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移動信道中的電磁波傳播,2.1 VHF、UHF電磁波傳播特性 2.2 移動信道的特征 2.3 陸地移動信道的場強估算 2.4 幾個常用的傳播模型 2.5 其他移動信道的傳輸特點,2.1 VHF、UHF電磁波傳播特性,2.1.1 電磁波傳播方式當頻率f>30 MHz時, 典型的傳播通路:沿路徑①直射波,主要傳播方式;沿路徑②地面反射波; 路徑 ③地表面波,可忽略。 除此之外, 在移動信道中, 電波遇到各種障礙物時會
2、發(fā)生反射和散射現(xiàn)象, 它對直射波會引起干涉, 即產生多徑衰落現(xiàn)象。,2.1.2 直射波傳播特性 直射波傳播可按自由空間傳播來考慮。自由空間傳播, 是指天線周圍為無限大真空時的電波傳播, 它是理想傳播條件。,實際情況下,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視為自由空間傳播,自由空間傳播損耗Lfs可定義為:,[Lfs](dB) = 32.44+20lg d(km)+20lg f(MHz) (2.10),2.1.3 大氣中的電波傳播
3、 1. 大氣折射 在不考慮傳導電流和介質磁化的情況下, 介質折射率n與相對介電系數εr的關系為,大氣的相對介電系數與溫度、 濕度和氣壓有關。 大氣高度不同, εr也不同, 即dn/dh是不同的。 根據折射定律, 電波傳播速度v 與大氣折射率n成反比, 即,式中, c為光速。,大氣折射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在工程上通常用“地球等效半徑”來表征, 即認為電波依然按直線方向行進, 只是地球的實際半徑R0(6.
4、37×106m)變成了等效半徑Re, Re與R0之間的關系為,(2.11),式中, k稱作地球等效半徑系數。 標準大氣折射情況下,等效地球半徑Re=8500km,2. 視線傳播極限距離 視線傳播的極限距離可右圖 計算,天線的高度分別為ht和hr, 兩個天線頂點的連線AB與地面相切于C點。 由于地球等效半徑Re遠遠大于天線高度, 不難證明, 自發(fā)射天線頂點A到切點C的距離d1為,同理, 由切點C到接收天線頂點
5、B的距離d2為,可見, 視線傳播的極限距離d為,在標準大氣折射情況下, Re=8500km, 故,(2.12),式中, ht、 hr的單位是m, d的單位是km。,2.1.4 菲涅爾余隙與繞射損耗 電波的直射路徑上可能存在障礙物,由障礙物引起的附加傳播損耗稱為繞射損耗。 設障礙物與發(fā)射點和接收點的相對位置如圖 2.3 所示。 圖中, x表示障礙物頂點P至直射線TR的距離, 稱為菲涅爾余隙。 規(guī)定阻擋時余隙為負, 如圖
6、2.3(a)所示; 無阻擋時余隙為正, 如圖 2.3(b)所示。,圖 2.3 障礙物與余隙(a) 負余隙; (b) 正余隙,由障礙物引起的繞射損耗與菲涅爾余隙的關系如圖 2.4 所示。,圖2.4 繞射損耗與余隙關系,,,由圖 2.4 可見, 當x/x1>0.5 時, 附加損耗約為0dB, 即障礙物對直射波傳播基本上沒有影響。 為此, 在選擇天線高度時, 根據地形盡可能使服務區(qū)內各處的菲涅爾余隙x>0.5x1; 當x<0, 即直射線
7、低于障礙物頂點時, 損耗急劇增加; 當x=0時, 即TR直射線從障礙物頂點擦過時, 附加損耗約為 6dB。,圖中, 縱坐標為繞射引起的附加損耗, 即相對于自由空間傳播損耗的分貝數。 橫坐標為x/x1, 其中x1是第一菲涅爾區(qū)在P點橫截面的半徑, 它由下列關系式可求得:,(2.13),例 3 . 1 設圖 2. 3(a)所示的傳播路徑中, 菲涅爾余隙x=-82m, d1=5km, d2=10km, 工作頻率為150MHz。 試 求出電波傳
8、播損耗。,解 :先由式(2.10)求出自由空間傳播的損耗Lfs為 [Lfs] = 32.44+20lg(5+10)+20lg 150 = 32.44+23.52+43.54 = 99.5dB,由式(2.13)求第一菲涅爾區(qū)半徑x1為,由圖 2.4 查得附加損耗(x/x1≈-1)為16.5dB, 因此電波傳播的損耗L為
