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百家論壇1媒體慈善救助活動的白白命臼【摘要】近年末,總善救助越未越成為媒體的一項重要活動。媒體如何在慈善扶助活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好自己的倫理責任,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媒體在總善扶助方面的案例進行理論分析,闡述觀點?!娟P鍵詞】媒體慈善救助倫理責任隱私回避→.媒體慈善救助耍注意維護受助者的尊嚴和隱私案例:大連一家媒體在救助一位患病的小男孩時,將小男孩難以啟齒的疾病公之于眾。報道引來了如潮的愛心,小男孩的病得到了及時的治療。令人
2、始料未及的是,小男孩的家長在孩子病好了以后,卻將這家媒體和記者告上了法庭,起訴他們侵害了小男孩的隱私權,法院最后判這家媒體和記者敗訴。這家媒體和記者都覺得恨冤,自己一片好心,卻成了被告,這是何苦呢!媒體有時為了達到最佳的救助效果,往往大肆渲染受助者的苦難,暴露受助者的隱私。這雖然使受助者得到了物質上的救助,同時也受到了精神上的傷害,媒體和記者還要背負職業(yè)風險。其實,作為社會公民,無論貧富貴賤,性別種族,都應該享有平等的人格權。慈善義舉不
3、能成為善意的傷害,這應該是媒體慈善救助的倫理底線。經(jīng)濟上的貧困,不能成為被人羞辱的理由,雖然這種羞辱并不是主觀和克意為之的。而且,慈善救助也不能停留在物質的層面,情感交流和人格尊重等精神層面的給予,也是慈善救助的題中應有之意。解決經(jīng)濟困難并不是慈善救助的全部內(nèi)涵,還應該讓受助者感到體面,有尊嚴。這是慈善救助的一個更高的層次,也是我們在慈善救助活動中往往容易忽視的地方。工.媒體慈善救助耍慈善第→、公益第」案例:2006年12月底,有讀者向
4、大連一家媒體報料說,在大連市金州區(qū)有人扒火車偷煤,記者前去暗訪時,拍到了一名正在扒火車偷煤的婦女。報道見報后,這名婦女被鐵路警方抓獲。記者采訪了這名婦女,發(fā)現(xiàn)她曾經(jīng)當過小學教師,離過三次婚,有二名成績非常優(yōu)異的女兒。為了生計,迫不得已才去偷煤。記者非常同情“偷煤女“的遭遇,在向報社領導匯報后,決定對她和她的女兒進行救助。為了保護“偷煤女“和她女兒的隱私,報道中的“偷煤女“和她女兒都用了化名“偷煤女“的家庭住址和她女兒的學校也故意隱去了,
5、照片也做了技術上的處理。后續(xù)報道見報后,讀者紛紛給母女倆捐款捐物,還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解決了她女兒的戶口。最后,這名女孩以542分的高分考上了理想的大學,讀者又給女孩捐助了大學四年中三年的學費。如果單純追求發(fā)稿量和轟動效應,媒體和記者完全可以不顧母女倆的感受,大肆渲染他們的苦難,暴露他們的隱私,也大可不必費盡周折為女孩辦戶口。媒體的做法贏得了母女倆的尊重,到現(xiàn)在,報道此事的記者和他們母女倆還是朋友,經(jīng)常溝通和交流。為了維護母女倆的
6、尊嚴和隱私,媒體在對他們進行救助時采取了一些技術手段,雖然這些技術手段對報道的真實性和轟動效應有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并沒有影響救助活動的成功。如何既能達到救助的目的,又不傷害受助者呢這個平衡點的確比較難找,但媒體和記者只要秉承慈善第、公益第一的救助宗旨,還是能找到這個最佳平衡點的。毋庸諱言,媒體的慈善救助不可避免地會對受助者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如尊嚴、隱私等。記者在采訪的時候必須對受助者聲明,在取得受助者授權后,還應該做相應的技術處理。當
7、傷害超過一定程度時,應該立即停止救助活動。三,媒體慈善救助要規(guī)藹化、常態(tài)1t案例1:1997年,大j主晚報》開辦了《特困生檔案》特別行動專欄,通過記者實地走進貧困學生家庭,核實他們具體貧困狀況,提供給讀者準確的報告,以此向社會發(fā)起愛心捐助活動。到2007年,10年間,((特困生檔案》特別行動專欄共使20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有力的資助。文玉春陽徐瑾案例2:大連晚報》于2008年設立了《幫助》專版。2年來,通過這個專版對貧困病人、貧困學生、
