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等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 對高校教師的深度影響 遼寧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 張桂春 135

2、91384509 gchzhang@hotmail.com 2013.5.22 大連,引言:,大學,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澳芰Ρ疚弧钡纳鐣荷鐣竭M步,越凸顯“能力”的價值與作用??茖又粕鐣乃拇蟛倏亓α浚貉y(tǒng)(家族);權力(政府)

3、;金錢(銀行);能力(大學)。 “知識依賴型社會”(或稱“技術依賴型”社會)的能力法則。必須擁有社會認可的知識和技能。據此,大學走向了社會前臺和中心位置,一、高等教育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一)世界的全球化走向1.知識革命興起,工具制造革命(250萬年前),農業(yè)革命(1萬年前),工業(yè)革命(200年前),知識革命(20多年前),,,,,第一次是工具制造革命,發(fā)生在大約250萬年前,它使人區(qū)別于動物,人類從此進入原始文化發(fā)展階

4、段。第二次是農業(yè)革命,發(fā)生在大約1萬年前,它使人類從食物采集者變成食物生產者,人類隨后進入農業(yè)文明發(fā)展階段。第三次是工業(yè)革命,發(fā)生在200多年前,它使人類生產方式從手工業(yè)生產變成機器生產,人類從此進入工業(yè)文明發(fā)展階段。第四次是知識革命,發(fā)生在約20多年前,它使人類消費模式從物質消費型轉向知識消費型,人類從此進入知識文明發(fā)展階段。,,2.人類活動重心-——經濟活動轉移以人的知識為基礎,以人的智力為資源,以人掌握的科學技術為核心

5、。,原始經濟,農業(yè)經濟,工業(yè)經濟,知識經濟,,,,,3.科技競爭激烈21世紀的技術革命將以知識、信息和傳播為特征,以3D打印技術為代表,科技快速發(fā)展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經濟競爭主要是高科技的競爭,即以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材料技術、納米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競爭。具有代表性的3D打印機是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最具標志性的生產工具之一。 利潤主要來自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爸?/p>

6、識和技術創(chuàng)新”關系民族生死存亡?!?011計劃”的時代背景。,,4.全球化加速全球化:資本、信息、知識、觀念、人員、商品等跨境流動及其帶來的時間和空間的壓縮。高等教育全球化(國際化):全球化院校出現:一所學校在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經營運作(教學、科研、創(chuàng)收),建立分?;驅W習中心、與當地院校組建聯合大學(新加坡—麻省理工聯盟、上海紐約大學)。營利性高等教育機構將劇增。市場的效用及競爭的壓力將加大,政府鼓勵競爭的導向:已經催生了一個

7、由不同類型院校構成的龐大的高等教育市場:公立的、私立的、營利性的;大學、學院、技術學院、企業(yè)大學;在線的、傳統(tǒng)的課堂,或混合型;國內的或國外的。,,5.新自由主義的市場取向無邊界的市場與競爭:全球范圍的高等教育改革都呈現出市場化特征。市場作為一個概念,作為一種社會力量,決定了高等教育在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新屬性——服務商品。高等教育傳統(tǒng)的合法性基礎被動搖,需要在市場化生存的背景下做出新的解釋??空涃M支撐的高校不可能達到國際優(yōu)異水

8、準的,必須設立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yè)、課程計劃和教育形式。高校只有面對市場,才能向社會和公眾展示自己的質量可靠和優(yōu)異,才能獲得更多的經費和資助。市場取向是高等教育為社會服務功能確立的必然結果,也是大學取得自己合法性地位的基礎。一個全球性的高等教育服務市場已經形成,出現了“無邊界高等教育”。只有發(fā)達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和優(yōu)質的高等教育產品,才具有跨國貿易和全球競爭的優(yōu)勢。,美、英、日、德、法、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取得了市