9、 [L] = [Lfs]+16.5 = 116.0dB,2.1.5 反射波 當電波傳播中遇到兩種不同介質的光滑界面時, 如果界面尺寸比電波波長大得多, 就會產生鏡面反射。 由于大地和大氣是不同的介質, 所以入射波會在界面上產生反射(平面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圖 2.5 所示。,圖2.5 反射波與直射波,通常, 在考慮地面對電波的反射時, 按平面波處理, 即電波在反射點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同界面的反射特性
10、用反射系數R表征, 它定義為反射波場強與入射波場強的比值, R可表示為 R = |R|e-jψ (2.14) 式中, |R|為反射點上反射波場強與入射波場強的振幅比, ψ代表反射波相對于入射波的相移。 對于水平極化波和垂直極化波的反射系數和分別由下列公式計算:,,,(2.15)
11、,(2.16),式中, 是反射媒介的等效復介電常數:,對于地面反射, 當工作頻率高于150MHz(λ<2m)時, θ<1°, 由式(3 - 23)和式(3 - 24)可得 Rv=Rh = -1 (2.18) 即反射波場強的幅度等于入射波場強的幅度, 而相差為180&
12、#176;。,,(2.17),在圖 2. 5 中, 由發(fā)射點T發(fā)出的電波分別經過直射線(TR)與地面反射路徑(ToR)到達接收點R, 由于兩者的路徑不同, 從而會產生附加相移。 由圖 3 - 5 可知, 反射波與直射波的路徑差為,(2.19),式中, d=d1+d2。,通常(ht+hr)<<d, 故上式中每個根號均可用二項式定理展開, 并且只取展開式中的前兩項。 例如:,由此可得到,(2.20),由路徑差Δd引起的附加相移Δ
13、φ為,(2.21),式中, 2π/λ稱為傳播相移常數。 這時接收場強E可表示為,(2.22),由式2. 22可見,合成場強將隨反射系數以及路徑差的變化而變化,有時會同相相加,有時會反相抵消,這就造成了合成波的衰落現(xiàn)象。 越接近于1,衰落就越嚴重。為此,在固定地點通信中,選擇站址時應力求減弱地面反射,或調整天線的位置、高度,使地面反射區(qū)離開光滑界面。,,,其中R = |R|e-jψ,2.2 移動信道的特征,移動信道:隨
14、參信道 2.2.1多徑傳播與信號衰落在VHF、 UHF移動信道中, 電波傳播方式:直射波、地面反射波、散射波。假設反射系數R= -1(鏡面反射), 則合成場強E為,,,,圖2.6 移動信道的傳播路徑,在實際移動信道中,散射體很多,所以接收信號是由多個電波合成的。直射波、反射波或散射波在接收地點形成干涉場,使接收信號的幅度急劇變化,即產生了衰落現(xiàn)象。這種由多徑傳播引起的衰落,稱為多徑衰落。(快衰落、短期衰落)衰落反映了微觀小
15、范圍內數十波長量級接收電平的均值變化而產生的損耗,其變化率比慢衰落快故成為快衰落。由于快衰落表示接收信號的短期變化,所以又稱為短期衰落,,,,,,,圖2.7典型的信號衰落特性,接收信號場強的變化速率,與車速以及電波波長有關,信號電平的變化范圍可達30dB,振幅每起伏一次,稱為一次衰落,衰落的平均速率為 ,衰落一次的平均距離為 。,信號的局部中值:其含義是在局部時間中,信號電平大于或小于它的時間各為50%。,快衰落主要
16、由多徑傳播產生,根據產生快衰落的主要因素,可以細分為三類:空間選擇性衰落:在不同的地點,電磁波的衰落特性不同,主要由于天線點波束的擴散,引起空間選擇性衰落,衰落周期為 , 波長, 為擴散寬度。頻率選擇性衰落:在不同頻率上,電磁波的衰落特性不同。它是由于時延擴散引起的衰落,衰落周期與相對時延擴散成正比。(3) 時間選擇性衰落:在不同的時間,電磁波的衰落特性不同。由于移動臺的移動速度變化,使得接收的信號發(fā)生頻率擴散,在接收點
