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yī)學寄生蟲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病原生物學系 劉 利,Medical Parasitology,醫(yī)學寄生蟲學,醫(yī)學寄生蟲學 研究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寄生蟲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活動、生存繁殖規(guī)律,闡明寄生蟲與人體以及外界環(huán)境因素相互關系的科學。,,Medical Parasitology,醫(yī)學寄生蟲學,總 論,,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世界銀行/世界衛(wèi)生組織聯(lián)合倡議重點防制6熱帶?。函懠?malaria) 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

2、絲蟲病(filariasis) 錐蟲病(trypanosom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麻風病,,,,2000年:結核 登革熱,我國曾流行五大寄生蟲?。航z蟲病、日本血吸蟲病、瘧疾、鉤蟲病、杜氏利什曼病(黑熱?。?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瘧 疾 malaria,絲蟲病 filariasis,血吸蟲病 schistosomiasis,黑熱病 leishmaniasis,鉤蟲病

3、hookworm disease,1、互利共生(mutualism) 2、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3、寄生現象(parasitism),一、寄生與寄生關系,寄生蟲的生物學,,,共生(synbiosis),寄生蟲的生物學,,二、寄生蟲生活史、寄生蟲與宿主,(一)寄生蟲的生活史(二)寄生蟲及其類型 專性寄生蟲和兼性寄生蟲 體內寄生蟲和體外寄生蟲 機會致病寄生蟲,,(三)

4、宿主及其類型 1、終末宿主/終宿主 (final host) 2、中間宿主 (intermediate host) 3、保蟲宿主/儲存宿主(reservoir host) 4、轉續(xù)宿主(paratenic host),寄生蟲的生物學,,,研究范疇,醫(yī)學原蟲學醫(yī)學蠕蟲學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學,寄生蟲的生物學,(四)寄生蟲的分類及命名,,(一)、寄生蟲對宿主的損害 1、奪取營養(yǎng);

5、 2、機械性損害; 3、毒素作用; 4、免疫病理作用。,,一、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及寄生蟲感染的特點,免疫反應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2)適應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e) 非消除性免疫(non- sterilizing immune

6、),(二)、宿主對寄生蟲的抵抗,一、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① 帶蟲免疫(premunition):宿主體內寄 生蟲不能完全清除,維持在低蟲荷水 平,但對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② 伴隨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宿主體內的成蟲不受免疫效應的作用, 但對再感染時侵入的幼蟲具有一定抵 抗力。,非消除性免疫,一、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3)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

7、 機理: ① 解剖位置的隔離; ② 表面抗原的改變; ③ 抑制宿主的免疫應答。,一、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三)寄生蟲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結果 1、清除寄生蟲 2、帶蟲狀態(tài) 3、寄生蟲病(parasitic diseases),帶蟲者(carrier)隱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一、

8、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1、帶蟲者、慢性感染與隱性感染2、多寄生現象(polyparasitism)3、幼蟲移行與幼蟲移行癥(larva migrans)4、異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5、人獸共患寄生蟲病(parasitic zoonosis),二、寄生蟲感染的特點,,(一)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條件 1、傳染源 2、傳播途徑 3、易感人群 (

9、二)寄生蟲病流行因素 1、生物因素 2、自然因素 3、社會因素,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第五章,(三)寄生蟲病流行特點 1、地方性; 2、季節(jié)性; 3、自然疫源性。(四)寄生蟲病的防治 1、控制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健康人群。,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病原生物學系劉利,Medica

10、l Helminthology,醫(yī)學蠕蟲學,線蟲 P189 Nematodes,形態(tài) Morphology生活史 life cycle土源性線蟲soil-transmission nematodes生物源性線蟲bio-source nematodes,線蟲概論,,似蚓蛔線蟲(蛔蟲 P193 )Ascaris lumbricoides,形 態(tài),female20-35cm,male15-31cm,成蟲adult,蛔蟲頭部

11、,蛔蟲尾部(雄蟲),形 態(tài),蛔蟲寄生于小腸,蟲卵 egg,受精蛔蟲卵,未受精蛔蟲卵,45-75μm×35-50μm,88-94μm×39-44μm,,,感染期蛔蟲卵,生活史,,1、幼蟲致病作用: 蛔幼性肺炎(Loffler’s 綜合征)2、成蟲致病作用,致 病,膽道蛔蟲癥,,蛔蟲并發(fā)癥,腸梗阻 腸穿孔,病原學診斷 1、生理鹽水直接涂片法 2、濃集法,實驗診斷,世界性分

12、布,農村高于城市,兒童高于成人。 流行因素: 1、傳染源的存在; 2、生物學因素; 3、糞便管理不當; 4、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流 行,防 治,1、治療患者; 2、加強糞便管理; 3、加強宣傳教育,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male (2-5mm),,成 蟲,蠕形住腸線蟲 (蟯蟲 P211),female,(8-13