9、場的支配權。生源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年出國留學近40萬人。政府或政治家希望將市場力量作為管理高等教育的一種方式,以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高校之間盛行的一套充滿競爭性及市場導向的新標準。這是一場全面的競爭:學生、教師、科研撥款、大學及學科排行榜上的排名、收入、體育競賽的名次等。市場化的運作,市場對高等教育的日益滲透,已經使得昔日對真理的追求讓位于今日對收入的貪求,高等教育的傳統(tǒng)的“公益性質”正在消失。被迫追求收入和排名,否則“入口”

10、和“出口”的“品牌效應”將不再。紛紛加強精英大學建設。德國重點資助9所“未來構想”大學;37個“卓越集群”;39個研究生院。,,(二)中國社會跨越式發(fā)展戰(zhàn)略1.后發(fā)型國家、外壓式發(fā)展的社會,原始社會,農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知識社會,,,,,,2.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和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與應用,需要大批拔尖的科學和技術人才。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工程: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人才培養(yǎng)和引進:各級人才工程:百千萬……

11、激勵機制:官位與錢。,,3.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變化一流大學與學科建設工程。市場化導向:政府減少公共撥款(降低或消減經費);實行學費政策,增加學費在高校收入中的比例。舉辦私立高校,擴大私立高等教育規(guī)模;改變對高校的經費撥款方式,按學生數量計算,引入競爭機制。激勵高校進行技術轉讓,推動知識商品化;高校拓寬經費渠道。高效開展培訓、網絡教育和其他有償服務。招收自費留學生,拓寬海外教育市場,留學教育產業(yè)化。,4.政府和社會

12、向高校“問責”關注效率和效益,注重結果和產出。政府對高校簽署“強迫契約”。國際與國內大學排行榜的“名次”目標;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等。采用一套量化的績效考核標準。教學評估;質量報告;學科排名。忽視人才培養(yǎng)效益的滯后性特點。,(三)高等教育內部環(huán)境的變化1.學校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定位定位: 水平定位:世界知名,國內一流;國內著名,國內知名;省內、區(qū)域內一流、著名或知名等。 特色定位:與其他院校相比表現出的辦學內涵與特色。

13、定型: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 。定性:單科(專業(yè))性;多科(專業(yè))性;綜合性。定向:為誰服務?用什么來服務?怎樣服務?定力:工作的著力點。,2.大學發(fā)展的模式選擇國際大學發(fā)展的四種模式:第一種模式:學者的自治社團(傳統(tǒng)的歐洲大學)。構成邏輯:自由探求,探尋真理,追求理性,專業(yè)知識技術。第二種大學模式:大學是國家的政策執(zhí)行機構(極權國家的大學)。構成邏輯:行政管理:執(zhí)行既定的政治目標。第三種大學模式:大

14、學是民主的代表(北歐部分國家試點)。構成邏輯:利益代表、選舉、討價還價、少數服從多數。第四種模式:大學是競爭性市場的服務型企業(yè)(美國的大學)。構成邏輯:社區(qū)服務、市場變換和價格體系的一部分。評判標準:滿足社區(qū)需求,經濟、效率、靈活、生存。,第四種大學的特點:,第一,教學與科研明確分開(純研究型大學與純教學型大學)。第二,提供不同的服務。研究型大學:優(yōu)秀的研究人員;熱衷于學術研究的學術型學生;新教授的任命主要考慮其研究方向;主

15、要目標不是追求“優(yōu)質的教學”。教學型大學:教學優(yōu)于科研;學生的學習多元化;教授是優(yōu)秀的教師,報酬豐厚;教學和教師發(fā)展是學校生存的關鍵,追求“教學卓越中心”,就業(yè)導向,技能優(yōu)先,通識專才。第三,不注重教師發(fā)展及培訓,靠品牌、待遇和環(huán)境,競爭大師級人物,招聘優(yōu)秀教師(與職業(yè)俱樂部高薪買球員相似)。第四,大學組織:學術中心或教學培訓中心;大學權力:自治程度高。,,3.大學學術組織的創(chuàng)新系到學院,再到學部??鐚W科、跨學院的矩陣式研究機

