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血液一般檢測,費鮮明,問題,為什么“血濃于水”?血液的成分有哪些?血液為什么是紅色的?什么是“貧血”?你周圍的人有患“貧血”的嗎?“白血病”的血是“白”的嗎?,一、血液組成,,,,二、紅細胞Red blood cell,紅細胞 RBC,造血干細胞→紅系祖細胞→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wǎng)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衰亡(120day) 衰亡的RBC → F
2、e 再利用參與造血,,血液中最多的一種血細胞。直徑6~9 um,呈雙面凹的圓盤狀周邊著色深,中心淡染,約占紅細胞直徑的1/3平均壽命120天原卟啉和鐵蛋白合成血紅素,再與珠蛋白合成血紅蛋白(hemoglobin, Hb),,(一)紅細胞計數(shù)(red blood cells count, RBC),健康人群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參考值,,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生理性嬰幼兒、兒童老年人妊娠中、后期,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病理性減少,貧
3、血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分類,(1)紅細胞生成減少骨髓造血干細胞增殖與分化障礙:AA、MDS 、(紅) 白血病、MF 、真紅(骨髓衰竭期)紅系祖細胞或前體細胞增殖障礙:純紅障礙 、腎性貧血、內(nèi)分泌性貧血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礙:缺鐵貧、巨幼貧、鐵粒幼貧不能分類或多種機制:慢性病性貧血、骨髓病性貧血,(2)紅細胞破壞增加,紅細胞內(nèi)部因素:膜缺陷: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酶缺陷: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
4、珠蛋白異常:鐮刀細胞貧血PNH:后天獲得性紅細胞外部因素:免疫: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新生兒溶血機械因素:DIC,行軍性血紅蛋白尿化學(xué)與物理:苯或大面積燒傷感染:瘧疾,蛇毒脾亢,(3)紅細胞丟失,急性:24h~48h內(nèi)失血800~1000ml慢性:消化道潰瘍、月經(jīng)量增多、消化道腫瘤等,,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成 年 男 性: RBC>6.0 x 1012/L Hb>17
5、 0 g/L成 年 女 性: RBC >5.5 x 1012/L Hb>16 0 g/L,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相對性由于各種原因?qū)е碌难萘繙p少,使紅細胞相對增多,多為暫時性。常見于劇烈嘔吐、嚴(yán)重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 絕對性繼發(fā)性 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如新生兒、高原地區(qū)居民、體育運動等。后者可見于肺源性心臟病、發(fā)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某些惡性腫瘤如腎癌、
6、肝癌等引起的伴癌綜合征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olycythemia vera, PV) 目前認(rèn)為是造血干細胞受累所致。紅細胞可達7.0~10.0×1012/L,血紅蛋白可達170-250 g/L。,(二)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大小異常形態(tài)異常染色異常細胞中出現(xiàn)異常結(jié)構(gòu),正 常 紅 細 胞,直徑6~9 um,呈雙面凹的圓盤狀周邊著色深,中心淡染,約占紅細胞直徑的1/3,1. 大小異常,1).小紅細胞 紅細胞直徑小于6μm
7、見于 缺鐵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血紅蛋白病,2)大紅細胞 直徑大于10μm.見于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3)巨紅細胞 直徑大于15μm.常見于葉酸或B12缺乏的巨幼細胞貧血,4)紅細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紅細胞大小懸殊,直徑可相差一倍以上。 反映骨髓中紅細胞增生明顯旺盛 見于增生性貧血,而在巨幼細胞貧血中尤為明顯。,2.形態(tài)異常,1)球形細胞 球形細胞直徑小于6μm,厚度增
8、加大于2.0μm。細胞圓球形,體積小,著色深,中央淡染區(qū)消失。 主要見于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等。涂片中此種細胞約占20%以上時才有診斷參考價值,2)橢圓形細胞 紅細胞的橫徑縮短,長徑增大,成卵圓形,或兩端鈍園的長柱狀。正常人的外周血涂片中僅可見約1%橢圓形細胞。 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病人可達25%-50%。巨幼紅細胞貧血時可見到巨橢圓形紅細胞。,3)靶形細胞 此種細胞的中央淡染區(qū)擴大,中心部位又