17、產生時間選擇性衰落。衰落周期為 , 為相對頻移。,,,2.2.2 多徑效應與瑞利衰落,圖 2.8 移動臺接收N條路徑信號,移動臺往往受到各種障礙物和其它移動體的影響, 以致到達移動臺的信號是來自不同傳播路徑的信號之和。多徑衰落的信號包絡服從瑞利分布,故把這種多徑衰落稱為瑞利衰落。,通過分析和大量實測表明,多徑效應使接收信號包絡變化接近瑞利分布。在典型移動信道中,衰落深度可達30db左右,衰落速率30~40次/s。,故把這種多
18、徑衰落稱為瑞利衰落,2.2.3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儲備陰影區(qū):在移動信道中,電波傳播路徑上存在起伏地形、建筑物、樹林等障礙物,這些障礙物的后面,形成電波的陰影區(qū)。陰影效應:當移動臺在運動過程中穿過陰影區(qū)時,信號場強中值電平產生緩慢衰落。通常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陰影效應。陰影衰落:由陰影效應產生的衰落又稱為陰影衰落。慢衰落:由陰影效應和氣象條件的變化,造成接收信號場強的緩慢變化,稱為慢衰落。由于氣象條件的變化,大氣折射率發(fā)生平緩變化,使
19、得同一地點處所收到的信號中值電平,隨時間作慢變化。這種因氣象條件造成的慢衰落,其變化速度更緩慢(衰落周期常以小時甚至天為量級),因此??珊雎圆挥?。慢衰落近似服從對數正態(tài)分布,即以分貝數表示的信號電平為正態(tài)分布.,圖 2.10 信號慢衰落特性曲線,研究慢衰落規(guī)律的方法, 通常把同一類地形、 地物中的某一段距離(1~2km)作為樣本區(qū)間, 每隔20m(小區(qū)間)左右觀察信號電平的中值變動, 以統(tǒng)計分析信號在各小區(qū)間的累積分布和標準偏差。,基
20、站天線高度為 220m,移動臺天線高度為3 ; 基站天線高度為60m ,移動臺天線高度為3m 。,市區(qū)的慢衰落分布曲線。,郊區(qū)的慢衰落分布曲線。,圖 2.11 慢衰落中值標準偏差,標準偏差 取決于地形、地物和工作頻率等因素,郊區(qū)比市區(qū)大, 也隨工作頻率升高而增大,如圖所示。,衰落儲備——在信道設計中,必須使信號的電平留有足夠的余量,以使中斷率R小于規(guī)定的指標。影響衰落儲備的因素:由地形、地物、工作頻率和要求的通信可靠性指標
21、等因素決定。通信可靠性:也稱作可通率,并用T表示,它與中斷率的關系是 T=1-R。,圖 2.12 衰落儲備量,圖 2. 12 示出了可通率T分別為90%、 95%和99%的三組曲線, 根據地形、 地物、 工作頻率和可通率要求, 由此圖可查得必須的衰落儲備量。,例如: f=450MHz, 市區(qū)工作, 要求T=99%, 則衰落儲備為多少,由圖可查得此時必須的衰落儲備約為22.5dB。,2.2.4 多徑時散與相關帶寬 1. 多徑時散
22、 多徑效應在時域上將造成數字信號波形的展寬。假設基站發(fā)射一個極短的脈沖信號Si(t)=a0δ(t), 經過多徑信道后, 移動臺接收信號呈現(xiàn)為一串脈沖, 結果使脈沖寬度被展寬了。 這種因多徑傳播造成信號時間擴散的現(xiàn)象, 稱為多徑時散。,圖 2.13 多徑時散示例,必須指出,多徑性質是隨時間而變化的。如果進行多次發(fā)送脈沖試驗,則接收到的脈沖序列是變化的,如圖2.14所示。它包括脈沖數目的變化、脈沖大小的變化及脈沖延時差的變化。 一般情況
23、下,接收到的信號為 個不同路徑傳來的信號之和,即:,,(2.41),式中,ai是第i條路徑的衰減系數;τi(t)為第i條路徑的相對延時差。,,圖2.14 時變多徑信道響應示例,,,圖 2.15 多徑時延信號強度,式中,Δ表示多徑時散散布的程度。Δ越大,時延擴展越嚴重;Δ越小,時延擴展越輕。,最大時延是以包絡電平下降30dB時測定的時延值,,,表 2 - 1 多徑時散參數典型值 (450MHz/900MHz),2. 相關帶寬 從頻域觀
