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試題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歷史期末考試試題(卷)考試采用閉卷形式。總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卷(選擇題選擇題,共,共60分)分)一、選擇題:本卷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選出。1第十一屆全運會在山東省召開,其宣傳口號有“和諧齊魯義,精彩全運情”“齊魯齊心,全民全運”等,用“齊魯”代表山東起源于古代()A分封制B宗法制C郡縣制D行省制2浙江臨安錢氏族譜貫穿“念其根、睦其族、

2、尊其祖”之宗旨,記載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輩份、人物傳略等內容。錢氏重視修訂族譜,充分說明()A中國古代宗法制影響深遠B中國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C中國古代郡縣制度影響深遠D傳統(tǒng)商品經濟的發(fā)展3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云諸侯盡西來”。關于詩中的“秦王”統(tǒng)治時出現(xiàn)的情況下列哪種描述可能是真實的()①設立內閣制②公元前228年某月某日一官員稱呼其“大王”未受斥責③公元前218年某月韓某被任命為某郡郡守A①②③B②③C①

3、②D①③4下圖是秦陽陵虎符,銅鑄,中分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銘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陽陵。”發(fā)兵必須左、右半符驗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應是()A皇帝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5“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詩詞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A開創(chuàng)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B都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C吸取農民起義教訓,休養(yǎng)生息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從儉6東漢尚書臺、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等機構的設立,本質上反

4、映了()A宰相權力不斷削弱B中央集權不斷加強C專制皇權不斷強化D文臣地位不斷提高7古代雅典非常重視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創(chuàng)立陶片放逐法B擴大官員的選拔范圍C發(fā)放“觀劇津貼”,鼓勵觀賞戲劇D只承認少數(shù)人的公民權這里的“歷史紅”指的是()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B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進軍C人民軍隊的誕生D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17.下圖所反映的歷史時期特征是()A國共合作打倒北洋軍閥B國共對峙中共開創(chuàng)農村包圍城市道路C國共聯(lián)合抗日,共

5、赴國難D國共內戰(zhàn)國民黨進攻中原挑起了內戰(zhàn)18詩詞也能反映歷史,下列毛澤東詩詞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是()①“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②“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③“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④“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A②①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19.右圖是南京總統(tǒng)府一張辦公桌上的臺歷,它用黃銅鑄成,上面的日期是“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為歷史它在此定格成為永恒。它的寓意

6、是()A清政府統(tǒng)治結束B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tǒng)治的結束C日軍占領南京并進行南京大屠殺D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國戰(zhàn)區(qū)的日本投降儀式舉行20中國共產黨根據國情創(chuàng)設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其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A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21下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黨狀況。說明了()姓名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政黨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A中華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