8、尋親者等弱勢群體進行了救助。這個專版對讀者需要幫助的大事小情都不拒絕,誰家下水道堵了,誰家暖氣不熱了,誰家寵物丟了,幫辦記者都盡力幫辦,使媒體的慈善救助不分大小,向為百姓排憂解難的方向拓展。案例3:((大連晚報))特困生檔案》特別行動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捐助、分發(fā)流程。他們與大連市慈善總會和大連市希望辦合作,善款的收發(fā)都是由這些專業(yè)的慈善機構操作,媒體只負責宣傳報道,分工明確。使《特困生檔案》特別行動在大連市民中有極強的公信力,風行13年而
9、不衰。媒體的慈善救助活動隨機性比較強,有人來救助,達到見報標準就發(fā)一篇稿子,反響好就再發(fā)一篇后續(xù)報道。孤立的個案和斷斷續(xù)續(xù)的報道形成不了濃厚的救助氛圍。同時,救助程序也沒有一定之規(guī),有的是救助者直接把錢物交給受助者,有的通過媒體轉變。這就容易出現(xiàn)漏洞,使善款的去向無法得到有效的掌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媒體慈善救助活動進行規(guī)范,并使之常態(tài)化。這樣做,不但使大量的求助者得到了實質上的救助,也使媒體的公益形象得到了完善和提升。總而言之,
10、從倫理學的角度講,政府應該是救助活動的主體,負有不可推卸的倫理責任。政府救助雖然覆蓋面廣,但救助強度相對較小,救助途徑相對單→。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需要多元化的救助主體介入救助活動,作為政府救助的完善和補充,形成包括政府、企業(yè)、社團、媒體、個人在內(nèi)的多層次、多渠道的救助體系。在這個救助體系內(nèi),媒體由于其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聚集社會關注,喚起公眾愛心,使救助活動迅速付諸實施,取得意想不到的救助效果。由此可見,媒體在
11、社會慈善救助體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媒體畢竟不是慈善機構,媒體的慈善救助作用也是有限的,媒體一定要正視這一點,正確地承擔自己的慈善倫理責任。(作者單位:主i主屹糧私)【百家論壇1媒體慈善救助活動的白白命臼【摘要】近年末,總善救助越未越成為媒體的一項重要活動。媒體如何在慈善扶助活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好自己的倫理責任,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媒體在總善扶助方面的案例進行理論分析,闡述觀點?!娟P鍵詞】媒體慈善救助倫理責任隱私回避→
12、.媒體慈善救助耍注意維護受助者的尊嚴和隱私案例:大連一家媒體在救助一位患病的小男孩時,將小男孩難以啟齒的疾病公之于眾。報道引來了如潮的愛心,小男孩的病得到了及時的治療。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小男孩的家長在孩子病好了以后,卻將這家媒體和記者告上了法庭,起訴他們侵害了小男孩的隱私權,法院最后判這家媒體和記者敗訴。這家媒體和記者都覺得恨冤,自己一片好心,卻成了被告,這是何苦呢!媒體有時為了達到最佳的救助效果,往往大肆渲染受助者的苦難,暴露受助者的
13、隱私。這雖然使受助者得到了物質上的救助,同時也受到了精神上的傷害,媒體和記者還要背負職業(yè)風險。其實,作為社會公民,無論貧富貴賤,性別種族,都應該享有平等的人格權。慈善義舉不能成為善意的傷害,這應該是媒體慈善救助的倫理底線。經(jīng)濟上的貧困,不能成為被人羞辱的理由,雖然這種羞辱并不是主觀和克意為之的。而且,慈善救助也不能停留在物質的層面,情感交流和人格尊重等精神層面的給予,也是慈善救助的題中應有之意。解決經(jīng)濟困難并不是慈善救助的全部內(nèi)涵,還應
14、該讓受助者感到體面,有尊嚴。這是慈善救助的一個更高的層次,也是我們在慈善救助活動中往往容易忽視的地方。工.媒體慈善救助耍慈善第→、公益第」案例:2006年12月底,有讀者向大連一家媒體報料說,在大連市金州區(qū)有人扒火車偷煤,記者前去暗訪時,拍到了一名正在扒火車偷煤的婦女。報道見報后,這名婦女被鐵路警方抓獲。記者采訪了這名婦女,發(fā)現(xiàn)她曾經(jīng)當過小學教師,離過三次婚,有二名成績非常優(yōu)異的女兒。為了生計,迫不得已才去偷煤。記者非常同情“偷煤女“的
15、遭遇,在向報社領導匯報后,決定對她和她的女兒進行救助。為了保護“偷煤女“和她女兒的隱私,報道中的“偷煤女“和她女兒都用了化名“偷煤女“的家庭住址和她女兒的學校也故意隱去了,照片也做了技術上的處理。后續(xù)報道見報后,讀者紛紛給母女倆捐款捐物,還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解決了她女兒的戶口。最后,這名女孩以542分的高分考上了理想的大學,讀者又給女孩捐助了大學四年中三年的學費。如果單純追求發(fā)稿量和轟動效應,媒體和記者完全可以不顧母女倆的感受,大
