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芳香族污染物,特別是芳香族染料和芳香族表面活性劑,在環(huán)境中大量存在,并對生物體造成危害。芳香族污染物及其復合污染物(芳香族污染物之間或芳香族污染物與其他類物質形成的復合物)進入生物體后與DNA直接或間接發(fā)生相互作用,改變DNA的結構與構象或引起DNA損傷,從而影響其功能或改變其遺傳特性。因此,研究芳香族污染物及其復合污染物與DNA的相互作用和其基因毒性作用的評價方法,將有助于人們從基因分子水平上了解芳香族污染物毒性作用機理,有利于正確認
2、識和評估污染物的毒性。 本論文主要利用光譜學技術對環(huán)境中常見的芳香族污染物及其復合污染物的基因毒性作用機理進行了研究,利用光譜學響應信號對這些污染物的基因毒性作用強度進行了評價。論文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吸收光譜法和圓二色譜法從基因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甲基紫對ctDNA的毒性作用。結果表明,在低甲基紫濃度時,甲基紫與DNA的結合方式為“嵌入作用”方式;而在較高甲基紫濃度時,甲基紫與ctDNA的結合模式為“
3、靜電作用”,求得其結合常數(shù)為Kθ25℃為1.80×103L·mol-1。本部分還利用紫外可見吸收光譜信號(AA)評價了甲基紫的基因毒性作用強度。當甲基紫與ctDNA的作用模式為靜電式結合時,在pH為6.50、甲基紫濃度為4.0×10-5mol L-1的條件下,甲基紫基因分子毒性作用最強;在0~40 min內,隨時間增加,甲基紫基因分子毒性作用強度逐漸減弱;在40~120 min內,隨時間增加,作用強度減弱程度變小,趨于穩(wěn)定;當NaCl濃
4、度大于0.008 mol/L時,隨離子強度增大,甲基紫與ctDNA的作用強度明顯降低,進一步說明甲基紫與ctDNA的結合模式為“靜電作用”。圓二色譜的實驗結果表明,甲基紫可使DNA構象發(fā)生改變,并呈現(xiàn)明顯的直線型劑量-效應關系。 第二部分:在體外研究了甲苯胺藍(TB)對ctDNA的基因毒性作用。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熒光光譜和熒光偏振的實驗結果表明ctDNA可以通過兩種作用模式與甲苯胺藍發(fā)生作用而表現(xiàn)出一定的基因毒性。在低甲苯胺
5、藍濃度下,甲苯胺藍嵌插入ctDNA堿基對中。在高濃度甲苯胺藍濃度下,甲苯胺藍與ctDNA外部磷酸根發(fā)生靜電結合。靜電結合和嵌插結合的鍵合常數(shù)分別為1.01×106 Lmol-1和2.17×107L mol-1,鍵合位點數(shù)分別為0.9和0.4。圓二色譜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兩種結合方式對ctDNA構象有不同的影響。以DNA對甲苯胺藍的熒光猝滅程度評價了甲苯胺藍的基因毒性強度。在甲苯胺藍濃度為4.0×10-6mol L-1,pH值在6.50~8.
6、50范圍內時,甲苯胺藍的基因毒性作用最強。 第三部分:模擬研究了生物體內偶氮染料堿性橙與CTMAB芳香族復合污染物的基因毒性作用。吸收光譜、共振光散射光譜、圓二色譜和透射電鏡的實驗結果均表明堿性橙本身基因毒性不強,而堿性橙-CTMAB復合污染物則表現(xiàn)出明顯的毒性。污染物在ctDNA表面的聚集產生毒性,聚集程度反映基因毒性大小。基于這一點,利用ctDNA加入前后堿性橙-CTMAB復合污染物共振光散射強度的改變值評價其基因毒性作用
7、強度。當堿性橙濃度為3.0×104 mol L-1、CTMAB濃度為1.6×10-5mol L-1、pH大于7.00時,堿性橙-CTMAB復合污染物對ctDNA的基因毒性作用最強。圓二色譜的結果表明堿性橙-CTMAB復合污染物在基因毒性作用過程中能使ctDNA構象發(fā)生改變。透射電鏡的結果表明堿性橙-CTMAB復合污染物與ctDNA發(fā)生作用,生成了離子締合物。各種光譜學手段的實驗結果表明堿性橙-CTMAB復合污染物的基因毒性作用比堿性橙或
8、CTMAB單獨存在時毒性作用都強。 第四部分:利用吸收光譜、共振光散射及透射電鏡等技術在體外模擬研究了芳香族污染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砒啶(CPB)與納米銀復合污染物所產生的基因毒性。研究發(fā)現(xiàn),粒徑20-50 nm范圍內的納米銀顆粒單獨存在時其基因毒性不強。而nanoAg與芳香族陽離子表面活性劑CPB作用后形成的nanoAg-CPB復合物則有明顯的基因毒性。利用ctDNA加入前后nanoAg-CPB復合體系共振光散射強度的改變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芳香族污染物降解菌的分離及降解機理研究.pdf
- 芳香族二胺聚合物修飾電極測定痕量環(huán)境污染物的研究.pdf
- 功能化樹脂對芳香族磺酸類污染物的吸附行為研究與應用.pdf
- 污染物基因毒性的微納米基電化學發(fā)光傳感方法研究.pdf
- 芳香族污染物降解菌YC--RL1的趨化特性及降解基因bphC的功能研究.pdf
- 芳香族氟化合物的合成研究.pdf
- 光譜學分子探針技術研究芳香族表面活性劑的毒性作用.pdf
- 透明顫菌血紅蛋白及其突變體蛋白對芳香族污染物清除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難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研究.pdf
- 營養(yǎng)物拮抗環(huán)境污染物毒性作用的分子機制的探討.pdf
- 含氮芳香族導電聚合物的合成研究.pdf
- 水相中芳香族化合物鹵代及芳香醛合成的研究.pdf
- 平面雜環(huán)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性的理論研究.pdf
- 含N芳香族化合物與微乳液的相互作用.pdf
- 新型芳香族聚酰亞胺的研制.pdf
- 氟代脫硝合成芳香族氟化物的研究.pdf
- 芳香族化合物側鏈的液相氧化研究.pdf
- 芳香族纖維耐高溫性能研究.pdf
- 芳香族溴化物的電催化羧化研究.pdf
- 芳香族氨基酸發(fā)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