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無上光榮如題,本文論述從多利安人南下占據希臘,到羅馬征服期間的希臘史,科技文化部分還要向后延伸到希臘化時代后期。地域方面,,以希臘本土為主要“舞臺”,只有科技文化部分,捎帶著擴大到希臘化國家。這段歷史,習慣稱為“古希臘”。對于西方人來說:“古代”往往指的是奴隸制時期,因此一說到“古希臘”,就會想起公元前8-前2世紀的希臘。但中國人所稱的“古代”,在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從國家起源到1840年這個漫長的時間,這樣“古希臘”這個名詞可能會引起時

2、間上的含混。另外,即使是在奴隸制時期的希臘,也不只有多利亞希臘這個文明,在它之前還有克里特和邁錫尼兩個文明?!肮畔ED”一詞,無法表示其是否包括這兩個文明。為了定義準確,我認為可以用“多利安希臘”來稱呼公元前12世紀多利亞人占領希臘到前2世紀羅馬征服這段時間內的希臘地區(qū)和希臘人的殖民地。這樣的定義,在人種、地域、時間上都作了限定,我認為比較精確。由于希臘化國家的希臘人基本上也都是多利安人,這個名詞還可以有條件的擴展到希臘化國家。當然,這個

3、名詞也有問題:最棘手之處在于雅典人就不是多利安人。但在多利安人占到希臘人大多數的情況下,我認為該名詞大體上還是可以采用的。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fā)祥地,多利安希臘文明是當代西方文明的四股源泉之一。被譽為“光榮的希臘”,導師恩格斯盛贊這個小小的民族“無所不包的才能和活動給他們保證了在人類發(fā)展史上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那么,這個小而短命的文明,究竟有何光榮,與其他文明相比,又有什么獨特的長處和短處呢?我將從經濟、軍事、政治、風俗、科技

4、、文化六個方面,來作簡單的介紹和評論。若諸位網友發(fā)現(xiàn)文中差錯,請務必指出,并說明依據,以便作者修改,在此提前致謝。一、希臘的地理與氣候研究一個文明,而不研究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與氣候條件,那么這樣的研究將是不完全的和不甚可靠的。因此文章開篇,就要介紹一下希臘的地理和氣候情況。由于網上有關的中文資料較少,我將盡可能的寫得詳細些。考慮到希臘的殖民地在歷史上發(fā)揮的作用,也簡要介紹一下大希臘和小亞細亞西海岸的地理與氣候。此外,還將介紹希臘的命

5、脈——地中海的簡況。為了行文方便,采用的都是現(xiàn)代地名。希臘的地形與地質,定型于第三紀上新世初期至第四紀初期。此前,希臘沉于古地中海海底。第三紀初開始漸漸隆起,形成南北走向的褶皺山脈,經克里特島與土耳其西南山地相接。由結晶巖形成的艾干德古生代地層,北與巴爾干半島的羅多彼山脈相連,第三紀時,由于造山運動,分割成若干板塊,并向下沉陷,形成愛琴海中大量的島嶼。地殼的變動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火山運動,一直延續(xù)到歷史年代才漸漸平息。因此在錫拉島上可以發(fā)現(xiàn)被

6、熔巖覆蓋了的MinoanCivilization遺跡。目前希臘全土仍處在喜瑪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地殼不穩(wěn)定,地震頻繁。多利安希臘三面環(huán)海,除陸地領土外,擁有愛琴海上幾乎全部島嶼,克里特島、伊奧尼亞群島,以上構成了希臘本土。殖民運動之后,又領有意大利南部、西西里、黑海海峽、黑海北岸,此外在馬賽、北非利比亞、尼羅河口也有據點。本土面積十余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一萬兩千公里以上。最大的半島是伯羅奔尼薩半島、最大的島是克里特島、最高的山峰是奧

7、林波斯山(海拔2917米)。島的希臘第三大島??死锾貚u歐洲文明的發(fā)祥地。希臘第一大島。中央為東西走向的高大山脈。有海拔2452米的LevkasMt.海拔2456米的伊季山、海拔2148米的DhiktiMt.沿海則為狹小的沖積平原。希臘的土壤在陸生植物出現(xiàn)以前很久,因為風和水的侵蝕,產生了一些從巖石上剝落的微粒,但是這種微粒不含任何有機質,不是土壤。真正的土壤產生于三億五千萬年前的志留紀。是植物,以及后來的動物在陸地上產生和發(fā)展的結果。早

8、在修昔底德的年代,希臘人就已經認可了這樣一種觀點:希臘的土地向來是貧瘠的。到了近現(xiàn)代,這種看法就更加流行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現(xiàn)在就來分析一下。希臘的土壤有以下幾種:最普遍的石灰土、黑鈣土、栗鈣土、褐土,此外,克里特島的土壤主要是棕壤。以下是對這幾種土壤的簡介。黑色、棕色和紅色石灰土:發(fā)育于熱帶、亞熱帶碳酸鹽巖(主要是石灰?guī)r,其次是白云巖等)風化物的3種土壤,屬于巖成土。共同特征是質地粘重土體中有殘留的碳酸鹽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應(PH

9、6.58.0)。成土過程均以脫鈣作用與復鈣作用反復進行為特征。土層淺薄,土體與母巖界面清晰,無碎屑狀母質層。黑色石灰土多見于基巖裂隙或谷地。紅色石灰土多見于巖溶平原和低山丘陵。這三種土壤礦質養(yǎng)分較豐富,屬于肥沃的土壤。但土淺質粘,極易干燥,植被一旦破壞,恢復困難。在山地,這種土地適宜種植根系較深的樹木,在平原可以種植糧食作物,但應當注意施有機肥和灌溉。黑鈣土和栗鈣土:這兩種土壤在巴爾干半島是常見的。其原始植被可能是草原。黑鈣土發(fā)育于溫帶

10、半濕潤半干旱地區(qū)草甸草原和草原植被下。主要特征是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量大于分解量,土層上部有一黑色或灰黑色肥沃的腐殖質層;在此層下或土壤中下部有一石灰富積的鈣積層,故名。栗鈣土發(fā)育于溫帶半干旱草原植被下,主要特征是剖面上部呈栗色,下部有菌絲狀或網紋狀鈣積層。這兩種土壤以肥沃聞名于世。中國東北的黑土地被認為是共和國的糧倉。褐土:發(fā)育于地中海型氣候區(qū)或歐亞大陸東部暖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半干旱森林灌木下的土壤,又名褐色森林土。主要特征是:表土呈褐色至

11、棕黃色;剖面中、下部有粘粒積聚和鈣的積累現(xiàn)象。呈中性(表面)至微堿性(心底土層)反應。土壤剖面構型為有機質積聚層——粘化層——鈣積層——母質層。地中海型褐土屬于鐵硅鋁型風化類型,含游離氧化鐵較多,底部鈣積層深厚,有時呈石灰盤狀。這種土壤也是適合農業(yè)的。棕壤:又名棕色森林土。發(fā)育于暖溫帶濕潤氣候區(qū)中生型落葉林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呈微酸性反應,心土層(B層)呈鮮棕色。成土母質多為酸性母巖風化物。主要分布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約為8~1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