16、肆渲染他們的苦難,暴露他們的隱私,也大可不必費盡周折為女孩辦戶口。媒體的做法贏得了母女倆的尊重,到現(xiàn)在,報道此事的記者和他們母女倆還是朋友,經(jīng)常溝通和交流。為了維護母女倆的尊嚴和隱私,媒體在對他們進行救助時采取了一些技術手段,雖然這些技術手段對報道的真實性和轟動效應有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并沒有影響救助活動的成功。如何既能達到救助的目的,又不傷害受助者呢這個平衡點的確比較難找,但媒體和記者只要秉承慈善第、公益第一的救助宗旨,還是能找到這個最
17、佳平衡點的。毋庸諱言,媒體的慈善救助不可避免地會對受助者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如尊嚴、隱私等。記者在采訪的時候必須對受助者聲明,在取得受助者授權后,還應該做相應的技術處理。當傷害超過一定程度時,應該立即停止救助活動。三,媒體慈善救助要規(guī)藹化、常態(tài)1t案例1:1997年,大j主晚報》開辦了《特困生檔案》特別行動專欄,通過記者實地走進貧困學生家庭,核實他們具體貧困狀況,提供給讀者準確的報告,以此向社會發(fā)起愛心捐助活動。到2007年,10年間,
18、((特困生檔案》特別行動專欄共使20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有力的資助。文玉春陽徐瑾案例2:大連晚報》于2008年設立了《幫助》專版。2年來,通過這個專版對貧困病人、貧困學生、尋親者等弱勢群體進行了救助。這個專版對讀者需要幫助的大事小情都不拒絕,誰家下水道堵了,誰家暖氣不熱了,誰家寵物丟了,幫辦記者都盡力幫辦,使媒體的慈善救助不分大小,向為百姓排憂解難的方向拓展。案例3:((大連晚報))特困生檔案》特別行動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捐助、分發(fā)流程。他
19、們與大連市慈善總會和大連市希望辦合作,善款的收發(fā)都是由這些專業(yè)的慈善機構操作,媒體只負責宣傳報道,分工明確。使《特困生檔案》特別行動在大連市民中有極強的公信力,風行13年而不衰。媒體的慈善救助活動隨機性比較強,有人來救助,達到見報標準就發(fā)一篇稿子,反響好就再發(fā)一篇后續(xù)報道。孤立的個案和斷斷續(xù)續(xù)的報道形成不了濃厚的救助氛圍。同時,救助程序也沒有一定之規(guī),有的是救助者直接把錢物交給受助者,有的通過媒體轉變。這就容易出現(xiàn)漏洞,使善款的去向無法
20、得到有效的掌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媒體慈善救助活動進行規(guī)范,并使之常態(tài)化。這樣做,不但使大量的求助者得到了實質上的救助,也使媒體的公益形象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偠灾?,從倫理學的角度講,政府應該是救助活動的主體,負有不可推卸的倫理責任。政府救助雖然覆蓋面廣,但救助強度相對較小,救助途徑相對單→。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需要多元化的救助主體介入救助活動,作為政府救助的完善和補充,形成包括政府、企業(yè)、社團、媒體、個人在內(nèi)的多層次、多渠道的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慈善救助傳播研究.pdf
- 無棣擦亮慈善救助品牌
- 2018年“慈善救助一日捐”活動倡議書
- 政府醫(yī)療救助與慈善醫(yī)療救助的銜接研究.pdf
- 我國企業(yè)慈善責任的倫理分析.pdf
- 國家芺職救助與慈善醫(yī)療救助的銜接研究.pdf
- 我國企業(yè)慈善行為的倫理分析.pdf
- 慈善活動
- 青田慈善總會救助管理辦法
- 社會公益救助的倫理思考
- 當代中國企業(yè)慈善的倫理分析.pdf
- 全媒體視域下救助類新聞報道的倫理審視.pdf
- 中國慈善進步,媒體的力量
- 慈善意識-我國慈善事業(yè)的倫理困境.pdf
- 中西財富觀與慈善倫理
- 農(nóng)村災害救助的倫理審視.pdf
- 社會公益救助的倫理思考.pdf
- 活動-特奧會慈善之夜-陽光慈善2007
- 德州市慈善總會救助審批表
- 重慶慈善醫(yī)療救助運營(發(fā)展)模式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