9、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狀似射擊的靶標(biāo)。 見于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靶形細胞常占20%以上。少量也可見于缺鐵性貧血、其他溶血性貧血以及黃疸或脾切除后的病例。,4)鐮形細胞 形如鐮刀狀,由于紅細胞內(nèi)存在著異常血紅蛋白S 見于鐮形細胞性貧血,5)淚滴形細胞 細胞成淚滴或手鏡狀。 見于骨髓纖維化,為本病的特點之一。也可見于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6)口形細胞 紅細胞中央淡染
10、區(qū)成扁平裂縫狀,宛如微張口的嘴形或魚口狀。正常人血涂片中偶見,如出現(xiàn)較多達10%以上,常見于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癥。少量可見于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及酒精中毒時。,,,,,,,,,,7)棘細胞及刺細胞 棘細胞外周成鈍鋸齒狀突起,此細胞外周成不規(guī)則、不勻稱的靴刺狀突起。 見于棘形細胞增多癥(先天性無β脂蛋白血癥),也可見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癥等。,,,,,8)裂細胞schistocyte(紅細胞異形癥poik
11、ilocytosis) 系指紅細胞發(fā)生各種明顯的形態(tài)學(xué)異常改變而言。紅細胞可呈梨形、淚滴性、新月形、長圓形、啞鈴型、逗點性、三角形、盔形,以及球形、靶形等。 見于紅細胞因機械或物理因素所致的破壞,如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如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等。也可見于嚴(yán)重?zé)齻∪恕?9)紅細胞緡錢狀形成(reoleaux) 紅細胞呈串狀疊連似緡錢狀。 常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等
12、。,3. RBC 染 色 異 常,低 色 素 性 (hypochromia) 高 色 素 性 (hyperchromia) 嗜 多 色 素 性 (polychromia),1) 低色素性 紅細胞染色過淺,中央蒼白區(qū)擴大,提示血紅蛋白含量明顯減少。 常見于缺鐵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也可見于某些血紅蛋白病。,2) 高色素性 紅細胞著色過深,中央淡染區(qū)
13、消失,其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增高。 常見于巨幼細胞貧血,球形細胞也成高色素性。,3)嗜多色性 紅細胞呈淡灰藍或紫灰色,是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體積較正常紅細胞稍大,胞質(zhì)呈嗜堿性著色的物質(zhì)為少量殘留的核糖體、線粒體等成分。 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躍,紅細胞系增生旺盛。見于增生性貧血,尤以急性溶血性貧血時為最多見。,1)嗜堿性點彩 細胞內(nèi)見到散在的大小和數(shù)量不一深藍色顆粒。點彩紅細胞屬于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有時與嗜多
14、性并存。 多見于鉛中毒及骨髓增生旺盛的貧血如溶貧,巨幼貧。,4.紅細胞結(jié)構(gòu)的異常,2)染色質(zhì)小體 又稱毫-周小體,為紫紅色圓形小體,是核染色質(zhì)的殘留部分。 常見于骨髓增生旺盛的貧血如溶貧,巨幼貧等,3)卡波環(huán)(Cabot) 一種紫紅色成圓形或8字形細線狀環(huán)。可能是紡錘體的殘余物或是胞質(zhì)中脂蛋白變性所致。 常與染色質(zhì)小體同時出現(xiàn),見于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鉛中毒及白血病等。,4)有核紅細胞 有核紅
15、細胞即幼稚紅細胞,均存在于骨髓中,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見到,在出生一周之內(nèi)的新生兒外周血中可見到少量。成人外周血中出現(xiàn)有核紅細胞,即屬病理現(xiàn)象。 見于:①各種溶血性貧血②紅白血?、鬯柰庠煅芄撬柁D(zhuǎn)移腫瘤,(三)紅細胞比容(hematocrit, Hct)紅細胞壓積(packed cell volume),定義: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的比值【參考范圍】 男性:40~50% (0.4~0.5L/L) 女性:37~4
16、8% (0.37~0.48L/L)【臨床意義】紅細胞比容增高:相對性增多(血液濃縮)絕對性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比容減少:見于各種貧血,(四)紅細胞平均值參數(shù),1.平均紅細胞容積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指平均每個紅細胞的體積,以fl(飛升)為單位。參考范圍為80~100fl。 MCV = 紅細胞比容(L/L) 紅細胞計數(shù)(
17、×1012/L) 注:1L=1015fl,,紅細胞平均值參數(shù),2.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指平均每個紅細胞內(nèi)所含血紅蛋白的量,以pg(皮克)為單位。參考值為26~32pg。 MCH = 血紅蛋白(g/L) 紅細胞計數(shù)(×1012/L)注:1g=1012pg,,紅細胞平均值參數(shù),3.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