24、點而言, 多徑時散現(xiàn)象將導致頻率選擇性衰落, 即信道對不同頻率成分有不同的響應。 若信號帶寬過大, 就會引起嚴重的失真。當信號的帶寬>相關帶寬時,發(fā)生頻率選擇性衰落,即傳輸信道對信號中不同頻率成分有不同的隨機響應,信號中各分量衰落不一致,衰落信號波形將產生失真。當信號的帶寬<相關帶寬時,發(fā)生非頻率選擇性衰落,即信號中各分量的衰落狀況與頻率無關,給頻率分量所遭受的衰落具有一致性,因而衰落信號的波形不失真。,2.2.5 多普
25、勒效應 通信雙方的相對運動,引起接收信號的頻率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稱為多普勒效應。多普勒效應所引起的附加頻移稱為多普勒頻移,表示為:,,(2.46),式中 是入射電波與移動臺運動方向的夾角, 是運動速度, 是波長, 是最大多普勒頻移。例:載波fc=900MH,移動臺速度v=50km/h,求最大多普勒頻移。,,,,,解:λ=c / fc=(3*108)/(900*106)=0.333mfm=v/λ
26、=(50*103/3600)/0.333=41.7Hz,fD決定信號速率的下限。當碼率1/Ts>1/T0時,信道表現(xiàn)為慢衰落;當碼率1/Ts<1/T0時,信道表現(xiàn)為快衰落;為避免快衰落失真和多普勒影響引起的誤碼率,信號速率必須超過衰落速率的100~200倍,2.3 陸地移動信道的傳輸損耗,2.3.1 接收機輸入電壓、 功率與場強的關系,圖2.18 接收機輸入電壓的定義,Us天線感應電勢 Rs內阻
27、 Ri接收機輸入內阻 Us/2接收機端電壓,接收機端電壓,,,圖2.19 半波振子天線的有效長度,圖2.20 半波振子天線的阻抗匹配電路,,,,圖2.21 典型的統(tǒng)計服務區(qū),,圖2.22 小區(qū)覆蓋結構和服務區(qū),2.3.3 地形、 地物分類 1. 地形的分類與定義 中等起伏地形: 是指在傳播路徑的地形剖面圖上, 地面起伏高度不超過20m, 且起伏緩慢, 峰點與谷點之間的水
28、平距離大于起伏高度。 不規(guī)則地形: 其它地形如丘陵、 孤立山岳、 斜坡和水陸混合地形等統(tǒng)稱為不規(guī)則地形。,,,hts基站天線頂點的海拔高度 hga從天線設置地點開始,沿著電波傳播方向的3km到15km之內的地面 平均海拔高度,移動臺天線的有效高度:hm總是指天線在當地地面上的高度。,圖2.23 基站天線有效高度,基站天線的有效高度為:,2. 地物(或地區(qū))分類 不同地物環(huán)境其傳播條件不
29、同, 按照地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分為三類地區(qū)① 開闊地。 在電波傳播的路徑上無高大樹木、 建筑物等障礙物, 呈開闊狀地面, 如農田、 荒野、 廣場、 沙漠和戈壁灘等。 ② 郊區(qū)。 在靠近移動臺近處有些障礙物但不稠密, 例如, 有少量的低層房屋或小樹林等。 ③ 市區(qū)。 有較密集的建筑物和高層樓房。 2.3.4 傳播模式的分類根據傳播模式的性質,它可以分為以下三種:(1) 經驗模式;(2) 半經驗或半確定性模式;(3)
30、 確定性模式。經驗模式是根據大量的測量結果統(tǒng)計分析后導出的公式。用經驗模式預測路徑損耗的方法很簡單,不需要相關環(huán)境的詳細信息,應用簡單快速,但是無法提供非常精確的路徑損耗估算值。,確定性模式應用電磁理論對具體的現(xiàn)場環(huán)境直接計算。從地形地物數據庫中得到環(huán)境的描述,環(huán)境描述分成不同的精度等級。在確定性模式中,通常使用的幾種技術,基于射線跟蹤的電磁方法:幾何繞射理論、物理光學以及一些精確方法,如積分方程法或有限差分時域法。在市區(qū)、山區(qū)和室內
31、環(huán)境情況中,確定性的無線傳播預測,是一種極其復雜的電磁問題。電磁覆蓋的數學復雜度,決定了它不可能預測高度精確的無線傳播。 半經驗或半確定性模式,把確定性方法用于一般的市區(qū)或室內環(huán)境中導出等式,為了改善它們和實驗結果的一致性,根據實驗結果對等式進行修正,得到的等式是天線周圍地區(qū)某個規(guī)定特性的函數。半經驗或半確定性模式的應用同樣很容易、速度很快。 因為移動通信所處環(huán)境的具有多樣性,所以每個傳播模式都是針對某一特定類
