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麥稈黑粉病的發(fā)生與防治小麥稈黑粉病20082009年在潁東區(qū)零星發(fā)生,2010年在我區(qū)口孜鎮(zhèn)和新烏江鎮(zhèn)部分麥田發(fā)生較重。癥狀癥狀該病主要為害小麥莖、葉和穗等,病株顯著矮小,分蘗增多,病葉卷曲,重病株不能抽穗而枯死。莖稈、葉片和葉鞘上的病斑初為淡灰色條紋,逐漸隆起,轉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發(fā)生規(guī)律小麥稈黑粉病以土壤傳播為主,種子、糞肥也能傳播,在種子萌發(fā)期侵染,因此,當土壤和種子帶菌量高,播種偏早或偏晚,
2、土壤干旱、瘠薄、土質粘重、整地保墑不好、施肥不足的田塊易發(fā)生此病害。防治措施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因地制宜選用優(yōu)質、豐產、抗(耐)病蟲的優(yōu)良品種,如皖麥50、周麥22、泛麥5號、豫麥7036、濟麥22、皖麥52、連麥2號等。2、采用農業(yè)措施秋種時要深耕多耙,施用腐熟肥料,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適期、精量播種,足墑下種,培育壯苗越冬,增強作物抗逆力以減輕病蟲危害。3、藥劑拌種用2%戊唑醇濕拌種劑1015g,加少量水調成糊狀液體與10
3、kg麥種混勻,晾干后播種。也可用種子重量0.2%的三唑酮或拌種雙、福美雙、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藥劑拌種和悶種,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Kn界:真菌界為害部位:莖、葉和穗目錄為害癥狀形態(tài)特征傳播途徑發(fā)病條件防治方法編輯本段為害癥狀小麥稈黑粉病[1]當株高0.33m左右時,在莖、葉、葉鞘等部位出現與葉脈平行的條紋狀孢子堆。孢子堆略隆起,初白色,后變灰白色至黑色,病組織老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病株多矮化、畸形或卷曲,多數病株不
4、能抽穗而卷曲在葉鞘內,或抽出畸形穗。病株分蘗多,有時無效分蘗可達百余個。[2]編輯本段形態(tài)特征病菌冬孢子圓形或橢圓形,褐色,大小12~169~12(um),由1~4個冬孢子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的冬孢子團,褐色,大小35~4018~35(um),四周有很多不孕細胞,無色或褐色。冬孢子萌發(fā)后形成先菌絲,頂端輪生3~4個擔孢子。擔孢子柱形至長棒形,稍彎曲。該菌存有不同?;秃蜕硇》N。[2]編輯本段傳播途徑病菌以冬孢子團散落在土壤中或以冬孢子粘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利用小麥內生細菌對小麥稈黑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pdf
- 利用造紙廢液制作小麥稈成型燃料的試驗研究.pdf
- 麥稈表面特性及麥稈刨花板膠接機理的研究.pdf
- 小麥新矮源華矮01的矮稈性遺傳與基因定位以及抗小麥稈銹Ug99新種質的創(chuàng)制.pdf
- 玉米瘤黑粉病的發(fā)病原因與防治措施
- 麥稈催化轉化制備乙酰丙酸.pdf
- 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病原真菌快速檢測方法研究.pdf
- 玉米絲黑穗病和瘤黑粉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機制研究.pdf
- 基于現代設計理念的戶縣麥稈畫的研究.pdf
- 固體酸堿催化麥稈制備5-羥甲基糠醛.pdf
- 麥稈與蒙東褐煤共氣化特性研究.pdf
- 麥稈提取物的體外抑瘤活性研究.pdf
- 麥稈木材混合中密度纖維板的研究.pdf
- 小麥分冬小麥和春小麥
- 稻粒黑粉病病原生物學特性及病害藥劑防治研究.pdf
- 三種殺菌劑對玉米瘤黑粉病控制作用初探.pdf
- 陸坪完小-麥稈畫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
- 玉米瘤黑粉病基因初定位及產量相關性狀遺傳效應分析.pdf
- 中二班轉角的風景當玉米皮遇上麥稈
- 麥稈粉-HDPE復合塑料注塑成型的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