18、濃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指平均每升紅細胞中所含血紅蛋白的濃度(克數(shù)),以g/L表示。參考值320~360 g/L(32%~36%) MCHC = 血紅蛋白(g/L) 紅細胞比容(L/L),,紅細胞平均值參數(shù)臨床意義,,(五)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
19、on width, RDW),紅細胞分布寬度是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zhì)性的參數(shù),通過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來測定,用紅細胞體積大小的變異系數(shù)(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 RDW-CV)來表示。比血涂片上紅細胞形態(tài)大小不均的觀察更客觀、準(zhǔn)確?!緟⒖贾怠?11.5%~14.5% 【臨床意義】1. 用于缺鐵性貧血的診斷與療效觀察2.用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鑒別診斷,三、網(wǎng)織紅細胞,網(wǎng)織紅細胞(reticulocyte
20、, Ret)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到完全成熟之間的過渡細胞。 由于胞質(zhì)內(nèi)還殘存多少不等核糖體、核糖核酸等嗜堿性物質(zhì),用煌焦油藍或新亞甲藍染液進行活體染色,嗜堿物質(zhì)凝聚成顆粒,其顆粒又連接成線狀或網(wǎng)織狀而得名。,網(wǎng)織紅細胞,紅細胞由骨髓釋放入外周血,尚需24~48小時合成最后的血紅蛋白,殘存的嗜堿物質(zhì)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成熟紅細胞。網(wǎng)織紅細胞較成熟紅細胞稍大,直徑為8.0~9.5μm,是瑞氏染色血涂片中的嗜多色性
21、紅細胞??煞諭(絲球型), II(網(wǎng)型), III(破網(wǎng)型), IV(點粒型),,0型:花冠型,晚幼紅細胞周圍有濃密的蘭色網(wǎng)狀物。正常為0%Ⅰ型:絲球型,無核紅細胞中央有濃密的蘭色網(wǎng)狀物。正常為0%Ⅱ型: 網(wǎng)型,無核紅細胞中央有疏松大孔眼的網(wǎng)狀物。正常為 0.08%Ⅲ型: 破網(wǎng)型,網(wǎng)狀物減少,由點狀顆粒形成殘破不全的網(wǎng)狀.正常為0.15%Ⅳ型: 點粒型,只有少數(shù)蘭色點狀顆粒或極小的網(wǎng)狀殘余,散布與紅細胞內(nèi),正常人為0.56%
22、正常值:0.5~1.5%,網(wǎng)織紅細胞,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參考值】百分比 :0.5%~1.5% 絕對計數(shù)為 24~84×109/L,增高:提示骨髓紅細胞系增生旺盛(1) 常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溶血性貧血常﹥10%(2)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在給鐵劑、VB12、葉酸治療后,可見網(wǎng)織紅細胞明顯增加。用于判斷治療效果。(3)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貧血也可引起網(wǎng)織紅細胞
23、明顯增多,出血停止后網(wǎng)織紅細胞逐漸恢復(fù)正常,臨床可用此來判斷出血是否停止。,減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 純紅再障 、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危象,四、紅細胞沉降率 ESR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定義】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緟⒖贾怠?男:0~15 mm/1h末 女:0~20 mm/1h末受血漿中各蛋白比例及紅細胞數(shù)量
24、和形狀的影響【臨床意義】生理性增快:兒童、孕婦病理性增快:各種炎癥性疾病組織損傷及壞死惡性腫瘤各種原因所致的血漿球蛋白增高貧血、高膽固醇血癥,五、血小板 (platelet count, PLT),,【參考值】(100~300)×109/L【臨床意義】 1.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的生成障礙:AA, AL ●血小板的破壞和消耗亢進: 原發(fā)性免
25、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 DIC ●血小板分布異常:脾大 ●假性血小板減少癥:血小板發(fā)生聚集,(一)血小板計數(shù)(platelet,plt),2.血小板增多(>400×109/L): ●原發(fā)性增多: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慢粒 ●反應(yīng)性增多 :急慢性炎癥,脾切除后,(二)平均血小板體積,【參考范圍】:7-11fl【臨床意義】:要結(jié)合PLT變化 增高:評估心腦血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