16、構:科研平臺——團隊、基地、中心、實驗室等。大學管理組織創(chuàng)新:發(fā)展規(guī)劃處、學科建設辦、科技處、社科處等。大學組織屬性、學術體制化、學術組織創(chuàng)新等對教師學術職業(yè)及其發(fā)展產生了深刻影響。,4.學術體制化學術體制化的含義:現代學術最具決定意義的特點就是其制度化,即隨著現代的勞動分工和職業(yè)分化,學術是以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制度化的形態(tài)存在的,包括知識生產的專業(yè)化、學科化、職業(yè)化以及知識產出的學術成果的發(fā)表(出版)機構、資助評估機構等等。

17、這是現代學術和前現代學術的一個根本區(qū)別?,F在的大學、研究機構、專業(yè)化的學術評價制度、發(fā)表制度、基金制度等等,都是學術研究制度化的重要標志。(陶東風),表現及其特征:(1)“課題指導的知識生產機制大行其道,國家行政權力重新強有力地介入”(何懷宏)“問題意識”就是“課題意識”。學者個人、學術機構、機構的領導,精于此道者大獲全勝。課題滾雪球式再生產。課題帶來經費,還能帶來課題,課題是繼續(xù)申報的條件。(2)知識生產的企業(yè)化模式學術產

18、業(yè)集群模式,示范性、優(yōu)勢、特色、競爭力學科等。(3)“集體性知識生產機器”“基地”、“中心”、“團隊”日益強勢,基地、中心等知識生產作坊鱗次櫛比,濫竽充數。(4)“學術帶頭人”(“包工頭”)領軍樣態(tài)專家——所謂“學者型領導”(其實多是“領導型學者”)對課題和經費的壟斷,轉包或發(fā)包現象普遍。,(5)學術活動的行政化邏輯學科(國家級、省級重點)、學術組織(國家或省級基地、中心、團隊)、學術刊物和出版社(國家級、省級、市級)、學術課

19、程(國家級、省級、校級精品課)、學術作品和學術思想(國家、省級、市級)等等,都有“行政級別”。(6)學術評價機制——量化掙工分的教授、填表教授、公關教授、滿天飛教授。(7)科研、學術管理體制——照搬自然科學知識產出的評價取向和管理模式追求量化,強調實用性(為經濟建設服務,轉化為生產力等等,片面強調應用性、強調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還存在自然科學、特別是實用性技術科學的霸權問題。,學術體制化的根源:基于國家競爭力的知識創(chuàng)新理念和

20、行動知識(經濟)時代,全球化帶來的競爭。基于行政化邏輯的管理主義理念和行動“強迫契約制”:行政管理條文中的霸王條款——不完成科研任務,就降級、降檔、降薪等?;凇熬⒅髁x”的“尚賢”規(guī)則名人即精英:社會中的有杰出才能者。打造領軍人物——“學者”:“長江學者”、“黃河學者”、“紫江學者”、“龍江學者”、“珠江學者”、“贛江學者”、“閩江學者”;“泰山學者”、“天山學者”、“攀登學者” … … 基于“政績工程”的“GDP”理念

21、和作風筑巢蓋廟:基地,中心,平臺,團隊……,,5.高校競爭的樣態(tài)及規(guī)則高等學校(2800所)的科層排序:(1)“985學?!保?9所)(研究型大學)2所(清華、北大)優(yōu)先發(fā)展大學;7所(復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浙大、南大、哈工大)重點建設大學(C9聯盟); 30所 (南開、武大、山大、大連理工等); (2)“211學?!保ü?12所;有73所),重點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3)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本和二本大學,

22、(4)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二本院校,(教學研究型大學);(5)無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二本學院(包括三本,共1112所本科院校)(教學型大學);(6)職業(yè)技術學院、普通高等??茖W校(1276所);(7)成人高校、民辦高等學校(412所)。,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112所(包含獨立學院13所),其中中央部委屬5所,省屬54所,市屬18所,民辦35所。按辦學層次分,本科院校63所,高職院校49所,另有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22所。在校生:普通本專