13、mm),Enterobius vermicularis,形 態(tài),蟯蟲在闌尾內切片,幼蟲,50-60μm×20-32μm,,蟲卵,蟯蟲卵,,,生活史,,,1、肛周會陰部皮膚瘙癢及炎癥 2、腸粘膜的輕度損傷 3、異位寄生,肛門拭紙法: 1、棉簽拭紙法 2、透明膠帶法,致 病,實驗診斷,,,分布: 流行因素 1、傳染源的存在; 2、生活史簡單;   3、蟲卵抵抗力強;

14、 4、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流 行,1、治療患者。2、加強宣傳教育,改變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防 治,Hook worm鉤蟲,病原生物學系 劉利,十二指腸鉤口線蟲 (十二指腸鉤蟲) (Ancylostoma duodenale)美洲板口線蟲 (美洲鉤蟲) (Necator americanus),鉤蟲 Hook worm (P202),Ancylostoma duodenale,N

15、ecator americanus,成 蟲,口囊 capsule,Ancylostoma duodenale Necator americanus,鉤蟲 交合傘,Ancylostoma duodenale Necator americanus,鉤蟲卵 56-76×36-40μm,絲狀蚴,,,,,,生活史,致 病,,,,(一)幼蟲 1、鉤蚴性皮炎 2、鉤蚴性肺炎: (

16、二)成蟲 1、損傷腸粘膜 2、貧血 3、異嗜癥/異嗜癖,鉤蚴性皮炎,實驗室診斷 1、病原學檢查 (1) 生理鹽水直接涂片法 (2) 飽和鹽水浮聚法 (3) 鉤蚴培養(yǎng)法 2、免疫學檢查,飽和鹽水浮聚法,鉤蚴培養(yǎng)法,,,流 行 分布:熱帶亞熱帶,我國主要流行于黃河 以南農村地區(qū).流行因素: 1、傳染源的存在.

17、2、適宜的自然條件. 3、糞便管理不當. 4、與疫土接觸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防 治 1、治療患者. 2、加強糞便管理. 3、加強個人防護.,絲蟲 Filaria,病原生物學系 劉 利,絲蟲 Filaria ( P218),班氏吳策線蟲 (Wuchereria bancrofti ) (班氏絲蟲)馬來布魯線蟲 ( Brugia malay

18、i ) (馬來絲蟲),形態(tài),絲蟲成蟲,微絲蚴 microfilaria,,班氏微絲蚴 馬來微絲蚴大小(μm) 244-296×5.3-7.0 177-230×5-6體 態(tài) 彎曲自然柔和 硬直,大彎上有小彎頭 隙 長≤寬 長>寬體 核 大小均勻,排列 大小不等,排列 整齊,

19、清晰可數 緊密,不易分清尾 核 無 有2個,班氏微絲蚴與馬來微絲蚴的區(qū)別,生活史,1、寄生部位,班氏絲蟲:主要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統(tǒng): 下肢、陰囊、腹股溝等; 人是班氏絲蟲唯一終末宿主。馬來絲蟲:寄生于上下肢淺部淋巴系統(tǒng); 可寄生猴、貓體等動物體內。,機制: (1) 與中樞神經的興奮抑制有關。 (2

20、) 與宿主肺血氧含量有關。 (3) 與微絲蚴本身生物學特性有關。,2、夜現周期性 nocturnal periodicity 絲蟲微絲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晝少的現象。 班氏絲蟲:晚10:00時至次日2時。 馬來絲蟲:晚 8:00時至次日4時。,致病 絲蟲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取決于機體狀態(tài)、 感染程度、寄生部位等因素. 1、微絲蚴血癥(microfilaremia) 2、急性期過敏及炎性反應

21、 淋巴管炎、淋巴結炎、丹毒樣皮炎,3、慢性期阻塞性病變 急性炎癥反復發(fā)作、死亡蟲體等 局部增生性肉芽腫 管腔狹窄 淋巴管阻塞 淋巴回流障礙 淋巴管內壓 淋巴管曲張/破裂 淋巴液流入周圍組織,,,,,,,,,① 象皮腫: 淺部淋巴管受阻, 多發(fā)于下肢和陰囊。,② 睪丸鞘膜積液:精索、睪丸淋巴管受阻

22、。③ 乳糜尿:主動脈前淋巴結或腸干淋巴結受阻, 乳糜液經腰 淋巴干反流 到腎盂、輸 尿管等處淋 巴管。,實驗室診斷 病原檢查: 1、血液檢查 2、體液和尿液檢查 3、活組織檢查 血清學診斷:,4、隱性絲蟲病 occult filariasis (熱帶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流行與防治 分布:流行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我國主要 分布于山東河南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