32、型環(huán)境設計的。因此,可以根據傳播模式的應用環(huán)境對它進行分類。通??紤]的3類環(huán)境(小區(qū))是:宏小區(qū)、微小區(qū)(或微蜂窩)、微微小區(qū)(或微微蜂窩)。,宏小區(qū)是面積很大的區(qū)域,覆蓋半徑約1~30km ,基站發(fā)射天線通常架設在周圍建筑物上方,收發(fā)之間沒有直達射線。 微小區(qū)的覆蓋半徑在0.1~1km 之間,覆蓋面積并不一定是圓的。發(fā)射天線的高度可以和周圍建筑物高度相同或者略高或略低。通常,根據收發(fā)天線和環(huán)境障礙物的相對位置分成兩類情況;
33、(視距)和 (非視距)。 微微小區(qū)的典型尺寸是在0.01~0.1km 之間。微微小區(qū)可分為兩類:室內和室外,發(fā)射天線在屋頂上面或在建筑物內。無論在室內還是在室外情況中, 和 通常要分別考慮。 一般地,3種類型的模式和3種小區(qū)類型之間有相互對應的關系。例如,經驗模式和半經驗模式適用于具有均勻特性的宏小區(qū)。半經驗模式還適用于均勻的微小區(qū),在這里,半經驗模式所考慮的參數能夠很好地表征整個環(huán)境。確定性模式適用于微小區(qū)和
34、微微小區(qū),無論它們是什么形狀的小區(qū)。,2.4.1 Okumura 模型,Okumura模型是使用不同頻率,不同天線高度,選擇不同的距離以及在各種各樣不規(guī)則地形和環(huán)境地物條件下測量信號強度,根據測試結果繪成經驗曲線構成的模型。奧村信號預測方法:把“準平坦地形”作為分析和描述傳播特性的基準。另一種地形定義為“不規(guī)則地形”,它分為丘陵地形、孤立山峰、傾斜地形和水陸混合路徑。地面障礙物分成三類:(1)開闊區(qū);(2)郊區(qū);(3)市區(qū)。因此,使
35、用奧村預測方法首先需要對所預測的地形判斷屬于哪類環(huán)境。除了選擇合適的環(huán)境類型外,還需要根據特殊地形對得到的平均路徑損耗預測值進行修正。基準:中等起伏地形的市區(qū),基站有效天線高度hb為200米,移動天線高度hm為3米的傳播損耗基本中值的預測曲線,其它地形通過修正因子來修正。,2.4 幾個常用的傳播模型,1、準平坦地形大城市,其中,LM為傳播路徑的損耗中值,Lfs為自由空間傳播損耗,Am為中等起伏地形市區(qū),基站天線高度為200m,移動臺天
36、線高度為3m時相對于自由空間的中值損耗,又稱基本中值損耗。,準平坦地形大城市地區(qū)的中值路徑損耗LM(dB):,圖 2.24,圖 2.25 天線高度增益因子(a) 基站Hb(hb, d); (b) 移動臺Hm(hm, f),當基站或移動臺天線高度不是基準高度時,通過修正因子Hb(hb,d)或Hm(hm,f)進行修正。,圖 2.26 街道走向修正曲線,2. 郊區(qū)和開闊地損耗的中值 郊區(qū)的建筑物一般是分散、
37、低矮的, 故電波傳播條件優(yōu)于市區(qū)。 郊區(qū)場強中值與基準場強中值之差稱為郊區(qū)修正因子, 記作Kmr。,圖 2.27 郊區(qū)修正因子,圖 2.28 開闊地、 準開闊地修正因子,為了求出郊區(qū)、 開闊地及準開闊地的損耗中值, 應先求出相應的市區(qū)傳播損耗中值, 然后再減去由圖 2.27 或圖 2.28 查得的修正因子即可。,3. 不規(guī)則地形上傳播損耗的中值 1). 丘陵地的修正因子Kh 丘陵地的地形
38、參數用地形起伏高度Δh表征。 它的定義是: 自接收點向發(fā)射點延伸10 km的范圍內, 地形起伏的90%與10%的高度差(參見圖2.29 )上方)即為Δh。分為丘陵地平均修正因子Kh、微小修正因子Khf,圖 2.29 丘陵地場強中值修正因子 (a) 修正因子Kh; (b) 微小修正因子Khf,2). 孤立山岳修正因子Kjs 當電波傳播路徑上有近似刃形的單獨山岳時, 若求山背后的電場強度, 一般從相應的自由空間場強中