23、科在校生93.4078萬人,其中本科生為64.5816萬人,高職??粕鸀?8.8262萬人,博士生1.3253萬人,碩士生7.6808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8.00%。 研究生培養(yǎng)機構50個,其中包括14個科研機構和36所普通高校。高校博士點320個,碩士點1291個。博士后流動站82個。高校專任教師6.0502萬人。高級職稱44.9%。66.7%有碩士學位。兩院院士19人。,,遼寧省112所普通高校(63+49)的科層排序:

24、(1)2所985高校(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2)2所211高校(大連海事大學、遼寧大學);(3)11所博士學位授予權高校(中國醫(yī)科大學、東北農業(yè)大學、沈陽工業(yè)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沈陽藥科大學、遼寧科技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大連交通大學);2所博士學位授予權建設高校(沈陽建筑大學、大連工業(yè)大學);(4)16所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共33所);(5)無碩士學位授予權本科院校(二本

25、17所,三本13所);(6)高職高專學校(49所),其中四所211高職院校(遼交通高專、沈職院、大職院、遼農職院)。(7)成人高校(22所)。,,211學校數量:北京24所江蘇11所上海9所湖北7所陜西7所四川5所黑龍江4所廣東4所遼寧4所(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遼寧大學),高校競爭的要件:,教師:大師、名師、有發(fā)展?jié)摿Φ母邔W歷者。(引進院士、長江學者)學生:優(yōu)秀生源——智力、努力和毅力(華約、北

26、約、聯盟等抱團招生) ;有知識購買力的生源(國際…學院、2+2辦學模式)學科(科技平臺):學位點、一級學科、重點學科、重大科技平臺(2011計劃)等。課題:各級各類研究項目。名分:研究中心、基地、實驗室、團隊、示范性專業(yè)、精品課、學科排名等。經費:政府撥款;學費;橫向經費;社會贊助。(校慶)品牌:學校聲望(學校入口——生源市場、出口——勞動力市場中的知名度)。大學排名(國際和國內)。,競爭的規(guī)則:“馬太效應”:從前,一

27、個國王要出遠門,臨走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去做生意。第一個仆人用一錠銀子賺了10錠,于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賺了5錠,于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仆人把那一錠銀子一直包在手巾里保存的好好的,于是國王便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一錠銀子沒收,賞給第一個仆人,并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新約·馬太福音》,“馬太效應”規(guī)則的實質:“扶強不扶弱

28、”。社會資源分配對“強者”搞“錦上添花”,對“弱者”不搞“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俺槭菅a肥”,“逆向分配”,“損不足奉有余”。財富分配的“二八法則”:社會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擁有社會20%的財富。兩個結果: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分化;“代際效應” (后代因父母“強”而“強”,因父母“弱”而“弱”)。問題是:政府和市場這兩只“手”都“扶強”。,三、對大學教師的影響,(一)教師與學校關系的

29、變化傳統(tǒng)單位體制:“高校——教師”之間是“?!獔蟆标P系。 “?!保簩W校向教師提供全面的保護和資源保障。保障教師與家庭成員的工作與生活,如住房、配偶工作、子女教育、各種福利等?!皥蟆保航處熞越虒W科研成果效忠與回報學校。雙方均受益的交換關系。教師作為“單位人”,以順從和效忠為代價,換取單位所掌控的物質、榮譽、地位等稀缺資源。(張銀霞,2012)雙方形成“利益共同體”、“事業(yè)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較高的依附性,濃烈的“單位

30、意識”與“單位情節(jié)”。,,聘任制:高?!處熤g形成了“雇主——雇員”式的契約關系。契約式勞動關系,規(guī)定了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雙方都具有自由選擇權。只是“利益共同體”。與企業(yè)日益趨同。“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yōu)招聘,嚴格考核,合同管理”的指導方針,學校像企業(yè)一樣,在學術勞動力市場上“擇優(yōu)錄取”,學術職業(yè)不再是鐵飯碗,在入職、續(xù)聘、晉升、和工資待遇等方面都強調競爭與績效考核。改變了教師身份。不再是“國家工作人員”或“國家

