。最后,就在鋪下面鋪帶刺的芨芨草,蛇就上不來了?!崩顟c堂給記者講了一段住地窩子的驚險故事。 </p><p>  告別地窩子之后,他們開始住土塊(坯)房,都是在業(yè)余時間蓋的。先打土塊,備料,然后找?guī)讉€會砌墻的,就把房蓋了。這兒下雨少,屋頂不鋪瓦,只鋪草。 </p><p>  上世紀80年代,當(dāng)?shù)爻霈F(xiàn)

28、了磚房,近些年又有了樓房。按李慶堂的說法,他是“越過磚房,一步到了樓房階段”。 </p><p>  “搬上樓,地方變小了,好多留存的老物件都丟棄了,留著的堆在地下室,天熱,還沒整理?!庇浾呦肟纯蠢顟c堂保留的老物件時,他這樣說。   李慶堂是河南駐馬店人。1956年,19歲高小畢業(yè)的他,和妻子一起報名支邊。 </p><p>  “支邊的絕大多數(shù)是單干戶,結(jié)婚的不到十分之一,極個別的有孩

29、子。”李慶堂回憶道。 </p><p>  李慶堂7月底到達新疆,來到烏斯塔拉南50公里的一個地方(現(xiàn)和碩一帶)開荒,工作是挖紅柳灌木,定額是一天一人10米以上,量樹的胸徑,灌木是數(shù)棵數(shù)。 </p><p>  但因為水的問題始終解決不了,開荒工作就停止了。1957年3月,李慶堂被調(diào)到烏市搞建筑。一年后開發(fā)塔里木,又到了十四團。 </p><p>  “開發(fā)塔里木大

30、荒原時,就給我發(fā)了兩件勞動工具,一把斧頭、一把坎土曼,還是沒有把的,要自己找直溜點的紅柳做把子?!崩顟c堂陷入沉思:“塔河兩岸十來個農(nóng)場,都是那時候建起來的?!?</p><p>  李慶堂保留了很多當(dāng)年用過的生產(chǎn)用具、生活用品,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征集展品時,他捐了二十來件,多是坎土曼、筐子、獨輪車、打土塊用的木模子等生產(chǎn)工具。 </p><p>  搬上樓后,李慶堂住了三十多年的小院被拆了

31、。小院沒拆之前,堆滿了李慶堂參加塔里木建設(shè)用過的老物件,包括創(chuàng)業(yè)初期使用的老馬燈,不同時期用過的鐮刀。最令人驚奇的是,他還保存有開發(fā)塔里木時的馬車轅桿。這個轅桿是用整棵胡楊木做成的,一匹馬駕轅,三匹馬在前面拉,叫四套馬車,最高載重可達一噸。那時,馬車是團場運輸?shù)闹饕ぞ摺?</p><p>  院子里還有六棵與房子同齡的胡楊樹與新疆楊嫁接的樹。“當(dāng)時十四團是一個‘三到頭’的團場,水到頭、路到頭、電到頭,為防風(fēng)沙種

32、樹,就需要生長快的樹種,團場就搞了幾十畝的嫁接苗種。” </p><p>  新疆楊長得快,但二十年后就不行了。胡楊是本土生長的樹種,耐旱、耐堿、耐瘠薄,但長得慢。嫁接后的楊樹,不僅長得快,活上五十年都不成問題。 </p><p>  “現(xiàn)在能給你看的就只有三件東西了?!崩顟c堂將記者引進臥室,他從一個書柜頂上取下一個軍綠色的木箱子。木箱子正面一顆紅五星下面有幾個字:發(fā)給連隊俱樂部;底部印著

33、“注意保管,學(xué)會使用,愛護器材,人人有責(zé)”。 </p><p>  這箱子估計以前是裝放映機的。那時候部隊撤并較常見,箱子沒人要了,李慶堂就撿回家,當(dāng)箱子用。 </p><p>  “這是我用尿素袋縫的?!崩顟c堂從箱子里拿出的是一頂蚊帳。當(dāng)時,蚊帳沒有大量供應(yīng),想買也買不到。農(nóng)場從日本進口尿素,一袋40公斤,用完后單位回收,再5毛錢一個賣給職工。那時候一個人定量供應(yīng)的布票,做衣服根本不夠用

34、。職工們把尿素袋買回去,染了后做衣服。李慶堂用七個尿素袋做了這頂蚊帳,用了十幾年。 </p><p>  “雖然透氣性差,但比讓蚊子咬好多了?!崩顟c堂說。直到2000年,團場為擴大規(guī)模,還一直開荒。開荒時吃住都在地里,這頂蚊帳能讓他睡個安穩(wěn)覺。 </p><p>  李慶堂又從箱子里拿出一雙襪子。剛開始流行尼龍襪子,李慶堂買了一雙。爛了就補,現(xiàn)在這雙襪子除了腳背能看出原來的顏色外,襪底都是

35、雜色?!把a過的襪子不止這一雙,留的就這一雙。” </p><p>  那個年代提倡“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李慶堂有一條褲子,哪兒爛就補一塊,最后重1公斤,冬天不用穿棉褲了。 </p><p>  李慶堂的老伴幾年前去世了。四個孩子都在十四團工作。 </p><p>  在客廳窗邊的一角,記者發(fā)現(xiàn)有一束絹花?!斑@是今年頒發(fā)的‘十四團好人獎’?!闭f起這個,李

36、慶堂臉上現(xiàn)出一些羞澀的神情。應(yīng)記者要求,他從一個小盒子里拿出近兩年獲得的獎狀,最高的級別是2014年新疆兵團發(fā)給他的“兵團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銅制的獎牌上有他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他穿的還是兒子淘汰下來的軍便裝。 </p><p>  “我就是生活仔細了點兒,一些老東西沒有失散,今天回頭看這些東西,能想起不少的故事?!崩顟c堂笑著說。 </p><p>  退休后這十八年,李慶堂一直堅持在軍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