39、減去刃峰繞射損耗即可。 但對天線高度較低的陸上移動臺來說, 還必須考慮障礙物的陰影效應和屏蔽吸收等附加損耗。(450-900M,110-350m),圖 2.30 孤立山岳修正因子Kjs,其中, d1是發(fā)射天線至山頂的水平距離, d2是山頂至移動臺的水平距離。如果實際的山岳高度不為200m, 則上述求得的修正因子Kjs還需乘以系數α, 計算α的經驗公式為,3). 斜波地形修正因子Ksp 斜坡地形系指在5~10km范
40、圍內的傾斜地形。 若在電波傳播方向上, 地形逐漸升高, 稱為正斜坡, 傾角為+θm; 反之為負斜坡, 傾角為-θm, 如圖 2.31 的下部所示。,圖 2.31 斜坡地形修正因子Ksp,4). 水陸混合路徑修正因子KS 在傳播路徑中如遇有湖泊或其它水域, 接收信號的場強往往比全是陸地時要高。 為估算水陸混合路徑情況下的場強中值, 用水面距離dSR與全程距離d的比值作為地形參數。 此外, 水陸混合路徑修正因子KS的
41、大小還與水面所處的位置有關。 曲線A表示水面靠近移動臺一方的修正因子,圖 2. 32 水陸混合路徑修正因子,地形地物修正因子KT一般可寫成 KT = Kmr+Qo+Qr+Kh+Khf+Kjs+Ksp+KS (2.57),式中: Kmr——郊區(qū)修正因子, 可由圖 2.27 求得; Qo、 Qr——開闊地或準開闊地修正因子, 可由圖 2.28 求得;
42、 Kh、 Khf——丘陵地修正因子及微小修正因子, 可由圖 2.29 求得; Kjs——孤立山岳修正因子, 可由圖 2.30 求得; Ksp——斜坡地形修正因子, 可由圖 2.31 求得; KS——水陸混合路徑修正因子, 可由圖 2.32 求得。,任意地形地區(qū)的傳播損耗中值 L
43、M = LT-KT (2.58) 式中, LT為中等起伏地市區(qū)傳播損耗中值, 即LM = Lfs+Am(f, d)-Hb(hb, d)-Hm(hm, f) – (Kmr+Qo+Qr+Kh+Khf+Kjs+Ksp+KS )
44、 (2.59),,任意地形地區(qū)的傳播損耗的中值:,根據已得出的中值路徑損耗,可求出移動臺接收到的信號功率為:,PR接收機收到的中值信號功率(dBW);PT發(fā)射機輸出功率(dBW);LM中值路徑損耗(dB);Gb、Gm分別為基站、移動臺天線增益(dB);Lb基站饋線損耗(dB);Lm移動臺饋線損耗(dB);Ld基站天線公用器損耗(dB);,例 3 - 2
45、某一移動信道, 工作頻段為450MHz, 基站天線高度為50m, 天線增益為6dB, 移動臺天線高度為3m, 天線增益為 0dB; 在市區(qū)工作, 傳播路徑為中等起伏地, 通信距離為 10km。試求: (1) 傳播路徑損耗中值; (2) 若基站發(fā)射機送至天線的信號功率為 10W, 求移動臺天線得到的信號功率中值。,解 (1) 根據已知條件, KT=0, LM=LT
46、, 式(2.58)可分別計算如下: 由式(2.10)可得自由空間傳播損耗 [Lfs] = 32.44+20lgf+20lgd = 32.44+20lg450+20lg10 = 105.5dB,由圖 2.24 查得市區(qū)基本損耗中值
47、 Am(f,d) = 27dB 由圖 2.25(a)可得基站天線高度增益因子 Hb(hb, d) = -12dB 移動臺天線高度增益因子 Hm(hm, f) = 0dB 把上述各項代入式(2.58), 可得傳播路徑損耗中值為 LM = LT = 105.5+27
48、+12 = 144.5dB,(2) 中等起伏地市區(qū)中接收信號的功率中值,dB、dBW、dBm,Hata模型是由Okumura用圖表給出的路徑損耗數據的經驗公式, 該公式適用于100~1500 MHz頻率范圍,距離在l-20km 之間,基站天線高度在30 -200 m之間,移動臺天線高度1 -10 m Hata將市區(qū)的傳播損耗表示為一個標準的公式和一個應用于其他不同環(huán)境的附加校正公式。,在市區(qū)的中值路徑損耗的標準公式為(CCIR采納的建議