31、干部”,不再是“單位人”。而是某一學術領域掌握系統(tǒng)知識和技能的“專業(yè)人士”,履行職責,能夠在學術勞動力市場中自由擇業(yè)的“社會人”。教師對學校的“忠誠”度降低?!凹媛殹逼毡??!袄先死险?,新人新政策”的雙重規(guī)則。,(二)職業(yè)身份屬性變化大學的分層、分類、分型對教師和學生(合法性與合理性)身份的定格。所謂的學歷“查三代”,“三個985,求職不受苦”。學術職業(yè)分類:教學與研究并重的學術職業(yè);研究主導的學術職業(yè);教學主導的學術職業(yè);

32、應用主導的學術職業(yè)。四類之間產生明顯的地位與聲望差異與差別?!暗匚桓偁帯薄?(三)價值取向的變化追逐行政權力的大學文化。重科研輕教學、重行政輕學術的激勵機制與標準。兩個顯著特征:官府的特征:官僚化機構,行政主導,人浮于事,學者與博士競相做官;國企的特征:計劃培養(yǎng),規(guī)模發(fā)展,產能過剩,產品積壓,債務纏身。大學的“做派”越來越商業(yè)化,對各種創(chuàng)收渠道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公益目標的關心。關注自身超過關注公眾。高等教育與營利性活

33、動及市場力量的聯系變得更為緊密。大學撥款機制變化,按學生數量撥款。競爭學生激烈。大學變成另一個“利益集團”。,(四)利益訴求的變化科研評價取向及利益分配制度導致教師只“研”不“教”??冃Э己酥饕捎谩傲炕目冃гu價標準”。給教師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與工作壓力。一是職稱晉升,二是績效工資。職稱:是“大學教師的命脈所在”。意味著聲譽(學術聲望的提升)、地位(不再是底層)、自由(達到學者層次,有更高的平臺和更大的自由)、認可(資格、身

34、份)。教師追求科研成果的“數量”而不是質量,增加自己在學術圈子中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冃ЧべY:意在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但挫傷了大多數人的積極性?;竟べY量與超工作量,激勵作用有限。學校待遇降低了教師的保障力度,只對引進“人才”。保障的弱化,降低了教師對學校的依賴,開始消極“回報”,熱心于到校外獲取額外資源。只關注自己的學術發(fā)展和學校的“待遇”,“利益共同體”。聘任制降低了學術職業(yè)的穩(wěn)定性和教師職業(yè)的安全感,尤其是新任教師。

35、職業(yè)自主感和自尊感降低。缺乏“單位”歸屬感,有好機會就走人。,(五)(青年)教師的壓力評價考核;科研任務;教學任務;家庭經濟收入;職稱職務晉升;行政管理事務;人際關系;孩子學習與升學;其他。,(六)教師流動問題從國際上看,我國大學教師“校際流動率”最低,82%的教師只在一所學校工作過。國外慣例一般是“非升即走”。我國與“近親繁殖”、“論資排輩”、“學術生產力低下”、“評審制”等有關。流向:只有封官才反向流動。

36、不同學校之間的“職稱”不等值也不等價,存在低職稱高社會聲譽與高職稱低社會聲譽兩種狀況。地區(qū)和高校不平衡帶來的教師“無序流動”問題(生活條件和學術條件差距拉大)?如何處理引進與培養(yǎng)的關系?“引進”的有限性,要制度性鞭策和激勵現有教師自律地提升自我素質。,結語:高等教育已由“規(guī)模擴張”轉向“內涵建設”時期。教師是一切重大教育變革的核心力量。教師隊伍建設的新問題與新挑戰(zhàn)?學校人事管理的理念與行動創(chuàng)新問題?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與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