49、) Lccir(dB) =69.55+26.16lgf-13.82lghb-a(hm)+(44.9-6.55lghb)lgd (2.60),2.4.2 Okumura-Hata模型 ----宏蜂窩( 150~1000 MHz),
50、對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 a(hm)移動臺高度修正因子的表達式為 a(hm)=(1.1lgf-0.7)hm-(1.56lgf-0.8)dB 對于大城市, a(hm)的表達式為 a(hm)=8.29(lg1.54hm)2-1.1dB f ≤300 MHz a(hm)=3.2(lg11.754hm)2-4.97dB f ≥300 MHz (2.61),為了得到郊
51、區(qū)的路徑損耗, 式(2.60)可以修正為 Ls(dB)=Lccir+Lps=Lccir+(-2[lg(f/28)]2 -5.4) (2.62)對于開闊地的路徑損耗, 式(2.60)可以修正為 Ls(dB)=Lccir+Lop=Lccir+(-4.78(lgf)2+18.33lgf-40.94 ) (2.63) Hata模型沒有考慮奧村報
52、告中的所有地形修正。 Hata模型適用于大區(qū)制移動系統(tǒng),不適合覆蓋距離不到1km的個人通信系統(tǒng)。,例題: 設基站天線高度為40m,發(fā)射頻率為800 MHz,移動 臺天線高度為2 m,通信距離為15 km,求大城市地區(qū)的中值路徑損耗。 解:應用Hata模型求解因為是大城市地區(qū),工作頻率大于300MHz,則,a(hm)=3.2(lg11.754hm)2-4.97dB=3.2[lg(11.75*2)]2dB-4.97dB
53、=1.045dB,中值路徑損耗為,LM =69.55+26.16lgf-13.82lghb-a(hm)+(44.9-6.55lghb)lgd= 69.55+26.16lg800 -13.82lg40 -1.045+(44.9-6.55lg40)lg15=164.1dB,2.4.3 Cost231-Hata模型 ----宏蜂窩( 1500~2000 MHz),,,2.4.4 IMT-2000模式 第三代移動通信
54、網絡 ,工作環(huán)境可分為室內辦公環(huán)境、室外到室內步行的環(huán)境、車載環(huán)境。,,,,1. 室內辦公環(huán)境模型特點是小區(qū)小,反射功率低,室內既有基站又有步行用戶。時延擴展在35~460ns 2. 室外到室內徒步環(huán)境 特點是小區(qū)小,反射功率低,低天線基站位于室外,用戶位于街道、建筑物或室內。時延擴展在100~1800ns 3. 車載環(huán)境 特點是小區(qū)較大,反射功率較高。 時延擴展在4~12μs,常用的傳播模型,小結,P48書上小結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磁波在波導中的異常傳播.pdf
- 引力場中電磁波的傳播.pdf
- 電磁波在波導中的異常傳播研究.pdf
- 31749.隧道中電磁波傳播特性研究
- 低頻電磁波在大地信道中的傳輸特性分析.pdf
- 電磁波在回旋介質中傳播特性的研究.pdf
- 電磁波在介質波導陣列中的傳播.pdf
- fdtd方法模擬一維電磁波傳播
- GIS內部電磁波傳播規(guī)律的研究.pdf
- 22952.用超材料操控波導中電磁波的傳播
- 電磁波在織物中傳播的正反演仿真研究.pdf
- 電磁波在旋電介質中傳播特性的研究.pdf
- 新型人工電磁表面對電磁波傳播特性的控制.pdf
- 電磁波的應用
- 光 電磁波
- 電磁波和熱流傳播路徑的控制.pdf
- 基于電磁波傳播特性的巖石損傷評估.pdf
- 巷道電磁波傳播的形狀因子分析.pdf
- 基于電磁波傳播特性的巖石損傷評估(1)
- 地殼覆蓋層中電磁波傳播特性的預測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